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內容是什麼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新政策有哪些
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是中共中央、國務院2015年2月1日印發的《關於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關於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
(2015年2月1日)
一、圍繞建設現代農業,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
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做強農業,必須盡快從主要追求產量和依賴資源消耗的粗放經營轉到數量質量效益並重、注重提高競爭力、注重農業科技創新、注重可持續的集約發展上來,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
1.不斷增強糧食生產能力。
2.深入推進農業結構調整。
3.提升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水平。
4.強化農業科技創新驅動作用。
5.創新農產品流通方式。
6.加強農業生態治理。
7.提高統籌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能力。
二、圍繞促進農民增收,加大惠農政策力度
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富裕農民,必須充分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開發農村二三產業增收空間,拓寬農村外部增收渠道,加大政策助農增收力度,努力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保持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持續縮小的勢頭。
8.優先保證農業農村投入。
9.提高農業補貼政策效能。
10.完善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
11.強化農業社會化服務。
12.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13.拓寬農村外部增收渠道。
14.大力推進農村扶貧開發。
三、圍繞城鄉發展一體化,深入推進新農村建設
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繁榮農村,必須堅持不懈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強化規劃引領作用,加快提升農村基礎設施水平,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讓農村成為農民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15.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
16.提升農村公共服務水平。
17.全面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18.引導和鼓勵社會資本投向農村建設。
19.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
20.切實加強農村基層黨建工作。
四、圍繞增添農村發展活力,全面深化農村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必須把農村改革放在突出位置。要按照中央總體部署,完善頂層設計,抓好試點試驗,不斷總結深化,加強督查落實,確保改有所進、改有所成,進一步激發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活力。
21.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
22.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
23.穩步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試點。
24.推進農村金融體制改革。
25.深化水利和林業改革。
26.加快供銷合作社和農墾改革發展。
27.創新和完善鄉村治理機制。
五、圍繞做好「三農」工作,加強農村法治建設
農村是法治建設相對薄弱的領域,必須加快完善農業農村法律體系,同步推進城鄉法治建設,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做好「三農」工作。同時要從農村實際出發,善於發揮鄉規民約的積極作用,把法治建設和道德建設緊密結合起來。
28.健全農村產權保護法律制度。
29.健全農業市場規范運行法律制度。
30.健全「三農」支持保護法律制度。
31.依法保障農村改革發展。加強農村改革決策與立法的銜接。
32.提高農村基層法治水平。
Ⅱ 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什麼時候出台一號文件主題是什麼
2015年中 央「一 號 文件」,是中 共 中 央、國 務 院2015年2月1日印發的《關於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
2015年中 央「一 號 文 件」主題為: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按照穩糧增收、提質增效、創新驅動的總要求,繼續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全面推進農村法治建設,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努力在提高糧食生產能力上挖掘新潛力,在優化農業結構上開辟新途徑,在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上尋求新突破,在促進農民增收上獲得新成效,在建設新農村上邁出新步伐,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Ⅲ 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全文誰有
您好,中公教育為您服務。
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印發了《關於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全文如下:
2014年,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加大深化農村改革力度,糧食產量實現「十一連增」,農民收入繼續較快增長,農村公共事業持續發展,農村社會和諧穩定,為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作出了突出貢獻。
