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人生三大境界是什麼
歷代關於人生三境界或多境界的說法不少,有的從做學問的角度,有的從感知世界的角度,眾說紛紜。
現將不同人物關於境界之說輯錄如下,與朋友們分享:
1、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為晏歐諸公所不許也。
2、佛教禪宗參禪三重境界:常被引申用來形容看待事物的不同境界。
佛教禪宗史書《五燈會元》,唐代禪宗大師青原惟信語:
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即至後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依前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
3、宋代禪宗三境界:
第一境界: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
第二境界:空山無人,水流花開;
第三境界:萬古長空,一朝風月。
宋代禪宗將參禪分為三個境界:是對佛教「空」這一概念的三種不同理解。
第一境界: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芳跡;
不知道禪為何物,即使就在你身邊,也無從下手;
第二境界:空山無人,水流花開;
初窺門路,能以平常心修行,但身邊有草葉(草葉是禪語,代表在尋求真禪過程中的困難和迷茫);
第三境界:萬古長空,一朝風月。
大師境界,無相,世界為「一」。
4、當代著名哲學家、教育家馮友蘭提出,哲學的任務包括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人做各種事的各種意義合成一個整體,就構成了人的人生境界。從低到高,它們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㈡ 王國維人生三境界每個境界的含義是什麼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人活在世間,入世登青雲難,出世閑雲流水也不容易。從古到今,有些人嚮往「桃花源」,有人嚮往的是「繁華夢」。人間詞話這本書,說了小橋流水的意境,也說著華燈璀璨的夢境。
作者王國維是近代國學大師,也是國內現代美學的開拓者。人間詞話一書,正是作者眾多作品中,開創了近代美學史上的新篇章。人間詞話中的這3句話,更是說盡了世態炎涼,也道盡了人生起伏。
本文將從志向篇、情感篇、感悟篇這3個方面入手,淺析王國維《人間詞話》的3重境界。
㈢ 人生三境界,指的是什麼
人生三境界是指:第一境界是「立」、第二境界是「守」、第三境界是「得」。
人生三境界出自王國維的《人間詞話》,王國維分別引用了三首詞中的名句來比喻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須經歷過的三個階段。原來的詞意,很明顯大多寫人間兒女私情,然而,王國維先生卻很巧妙地借用來講做學問的境界。
他認為,大事業、大學問,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循序漸進,經過長期的探索和追求,才能有所成就;必須具有堅韌不拔,百折不勞的精神,甚至需要一種為事業獻身的精神。
(3)人生三境界擴展閱讀
1、第一境界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宋·晏殊《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
譯文:昨天夜裡秋風勁吹,凋零了綠樹。我獨自登上高樓,望盡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
簡評:此句描繪一種孤獨寂寞之感,然登樓遠眺,一條道路伸向遙遠的天際,似含無盡之希望。意喻治學之始,必須耐得住寂寞,高瞻遠矚,不斷求索。
2、第二境界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
譯文:我漸漸消瘦衣帶寬松也不後悔,為了她我情願一身憔悴。
簡評:此句道盡情人間的相思之苦,情有所鍾,雖形容憔悴、衣帶漸寬,亦無怨無悔。意喻治學之過程,須堅忍不拔,執著隱忍。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3、第三境界
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宋·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譯文:我在人群中尋找她千百回,猛然回頭,不經意間卻在燈火零落之處發現了她。
簡評:此句言與伊人相會之歡悅心境,於燈火明滅閃爍之處,終於見到意中之人,自是大喜過望。意喻經過艱辛探索,終有所悟,猶如醍醐灌頂,豁然開朗。
㈣ 王國維說的人生三境界是哪三種
出自《人間詞話》
第一境界—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出自晏殊的《蝶戀花》(一作《鵲踏枝》)
第二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出自柳永的《蝶戀花》
第三境界—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出自辛棄疾《青玉案》
有所得,想成為大學問者、大文學家,最開始都是借鑒總結前人的經驗。是吸收的過程,是研究和創作的起點。
有所思,深入思考前人經驗。這個階段就是不斷努力,殺死腦細胞的過程,容易理解不解釋。
有所創,頓悟。有自己的看法。發現並開辟出前人未曾得出的學問。
總結:「人生三境界」語出王國維《人間詞話》。第一境界是「立」、第二境界是「守」、第三境界是「得」。第一境界是立志、是下決心,只有具備了這個條件才會有第二、第三境界。
㈤ 人生三境界 (要全文的)
