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八寶山人民公墓的介紹
北京市八寶山人民公墓位於北京市石景山區八寶山革命公墓院內八寶山原名黑山,主要是由東西兩座山峰構成的,最高處海拔103米,是西山山前崗阜。全山東西長約1.2公里,南北寬約0.6公里。八寶山歷史名勝頗多,明代時有延壽寺、靈福寺、朝陽庵,西峰上建有娘娘廟,其中最著名的還是褒忠護國寺。褒忠護國寺又名黑山護國寺,是明代永樂年間為紀念名將剛炳所建,寺內有剛炳墓,現僅存墓碑和墓前石龜。日本侵華時期侵略者為紀念死難的日軍於山上建忠靈塔,1946年改建為忠烈祠,紀念抗戰中犧牲的國民黨官兵,包括張自忠、佟麟閣、趙登禹等38位將領。建國後陸續於山上建八寶山革命公墓、八寶山人民公墓和北京西郊殯儀館。
八寶山人民公墓位於北京市石景山區八寶山革命公墓院內八寶山原名黑山,主要是由東西兩座山峰構成的,最高處海拔103米,是西山山前崗阜。全山東西長約1.2公里,南北寬約0.6公里。八寶山人民公墓是北京市民政局殯葬管理處直屬單位,位於京西八寶山,距地鐵八寶山站一公里,佔地面積約400畝,地勢開闊,規劃有序,松柏林立,環境幽雅,交通方便,是已故人士骨灰安葬、安放的理想境地。
2. 北京市八寶山革命公墓怎麼樣
八寶山革命公墓佔地150畝,位於北京西部石景山區,八寶山南麓,西長安街北側,有337、373、620、941、389等公共汽車及地鐵通過,交通便利。
八寶山革命公墓始建於1949年11月。北京解放後,遵照周恩來同志建立革命烈士墓地、教育人民群眾的指示,北京市政府有關領導派人經過多次勘察,最終將公墓選址在環境優美、交通方便的八寶山。1950年,北京市政府將八寶山護國寺改建成公墓並遵照周恩來總理的意見將公墓定名為「北京市革命公墓」,作為革命先烈的安息之地。1970年,經周恩來總理批准,北京市革命公墓改名為「北京市八寶山革命公墓」。
八寶山革命公墓建立時主要用於安葬我國已故黨和國家及軍隊領導人、民主黨派領導人、愛國民主人士、著名科學家、文學家、高級工程技術人員、革命烈士、國際友人和縣團級以上領導幹部。1992年,根據北京市政府規定,安葬范圍由原定的縣團級以上幹部提高為司局級以上幹部。1996年12月,革命公墓正式被市政府命名為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7年5月,被中宣部列為第四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現已成為紅色教育的重要場所,每年清明都有社會各界人士前來祭掃革命先輩,他們在這里舉行各種紀念活動,緬懷先烈,激勵後人。
經過多年的建設,革命公墓環境更加優美、設施更加完善、服務更加全面。目前,革命公墓正在進行新一輪規劃建設,力求結合首都特點和我國殯葬改革需要,突出公墓的骨灰寄存安葬和愛國主義教育等功能,實現革命公墓建築風格民族化、墓區環境園林化、設施設備現代化、接待服務專業化,力求把革命公墓建設成世界一流的園林式公墓。
3. 八寶山公墓究竟誰的墓地面積最大
八寶山公墓是中國最為著名的一處陵墓,在這里埋葬的,都是我們的革命先烈、功臣名將。八寶山改建自明朝護國寺,在八寶山中佔地面積最大的便是我們的革命先烈,就是我國老一輩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任弼時,他的墓地佔地面積300平方米,為八寶山所有公墓之最
4. 八寶山公墓價格是的多少
