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矛盾論的精髓
擴展閱讀
點股成金怎麼買股票 2025-07-14 19:26:54
所有基金股票全部跌 2025-07-14 19:14:11
華寶證券股票交易 2025-07-14 19:09:41

矛盾論的精髓

發布時間: 2021-11-03 16:57:31

Ⅰ 為什麼說共性和個性的辯證關系原理是矛盾問題的精髓

共性和個性的關系就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關系。馬克思和列寧認為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是矛盾的對立與統一關系。而毛澤東在《矛盾論》中認為「這一共性個性、絕對相對的道理,是關於矛盾問題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於拋棄了辯證法」。關於究竟哪一個是矛盾的精髓(核心)問題,毛澤東與馬列是有區別的。我想原因是:
1、毛澤東的哲學思想是實踐主義,他強調:除了認識事物的共同特點、普遍性外,「但是,尤其貢要的,成為我們認識事物的基礎的東西,則是必須注意它的特殊點。"也就是他的「理論必須聯系實踐」,「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實踐為主的原則。
2、毛澤東在長期的實際工作中經常與黨內的左傾教條主義和右傾經驗主義發生矛盾和沖突,教條主義強調矛盾的普遍性,只會照搬馬列書本,忽視中國的特殊情況;而經驗主義強調矛盾的特殊性,輕視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他們都是沒有處理好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即共性與個性的關系。這對當今中國的現實也具有重要意義。
3、從實際科技研究和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歸納其原因,最主要最根本的還是沒有處理好共性與個性的關系問題。
4、從認識論上來講,認識是由感性認識開始的,感性認識是對事物的表面現象和外部聯系的認識,是認識上的一種特殊性;而理性認識是對事物本質、全體和內部聯系的認識,是認識上的一種普遍性。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關系又一種特殊性和普遍性的關系,這是認識論的核心和實質,也是正確認識的根本方法。

Ⅱ 矛盾論的思想方法分析

矛盾分析法是指運用矛盾的觀點觀察、分析事物內部的各個方面及其運動的狀況,以達到認識客觀事物的方法。它是定性分析的方法。運用這一方法,必須堅持對立統一的觀點,從統一中看到對立,從對立中看到統一。具體來說,一是必須堅持「兩點論」,防止片面性,切忌「顧此失彼」。二是必須堅持「重點論」,善於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突出重點,抓住關鍵。三是必須堅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相結合」,既要具體分析事物的具體情況,也要注意不要使具體的事物脫離普遍聯系。四是必須堅持「發展論」,分析矛盾的動態,防止思想僵化。

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在於矛盾,矛盾推動事物向前發展。事物的內部矛盾就是事物發展的內因,事物的外部矛盾就是事物發展的外因,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據,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發展的條件,是第二的原因。它們在事物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卻是不同的,不能相提並論,事物運動、發展的源泉在於事物內部的矛盾性。對立統一規律認為,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是由內因決定的。正因為這樣,事物才是自我運動,自我發展,把這一原則貫徹到方法論上,就是要堅持內因分析法。內因分析法要求我們在分析事物矛盾時,把立足點放在內因上,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本源泉;同時也要充分利用外因的作用,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堅決抵制忽視外因作用的錯誤思想。

任何現實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個性的有機統一,共性寓於個性之中,沒有離開個性的共性,也沒有離開共性的個性。矛盾的共性和個性、絕對和相對的道理,是關於事物矛盾問題的精髓,是正確理解矛盾學說的關鍵,不懂得它,就不能真正掌握唯物辯證法。矛盾的共性和個性相統一的關系,既是客觀事物固有的辯證法,也是科學的認識方法

Ⅲ 毛澤東在《矛盾論》中指出:矛盾問題的精髓是

答案C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問題的精髓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的共性,它有兩方面的含義:

其一,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即處處有矛盾;

其二,每一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自始至終的矛盾運動,即時時有矛盾。把握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意義在於:矛盾觀點是辯證法的最根本的觀點,因此,堅持矛盾的普遍存在是堅持辯證法的前提。根據矛盾普遍存在的原理,我們應當學會用矛盾的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矛盾的特殊性指矛盾的個性,即具體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個方面都有其特點。矛盾的特殊性也是指矛盾表現的多樣性,從性質上看,有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之分。從地位看,矛盾發展是不平衡的,有主要矛盾、次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次要方面之分。從解決形式看,有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矛盾雙方同歸於盡、矛盾雙方融合成一個新事物以及創造出一種矛盾雙方可以長期共存的形式。