人生三境界易成/文 福清論壇 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無須精心去處事;便也是真正的做人與處世了。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如果春風已將大地吹綠,不會很久,秋霜一定會將它染白,這是季節的律動;如果你現在年輕活潑,不會很久,歲月一定會使你年老力衰,這是生命的律動。人生不會永遠年輕,來也匆匆,去也匆匆,西風颳得綠樹落葉凋謝,並非東風壓倒西風,何不放眼遠瞻,待到春日來臨時,你將看到一番不同的景象。「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只有擁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胸襟,才會引來「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之日。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屬於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該是這樣度過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樣,在臨死的時候,他就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奧斯特洛夫斯基告訴我們:「鋼是在烈火與驟冷中鑄造而成的。只有這樣它才能成為堅硬的,什麼都不懼怕,我們這一代人也是在這樣的斗爭中、在艱苦的考驗中鍛煉出來的,並且學會了在生活面前不頹廢。」 季節仍在律動,四季依在輪番,「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我們何不學習於謙的「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之志,來笑待四季的律動,生命的律動,人生的律動呢? 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黃色的樹林里分出兩條路,可惜我不能同時去涉足」人生之路,又何嘗不是如此?盡管知悉「路徑延綿無盡頭」且「難以再回返」卻又想「留下一條路等改日再見!」呵,是啊,誰不曾有過「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感嘆呢?當你走過大半人生時,又將「輕聲嘆息將往事回顧:一片樹林里分出兩條路——而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溫習過去所走過的路,溫習曾經所執著的事和人,才會懂得得和舍的關系。歷經滄海後,才發現真正需要珍惜的東西,已然錯過。珍惜現在擁有的愛,學會沖淡平和,當心如靜湖,做到自愛和愛別人,任你紅塵滾滾,自有清風朗月。面對蕪雜世俗之事,一笑了之,了了有何不了,才是人生的最大境界,或許,人生的最高境界便是「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無須精心去處事;便也是真正的做人與處世了。」的精華之處了。
㈥ 什麼是人生的三個境界
人生的三個境界:第一境界是「立」、第二境界是「守」、第三境界是「得」。
「人生三境界」語出王國維《人間詞話》。第一境界是立志、是下決心,只有具備了這個條件才會有第二、第三境界。
王國維先生是從古代幾位大詞人的詞作中摘引出這幾段名句來講做學問的三境界。 原來的詞意,很明顯大多寫人間兒女私情。然而王國維先生卻很巧妙地借用來講做學問的境界。一語中的,講得非常透徹。
(6)人生三境界擴展閱讀
人生的境界分三個層次:
第一種是物質層面的境界,滿足於食慾、性慾的滿足,動物都能做得到,這是最低的層次;
第二種是知識層面的境界,滿足於探索大自然的奧秘、攻克科學難關,像陳景潤那樣孜孜不倦於哥德巴赫猜想,像兩彈一星功臣們那樣醉心於國防科技進步,如此等等,這屬於第二個層次;
第三種是精神層面的審美境界,善於發現生活中真善美,甚至從失敗、沮喪、骯臟等負面事物中也能找到美來,把人生的過程看做審美的歷程,這是最高的層次。從汪曾祺的散文集里我們不難看出,他生前曾經站在審美人生的巔峰。
㈦ 人生三大境界是什麼
是:第一境界是「立」、第二境界是「守」、第三境界是「得」。第一境界是立志、是下決心,只有具備了這個條件才會有第二、第三境界。「人生三境界」語出王國維《人間詞話》。
王國維先生是從古代幾位大詞人的詞作中摘引出這幾段名句來講做學問的三境界。 原來的詞意,很明顯大多寫人間兒女私情。然而王國維先生卻很巧妙地借用來講做學問的境界。一語中的,講得非常透徹。
(7)人生三境界擴展閱讀
1、第一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北宋)晏殊《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
譯文:昨天夜裡西風慘烈,凋零了綠樹。我獨自登上高樓,望盡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
2、第二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北宋)柳永《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
譯文:我日漸消瘦也不覺得懊悔,為了你我情願一身憔悴。
3、第三境界:「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南宋)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譯文:我在人群中尋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頭,她卻在,不經意間卻在燈火零落之處發現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