八寶山人民公墓墓位參考起售價:90000元,具體以實際售賣為准。提供少量青白石、太白青、花崗岩等不同石材的全石料成型墓。八寶山人民公墓的骨灰深埋,是把逝者骨灰深埋在懷思閣地下室內,採用一次性封存骨灰的方式加以安葬,公墓骨灰深埋的價格為500元/份,骨灰深埋後不再取出。
八寶山人民公墓建立的時間比較早,很多墓區處於飽和狀態。目前公墓只向社會提供:修建骨灰墓穴、骨灰深葬、生肖生態葬、骨灰牆立體壁葬、老墓改造、老墓續租等業務。
八寶山人民公墓現狀
公墓現有墓位6.7萬余個,安葬亡人近10萬人,是北京市現存墓位數之最,即使在全國范圍也是密度最大的公墓,現有墓位最多的公墓之一。由於公墓內眾多墓穴逐步期滿20年,老墓穴呈現「多亂密雜」的特點且多有破損,群眾要求將原有墓穴改造後再續租的意願非常強烈。
為踐行「民政為民、民政愛民」工作理念,公墓自2013年開始,根據老墓穴到期時間、墓區規劃、老墓穴建造材質及墓穴損壞情況等原因,分批分區開展續租。並提供原狀續租、老墓原地改造續租、老墓遷移改造續租等多種方式供家屬選擇。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八寶山公墓
5. 什麼級別的人死後可以進八寶山公墓
從按級別定面積到以價格杠桿進行調整八寶山革命公墓原定安葬對象為革命烈士,後擴大到一定級別的幹部。1951年頒布執行的《革命公墓安葬暫行規則》規定,犧牲或積勞病故的革命軍人和革命工作人員,經過申請批准後,均可安葬在革命公墓。而幹部的級別,最初定為「縣級以上及革命軍人團級以上」。
到了1992年,革命公墓安置骨灰者的范圍由縣團級調整為司局(師)級以上幹部,這一規定一直延續。《北京青年報》報道所稱「目前安葬在八寶山革命公墓的主要是革命烈士或者副部級以上幹部」並不準確。
墓地的方位和墓穴的大小,和幹部的級別正相關。按照規定,公墓廟前為縣團級幹部墓區,廟後東側是地委級幹部墓區,西側是省委級幹部墓區,再向上是中央領導幹部墓區。墓穴用地,根據幹部級別劃分為三級區,安葬者需按各區級別順序及面積大小使用,不得挑選和擴大。至於墓蓋、石碑、月台的尺寸,也都針對不同級別幹部有詳細的規定。
前來辦喪者,一律憑上級單位的介紹信(註明死者生前級別、擔任職務)來確定入葬者安葬在哪個墓區,沒有絲毫通融。公墓建立骨灰堂後,也分為1、2、3……室,不同級別領導的骨灰應安放何室,置於正面或側面,均有明確規定。所以,從遺體或骨灰的安置情況,即可看出逝者的行政級別。
6. 為什麼名人都葬在北京八寶山公墓,普通人能進去么還有,普通人能葬在那麼
八寶山革命公墓是我國聲名最著,規格建制最高的園林式公墓。過去這里曾是明清兩代太監養老送終的世外桃源,因盛產紅土、耐火土、青灰等八種礦產而得名。
1950年初步建成,定名為北京市革命公墓。一直用於安葬我國已故黨和國家領導人、民主黨派領導人、愛國民主人士、著名科學家、文學家、高級工程技術人員、國際友人、革命烈士和縣團級以上領導幹部。1970年,經周總理批准,北京市革命公墓改名為北京市八寶山革命公墓。
公墓大致分為墓區與骨灰堂。墓地或骨灰安放,主要是按生前政治級別而定。位於一百五十畝地公墓北向頂端的一墓區,安葬中共國家領導人及副部級以上幹部、民主黨派領導人士,是公墓中政治規格最高的地方。
普通人可以葬在各區專用的公益性墓地。
北京墓地分布信息,北京墓地分布位置
7. 八寶山人民公墓
軍人可以進的,但是級別要夠,一般的團職是不行的,還要看生前享受什麼待遇,對國家有無特殊貢獻。如果錢可以解決問題的話多點也無妨啊,要知道一般人要進八寶山比登天還難,那是本身就是國家對死者生前所做的工作的一種肯定和認可,可以說是無尚光榮。
8. 八寶山公墓
