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每年農歷二月初二有什麼民俗
每年農歷二月初二有采龍氣,剃龍頭,起龍船,使耕牛,開筆寫字。
1、采龍氣
早上卯時(5點到7點之間),卯月的第一個卯日卯時,出門面向東方深吸氣,此為一吉。
2、剃龍頭
指二月初二理發,兒童理發,叫剃「喜頭」,借龍抬頭之吉時,保佑孩童健康成長,長大後出人頭地;大人理發,辭舊迎新,希望帶來好運,新的一年順順利利。
3、起龍船
古時,龍抬頭節是祭祀龍神的日子,每年的這一天,人們都要到龍神廟或水畔焚香上供祭祀龍神,祈求龍神興雲化雨,保佑一年五穀豐登。龍抬頭時節我國部分地區會有「起龍船」的活動,請龍出水,以及祈求事事順利的心願。
4、使耕牛
「龍抬頭」也是農村的農事節。農諺曰:「二月二龍抬頭,大家小戶使耕牛」。農時春雨貴如油。倘春雨充沛,預示著一年的大豐收。
5、開筆寫字
相傳農歷二月初三為文昌(主宰功名之神)誕辰日,舊時這天讓孩子開筆寫字,取龍抬頭之吉兆,為孩子正衣冠、點硃砂啟蒙明智,寓意孩子眼明心明,祝願孩子長大斷文識字。開筆禮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禮,是中國傳統中對少兒開始識字習禮的啟蒙教育形式。
⑵ 農歷二月初二出生的人好嗎
屬馬的
根據古代算命術中的說法。(月份都是農歷)。
屬馬(午5月)與鼠(子11月),是(午子)相沖,是為(六沖),
屬馬(午5月)與牛(丑12月),是(午丑)相害,是為(六害)。
所以屬馬的與鼠、牛是相沖相害的,宜避開。
根據古代算命術中的說法。(月份都是農歷)。
屬馬(午5月)與羊(未6月),是(午未)相合,是為(六合),
屬馬(午5月)與虎(寅1月)、狗(戌9月)相合,是為(寅午戌)三合。
所以屬馬的是在農歷1月(寅月)、6月(未月)、9月(戌月),這三個月出生的是最好。
屬羊的
根據古代算命術中的說法。(月份都是農歷)。
屬羊(未6月)與牛(丑12月),是(丑未)相沖,是為(六沖)
屬羊(未6月)與鼠(子11月),是(子未)相害,是為(六害)
所以屬羊的與牛、鼠是相沖相害的,宜避開。
根據古代算命術中的說法。(月份都是農歷)。
屬羊(未6月)與馬(午5月),是(午未)相合,是為(六合),
屬羊(未6月)與豬(亥10月)、兔(卯2月)相合,是為(亥卯未)三合。
所以屬羊的是在農歷2月(卯月)、5月(午月)、10月(亥月),這三個月出生的是最好。
⑶ 陰歷二月初二是什麼節日
二月二,相傳是土地公公的生日,稱「土地誕」,為給土地公公「暖壽」,有的地方有舉辦「土地會」的習俗:家家湊錢為土地神祝賀生日,到土地廟燒香祭祀,敲鑼鼓,放鞭炮。慶祝「龍頭節」,以示敬龍祈雨,讓老天佑保豐收。故這一天人們便到江河水畔祭龍神。《中華全國風俗志·壽春歲時記》雲:「二月初二日,焚香水畔,以祭龍神。」
「二月二,龍抬頭」,二月二在中國民間是非常重要的節日。農歷二月初二,龍抬頭節,又被稱為「龍頭節」、「春龍節」、「青龍節」,由此可看出跟「龍」有著深刻淵源。
⑷ 農歷二月二有什麼講究
農歷二月二這一天要理發,傳說在這一天剃頭,會使人紅運當頭、福星高照,因此,民諺說「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兒童理發,叫剃「喜頭」,借龍抬頭之吉時,保佑孩童健康成長,長大後出人頭地;大人理發,辭舊迎新,希望帶來好運,新的一年順順利利。
婦女們在這一天不能做針線活,因為蒼龍在這一天要抬頭觀望天下,使用針會刺傷龍的眼睛。婦女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龍抬頭,龍不抬頭我抬頭」。
起床後還要打著燈籠照房梁,邊照邊念「二月二,照房梁,蠍子蜈蚣無處藏」。有的地方婦女停止洗衣服,怕傷了龍皮,等等。
⑸ 農歷二月初二是什麼節日﹖
龍抬頭
龍抬頭(農歷二月二),又稱春耕節、青龍節、春龍節等,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龍」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東方蒼龍七宿星象,每歲仲春卯月之初,「龍角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升起,故稱「龍抬頭」。
龍抬頭日在二月端,二月的月建為卯;「卯」是十二地支之一,五行屬木,卦象為「震」;九二在臨卦互震里,震為龍,表示龍離開了潛伏的狀態,已出現於地表上,嶄露頭角。「龍抬頭」標示著陽氣自地底而出,陽氣生發,萬物生機盎然,春耕由此開始。
⑹ 農歷二月初二是什麼節日﹖