把握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意義: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們必面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一馬克思主義最本質的東西。只有具體地分析特殊的矛盾,我們才能把不同的事物加以區別,找出事物發展變化的特殊原因,從而找到解決矛盾的正確的方法。(對症下葯;量體裁衣;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因人而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而不能採用「一刀切」的工作方法。

(1)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分析方法;

(2)要堅持從具體條件出發的分析方法;

(3)要堅持共性和個性相統一的分析方法;

(4)要堅持原則性和多樣性相統一的分析方法;

(5)要堅持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出發的分析方法。

Ⅳ 矛盾論講的是什麼東東

《矛盾論》是毛澤東哲學代表著作。
它是作者繼《實踐論》之後,為了克服存在於中國共產黨內的嚴重的教條主義思想而寫的 。該書運用唯物辯證法總結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斗爭的實踐經驗,從兩種宇宙觀、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爭性、對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等方面,深刻地闡述了對立統一規律,發揮了對立統一規律是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的思想。
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①從宇宙觀的高度,發揮了列寧關於兩種發展觀的思想,不僅指出用孤立的、靜止的和片面的觀點去看世界是形而上學的基本特徵,而且指出形而上學是簡單地從事物外部去找發展的原因,否認唯物辯證法所主張的事物內部矛盾引起發展的學說。書中還闡明了內因和外因的辯證關系,指出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
②全面論述了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原理,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包括兩方面的含義:其一是指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其二是指每一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自始至終的矛盾運動。該書從 5個方面系統地論述了矛盾特殊性的理論,明確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關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個性的關系,二者相互區別、相互聯結又相互轉化 。並提出了「 共性個性、絕對相對的道理,是關於事物矛盾的問題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於拋棄了辯證法」的論斷。
③論證了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的原理,認為矛盾發展的不平衡性是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客觀依據,規定了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的定義,說明了找出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的方法論意義,並論述了矛盾對立雙方相互轉化的根據和條件。
④具體地闡明了矛盾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爭性及其相互關系。認為對立的統一是有條件的、暫時的、相對的,對立的互相排斥的斗爭則是絕對的;有條件的相對的同一性和無條件的絕對的斗爭性相結合,構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運動。
⑤分析了矛盾斗爭的兩種基本形式即對抗性的矛盾和非對抗性的矛盾,並指出二者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矛盾論》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史上系統地闡述對立統一規律的哲學專著,其論述緊密結合中國革命的實踐,因而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為中國共產黨的思想路線奠定了哲學基礎,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

Ⅳ 關於事物矛盾問題的精髓是

答案B
本小題考查的是矛盾。沒有難度,只是對基礎知識的再現。關於事物矛盾問題的精髓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系。

Ⅵ 矛盾論講的是什麼

矛盾論講的是什麼?

答:1、矛盾在本質上屬於事物的屬性關系。這種屬性關系是事物之間的一種特殊的關系

2、《矛盾論》闡述唯物辨證法,特別是闡述它的實質和核心——對立統一規律的重要著作

3、一把菜刀能幫助我做飯同時也能傷著我 是矛盾

Ⅶ 矛盾論的精髓賞析

《矛盾論》是繼《實踐論》之後,為著同一目的,即主要地為著反對黨內嚴重存在的教條主義思想而寫的重要的哲學著作。《矛盾論》結合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深刻、系統地闡發了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規律——矛盾規律,即對立統一規律,揭示了對立統一規律的、因而也是唯物辯證法的精髓——關於矛盾的共性個性、絕對相對的道理,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唯物辯證法的宇宙觀,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銳利的思想武器。

首先,《矛盾論》對作為辯證法實質和核心的對立統一規律作了深刻的發揮。

其次,《矛盾論》系統論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及其相互聯結,揭示了矛盾問題的精髓。

第三,《矛盾論》還特別深入研究了矛盾特殊性的三種具體情形,闡明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方面和次要矛盾方面以及矛盾對抗的基本理論。

