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什麼意思
意思是:就算是獨處家中,看到風雨吹落了繁花,更令人感傷春光易逝。不如在酒宴上,好好愛憐眼前的人。出自北宋詞人晏殊的《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原詩: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閑離別易銷魂。酒筵歌席莫辭頻。
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
白話譯文:
片刻的時光,有限的生命,宛若江水東流,一去不返,深感悲傷。於是,頻繁的聚會,借酒消愁,對酒當歌,及時行樂,聊慰此有限之身。
若是登臨之際,放眼遼闊河山,突然懷思遠別的親友;就算是獨處家中,看到風雨吹落了繁花,更令人感傷春光易逝。不如在酒宴上,好好愛憐眼前的人。
(1)不如憐取眼前人擴展閱讀:
名家點評:
近代學者、詩人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此詞前半首筆意回曲,如石樑瀑布,作三折而下。言年光易盡,而此身有限,自嗟過客光陰,每值分離,即尋常判袂,亦不免魂消黯然。
三句言消魂無益,不若歌筵頻醉,借酒澆愁,半首中無一平筆。後半轉頭處言浩莽山河,飄搖風雨,氣象恢宏。而「念遠」句承上「離別」而言,「傷春」句承上「年光」而言,欲開仍合。
雖小令而具長調章法。結句言傷春念遠,只惱人懷,而眼前之人,豈能常聚,與其落月停雲,他日徒勞相憶,不若憐取眼前,樂其晨夕,勿追悔蹉跎,串足第三句「歌席莫辭」之意也。
『貳』 「不如憐取眼前人」的上一句是什麼
不如憐取眼前人的上一句:「落花風雨更傷春」。
詩的完整版: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宋代:晏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閑離別易銷魂,酒筵歌席莫辭頻。
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
白話翻譯:
片刻的時光,有限的生命,宛若江水東流,一去不返,深感悲傷。於是,頻繁的聚會,借酒消愁,對酒當歌,及時行樂,聊慰此有限之身。
若是登臨之際,放眼遼闊河山,突然懷思遠別的親友;就算是獨處家中,看到風雨吹落了繁花,更令人感傷春光易逝。不如在酒宴上,好好愛憐眼前的人。
(2)不如憐取眼前人擴展閱讀:
【一】該詩的創作背景:
該詞具體創作年份未知。晏殊性格剛簡,雖然幾乎天天過著性情中的詩酒生活,但始終對人生懷有審慎的理性態度。所以歌樂相佐的宴飲生活,不僅沒有消磨掉他的精神和意志,反而使他由繁華想到消歇。人生的有限與無限、離散與聚合等重大問題始終縈繞在他的腦際,這首《浣溪沙》即是晏殊在一次宴席之後所寫下的。
【二】「不如憐取眼前人」該詩句作者簡介:
晏殊性格剛簡,雖然幾乎天天過著性情中的詩酒生活,但始終對人生懷有審慎的理性態度。所以歌樂相佐的宴飲生活,不僅沒有消磨掉他的精神和意志,反而使他由繁華想到消歇。人生的有限與無限、離散與聚合等重大問題始終縈繞在他的腦際,這首《浣溪沙》即是晏殊在一次宴席之後所寫下的。
晏殊字同叔,撫州臨川人。七歲能文,十四歲以神童召試。賜進士出身,擢秘書監正字。宋仁宗慶歷中,以刑部尚書居相位,當世名臣范仲淹、韓琦、富弼等皆出其門。後知外州,以疾歸京師。卒贈司空兼侍中,謚元獻。詞風蘊藉和婉,溫潤秀潔,為宋初第一大家。有《珠玉詞》一卷,存詞130餘首。
『叄』 "不如憐取眼前人"的出處和理解
出處:
不如憐取眼前人出自北宋詞人晏殊的浣溪沙。
理解: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是宋代詞人晏殊的代表作。此詞雖含傷春惜時之意,卻實為感慨抒懷之情,悼惜殘春,感傷年華的飛逝,又暗寓懷人之意。詞之上片綰合今昔,疊印時空,重在思昔;下片則巧借眼前景物,重在傷今。
全詞語言圓轉流利,通俗曉暢,清麗自然,意蘊深沉,啟人神智,耐人尋味。詞中對宇宙人生的深思,給人以哲理性的啟迪和美的藝術享受。其中「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兩句歷來為人稱道。
拓展資料
全文: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
