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百度算不算電子商務
其實廣義的電子商務不僅僅包括互聯網上的相互聯系,就連單個公司內部的管理系統都是屬於電子商務范疇的。只不過現在狹義上的電子商務往往被默認為通過互聯網進行商品交易的行為!不過無論從哪個方面分析,網路都是屬於電子商務的!
② 百度電商平台怎麼樣
做好了空間很大
③ 百度的電子商務為什麼一直做不起來
如果是市場盤量的問題,就沒有京東、凡客、紅孩子、易迅、蘇寧雲商的誕生和成長。
網路為什麼自己做不成有啊,要收購糯米網;
騰訊為什麼QQ網購、拍拍網做不起來,非得收購易迅;
這不正是基因的問題嘛。
網路和騰訊,自身做不起電商的主因,不是說他們不懂給自己注入電子商務基因,
而是他們的現在主營業務和電商基因是沖突的。(不細說,自行腦補)
網路和騰訊自己做不成電商,和主營業務沖突另外延伸一點,是二者的流量是非商務化流量。
網路流量,賣家和消費者關系太遠。
騰訊流量,賣家和消費者關系太近。
這樣的流量都是不適合電子商務的。
如果網路和騰訊的流量有一部分能經過一套科學的演算法去引導梳理,是可以轉化為的電子商務流量的。
④ 電子商務是什麼 m.baidu.com
這個是網路的移動互聯網專用域名,針對沒有下載手機網路的用戶可以直接通過該鏈接訪問手機端網路官網,建議還是下載網路的APP,這樣很方便,電子商務的范圍太寬泛,有很多的知識。
⑤ 電子商務是做什麼的
電子商務是指以信息網路技術為手段,以商品交換為中心的商務活動;也可理解為在互聯網、企業內部網和增值網上以電子交易方式進行交易活動和相關服務的活動,是傳統商業活動各環節的電子化、網路化、信息化;以互聯網為媒介的商業行為均屬於電子商務的范疇。
電子商務通常是指在全球各地廣泛的商業貿易活動中,在網際網路開放的網路環境下,基於客戶端/服務端應用方式,買賣雙方不謀面地進行各種商貿活動,實現消費者的網上購物、商戶之間的網上交易和在線電子支付以及各種商務活動、交易活動、金融活動和相關的綜合服務活動的一種新型的商業運營模式。
(5)百度電子商務擴展閱讀:
網際網路本身所具有的開放性、全球性、低成本、高效率的特點,也成為電子商務的內在特徵,並使得電子商務大大超越了作為一種新的貿易形式所具有的價值,它不僅會改變企業本身的生產、經營、管理活動,而且將影響到整個社會的經濟運行與結構。
以互聯網為依託的「電子」技術平台為傳統商務活動提供了一個無比寬闊的發展空間,其突出的優越性是傳統媒介手段根本無法比擬的。
⑥ 怎麼進入百度,實現自己的電子商務夢想
如果從電子商務行業現狀來說,網路進軍電子商務領域絕對是一個機會,如果你的能力足夠好,那麼網路肯定能夠給你提供足夠的空間。
第一感覺你應該很有能力,最起碼你對夢想的追求很讓人敬佩,再還沒有任何動向的情況下,就毅然辭職。
但隱約中又感覺到不妥,你已經工作一年了,現在還在問怎麼找工作的問題,貌似對自己又不是很有自信,如果你有能力,你沒必要考慮這個問題。
還有一點,你提到你對電子商務有了自己的見解和思想,但是這個更多的是理論吧,我倒是感覺一個真正電子商務專業的人想進入網路這種偏重技術的互聯網公司還是挺困難的!