第四,《矛盾論》汲取了經典作家的有關思想和論據,並在總結中國革命斗爭經驗的基礎上,具體地闡明和發揮了矛盾諸方面同一性和斗爭性及其相互關系的原理。

整個《矛盾論》同《實踐論》一樣,是中國革命經驗的哲學總結,是同黨內」左「的和右的錯誤路線作斗爭的產物。《矛盾論》集中地研究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同一性和斗爭性的相互關系,提出了矛盾問題的精髓等等,所有這些都是對馬克思主義辯證法思想的繼承和發展,為我們深刻把握矛盾規律的豐富內容,真正懂得辯證法並融會貫通具有重要的意義。

Ⅷ 急求毛澤東《矛盾論》的摘要

題 目 : [矛盾論] 讀矛盾論
目 錄 : 1.毛澤東的這篇著作,在60多年後的今天,仍然指導著我們的實踐。
2.辯證法的宇宙觀古已有之。如赫拉克立特的"一切皆流,一切皆變",老子的"正復為奇,善復為妖",都是講的事物是處在不斷的發展、變化之中的,一切事物都包含著對立的矛盾而互相轉化。
3.事物的矛盾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統一。
4.同時,認識到矛盾的特殊性,也是唯物論的一個表現。
5.矛盾雙方又同一又斗爭構成事物的矛盾運動。

原 文 : 矛盾論》是毛澤東同志在1937年寫的。該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大量具體而生動的例子全面的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思想,並且在許多方面發揮發展了馬克思和列寧的思想,創造性地運用於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成功的分析和解決了中國革命過程中許多的復雜矛盾。
毛澤東的這篇著作,在60多年後的今天,仍然指導著我們的實踐。他永恆的生命力所在,是它系統的論述了事物的矛盾法則即對立統一的法則是唯物辯證法的最基本的法則,發揮了列寧關於對立統一規律是辯證法實質和核心的思想,是指導中國革命和實踐的正確的認識論。毛澤東同志寫作矛盾論時,是為了使黨和人民從思想上認識到教條主義的錯誤,從實踐中認識到辯證法在認識世界中的巨大威力。其中,重點論述了以下幾方面:
兩種宇宙觀;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爭性;對抗在矛盾中的地位。其核心思想為:內部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矛盾雙方又同意又斗爭構成事物的矛盾運動,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個性、相對和絕對的關系是矛盾問題的精髓。

關鍵詞 : 矛盾 毛澤東 馬克思主義

Ⅸ 矛盾論的主要內容

毛澤東哲學代表著作。它是作者繼《實踐論》之後,為了克服存在於中國共產黨內的嚴重的教條主義思想而寫的 。原是1937年7~8月在延安抗日軍事政治大學所講的《辯證法唯物論》的第三章第一節。後作者作了部分補充、刪節和修改,於1952年暫收入《毛澤東選集》第二卷,再版時移入第一卷。該書運用唯物辯證法總結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斗爭的實踐經驗,從兩種宇宙觀、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爭性、對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等方面,深刻地闡述了對立統一規律,發揮了對立統一規律是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的思想。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從宇宙觀的高度,發揮了列寧關於兩種發展觀的思想,不僅指出用孤立的、靜止的和片面的觀點去看世界是形而上學的基本特徵,而且指出形而上學是簡單地從事物外部去找發展的原因,否認唯物辯證法所主張的事物內部矛盾引起發展的學說。書中還闡明了內因和外因的辯證關系,指出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②全面論述了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原理,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包括兩方面的含義:其一是指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其二是指每一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自始至終的矛盾運動。該書從 5個方面系統地論述了矛盾特殊性的理論,明確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關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個性的關系,二者相互區別、相互聯結又相互轉化 。並提出了「 共性個性、絕對相對的道理,是關於事物矛盾的問題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於拋棄了辯證法」的論斷。③論證了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的原理,認為矛盾發展的不平衡性是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客觀依據,規定了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的定義,說明了找出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的方法論意義,並論述了矛盾對立雙方相互轉化的根據和條件。④具體地闡明了矛盾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爭性及其相互關系。認為對立的統一是有條件的、暫時的、相對的,對立的互相排斥的斗爭則是絕對的;有條件的相對的同一性和無條件的絕對的斗爭性相結合,構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運動。⑤分析了矛盾斗爭的兩種基本形式即對抗性的矛盾和非對抗性的矛盾,並指出二者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矛盾論》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史上系統地闡述對立統一規律的哲學專著,其論述緊密結合中國革命的實踐,因而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為中國共產黨的思想路線奠定了哲學基礎,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