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6中國人均收入多錢
2016年,人均國民總收入(GNI)達到8260美元,在世界銀行發布的216個國家(地區)人均GNI排名中,我國由2012年的地112位上升到2016年的第93位。
2016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摺合11.2萬億美元,佔世界經濟總量的14.8%,比2012年提高3.4個百分點,穩居世界第二位。2013-2016年,我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達到30%左右,超過美國、歐元區和日本貢獻率的綜合,居世界第一位。
(1)人均國民收入擴展閱讀
人均國民收入水平作為衡量一國的經濟實力和人民富裕程度的一個重要指標。人均國民收入是綜合地反映一國經濟發展水平、經濟實力、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標志。它與人口增長成反比,與國民收入增長成正比。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速度快於發達國家,人口增長速度則大大超過發達國家。致使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上差距增大。為增加人均國民收入,增強一國的經濟實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在大力發展經濟、增加生產的基礎上合理地調節人口增長。
2. 人均收入是什麼意思
綜述: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反映居民家庭全部現金收入能用於安排家庭日常生活的那部分收入。
人均國民收入是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通常為1年)內按人口平均計算的國民收入佔有量。人均國民收入與國民收入成正比,與人口數量變動成反比。
指標:
人均國民收入水平是衡量一國的經濟實力和人民富裕程度的一個重要指標。
人均國民收入是綜合地反映一國經濟發展水平、經濟實力、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標志。它與人口增長成反比,與國民收入增長成正比。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人均國民收入
3. 中國的國民人均年收入是多少啊
2018年,中國人均國民總收入達到9732美元,摺合人民幣66762元。
1、人均國民收入是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通常為1年)內按人口平均計算的國民收入佔有量。
2、人均國民收入與國民收入成正比,與人口數量變動成反比,它基本上可以反映一國生產力發展水平和國民的生活水平。
3、人均國民收入的增長決定於下列因素: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物質消耗的節約、總人口的變化、勞動力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的高低。
4、人均國民收入是綜合地反映一國經濟發展水平、經濟實力、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標志,它與人口增長成反比,與國民收入增長成正比。
(3)人均國民收入擴展閱讀
1、制約人均國民收入水平的決定性因素是每一就業人口平均提供的國民收入額,其次則是就業人口占勞動適齡人口的比例及勞動適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
後兩者的比例增大,有利於加速人均國民收入的增加,但這種增加與提高每一在業人口的人均國民收入額相比,作用則是有限的。
2、世界銀行是按人均國民總收入,對世界各國經濟發展水平進行分組。
通常把世界各國分成四組,即低收入國家、中等偏下收入國家、中等偏上收入國家和高收入國家。
但以上標准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隨著經濟的發展不斷進行調整。
3、按世界銀行公布的數據,2015年的最新收入分組標准為:人均GNI低於1025的是低收入經濟體,1026-4035是中低收入經濟體,4036-12475是中高收入經濟體,高於12476的是高收入經濟體。
4. 中國人均收入多少,世界排名
新中國成立70周年以來,我國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經濟總量連上新台階。2018年我國人均國民總收入達到9732美元,位列世界第72名,高於中等收入國家平均水平。
2018年11月,國家統計局公布,2018年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35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6%,略低於GDP增速,高於人均GDP增速。
2019年1月21日,國家統計局公布《2018年居民收入和消費支出情況》,2018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比2017年名義增長8.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5%。
(4)人均國民收入擴展閱讀:
我國居民收入情況:
2018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比上年名義增長8.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5%。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51元,增長7.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17元,增長8.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6%。
全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24336元,比上年增長8.6%,中位數是平均數的86.2%。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36413元,增長7.6%,是平均數的92.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13066元,增長9.2%,是平均數的89.4%。