不過,你對夢想的追求,還是指的我去學習的,雖然有點沖動。
⑦ 百度有啊為何要關閉C2C電子商務平台
以下為某論壇一些評論,參考下
網路有啊關閉內情
在經歷短短兩年多之後,網路有啊將正式壽終正寢,而這也標志了網路在試水電子商務戰略方面的失敗。有消息人士指出,其實早在一年多之前,網路高層就已經對有啊業務比較悲觀,而在核心人員流失之後,網路內部於數月前已經決定關閉有啊業務。亦有分析稱網路有啊的關閉也從側面反映出C2C模式的全面敗退。
網路斷腕
事實上,據網路內部人士披露,早在2009年末,網路高層已經開始對網路有啊的業務持有悲觀態度,並決定令有啊轉型。「李彥宏親自召集有啊事業部的高層開會,表達了不滿之情,並要求有啊管理層拿出解決方案。而在2010年1月,李彥宏已經決定將弱化有啊C2C模式,進行轉型。」網路內部人士稱。
2010年1月,網路宣布與日本樂天建立合資公司進入B2C之後,這也標志著網路已經開始調轉電子商務業務的方向。隨後,以網路有啊總經理李明遠為代表的有啊核心人員陸續離職。
「從去年開始,做有啊C2C的核心人員已經逐步流失和調整,一部分人離職,一部分人調整到網路其他部門,還有一部分人留在網路有啊轉做生活服務。現在,網路有啊的創始團隊幾乎已經不剩一人,而有啊C2C項目的運營人員也已非常少。」網路內部人士稱。
在網路有啊離職人員看來,網路關掉有啊C2C業務只是時間問題,而事實上,網路早在數月之前已經開始著手准備關掉有啊業務。
網路有啊的轉型方向則是生活服務以及電子商務「聯盟」平台。網路電子商務事業部總經理蔡虎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網路過去幾年一直在研究探索搜索引擎、社區與電子商務的無縫對接,未來的電子商務形態會更加多元化,更為開放,有更豐富的模式和平台。
去年9月,網路旗下有啊生活平台上線,為用戶提供商家信息、團購、優惠券等服務,這也意味著網路有啊的轉型已經初現成效。
「其實,不顧面子砍掉C2C業務對網路是一件好事,對於一項發展不好的業務及時斷腕有利於網路未來發展。」一位不願披露姓名的B2C公司高管表示。
復雜原因
「砍掉有啊C2C業務的原因除了業績太差外,更為主要的原因則網路的大公司、多產品文化以及搖擺不定的心態。」網路有啊離職員工披露。
在網路整體業務線中,有啊雖然較為特殊地成立了事業部,但也只是網路一個嘗試性的產品線,網路並未投入過多的人力財力去進行研發和推廣。
2007年,網路開始進行C2C業務的開發,2008年10月,網路有啊平台正式上線。但當時,網路CFO李昕晢曾在接受搜狐IT采訪時表示,網路在C2C投入不會太大,低於在日本市場的投入。而2008年,網路在日本市場的投入為2000-2500萬美元。
因為網路對C2C業務投入較少和試驗的性質,這也直接導致了網路有啊在與淘寶的大戰中沒有任何優勢。去年,曾有網路有啊員工在博客中不滿地回憶稱:「當我們面臨每月僅數千元市場推廣費的無米之炊時,當我們發現互聯網上淘寶以外的商品網頁資源越來越少的時候,當我們發現公司又想馬兒跑、又不給馬兒吃草後,一切都變了。」
除此之外,B2C的興起也令網路高管的心理更為復雜,一方面,網路為當初沒有選擇B2C卻選擇C2C而隱隱後悔,另一方面,因為C2C與其他B2C商城某種程度的競爭關系以及缺少更好的合作平台,網路喪失了獲得更多收益的機會,這也令網路方面心存躊躇。
