❶ 求翻譯: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是什麼意思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烹羊宰牛,且圖眼前歡樂,應該痛痛快快一口氣喝它三百杯.
❷ 會須一飲三百杯是什麼意思
(今天)一次性痛快地飲三百杯也不為多!
❸ 會須一飲三百杯 會怎麼解釋
會:應當。 會須:正應當。形容酒量大。
會須一飲三百杯,出自李白的《將進酒》 但又是一個典故出自《世說新語·文學》:「鄭玄在馬融門下」劉孝標注引《鄭玄別傳》:「袁紹辟玄,及去,餞之城東。欲玄必醉,會者三百餘人,皆離席奉觴,自旦及莫,度玄飲三百餘杯,而溫克之容,終日無怠。」
馬融和他的學生鄭玄都是漢末大儒,但馬融氣量小。鄭玄被袁紹徵召時,馬融怕學生的成就超過自己,請殺手在半路殺鄭玄。送別鄭玄時,叫學生們每人敬酒三杯,想把鄭玄灌醉,方便刺客下手。不料鄭玄酒量很大,從早到晚,一共喝了三百杯酒都沒醉。後謂痛飲為一飲三百杯。
《將進酒》屬古樂府舊題,內容多寫宴飲放歌。這首詩作於李白離開長安以後。從詩的主要內容看似乎寫的都是及時行樂,看透人生,只願長醉不願醒的情感,相當消極。但深入理解李白的內心深處,就會發現李白不是真正消極頹廢,而是胸懷偉大的抱負卻不能施展。
便借酒發泄,以此來排解心中的苦悶,來表現對權貴和世俗的蔑視。但與此同時作者也流露出人生易老及時行樂的消極情緒。全詩氣勢奔放,語言豪邁,句法明快多變,充分反映了李白放縱不羈的性格與文風。
❹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這是什麼意思
此句出自 唐代:李白 的 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傾耳聽 一作:側耳聽)
鍾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不足貴 一作:何足貴;不復醒 一作:不願醒/不用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古來 一作:自古;惟 通:唯)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我們烹羊宰牛姑且作樂,(今天)一次性痛快地飲三百杯也不為多!
❺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這是什麼意思
釋義:煮羊宰牛姑且盡情享受歡樂,一氣喝他三百杯也不要嫌多。
出自:唐代李白《將進酒》,原文如下: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白話文:你可見黃河水從天上流下來,波濤滾滾直奔向東海不回還。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白話文:你可見高堂明鏡中蒼蒼白發,早上滿頭青絲晚上就如白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白話文:人生得意時要盡情享受歡樂,不要讓金杯空對皎潔的明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白話文:天造就了我成材必定會有用,即使散盡黃金也還會再得到。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白話文:煮羊宰牛姑且盡情享受歡樂,一氣喝他三百杯也不要嫌多。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白話文:岑夫子啊、丹丘生啊,快喝酒啊,不要停啊。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白話文:我為在坐各位朋友高歌一曲,請你們一定要側耳細細傾聽。鍾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白話文:鍾樂美食這樣的富貴不稀罕,我願永遠沉醉酒中不願清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白話文:聖者仁人自古就寂然悄無聲,只有那善飲的人才留下美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白話文:當年陳王曹植平樂觀擺酒宴,一斗美酒值萬錢他們開懷飲。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白話文:主人你為什麼說錢已經不多,你盡管端酒來讓我陪朋友喝。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白話文:管它名貴五花馬還是狐皮裘,快叫侍兒拿去統統來換美酒,與你同飲來消融這萬古常愁。
(5)會須一飲三百杯擴展閱讀
賞析:
1、此詩為李白長安放還以後所作,全詩情感飽滿,無論喜怒哀樂,其奔涌迸發均如江河流瀉,不可遏止,且起伏跌宕,變化劇烈。
2、在手法上多用誇張,且往往以巨額數量詞進行修飾,既表現出詩人豪邁灑脫的情懷,又使詩作本身顯得筆墨酣暢,抒情有力;在結構上大開大闔,充分體現了李白七言歌行的特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將進酒
❻ 會須一飲三百杯 這一句用了什麼典故
典故是《世說新語·文學》:「鄭玄在馬融門下」劉孝標注引《鄭玄別傳》:「袁紹辟玄,及去,餞之城東。欲玄必醉,會者三百餘人,皆離席奉觴,自旦及莫,度玄飲三百餘杯,而溫克之容,終日無怠。」
譯文:馬融和他的學生鄭玄都是漢末大儒,但馬融氣量小。鄭玄被袁紹徵召時,馬融怕學生的成就超過自己,請殺手在半路殺鄭玄。送別鄭玄時,叫學生們每人敬酒三杯,想把鄭玄灌醉,方便刺客下手。不料鄭玄酒量很大,從早到晚,一共喝了三百杯酒都沒醉。後謂痛飲為一飲三百杯
這句話出自李白的《將進酒》
(6)會須一飲三百杯擴展閱讀:
《將進酒》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沿用樂府古題創作的一首詩。此詩為李白長安放還以後所作,思想內容非常深沉,藝術表現非常成熟,在同題作品中影響最大。詩人豪飲高歌,借酒消愁,抒發了憂憤深廣的人生感慨。詩中交織著失望與自信、悲憤與抗爭的情懷,體現出強烈的豪縱狂放的個性。
全詩情感飽滿,無論喜怒哀樂,其奔涌迸發均如江河流瀉,不可遏止,且起伏跌宕,變化劇烈;在手法上多用誇張,且往往以巨額數量詞進行修飾,既表現出詩人豪邁灑脫的情懷,又使詩作本身顯得筆墨酣暢,抒情有力;在結構上大開大闔,充分體現了李白七言歌行的特色。
❼ 中間有一句叫「會須一飲三百杯」,這個詩叫什麼
李白[將進酒]詩中的一句。原文: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鍾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❽ 「會須一飲三百杯,過得江東是三八」詞意或出處
前半句「會須一飲三百杯」,出自於唐代詩人李白的《將進酒》。後半句「過得江東是三八」,根本沒聽說過,估計是現代人或哪個網友隨便拼湊的,或許結合說這句話時情景,曾經有什麼用意,但離開了當時的語言環境,估計就沒什麼實際意義了。不用深究。
附李白《將進酒》全文如下:
《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
鍾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用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❾ 李白的「一天須飲三百杯」的全詩和解釋是什麼
《襄陽歌》
李白
落日欲沒峴山西,倒著接籬花下迷。
襄陽小兒齊拍手,攔街爭唱白銅鞮.