全年全國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15829元,比上年增長8.3%,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56.1%;人均經營凈收入4852元,增長7.8%,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17.2%;人均財產凈收入2379元,增長12.9%,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8.4%。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2018年我國人均國民總收入達9732美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人均可支配收入
5. 人均國民收入如何計算
人均國民收入=[國內生產總值+(來自國外的要素收入-對國外的要素支出)]/人口基數。
世界銀行是按人均國民總收入,對世界各國經濟發展水平進行分組。通常把世界各國分成四組,即低收入國家、中等偏下收入國家、中等偏上收入國家和高收入國家。但以上標准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隨著經濟的發展不斷進行調整。
(5)人均國民收入擴展閱讀:
按世界銀行公布的數據,2015年的最新收入分組標准為:人均GNI低於1025的是低收入經濟體,1026-4035是中低收入經濟體。
4036-12475是中高收入經濟體,高於12476的是高收入經濟體,人均GNI小於1185的經濟體可以享受IDA貸款。
6. 國民人均收入 是什麼意思
人均國民收入是一國在一定時期內(通常為一年)按人口平均的國民收入佔有量,反映國民收入總量與人口數量的對比關系。人均國民收入水平是衡量一國的經濟實力和人民富裕程度的一個重要指標。
人均國民收入是綜合地反映一國經濟發展水平、經濟實力、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標志。它與人口增長成反比,與國民收入增長成正比。
7. 中國人均收入
國家統計局指出,1961-1978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為1.1%。1979-2012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為15.9%,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2位。2013-2018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為28.1%,居世界第1位。自2006年以來,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穩居世界第1位,是世界經濟增長的第一引擎。2018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27.5%,比1978年提高24.4個百分點。
據世界銀行統計,1962年,中國人均國民總收入只有70美元,到1978年也只達到200美元。但改革開放後,人均國民總收入水平大幅提升。2018年達到9470美元,比1962年增長了134.3倍。人均國民總收入水平與世界平均水平的差距逐漸縮小,1962年相當於世界平均水平的14.6%,2018年相當於世界平均水平的85.3%,比1962年提高了70.7個百分點。在世界銀行公布的人均國民總收入排名中,2018年中國排名第71位(共計192個經濟體),比1978年(共計188個經濟體)提高104位。
中國出境旅遊人數穩居世界第1位。1995-2017年,中國出境旅遊人數由0.05億人次增至1.43億人次,年均增長17%。中國出境旅遊人數居世界位次不斷提升,1995年居世界第17位,2013年首次躍居世界第1位,2014-2017年穩居世界第1位,是全球最大的出境游市場。
中國出境旅遊支出躍居世界第1位。1995-2017年,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改善,中國出境旅遊支出也大幅提高。1995年中國出境旅遊支出居世界第25位, 2013年居世界第2位,2014-2016年穩居世界第1位。2017年,我國出境旅遊支出額為2577億美元,比1995年的37億美元增加了2540億美元,增長68.6倍,居世界第1位,比1995年提高24位。
此外,2017年,中國預期壽命達到77歲,比1960年提高了33歲,超過世界平均水平5歲,超過中等偏上收入國家平均水平1歲。
國家統計局指出,按照中國現行農村貧困標准(2010年價格水平每人每年2300元)測算,1978年中國農村貧困人口為7.7億人,貧困發生率為97.5%。2018年年末農村貧困人口1660萬人,比1978年減少7.5億人;貧困發生率1.7%,比1978年下降95.8個百分點,平均每年下降2.4個百分點。中國是最早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中減貧目標的發展中國家,為世界減貧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8. 2016年人均國民總收入多少
10月10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廳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經濟領域進展成就,並答記者問。
2016年,人均國民總收入(GNI)達到8260美元,在世界銀行發布的216個國家(地區)人均GNI排名中,我國由2012年的地112位上升到2016年的第93位。
2016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摺合11.2萬億美元,佔世界經濟總量的14.8%,比2012年提高3.4個百分點,穩居世界第二位。2013-2016年,我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達到30%左右,超過美國、歐元區和日本貢獻率的綜合,居世界第一位。
9. 現如今,中國國民人均收入是多少
目前應世界銀行要求,中國官方已向世行確認,中國人均國民收入已達到一千七百四十美元。根據世行規定,從今年七月一日(世行二00七財年)以後世行發出談判邀請的項目,世行貸款期限將由二十年調減為十七年。 中新社發 井韋 攝
中新社北京八月十六日電 今日來自國家發改委的消息說,目前應世界銀行要求,中國官方已向世行確認,中國人均國民收入已達到一千七百四十美元。根據世行規定,從今年七月一日(世行二00七財年)以後世行發出談判邀請的項目,世行貸款期限將由二十年調減為十七年。
今年四月下旬,國家發改委會同財政部就二00七至二00九財年貸款規劃與世界銀行進行了磋商。今日,發改委在其官方網站上公布了世行貸款備選項目的規劃情況。
根據世行規定,當借款國的人均國民收入達到一千六百七十六美元至三千四百六十五美元之間時,世行硬貸款期限將由二十年縮短為十七年。
發改委透露,世行二00七至二00九財年備選項目貸款規劃共計項目四十三項。本期規劃中,交通領域和城建環保的貸款居多,二者之和,約占貸款總規模的百分之七十,其次為農業領域。
在區域貸款安排上,世行本期貸款仍以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為主,適當考慮東部地區。中西部和東北地區貸款占總規模的八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