宋代: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作者: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撫州臨川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政治家。 生於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十四歲以神童入試,賜同進士出身,命為秘書省正字,官至右諫議大夫、集賢殿學士、同平章事兼樞密使、禮部刑部尚書、觀文殿大學士知永興軍、兵部尚書,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病逝於京中,封臨淄公,謚號元獻,世稱晏元獻。
晏殊以詞著於文壇,尤擅小令,風格含蓄婉麗,與其子晏幾道,被稱為「大晏」和「小晏」,又與歐陽修並稱「晏歐」;亦工詩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詞》、《晏元獻遺文》、《類要》殘本。
『肆』 滿目山河空念遠,不如憐取眼前人是什麼意思
出自北宋詩人晏殊的《浣溪沙》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閑離別易銷魂。酒筵歌席莫辭頻。
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
賞析
此詞慨嘆人生有限,抒寫離情別緒,所表現的是及時行樂的思想。全詞在章法結構上下關合:下片「滿目」句照應上片次句,因離別而念遠;「落花」句照應上片首句,因慨嘆人生短暫而傷春。結句借用《會真記》中的詩句,即轉即收。
「 一向年光有限身」,劈空而來,語甚警煉。「一向」,即一晌,一會兒。片刻的時光啊,有限的生命!詞人的哀怨是永恆的,那是無法抗拒的自然規律,誰不希望美好的年華能延續下去呢?惜春光之易逝,感盛年之不再,這雖是《珠玉詞》中常有的慨嘆,而本詞中強烈地直接呼喊出來,便有撼人心魄的效果。緊接「等閑」句,加厚一筆。詞中所寫的,不是生離,更不是死別,而只不過是尋常的離別而已!「等閑」二字,殊不等閑,具見詞人之深於情。在短暫的人生中,別離是不只一次會遇到的,而每一回離別,都佔去有限年光的一部分,詞人唯有強自寬解:「 酒筵歌席莫辭頻」。痛苦是無益的,不如對酒當歌, 自遣情懷吧。「頻」,謂宴會的頻繁。葉夢得《避暑錄話》載,晏殊「惟喜賓客,未嘗一日不宴飲,每有嘉客必留,留亦必以歌樂相佐」,「日以飲酒賦詩為樂,佳時勝日,未嘗輒廢」。「酒筵歌席」,即指這些日常的宴飲。這句寫及時行樂,聊慰此有限之身。過片二語,氣象宏闊,意境莽蒼,以健筆寫閑情,兼有剛柔之美,是《珠玉詞》中不可多得的佳句。兩句是設想之辭。若是登臨之際,放眼遼闊的河山,徒然地懷思遠別的親友;就算是獨處家中,看到風雨摧落了繁花,更令人感傷春光易逝。語本李嶠《汾陰行》:「山川滿目淚沾衣,富貴榮華能幾時?」作者不欲刻意去傷春傷別,故要想辦法從痛苦中解脫出來。吳梅《詞學通論》特標舉此二語,認為較大晏的名句「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勝過十倍而人未知之。吳氏之語雖稍偏頗,而確是能獨具慧眼。此處「滿目山河」二語,「重、拙、大」兼而有之,《晏殊》中僅此而已。
「不如憐取眼前人!」意謂去參加酒筵歌席,好好愛憐眼前的歌女。作為富貴宰相的晏殊,他不會讓痛苦的懷思去折磨自己,也不會沉湎於歌酒之中而不能自拔,他要「憐取眼前人」,也只是為了眼前的歡娛而已,這是作者對待生活的一貫態度。本詞是晏殊的代表作。詞中所寫的並非一時所感,也非一事,而是反映了作者人生觀的一個側面:悲年光之有限,感世事之無常;慨嘆空間和時間的距離難以逾越,慨嘆對已逝美好事物的追尋總是徒勞,在山河風雨中寄寓著對人生哲理的探索。詞人幡然感悟,認識到要立足現實,牢牢地抓住眼前的一切。
這首詞又是《珠玉詞》中的別調。大晏的詞作,用語明凈,下字修潔,表現出閑雅蘊藉的風格;而在本詞中,作者卻一變故常,取景甚大,筆力極重,格調遒上。抒寫傷春念遠的情懷,深刻沉著,高健明快,而又能保持一種溫婉的氣象,使詞意不顯得凄厲哀傷,這是本詞的一大特色。
『伍』 「何不憐取眼前人」的上一句是什麼
應該是:不如憐取眼前人。上一句是: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