昨日,京東商城CEO劉強東就曾表示,其去年和網路談過幾次合作,但最終都沒達成合作。他認為,網路有啊的關閉也許是最好的選擇,因為電子商務是互聯網裡面的一個另類應用,和做平台是完全不同的模式。
就在不久之前,當當網宣布停止在網路平台上投放廣告,而京東商城也宣布廣告費減半。
「廣告成本的增加令很多B2C企業吃不消,為了業績更好看,砍掉了網路廣告。但這也從側面表明,網路缺少一個更為合適地與B2C企業合作的平台。」業內人士指出。
另有一種聲音稱,網路毅然砍掉有啊C2C業務也與百付寶未拿到支付牌照有關。
目前,在央行披露的24家第三方支付牌照公示企業中,並未有百付寶的名字。據悉,2010年9月1日,央行開始執行《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獲得《支付業務許可證》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才可繼續從事支付業務。
易寶支付CEO唐彬表示,第三方支付看起來進入容易,但真正做起來並拿到牌照是很難的。不過,他也認為,網路砍掉C2C業務更多是出於戰略考慮。
C2C模式敗退
網路關閉有啊業務也被認為是C2C模式衰落的又一佐證。
早在2008年,網盛生意寶CEO孫德良在接受搜狐IT采訪時就曾表示,他並不認為C2C是一個好的模式,因為完全看不到成型的商業模式。
艾瑞咨詢首席分析師、研究院院長曹軍波也認為砍掉C2C業務、轉向B2C對於網路而言是一條更為光明的道路。
「從這兩年的發展來看,C2C用戶和銷售增長率已經遠遠比不上B2C了,C2C是一個長尾市場,從長遠來講是有市場空間的,但其發展卻肯定是不如B2C的。這已經得到了市場的驗證。現在,連C2C的老大淘寶都已經開始將主要精力放在B2C方面,網路與其花力量繼續發展C2C,還不如投入到B2C 領域。」曹軍波表示。
⑧ 百度公司發展形式
在很多人看來,網路應該說是中國最懂網路營銷的企業,無它,網路自己掌握著流量入口。可奇怪的是,最懂網路營銷的網路,卻一直沒能玩轉最需要網路營銷的電子商務。
其實,在所有做電商的人心中,都有一個「流量就是用戶」的魔咒。網路想做電商,不是一時半會了。2007年網路成立電商事業部,2008年10月,網路「有啊」上線,揚言「3年超越淘寶」。但是2011年3月底,網路發布公告稱「有啊」將於一個月後關閉,「有啊」的商城業務將有計劃地轉移給樂酷天、耀點100等合作夥伴。隨後2011年底,網路電商事業部被拆分為獨立公司。2012年,「有啊」被包裝成「愛樂活」重新上線,但被定位為本地生活信息服務平台。「有
啊」從此被網路的其他電商項目所替代。
網路「有啊」敗得近乎悄無聲息,在當年的電商大潮里僅僅只是浪花一朵。
先說說,為什麼網路要做電商?多元化發展,其實並不是李彥宏的理由。
「在全球任何市場上,電商都是搜索引擎最大的廣告主,從戰略上來說電商和搜索引擎,是客戶或者合作夥伴關系。」愛樂活CEO蔡虎在分析網路電商戰略失利之時,曾經如是說道。
而對於李彥宏來說,更大的危機來自於一旦電商們都走了,網路靠搜索引擎這一單一支柱,收益是否也會因此滑坡?
