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清明前後氣象諺語
1、清明前後,種瓜點豆
按照氣候學來講,清明時候,除了東北和西北外,我國大部分地方的日平均氣溫已經達到12度以上。長城以南地區的田野上,已經到處是一片春耕的忙碌景象了,是種瓜種豆的好時間。
2、清明蒜不在家,數伏蒜不在地
大蒜可分為春播和秋播,大蒜適合在涼爽的環境中生長,根據地域氣候和品質的不同,可選擇適宜的時間進行播種,北方地區適合春播,南方地區適合秋播。
「清明蒜不在家,數伏蒜不在地」,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北方大蒜一般是春天種上,也就是在清明節前後種上,所以清明的時候,蒜是不在家的,因為人們正在播種;春播大蒜從種到收約100天左右,等著夏天6月下旬就可以收大蒜了,也就是說最熱的數伏時候已經收獲了,所以說不在地里,這句諺語主要說明了種蒜的時間和技巧。
3、雨打清明前,窪地好種田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如果清明節前下雨的話,今年春耕時低窪的地塊因為積水很多,就可以直接種地播種農作物!而對於東北平坦或高峻的地塊,因為清明節前降水量非常有限,這時進行春播農作物時仍需要先澆水後才能播種!
4、清明時節,麥子長三截
小麥是從秋天播種的,一般長達半年因為經歷冬天處於冬眠狀態生長非常緩慢,但從清明節溫度上升開始,麥苗就開始長得非常快,加上施肥和澆水這個時候是小麥管理黃金時間段,因為此時剛好是小麥的「拔節期」到出穗大約也就是兩個多月時間,一般我們說的三節主要是說的高度,這個時候只要抓緊施肥增加穗數和結實率,到麥子成熟的時候收獲都不錯。
5、清明一吹西北風,當年天旱黃風多
這句農諺不單預測天氣情況,還對年景及收成的好壞也有所預示,意思是說,清明這天刮西北風的話,預示一年中降水量會少,意思是年景乾旱的可能性比較多。類似農諺還有:「清明南風,夏水較多;清明北風,夏水較少」。
㈡ 「清明前後,
這是一句農業諺語,是指種瓜種豆的時間是在清明左右.
二十四節氣的清明,太陽運行到黃經15度時開始清明節氣.此時氣溫轉暖,草木萌動,天氣清澈明朗,萬物欣欣向榮,清明含有明潔之意.
到了清明節氣,東亞大氣環流已實現從冬到春的轉變.西風帶槽脊移動頻繁,低層高低氣壓交替出現.江淮地區冷暖變化幅度較大,雷雨等不穩定降水逐漸增多.
「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清明時節,除東北與西北地區外,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日平均氣溫已升到12℃以上,大江南北直至長城內外,到處是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清明時節,麥長三節」,黃淮地區以南的小麥即將孕穗,油菜已經盛花,東北和西北地區小麥也進入拔節期,應抓緊搞好後期的肥水管理和病蟲防治工作.北方旱作、江南早、中稻進入大批播種的適宜季節,要抓緊時機搶晴早播.「梨花風起正清明」,這時多種果樹進入花期,要注意搞好人工輔助授粉,提高座果率.華南早稻栽插掃尾,耘田施肥應及時進行.各地的玉米、高梁、棉花也將要播種.「明前茶,兩片芽」,茶樹新芽抽長正旺,要注意防治病蟲;名茶產區已陸續開采,應嚴格科學採制,確保產量和品質.這時北方冷空氣仍有一定勢力,天氣冷暖多變,應注意防禦低溫和晚霜凍天氣對小麥、水稻秧苗和開花果樹以及其他春播作物造成危害
㈢ 清明前後下一句是什麼
清明前後,種瓜種豆。
清明節是農業生產非常重要的一個節氣。一到清明,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是春耕和春種的絕佳時節。所以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這一句農業諺語。
(3)清明前後擴展閱讀:
二十四節氣的清明是4月5日,清明節氣在太陽運行到黃經15度時開始。此時氣溫轉暖,草木萌動,天氣清澈明朗,萬物欣欣向榮,清明含有明潔之意。到了清明節氣,東亞大氣環流已實現從冬到春的轉變。西風帶槽脊移動頻繁,低層高低氣壓交替出現。江淮地區冷暖變化幅度較大,雷雨等不穩定降水逐漸增多。
㈣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一般在每年的什麼前後
清明一般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前後。
清明節古時也叫三月節,公歷4月5日前後為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
清明節是中國重要的傳統民俗節日之一,201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㈤ 詩句清明前後,下一句是什麼
王禹偁《清明》
詩歌原文: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㈥ 清明前後
各地都有不同的諺語,括弧內為省份,下面這些夠不夠?
