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霍東齡的介紹
京信通信系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總裁。 1956年生。畢業於北京郵電大學。 1997年,41歲的他和同學張躍軍創辦「京信通信」,擊敗跨國資本,成為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最主要的外圍設備供應商之一,在短短幾年間創造財富傳奇,被海外媒體評價為「睿智的美國式創富」「超級成功」。 2003年,京信通信在香港上市。
B. 中國廣東省最有錢是誰
2006全球華人富豪500
排名:53 朱孟依家族 100.0億 合生創展 廣東 房地產
排名:56 陳卓林家族 92.3 億 雅居樂集團 廣東 房地產
排名:71 許家印 72.0 億 恆大實業集團 廣東 房地產
排名:112 黃茂如家族 48.0億 茂業集團 廣東 房地產、零售
排名;129 李非列 40.0億 飛尚集團 廣東 有色金屬冶煉、 新材料
排名:134 張力 38.0 億 富力地產集團 廣東 房地
產
排名:135 李思廉 38.0 億 富力地產集團 廣東 房地產
排名:141 周澤榮 35.8 億 僑鑫集團 廣東 房地產
排名:150 張思民 33.0 億 海王集團 廣東 醫葯、醫葯連鎖店
排名:161 李兆楠 29.6 億 恆德貿易發展有限公司 廣東 保險
排名:176 何金明家族 26.5億 人人樂商業集團 廣東 零售連鎖
排名:184 劉志強/翟美卿 25.1億 香江集團 廣東 傢具連鎖、房地產
排名:194 吳春媛夫婦 24.2億 AAC聲學科技 廣東 聲學器材
排名:208 葉選生 21.9 億 正天科技 廣東 保險
排名:216 馬化騰 20.9 億 騰訊公司 廣東 即時通訊服務
排名:220 吳瑞林 20.4 億 僑興集團 廣東 電話、手機
排名:226 陳華 20.0 億 京基集團 廣東 房地產
排名:238 梁慶德家族 19.0 億 格蘭仕集團 廣東 家電製造
排名:242 鄒錫昌 19.0 億 香港昌盛集團 廣東 房地產
排名:246 王傳福 18.6 億 比亞迪 廣東 充電電池、汽車製造
排名:249 李興浩 18.3 億 志高空調 廣東 空調
排名:284 朱保國家族 15.3億 健康元葯業集團 廣東 保健品、葯品
排名:291 段永平 15.0 億 步步高 廣東 數字視聽產品、證券投資
排名:292 蘇志剛 15.0 億 長隆集團 廣東 旅遊
排名:295 李永軍家族 15.0 億 喜之郎集團 廣東 食品
排名:312 楊樹坪 13.8 億 城啟集團 廣東 房地產
排名:316 呂向陽 13.4 億 融捷投資管理集團 廣東 投資
排名:318 楊國強 13.0 億 碧桂園集團 廣東 房地
產
排名:331 霍東齡 12.4 億 京信通信系統 廣東 通信產品
排名:343 林偉雄 11.8 億 廣東偉雄集團 廣東 建築材料、電子工程
排名:347 張瑜平家族 11.6 億 新宇亨得利控股 廣東 表業連鎖店
排名:356 陳偉東 11.0 億 萬基集團 廣東 保健品
排名:359 張玉其 11.0 億 振興紙品 廣東 造紙
排名:360 張鍇雍 11.0 億 中科智集團 廣東 擔保、房地產
排名:368 張明園 10.8 億 廣州三新控股集團 廣東 房地產
排名:378 林友躍 10.5 億 平安保險 廣東 金融保險服務
排名:385 陳健 10.3 億 聚友集團 廣東 網路通訊
排名:390 侯為貴 10.2 億 中興通訊 廣東 通訊設備
排名:391 黃宏生家族 10.1 億 創維集團 廣東 家電製造
排名:395 郭梓文 10.0 億 奧園置業 廣東 房地產
排名:396 陳潤光 10.0 億 光大企業集團 廣東 房地產
C. 霍東齡的人物生平
少時的霍東齡經歷了貧苦和各種磨礪,初中更是在文革期間度過,毫無收獲。
1971年,連分數的加減法都不會的初中畢業生霍東齡,被稱為「知識青年」,派到海南島下鄉插隊。那是一段知識極度貧乏的時期,他只能渾渾噩噩地過日子,在那個「知識無用」的年代裡,霍東齡白天做工,晚上在煤油燈下苦讀。日復一日,這種一邊幹活一邊苦讀的日子,他堅持了六年。
1977年,高考恢復,霍東齡如願以償地考取了華南理工大學無線電通信工程專業。這是當年華南理工大學錄取分數最高的專業。
霍東齡所在的無線電77級班裡,同學從16歲到32歲都有。「當時我們認為科技可以救國,技術進步可以振興中華!」 那是意氣風發的年代,每天早晨6點半,同學們都自覺起床鍛煉身體、早讀學習。霍東齡更是「戒電影、戒電視、戒娛樂」,全心投入。由於良好的學風,霍東齡的同班同學出了不少大人物,包括TCL總裁李東生、康佳總裁陳偉榮、德生電器總裁梁偉、創維總裁黃宏生……
77級畢業生供不應求,「再差的也有單位搶著要,優秀的馬上成為單位骨幹。」
但霍東齡遭受厄運。1980年,因身體不佳他輟學養病,沒能完成學業。此後,他在廣州郊區的高山微波站工作了三年。與風光無限的同學們相比,他無比失落!但艱苦的環境,沒有打掉霍東齡的銳氣,也沒能阻止他對知識的渴求,對突破的渴望!