有數據顯示,在網路篤定電商戰略之時,在網路的4億搜索用戶中,已有30%的搜索用戶有過網購行為,25%的用戶有網上支付行為。當馬雲在2008年屏蔽網路時,李彥宏的危機感
加重。
李彥宏知道,網民們開始記住了淘寶域名或加入收藏夾後,不再一定要通過網路搜索繞個彎
進店了,淘寶站內的搜索可以更好地滿足需要。網路的法子就是將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上,
趁著商品搜索和購物起點都還沒有轉移到電商網站尤其是淘寶前,先下手為強,自己做電商。
起步之初,網路面臨著兩條路徑:一條是自建商城,即「有啊」模式;另一條是效仿Google
shopping模式,做比較購物搜索,相當於導購。網路覺得,走谷歌路線和現在的網路搜索
沒啥差別,只是細分了,也就是現在我們常說的垂直搜索。
而且李彥宏自己也不太看得起垂直搜索,哪怕是在2010年,淘寶的電商垂直搜索做到極致
時,他依然在一次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我從事搜索業務大概有15年。在過去15年,我看到大量在各種垂直領域打造搜索引擎的嘗試,但沒有人能取得成功。我認為主要原因是用戶較為懶惰,他們希望通過一個搜索框就能滿足各種需求。垂直搜索引擎可能擁有少量忠實用戶,主要的流量很可能來自網路搜索結果頁面上的鏈接。」
這份自信,讓「有啊」變成了必然的選擇,也同時成為了網路轉型的戰略性產品。
流量和技術難以支撐電商
淘寶以C2C起家,網路要牽制它,一方面分蛋糕,一方面弱化它的電商搜索引擎入口規模,最好的辦法就是也做C2C。因此「有啊」的初始定位也就明確了。
有龐大的流量背景,「有啊」的開張之日顯得格外紅火。上線第一天訪問量即超過400萬,上架商品數199萬件。幾乎所有的入駐商家都相信,網路會給自己的商城店鋪一些流量傾斜。
但實際情況似乎並非如此。一位網路「有啊」離職人士曾對外透露:「網路對『有啊』的投入也不大,主要是人力投入。」據坊間傳聞,一個月的推廣費也就不過數千元,連個中等規模的淘寶店鋪都不如。而對比淘寶,當年為了和易趣爭奪C2C市場份額,曾不惜代價砸下數億廣告費。更有意思的是,在「有啊」,C2C業務隊伍人數也只有100來人,而當時阿里巴巴C2C業務群的員工規模在千人以上了。
原因很簡單,網路覺得這樣就足夠打敗淘寶了。在網路看來,自己就是最好的網路營銷平台,它不用給錢,流量這個金不換的資源,就是最大的支持。網路當時的投資習慣很「穩健」,只投資無形資產,卻處於控股地位。
同樣的例子還有奇藝網。2010年初,網路引入普羅維登斯資本的5000萬美元組建視頻網站奇藝網,後更名為愛奇藝網。除了帶來巨額流量外,網路在運營層面上並沒有對愛奇藝進行過多的干預,當然,除了流量,也沒給其他資源。
但就如只獲得流量支持的奇藝網玩不轉,最後反而是用和搜索引擎關系不大的App在移動端崛起一樣,守著流量寶山的「有啊」也很郁悶。根據易觀國際發布的2010年第2季度數據顯示,網路「有啊」在該季度的交易額僅為1.25億元,市場份額為0.11%,而淘寶的份額則是75.16%。
最省力的路數似乎走不通,網路決定變陣。
2010年1月,網路宣布斥資5000萬美元與日本樂天建立合資公司樂酷天,進軍B2C業務。與此同時,李彥宏決定弱化「有啊」的C2C模式。這也意味著網路的電商之路由C2C開始向B2C轉變。隨後,網路「有啊」總經理李明遠等核心人員離職。之後,網路「有啊」生活平台上線,意味著有啊C2C業務正式轉型生活平台服務。
網路決定轉型B2C的決策其實非常明智,因為這直接觸及「有啊」失敗的根本性問題—跟錯風。
在「有啊」跟風之時,C2C確實是電商中最紅火的,但就連淘寶自己都知道不靠譜,在積極謀劃向B2C轉變。因為國外的同行已經用血的教訓證明了,B2C才是未來電商的主流。甚至可以這么說,當時在電子商務領域,並沒有多少人去嚴格區分C2C和B2C業務。