清明難得晴,穀雨難得陰(魯)
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頻繁(魯)
雨打清明前,窪地好種田(黑)
清明不怕晴,穀雨不怕雨(黑)
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黑)
清明斷雪不斷雪,穀雨斷霜不斷霜(冀、晉 )
陰雨下了清明節,斷斷續續三個月(桂)
清明宜晴,穀雨宜雨(贛)
清明斷雪,穀雨斷霜(華東、華中、華南、四川及雲貴高原)
清明無雨旱黃梅,清明有雨水黃梅(蘇、鄂)
清明一吹西北風,當年天旱黃風多(寧)
清明北風十天寒,春霜結束在眼前(冀)
清明南風,夏水較多;清明北風,夏水較少(閩)
清明刮動土,要刮四十五(蘇)
清明起塵,黃土埋人(晉、內蒙古)
清明冷,好年景(遼、冀)
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頻繁(魯)
清明霧濃,一日天晴(豫)
麥怕清明霜,谷要秋來旱(雲)
清明有霜梅雨少(蘇)
清明響雷頭個梅(浙)
清明有霧,夏秋有雨(蘇、鄂)
清明暖,寒露寒(湘)
二月清明一片青,三月清明草不生。
三月清明不用忙,二月清明早下秧
春分有雨到清明,清明下雨無路行。
交春落雨到清明,清明落雨無日晴。
春分雨不歇,清明前後有好天。
清明前後一場雨,強如秀才中了舉。
春雷日日陰,半晴半雨到清明。
清明風若從南起,預報田禾大有收。
清明晴魚上高坪,清明雨魚埤下死。
清明忙種麥,穀雨種大田。
清明不插柳,死後變黃狗 清明不戴柳,紅顏變白首。
清明前後,點瓜種豆。
植樹造林,莫過清明。
栽樹不過清明節,栽松不讓春曉得。
清明穀雨兩相連,浸種耕種莫遲延。
求採納為滿意回答。
㈦ 清明節前後是指什麼時候。
清明節前後一般是指「前三後四」,即清明節之前三天、清明節之後四天(含清明當天)。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掃墓祭祖與踏青郊遊是清明節的兩大禮俗主題,這兩大傳統禮俗主題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
習俗內容
放風箏:風箏又稱「紙鳶」、 「鳶兒」,放風箏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風箏即是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紙或絹,拉著系在上面的長線,趁著風勢可以放上天空,屬於一種單純利用空氣動力的飛行器。
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裡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像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後,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㈧ 清明節前後有什麼講究
1、忌嬉戲打鬧
祭拜是一件嚴肅的事情,需要保持對先人的一種尊重,要嚴肅。有的家庭會帶著孩子去祭拜先人,孩子們不懂,可能就會出現嬉戲打鬧的情況,要對孩子說明情況,讓孩子對清明節有一個大概的了解。
2、忌穿著艷麗
清明祭祖是一件十分嚴肅的事,為了體現對祖先的尊重,掃墓應該著裝慎重。通常來說,掃墓時穿深色衣服,衣著整潔,神情莊重比較好。
3、忌跨過墳墓或者貢品
准備貢品時一般會准備先輩生前愛吃的的東西,供他們在地下好好享用。本是一片赤誠的追思之心,莫要最後隨意跨過墳墓和貢品,而在這上面犯了大忌。
㈨ 清明前後 後面是什麼
「清明前後,種瓜種豆」
4月5日是二十四節氣的清明,太陽運行到黃經15度時開始清明節氣。此時氣溫轉暖,草木萌動,天氣清澈明朗,萬物欣欣向榮,清明含有明潔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