坐公交的話
先乘 919支3(九龍游樂園-德勝門西) 在 石油大學 站上車, 在 西三旗橋南 站下車; 換乘 699(回龍觀小區-富豐橋西) 在 西三旗橋南 站上車, 在 公主墳北 站下車; 最後換乘 620(廣安門北-張儀村總站) 在 公主墳西 站上車, 在 地鐵八寶山站 站下車; 全程約50.3公里。
坐地鐵的話就按樓上說的就好!~
9. 八寶山革命公墓與八寶山人民公墓不同嗎
八寶山革命公墓是有安葬限制的只有一定級別的幹部才能葬在這里。
八寶山人民公墓是面向大眾的。
10. 什麼級別的人能葬八寶山公墓
犧牲或積勞病故的革命軍人和革命工作人員,經過申請批准後,均可安葬在革命公墓。而幹部的級別,最初定為「縣級以上及革命軍人團級以上」。
從按級別定面積到以價格杠桿進行調整八寶山革命公墓原定安葬對象為革命烈士,後擴大到一定級別的幹部。1951年頒布執行的《革命公墓安葬暫行規則》規定,犧牲或積勞病故的革命軍人和革命工作人員,經過申請批准後,均可安葬在革命公墓。而幹部的級別,最初定為「縣級以上及革命軍人團級以上」。
到了1992年,革命公墓安置骨灰者的范圍由縣團級調整為司局(師)級以上幹部,這一規定一直延續。《北京青年報》報道所稱「目前安葬在八寶山革命公墓的主要是革命烈士或者副部級以上幹部」並不準確。
墓地的方位和墓穴的大小,和幹部的級別正相關。按照規定,公墓廟前為縣團級幹部墓區,廟後東側是地委級幹部墓區,西側是省委級幹部墓區,再向上是中央領導幹部墓區。墓穴用地,根據幹部級別劃分為三級區,安葬者需按各區級別順序及面積大小使用,不得挑選和擴大。至於墓蓋、石碑、月台的尺寸,也都針對不同級別幹部有詳細的規定。
前來辦喪者,一律憑上級單位的介紹信(註明死者生前級別、擔任職務)來確定入葬者安葬在哪個墓區,沒有絲毫通融。公墓建立骨灰堂後,也分為1、2、3 ……室,不同級別領導的骨灰應安放何室,置於正面或側面,均有明確規定。所以,從遺體或骨灰的安置情況,即可看出逝者的行政級別。
安葬在八寶山革命公墓的不只是烈士和一定級別的官員。北京市殯葬管理處處長吳增祥說,像李克農上將的父親李哲卿老人和掩護過老一輩中央領導同志的夏娘娘等早期對革命做過重大貢獻的人物,也獲准在革命公墓安葬。
一個特殊案例是,《革命公墓安葬暫行規則》還未執行時,中共早期領導人任弼時即因病去世。他被葬在八寶山東部的坡頂上。任弼時墓被稱為八寶山革命第一墓,佔地300多平米,水泥方磚鋪地,漢白玉墓碑,幾十個工人趕工數月才完工。任弼時墓建成後,曾有專門的武裝警衛把守,群眾無法接近。一直到1955年,守衛的部隊才撤出公墓。
在任弼時之後,八寶山再沒有如此大面積的墓穴了。隨著逝者增加,不要說墓地,就是骨灰堂的空間也變得日益緊張,雖然周恩來曾指示「位置改小,盒子改小,層次加多,允許拿出,投水入地」,但到了1974年,全部骨灰堂也只剩下30多個安放骨灰盒的空格。後來,革命公墓又建立了更節省空間的骨灰牆。
(10)八寶山公墓擴展閱讀:
八寶山革命公墓是中國聲名最著,規格建制最高的園林式公墓。在北京石景山區八寶山東部,長安街延長線路北,建國後,在明代護國寺基礎上改建。
八寶山曾是明清兩代太監養老送終的世外桃源,因盛產紅土、耐火土、青灰等八種礦產而得名。八寶山實際是京西郊魯谷村的一片土丘。它的西部在很早以前就是墳場地葬人;還有個老山骨灰堂。在靠山的向陽面兒的半坡上,有一塊古樹參天、蒼松翠柏、灌木叢生且又幽靜典雅的去處,有一片古廟宇式的建築物,名叫褒忠護國祠。
八寶山革命公墓-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