出自《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是北宋詞人晏殊所作。原文: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閑離別易銷魂。酒筵歌席莫辭頻。
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注釋:
①一向:一晌,片刻,一會兒。年光:時光。有限身:有限的生命。
②等閑:平常,隨便,無端。
③銷魂:極度悲傷,極度快樂。
④莫辭頻:頻,頻繁。不要因為次數多而推辭。
⑤憐取眼前人:元稹《會真記》載崔鶯鶯詩:「還將舊來意,憐取眼前人。」憐:珍惜,憐愛。取:語助詞。
譯文:
片刻的時光,有限的生命,宛若江水東流,一去不返,深感悲傷。於是,頻繁的聚會,借酒消愁,對酒當歌,及時行樂,聊慰此有限之身。
若是登臨之際,放眼遼闊河山,突然懷思遠別的親友;就算是獨處家中,看到風雨吹落了繁花,更令人感傷春光易逝。不如在酒宴上,好好愛憐眼前的人。
『陸』 不如憐取眼前人的前一句是什麼
晏殊的一首小詞《浣溪紗》: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閑離別易消魂。酒宴歌席莫辭頻。
滿目河山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
『柒』 何不憐取眼前人,這句話出自哪裡
浣溪沙
北宋• 晏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
等閑離別易銷魂。
酒筵歌席莫辭頻。
滿目山河空念遠,
落花風雨更傷春。
不如憐取眼前人。
年華易逝,人生是多麼的短暫,一次平常的離別也會引起極度的悲傷和愁苦,還是及時行樂歡歌筵飲吧,不要嫌歌舞酒宴太多太頻而推辭。 登高望遠,放眼遼闊的河山,便懷思遠別的親友;看到風雨摧落繁花,更是傷感春光易逝。空念遠親和落花傷春都是徒勞無益,還不如去憐愛眼前這輕歌曼舞的美人吧。
『捌』 「滿目山河空念遠,不如憐取眼前人」什麼意思
「滿目山河空念遠,不如憐取眼前人」不要光想著遠大的理想,要珍惜眼前人。「不如憐取眼前人!」意謂去參加酒筵歌席,好好愛憐眼前的歌女。作為富貴宰相的晏殊,他不會讓痛苦的懷思去折磨自己,也不會沉湎於歌酒之中而不能自拔,他要「憐取眼前人」,也只是為了眼前的歡娛而已,這是作者對待生活的一貫態度。
「滿目山河空念遠,不如憐取眼前人」出自:【宋】晏殊 《 浣溪沙 》
『玖』 滿目山河空念遠 不如憐取眼前人什麼意思
意思是:若是登臨之際,放眼遼闊河山,突然懷思遠別的親友,不如在酒宴上,好好愛憐眼前的人。
出處: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 宋代: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譯文:
聽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還是去年的天氣舊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陽何時再回來?
那花兒落去我也無可奈何,那歸來的燕子似曾相識,在小園的花徑上獨自徘徊。
賞析:
這是晏殊詞中最為膾炙人口的篇章。此詞雖含傷春惜時之意,卻實為感慨抒懷之情。詞之上片綰合今昔,疊印時空,重在思昔;下片則巧借眼前景物,重在傷今。全詞語言圓轉流利,通俗曉暢,清麗自然,意蘊深沉,啟人神智,耐人尋味。詞中對宇宙人生的深思,給人以哲理性的啟迪和美的藝術享受。
作者簡介: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詞人、詩人、散文家,北宋撫州府臨川城人(今江西進賢縣文港鎮沙河人,位於香楠峰下,其父為撫州府手力節級),是當時的撫州籍第一個宰相。晏殊與其第七子晏幾道(1037-1110),在當時北宋詞壇上,被稱為「大晏」和「小晏」。
『拾』 不如憐取眼前人。是哪首詩的喲
浣溪沙
【宋】晏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
等閑離別易銷魂。
酒筵歌席莫辭頻。
滿目山河空念遠,
落花風雨更傷春。
不如憐取眼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