1983年,霍東齡進入北京郵電學院函授學院微波通信專業學習。課程難度太大,很多同學中途退學、放棄,最後只剩下霍東齡一個學生。
「那時師風好,老師們很鼓勵我。即使只有我一個學生,需要面授時老師仍會堅持爬山上來給我一對一上課,從未間斷過……」
在冷冷清清中潛心求學,直到1986年畢業,霍東齡成為北郵當年設立的微波通信專業唯一的廣東畢業生。這「9年大學」,加上之前的6年自學,15年時間,他學會了如何學習,如何堅守,如何獨立解決問題。 從北郵畢業後,80年代末90年代初,霍東齡下海經商,在廣東做電子產品和通信產品之類的生意。從一介書生到一個商人,困難諸多,他仍然堅持學習。從新技術的發展應用,到工程項目管理……這種「學習哲學」,貫穿在霍東齡的企業生涯中。
做了幾年生意,霍東齡發現了移動通信這一商機。從傳呼機到「大哥大」,再到更便宜、更先進的手機,移動通信的發展一日千里。從1995年起,他立意涉足這個領域,並用兩年思考、調研,最終決定生產移動通信的外圍設備。
1997年,霍東齡與大學同學張躍軍一起,創辦京信通信技術(廣州)有限公司。公司主營移動通信外圍設備,包括移動通信直放站、室內分布系統、功率直放機、數字微波、移動通信天線等。
初創時的京信通信,位於廣州市郊一處廢棄的營房裡。 那時的霍東齡既是設計師、工程師,也是工程人員、安裝人員,還是公司的主力業務員。甚至,他帶著員工為公司作綠化,在營房周圍平整土地、種樹、種草……
小企業沖擊龐大的移動通信市場,無異於「螞蟻撼大樹」。當時外國跨國公司的產品在技術上遙遙領先,在國內的市場份額達到99%。霍東齡深入調查分析研究發現移動通信設備的應用環境非常復雜,在地鐵、校園或者高樓大廈,有多種不同的應用方式。跨國公司賣出設備後,卻很難提供配套服務支持。僅就廣州而言,高樓大廈成千上萬座,要對這些區域做到完美覆蓋,就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進行現場勘測,而外國企業對此無可奈何。
這就是跨國公司的致命弱點!
霍東齡喜出望外,隨之設計了新的商業模式:將勘測、設計、安裝、調試、維護等一並打包出售,為客戶提供「一條龍服務」,讓移動運營商感受到京信的價值。服務開展之後,能讓客戶做到零庫存,節省現金流和庫存空間;能讓客戶減少管理維護環節,省心省力……
這種前所未有的「一條龍服務」商業模式,讓京信通信的業務迅速提升,並被海外媒體評價為「睿智的美國式創富」。
90年代末,中國電信行業進行一系列重大改革,郵電部撤銷,成立信息產業部,並將具體業務剝離,分成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網通四大運營商。在劇烈變革之下,相關建設和采購業務都放緩,甚至暫停。這對提供設備的企業影響巨大。許多企業轉行,「棄船上岸」。
逢此巨變,霍東齡保持冷靜。經過仔細分析後,他認為市場停頓是暫時的,未來將蘊含更大商機。他放慢發展速度,決定「厚積薄發,打好基礎」。
就在行業巨變的那兩年,京信通信認真做好了三件事:
一是在全國布局銷售網點和技術網點,建立起全國性的銷售市場,形成了遍布全國的服務網路。
二是加強研發。1998年8月,「清華大學微波與數字通信國家重點實驗室廣州站」在京信總部正式成立。同時,京信還聘請了香港中文大學、清華大學、東南大學等著名學府的知名專家指導科研工作。這一切,為京信通信在技術上追趕跨國公司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三是建立一系列質量體系。在別人遇到困難退卻、與新機會擦肩而過的時候,霍東齡堅韌地走向新的輝煌。
進入21世紀,行業調整期結束,京信通信以專業的設計方案、規范的工程施工、成熟的監控技術、系統的培訓服務和完善的售後服務,為運營商提供本地化、個性化、全方位的服務。在一兩年的時間里,京信通信先後為上海金茂大廈、北京京廣中心、深圳地王大廈等標志性建築做了無線通信覆蓋方案。
諸多精品工程的順利完工,讓京信通信成為大品牌之一,並於2003年在香港上市。
2006年10月26日,霍東齡獲「亞洲商業領袖獎」,是此次獲得該獎唯一的中國企業家。
到2007年,京信通信成立十周年,已由當初十來個人的小公司,發展成了行業內數一數二的大企業。在國內,它是中國移動及中國聯通最主要的外圍設備供應商,市場網路覆蓋了除台灣外全國所有的省、市、自治區;在國外,京信通信的系列產品已走進了美國、歐盟、東南亞等國際市場;在技術上,京信通信則在射頻微波、計算機軟硬體、光通信、無線通信、天線技術等方面都擁有了自主核心技術……