有質量、有服務、有貨源乃至有品牌,一直都是商品銷售的核心。C2C不可能全然做到,等做到了,也就變成B2C了。說的更白話點,淘寶當初做C2C,是因為沒有多少實體商家想試水這個還不知道所以然的B2C。C2C培育好了市場,商家也明白了行業大勢,跟上了,C2C也就順理成章B2C了。
流量是王道,但絕非唯一因素,更專業的隊伍、更充分的放權、更靈活的機制等每個環節亦決定著多元化的是非成敗。
這一點,網路在「有啊」失敗後許久才認識清楚。盡管它及時地發現自己跟風時站錯了隊,但很快調整到了正確的軌道。
然而正確的B2C產品樂酷天,在它短短的2年生命里,對於中國網購用戶來說基本是個陌生的存在。2012年4月,日本樂天方面提前公開宣布,將在當年5月份關閉在中國與網路合資建立的樂酷天電子商務平台,樂天表示關閉原因是「經營不善」。而一位知情人士透露,網路並未對樂酷天有一分錢現金投入,投入的更多是資源和流量支持。這和「有啊」的玩法差不多。
幾乎同呼吸共命運的還有網路的另一個電商項目耀點100。
2010年5月,網路聯合達芙妮投資耀點100。2012年7月因資金鏈斷裂,耀點100暫停運營。
這次沒有路線錯誤,錯在哪?用錯方法論。
網路的流量為王、技術為王兩大互聯網思維在電商領域水土不服。李彥宏和他的網路核心班子經常掛在嘴邊的詞彙就是技術,有了技術就似乎天下無敵,這話其實和當年「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一樣經不起推敲,都是有前提條件的。
在網路搜索上,技術是萬能的,因為技術可以帶來更好的用戶體驗,當然,如果只考慮用技術換錢,比如競價排名,體驗就未必好了。而在電子商務上,技術能帶來客流,但商品本身和服務才是真正留住客的所在。
只給流量的網路,卻不真正耐心去篩選、協助店鋪,培育類似淘寶那樣的「淘品牌」,一味的施加流量肥料,就希望電商能夠野蠻生長,豈能不敗?
內容和體驗才是真正武器
當然,網路還有其他的布局,比如2010年3月上任的「有啊」總經理蔡虎幾經調整,「有啊」變「愛樂活」,重新確定了「本地生活服務」的新平台定位,拉開了網路O2O的布局。在當時,本地生活服務信息領域在經過2010~2011年團購網站瘋狂生長的洗禮之後,早已成為了競爭激烈的紅海,58同城、趕集網、大眾點評網等早已嚴陣以待。
不過網路並不擔心,因為這個領域還沒有另一個「網路」,但結果是大刀闊斧的進去,血本無歸的出來。為啥?網路的老毛病還是沒改,總是想坐在網上管著水龍頭就好。當然,在各種電子商務網站你方唱罷我登場的大背景下,網路的失利不算什麼,99%的創業者不也都死掉了嗎?
不過,蔡虎在2012年的時候說,網路給愛樂活貢獻的流量僅佔10%左右,愛樂活最大的流量來自於騰訊。
話說到這份上,其實網路的流量為王思維已經在電商領域完敗。連答應的流量投入都無法真正得到有效地兌現,非不想也,實在無能為力。
最後,網路的選擇只能是壯士斷腕。到了2012年,時任網路企業發展部總經理的湯和松就對外說了,對於網路來說,網路主要精力還是放在信息獲取領域,電商不是投資主要方向。湯和松稱,電商領域已非常成熟,也並非網路優勢所在的領域。
當然,網路的電商跨界也並非毫無成就,只是未免有點負能量。因為從戰略牽制角度來說,網路的電商平台們不但沒有幫網路加分,反而還幫淘寶清除了一些對手。畢竟流量分給了自己人,其他不像淘寶那樣不用靠網路流量過日子的電商們,日子更不過網路也依然沒有放棄跟風,只是站在信息獲取的角度來跟風了。
2012年7月,模仿谷歌導購的「網路逛街」問世。可在當時,走導購路線的蘑菇街、美麗說,早已經傍著淘寶獲得成功,連報道都很罕見的「網路逛街」,在試水了一年後,自動退場。
最終,網路還是覺悟了。