餘下全文請點擊: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查看
如有疑問,歡迎向中公教育企業知道提問。
Ⅳ 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不斷增強糧食生產力進一步完善和落實什麼負責制
省長負責制。
Ⅳ 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的文件歷史
中央的一號文件並非年年都聚焦「三農」問題。細數改革開放以來的多份中央一號文件,其中以「三農」為主題的一號文件共有17個。這17個文件也並非一直連續,中間有過中斷。
20世紀80年代初,在農村改革如火如荼推進的大背景下,從1982年到1986年,中央連續5年發布以農業、農村和農民為主題的五個一號文件,對當時的農村改革和農業發展作出具體部署。18年後,自2004年起,中央一號文件又連續12年聚焦「三農」。
盤點新世紀以來的這12份中央一號文件,其中既有針對「三農」工作全局的,也有專門針對農業科技、農田水利、新農村建設等專項工作的。一號文件連續12次鎖定「三農」,凸顯出「三農」問題在中國「重中之重」的地位。
一號文件涉農傳統為何在20世紀80年代中斷?對這一問題當時全國從上到下有這樣一種認識:20世紀80年代的改革從農村開始,基本問題已經解決了,重要問題都在城市,工作重心也從農村開始轉到城市。
時隔18年後,一號文件為何又重新鎖定「三農」?這背後又有著更為深刻的背景:20世紀末,中國農業生產環境出現復雜局面,農民收入增幅連續幾年低速徘徊在4%以下。此外,城市改革經過10多年「加速跑」後,城鄉發展嚴重失衡,影響到了小康社會建設進程。
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繼續鎖定「三農」,表明「三農」問題在中國「重中之重」的地位非但沒有弱化,反而更為加強。中國正處在四化建設和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沖刺階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能缺了農村這一頭。四化建設,必須補齊農業這一短板。在國家各項工作中,「三農」的重要屬性仍十分明顯。這些因素決定「三農」仍是中央亟須和重點部署的工作,也正是緣於此,2015年的中央一號文件第12次將靶心鎖定「三農」。
從2004年起,一號文件連續12年「鎖定」三農主題
2004年,《關於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見》
2005年,《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工作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見》
2006年,《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
2007年,《關於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
2008年,《關於切實加強農業基礎建設進一步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的若干意見》
2009年,《關於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若干意見》
2010年,《關於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進一步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的若干意見》
2011年,《關於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
2012年,《關於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持續增強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見》
2013年,《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農業進一步增強農村發展活力的若干意見》
2014年,《關於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若干意見》
2015年,《關於加大改革創新力度 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
Ⅵ 2015中央一號文件什麼時候出台
2015中央一號文件已於2015年2月1日正式發布。
【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關於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發布】內容:
1·圍繞建設現代農業,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
2·圍繞促進農民增收,加大惠農政策力度;
3·圍繞城鄉發展一體化,深入推進新農村建設;
4·圍繞增添農村發展活力,全面深化農村改革;
5·圍繞做好「三農」工作,加強農村法治建設。
【糧食安全問題首當其沖】今年一號文件五方面被分為32個小點,首當其沖仍是糧食安全,文件針對增強糧食生產能力提出了許多細化要求,包括永久農田劃定、高標准農田建設、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以及投融資等等。同時也提出,科學確定主要農產品自給水平,合理安排農業產業發展優先順序。
Ⅶ 中央一號文件2015是連續多少年了
今年是第十七個了,連續的話從1982—1986、2004—2008、2011—2015應是滴5年
「中央一號文件」原指中共中央每年發的第一份文件。現在已經成為中共中央重視農村問題的[1] 專有名詞。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連續五年發布以農業、農村和農民為主題的中央一號文件,對農村改革和農業發展作出具體部署。2004年至2014年又連續十一年發布以「三農」(農業、農村、農民)為主題的中央一號文件,強調了「三農」問題在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時期「重中之重」的地位。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其中,「家庭農場」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號文件中出現。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確定,進一步解放思想,穩中求進,改革創新,堅決破除體制機制弊端,堅持農業基礎地位不動搖,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2-3]