2008年7月,霍東齡和記者談笑風生,豪爽地說:
「人總會遇到困難,但沒到底線就不要講失敗,而這個底線就是人的生命。有人能走得更遠,不在於有多剛強,或者多圓滑,就因為一個『韌』字!有了韌,困難、困擾、挫折都不足為道。人生挫折無數,但只要活著,就有機會反敗為勝!」
D. 京信通信的發展歷程
2011年
● 完成青島膠州灣跨海大橋信號覆蓋工程。
● 室內寬頻無線接入系統(Indoor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System,簡稱IB-WAS)產品及方案試點成功。
● 成功完成廣州白雲區萬達廣場室內覆蓋工程。
● DAS產品試點成功並獲規模應用。
● 贏取客戶定製化濾波器首要訂單。
● 贏取巴西客戶項目集束天線首要份額。
● 完成中東Etisalat室內解決方案。
● 完成南美洲最高建築物智利Costanera Centre 2G/3G覆蓋工程。
● TC2000基站放大器在美國底特律試點成功。
● 推出樓宇和區域綜合隱蔽解決方案。
● 成功完成印尼雅加達頂級新興商業區Central Park大型室內覆蓋項目。
● 推出JS-K60全自動衛星便攜站。
● 開發礦山智能管理系統,並在山東濟寧「E礦山」項目成功應用。
● 完成廣州白雲區萬達廣場室內覆蓋工程。
● 成功完成台灣高鐵2G及3G覆蓋工程。
● 完成武漢國際博覽中心覆蓋工程。
2010年
● 第一款企業級Femto成功誕生。
● 首台TBS在深圳試點成功開通。
● PTN微波國內首次試點獲客戶好評。
● 推出市場急需的多模RRU產品。
● 京信巴西辦事處獲得總額超過2,000萬美元的里約熱內盧政府項目。
● 在拉丁美洲首個LTE試驗站測試中被指定為唯一基站天線供應商。
● 成為土耳其電信主要無線優化解決方案供應商。
● 完成上海世博園無線覆蓋工程。
● 成功完成亞運開閉幕式主會場海心沙覆蓋工程,全程保障亞運通信。
● 成功獲得太中銀高鐵覆蓋項目,此為京信首個GSM+WCDMA高鐵覆蓋重大項目。
2009年
● 新一代監控平台GRRU及32載波GRRU,分別中標武廣高鐵及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項目。
● 生產基地之三期生產樓、物流倉庫工程於2009年11月正式竣工。
● 集團相繼推出微波GRRU、微波WRRU、TD微波拉遠等產品,並在多個試點推廣成功。
● 研發推出CDMA-RRU,TD-RRU,WCDMA-RRU和WiMAX-RRU。
● 完成武廣高鐵之無線覆蓋工程。
● 推出WLAN解決方案,累計出貨近3萬台。
● ODU的OEM大幅增長,累計出貨6萬多台。
2008年
● 獲印度最大的綜合電信服務提供商Reliance電信公司4萬個塔頂放大器(TMA)訂單,是集團有史以來單一產品的最大訂單。
● 成功實施京津高鐵無線覆蓋工程,完美破解了高速鐵路的移動覆蓋難題。
● 承接鳥巢(國家體育場)、水立方(國家游泳中心)等20多個奧運場館的通信建設工程,並出色完成奧運通信保障任務。
● 推出微波拉遠系統,節能型直放站、雙極化電調智能天線、WiMAX RRU等新產品及解決方案。
● 在莫斯科及迪拜的銷售辦事處正式投入服務。
2007年
● 取得法國BV認證機構的ISO14001體系認證證書。
2006年
● 研發出WCDMA雙頻電調天線。
● 8月,廣州科學城京信總部研發基地一期全面投入使用,為京信新一輪的發展注入了強勁的動力;
● 8月,在巴西聖保羅設立辦事處;
● 4月,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行的CTIA Wireless 2006會議上,京信新推出3G網路多載波功率放大器(MCPA);
● 3月,京信集團進行組織變革,組建了三大銷售系統平台、三大產品事業部,優化了研發及生產運營共享服務平台、集團總部職能部門,為京信國際化發展奠定了組織基礎;
2005年
● 研發出微波SDH系列產品。
● 開始後3G天線(MIMO天線,WIMAX天線,辟裂天線)的研發;
● 12月,京信ERP項目在各分支機構正式上線並順利實現了報表輸出,標志著京信ERP管理體系全面導入;
● 10月,在印度新德里設立辦事處;
● 10月,京信向海外推出新一代無線選頻直放站(FSR);