2015年7月31日,網路站長平台「新聞源生存法」VIP講堂在深圳舉行,網路方面稱,以前依賴關鍵詞、標題黨進行導流量的方式已經不再適用,網路新聞源更加註重用戶搜索的體驗和新聞源的品牌認可。表面上,這是一次對網路新聞源的變革,但實質上,這說明網路已經從流量為王向內容致勝上轉變。而電商這一塊,也必然跟隨改變。網路總算認清了自己進攻的武器—內容和體驗。
技術范下的跨界新選擇
「創立網路源於我作為一個技術人員的夢想,這個夢想就是用技術來改變世界,來改變普通人的生活。」這是2005年網路創造「中國不打折」的美股神話後,李彥宏當選CCTV中國經濟
年度人物發表的獲獎感言。這句話鼓勵了很多年輕人,同時也始終鼓勵著李彥宏自己。
這也使得網路從只有5名正職技術人員的小公司,成長為員工人數超過40000的網路大鱷,甚至成為中國互聯網技術創新主陣地的關鍵性基石。
而電商的世界,卻不僅僅是技術的問題。一個程序員曾分析稱,其實電子商務,如果從IT技術層面上來說,並不是很高深,一個普通技術員,花上幾天就能建個站,弄個電商平台出來,而搜索引擎的演算法才是真正的高技術,不然谷歌、網路幹嘛要把演算法都鎖進保險櫃,弄得和可口可樂的配方一樣。
這其實就是理科生的視角,也就是網路早前玩電商的邏輯:簡單的技術好辦,建個站就行了。但恰恰電子商務很大程度上,技術並不是關鍵,服務才是,這可以不恰當的比喻成文科生思維。「給個好評哦,親!」這樣的吳儂軟語,對於硬邦邦的網路多少有點不適應。
網路為啥跨界到電商這個和搜索引擎最近的領域而不過,變成越界,這是一個潛在因素。
此刻,網路再次回到電子商務這個傷心地,選擇的進入方式也發生了極大的變化,流量為王的話語不見了,更像一個天使投資人,而選擇投資的領域也發生了變化。
過去的網路,想要的電子商務是大而全,是爭奪最熱門的電商領域頭把交椅。而此刻,無論是蜜芽、菠蘿蜜,還是老資格的我買網,其實從本質上來說都是垂直電商,在小眾層面,針對特定消費進行的邊緣化突圍。而網路也只是站在戰略層面進行投資,並沒有採用其在O2O領域直接吃下行業內領軍者的打法,而是將糯米網、91助手納入囊中,或如10月26日將攜程與去哪兒撮合在一起,讓自己控制在線旅遊的七成份額,形成一個網路體系下的O2O大生態。
現在,網路其實就是在電商領域進行「王者孵化」,而不是自己親自上陣。從「流量為王」思維向「天使投資人」角色轉變,這條路,網路走了8年。
或許,這也是李彥宏2012年11月那封在網路內網中以「改變,從你我開始」為題的著名公開信中,所要求的「鼓勵狼性、淘汰小資」所期待的最大改變。
⑨ 什麼是電子商務
電子商務是指以信息網路技術為手段,以商品交換為中心的商務活動。也可以理解為互聯網、內部網和增值網上的電子交易及相關服務活動,是傳統商業活動中所有環節的電子化、網路化和信息化。以互聯網為媒介的商業活動都屬於電子商務的范疇。
電子商務通常是指在世界范圍內廣泛的商業活動中出現的一種新型商業運營模式。在互聯網開放的網路環境下,基於客戶/伺服器應用模式。
買賣雙方不見面就進行各種商務活動,實現消費者的網上購物、商家之間的網上交易和網上電子支付,以及各種商務活動、交易活動、金融活動和相關的綜合服務活動。
(9)百度電子商務擴展閱讀:
電子商務發展的特點:
更廣闊的環境:人們不受時間的限制,不受空間的限制,不受傳統購物的諸多限制,可以隨時隨地在網上交易。
更廣闊的市場:在網上這個世界將會變得很小,一個商家可以面對全球的消費者,而一個消費者可以在全球的任何一家商家購物。
更快速的流通和低廉的價格:電子商務減少了商品流通的中間環節,節省了大量的開支,從而也大大降低了商品流通和交易的成本。
更符合時代的要求:如今人們越來越追求時尚、講究個性,注重購物的環境,網上購物,更能體現個性化的購物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