Ⅷ 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的文件特點
形勢任務明確
中共中央每年發布的第一份文件就是備受關注的中央「一號文件」。自2004年至今,一號文件已連續12年鎖定「三農」問題。
2015年文件開篇即用「四個重大」概括當前形勢,指出經濟增速放緩、農業生產成本攀升、農業資源短缺、城鄉資源要素流動加速等背景下,農業發展面臨重大考驗和挑戰。
中國農業仍然是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這「四化」同步的短腿,也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農業基礎仍然薄弱、農村發展仍然滯後、農民增收仍然困難,因此「一號文件」12年鎖定「三農」,體現中央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也繼續發出動員令和風向標。
2015年「一號文件」聚焦改革和農業現代化,與2014年發布的《關於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若干意見》一脈相承。「一號文件」實際上是綜合性文件,過去12個文件整體邏輯一致,體現出政策的延續性和穩定性。
措施內容具體
2015年一號文件分兩個板塊,前面提出三個任務:農業要強,農民要富,農村要美,後面則是實現途徑:改革是動力,法治是保障。
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是最重要的內容。首次提出要把追求產量為主,轉到數量、質量、效益並重上來,這在以前提得不多。
對現代農業作了一個方向性界定。當前農業面臨的嚴峻形勢,對政策布局形成倒逼機制,只有通過改革創新,才能促進節本降耗,推進規模經營,形成現代農業發展的基礎條件,傳統拼資源、拼數量、拼消耗的方式必須根本轉變。
提出具體措施多達80多項。「三農」工作非一蹴而就,其中很大一部分已在過去一號文件中作出安排,比如新型農業經營體系、集體產權制度、土地改革等,都是進一步深化,其中提到2015年將盡快制定工商資本租賃農地的准入和監管辦法,嚴禁擅自改變農業用途。
對一些新的領域作出改革部署。比如提出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這意味著下一步可能要增加用水成本,與當前水資源極度欠缺的現狀相適應,這項改革涉及千家萬戶農民的利益,比較敏感,多年來沒有改革,但不改革,資源環境保護取向的政策安排就無法落實,啟動改革後,水資源或將成為農業可持續發展最關鍵的資源因素。此外,一號文件對加快供銷合作社和農墾改革發展也作出新的布局。
首次提及增多
首次寫入加強轉基因科學普及。
轉基因第6次寫入一號文件,2015年在「強化農業科技創新驅動作用」中提到,「加強農業轉基因生物技術研究、安全管理、科學普及」,但其中加強轉基因科學普及首次寫入。
2015年一號文件提出「加強農業轉基因生物技術研究、安全管理、科學普及」。一些媒體錯誤解讀,認為這是國家放寬轉基因作物的信號。作為一種技術,一門科學,我們必須研究它、掌握它,但是,也必須「安全管理」,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利用它。為了民族和國家的未來,對轉基因技術在糧食、食品上的應用,我們必須採取慎而又慎的態度。
首次回應國內糧食進口過多。
文件還提出「科學確定主要農產品自給水平」,這是對有觀點認為國內糧食進口過多的一種回應,所謂科學確定,就是不追求過高和過低的自給率,防止兩個極端,而是根據國內資源稟賦特徵、生產實際水平來確定。
糧食安全戰略,確保「口糧絕對安全」。要確保糧食產量,在數量上滿足供給,是保證安全的基礎,特別是重要糧食作物,不能依賴進口。質量安全,要將糧食科學、種子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慎重考慮轉基因技術的應用,應該大力支持雜交水稻研究、推廣。
首次引入農村法治建設。
抓緊研究起草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條例、統籌推進與農村土地有關的法律法規制定和修改工作、研究制定規范各級政府「三農」事權的法律法規、健全農業資源環境法律法規等寫入文件。
Ⅸ 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主題是什麼
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的主題是: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
文件出台時間未定,但借鑒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關於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若干意見》的出台時間為2014年1月19日。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的出台時間也應在1月中下旬左右。
Ⅹ 2015中央一號文件是什麼意思
「中央一號文件」原指中共中央每年發的第一份文件,該文件在國家全年工作中具有綱領性和指導性的地位。一號文件中提到的問題是中央全年需要重點解決,也是當前國家亟需解決的問題,更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了解決這些問題的難度。比如我國是個農業大國,也是個農業弱國,農民在全國人口總數中佔有絕大的比例,農民的平均生活水平在全國處於最低階層。而農村的發展問題千頭萬緒、錯綜復雜,因此「三農」問題就是目前我國亟需解決的問題,因此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連續五年發布以農業、農村和農民為主題的中央一號文件,對農村改革和農業發展作出具體部署。2004年至2011年又連續八年發布以「三農」(農業、農村、農民)為主題的中央一號文件,強調了「三農」問題在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時期「重中之重」的地位。
2015年02月01日,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關於加大改革創新力度 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發布。
內容:圍繞建設現代農業,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圍繞促進農民增收,加大惠農政策力度;圍繞城鄉發展一體化,深入推進新農村建設;圍繞增添農村發展活力,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圍繞做好「三農」工作,加強農村法治建設。
2015年一號文件五方面被分為32個小點,首當其沖仍是糧食安全,文件針對增強糧食生產能力提出了許多細化要求,包括永久農田劃定、高標准農田建設、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以及投融資等等。同時也提出,科學確定主要農產品自給水平,合理安排農業產業發展優先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