● 10月,京信向海外推出Maselink完全微波解決方案,包括從PDH到SDH系列產品;
● 9月,在美國矽谷設立研究所,負責功率放大器產品研發;
● 6月,在南京設立研究所;
2004年
● 研發出TD-SCDMA直放站。
● 研發出TD-SCDMA智能天線;
● 集團銷售收入首次突破10億元;
● 與北京郵電大學合作建立「京信通信-北京郵電大學無線電技術與電磁兼容重點實驗室」、「京信通信-北京郵電大學射頻技術聯合實驗室」等研發機構;
● 9月,在泰國曼谷設立辦事處;
● 5月,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設立辦事處;
● 收購、組建高域通信,生產數字微波室內單元(IDU);
2003年
● 研發出WCDMA直放站。
● 研發出3G基站天線;
● 收購美國WaveLab,並在美國佛吉尼亞設立研究所,負責數字微波產品研發;
● 2003年7月15日,京信通信系統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成功掛牌上市,成為行業中的首家上市公司;
● 1月,在新加坡設立辦事處;
2002年
● 啟動數字微波研發項目。
2001年
● 當年銷售收入達到4.5億元。
● 啟動基站天線研發頂目;
● 相繼推出一批室內覆蓋新方案;
● 研發出移頻直放站,並投入生產和使用;
2000年
● 公司業務飛速上升,當年銷售收入超過億元。
● 中國聯通CDMA網路建設中標;
● 研發出CDMA直放機;
1999年
● 業務范圍已覆蓋至華南、東北、華東、華北、西南、西北地區的主要省份。
● 通過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
● 研發出基於GSM系統的室內分布系統多個解決方案和配套設備;
1998年
● 研發出GSM數字移動通信直放機,並投入生產和使用。
● 與清華大學共建「微波與數字通信國家重點實驗室」廣州工程研究站;
● 研發生產基地在廣州開發區投入使用;
1997年
● 成立京信通信系統(廣州)有限公司,業務迅速發展。
1996年
● 7月,成功開發出光纖直放站,並投入生產和應用。
● 在廣東、海南、遼寧開展業務拓展;
1995年
● 12月,第一批TACS模擬系統無線直放機問世,並成功應用在廣東省移動通信網路。
● 10月,霍東齡先生、張躍軍先生攜手創業;
E. 霍東齡發展吏
9碕上柒
F. 京信通信系統(中國)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京信通信系統(中國)有限公司於2003年09月29日在廣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蘿崗分局登記成立。法定代表人霍東齡,公司經營范圍包括通信系統設備製造;電子、通信與自動控制技術研究等。
法定代表人:霍東齡
成立時間:2003-09-29
注冊資本:4666.5萬美元
工商注冊號:440108400002000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台港澳法人獨資)
公司地址: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廣州科學城神舟路10號
G. 請問你在華工讀什麼專業我是高三生。今年報自主招生華約失敗了,最後混到了華南理工的自招。線上能加...
我來回答你吧,我是華工的,電信專業,我覺得你要是來華工的話,如果分數足夠還是不要報文科類專業了,華工的文科類專業確實不是很好,讀會計還是去暨南大學比較好,至於華工的話建築牛逼沒得說了,其次就是電信,電力工程及其自動化,自動化,機電也不錯,至於我讀的電信,其實在華工電信也是很好的哦親,廣東很多公司總裁都出自電信哦,比如比如創維集團的黃宏生啊,還有TCL總經理李東生啊,京信的霍東齡啊。。。。。總的來說,工科來華工,你不會後悔的,不過文科我還是建議去暨南大學和中大吧,還有什麼糾結可以給我留言哦
H. 霍東齡的霍東齡
至今,京信通信是中國移動及中國聯通最主要的外圍設備供應商之一。
2005年 霍東齡位列新財富500富人榜排名第179位,身家12.4億元。
2006年10月26日,霍東齡獲頒「亞洲商業領袖獎」,是此次獲得該獎唯一的中國企業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