傍人借問笑何事,笑殺山翁醉似泥。
鸕鶿杓,鸚鵡杯。
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
遙看漢水鴨頭綠,恰似葡萄初醱醅。
此江若變作春酒,壘麹便築糟丘台。
千金駿馬換小妾,笑坐雕鞍歌落梅。
車傍側掛一壺酒,鳳笙龍管行相催。
咸陽市中嘆黃犬,何如月下傾金罍。
君不見晉朝羊公一片石,龜頭剝落生莓苔。
淚亦不能為之墮,心亦不能為之哀。
清風朗月不用一錢買,玉山自倒非人推。
舒州杓,力士鐺,與爾同死生。
襄王雲雨今安在,江水東流猿夜聲。
出自典故:
《世說新語·文學》:「鄭玄在馬融門下」劉孝標注引《鄭玄別傳》:「袁紹辟玄,及去,餞之城東。欲玄必醉,會者三百餘人,皆離席奉觴,自旦及莫,度玄飲三百餘杯,而溫克之容,終日無怠。」馬融和他的學生鄭玄都是漢末大儒,但馬融氣量小。鄭玄被袁紹徵召時,馬融怕學生的成就超過自己,請殺手在半路殺鄭玄。送別鄭玄時,叫學生們每人敬酒三杯,想把鄭玄灌醉,方便刺客下手。不料鄭玄酒量很大,從早到晚,一共喝了三百杯酒都沒醉。後謂痛飲為一飲三百杯。
譯文:
詩一開始用了晉朝山簡的典故。山簡鎮守襄陽時,喜歡去習家花園喝酒,常常大醉騎馬而回。當時的歌謠說他:「日暮倒載歸,酩酊無所知。復能騎駿馬,倒著白接?。」接?(lí離),一種白色帽子。李白在這里是說自己象當年的山簡一樣,日暮歸來,爛醉如泥,被兒童攔住拍手唱歌,引起滿街的喧笑。
可是李白毫不在乎,說什麼人生百年,一共三萬六千日,每天都應該往肚裡倒上三百杯酒。此時,他酒意正濃,醉眼朦朧地朝四方看,遠遠看見襄陽城外碧綠的漢水,幻覺中就好象剛釀好的葡萄酒一樣。啊,這漢江若能變作春酒,那麼單是用來釀酒的酒麴,便能壘成一座糟丘台了。詩人醉騎在駿馬雕鞍上,唱著《梅花落》的曲調,後面還跟著車子,車上掛著酒壺,載著樂隊,奏著勸酒的樂曲。他洋洋自得,忽然覺得自己的縱酒生活,連歷史上的王侯也莫能相比呢!秦丞相李斯不是被秦二世殺掉嗎,臨刑時對他兒子說:「吾欲與若(你)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李斯的故鄉)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還有晉朝的羊祜,鎮守襄陽時常游峴山,曾對人說:「由來賢達勝士登此遠望,如我與卿者多矣,皆湮沒無聞,使人悲傷。」祜死後,襄陽人在峴山立碑紀念。見到碑的人往往流淚,名為「墮淚碑」。但這碑到了今天又有什麼意義呢?如今碑也已剝落,再無人為之墮淚了!一個生前即未得善終,一個身後雖有人為之立碑,但也難免逐漸湮沒,哪有「月下傾金罍」這般快樂而現實呢!那清風朗月可以不花一錢盡情享用,酒醉之後,象玉山一樣倒在風月中,該是何等瀟灑、適意!
詩的尾聲,詩人再次宣揚縱酒行樂,強調即使尊貴到能與巫山神女相接的楚襄王,亦早已化為子虛烏有,不及與伴自己喝酒的舒州杓、力士鐺(chēng稱)同生共死更有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