二月二龍抬頭,當天的風俗是要剪頭發,表示新的一年重頭開始
⑺ 農歷二月初二是什麼節日
農歷二月初二龍抬頭,傳說二月二是龍抬頭的日子,它是中國城鄉的一個傳統節日。慶祝「龍頭節」,以示敬龍祈雨,讓老天保佑豐收。二月二,相傳是土地公公的生日,稱「土地誕」,為給土地公公「暖壽」,有的地方有舉辦「土地會」的習俗:家家湊錢為土神祝賀生日,到土地廟燒香祭祀,敲鑼鼓,放鞭炮。
二月二」又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這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慶祝龍頭節,早已在中國根深蒂固,並且流傳了幾千年,而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變遷,這個傳統節日也是歷久彌新,影響日盛。過龍頭節,以示敬龍祈雨,讓老天保佑豐收。
⑻ 農歷二月初二是什麼日子
這個2月2我們所說的民間流傳的是龍抬頭。也就是說我們平時也要過2月2這個日子的。
⑼ 農歷二月初二有哪些習俗有什麼來歷
農歷二月初二日,名曰「龍頭節」,俗稱青龍節,也叫龍抬頭。龍抬頭,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漢族有,其他民族也有。傳說此節起源於三皇之首伏羲氏時期。
二月二,相傳是土地公公的生日,稱「土地誕」,為給土地公公「暖壽」,有的地方有舉辦「土地會」的習俗:家家湊錢為土地神祝賀生日,到土地廟燒香祭祀,敲鑼鼓,放鞭炮。
慶祝「龍頭節」,以示敬龍祈雨,讓老天佑保豐收。故這一天人們便到江河水畔祭龍神。《中華全國風俗志·壽春歲時記》雲:「二月初二日,焚香水畔,以祭龍神。」
(9)農歷二月初二擴展閱讀
相傳,武則天當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內不許向人間降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龍不忍百姓受災挨餓,偷偷降了一場大雨,玉帝得知後,將司掌天河的玉龍打下天宮,壓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下還立了一塊碑,上寫道:龍王降雨犯天規,當受人間千秋罪。要想重登靈霄閣,除非金豆開花時。
人們為了拯救龍王,到處尋找開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這一天,人們正在翻曬金黃的玉米種子,猛然想起,這玉米就像金豆,炒開了花,不就是金豆開花嗎?
於是家家戶戶爆玉米花,並在院里設案焚香,供上「開花的金豆」,專讓龍王和玉帝看見。龍王知道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聲向玉帝喊到:「金豆開花了,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間家家戶戶院里金豆花開放,只好傳諭,詔龍王回到天庭,繼續給人間興雲布雨。
從此以後,民間形成了習慣,每到二月二這一天,人們就爆玉米花,也有炒豆的。大人小孩還念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撒成一個個大圓圈,將五穀雜糧放於中間,稱作「打囤」或「填倉」。其意是預祝當年五穀豐登,倉囤盈滿。
⑽ 農歷二月初二習俗上應該吃些什麼
吃龍食
二月二這天在飲食上也有一定的講究,因為人們相信「龍威大發」,所以這一天飲食多以龍為名。吃春餅名曰「吃龍鱗」,吃面條名曰「吃龍須」,吃餛飩為「吃龍眼」,吃餃子則叫「吃龍耳」,面條、餛飩一塊煮叫做「龍拿珠」,吃蔥餅叫做「撕龍皮」。
有些地方還有吃「龍眼」、「龍須」、「龍舌」、「龍耳」、「龍皮」、「龍子」、「龍蛋」以及吃春餅、吃豬頭肉的習俗。一切均取與龍有關的象徵與寓意。這些都寄託了人們祈龍賜福的強烈願望。
臨沂人過二月二,農家就開始准備炒糖豆的原料。二月二早上,家家戶戶都用糖炒花生和黃豆,有的地方叫糖豆,有的地方叫蠍豆,還有的爆玉米花。
過去都是自家製作自家食用,現在不同了,一般沒有自家製作的了。城裡的超市裡,農村的集市上,二月二前後擺滿了各式各樣的糖豆,大概有十幾種甚至更多。隨吃隨買,香甜可口。二月二這天,農家的餐桌上要擺多種糖豆,以示慶賀這個節日。
其他活動
1、采龍氣
早上卯時(5點到7點之間),卯月的第一個卯日卯時,出門面向東方深吸氣,此為一吉。
2、剃龍頭
指二月初二理發,兒童理發,叫剃「喜頭」,借龍抬頭之吉時,保佑孩童健康成長,長大後出人頭地;大人理發,辭舊迎新,希望帶來好運,新的一年順順利利。
3、起龍船
古時,龍抬頭節是祭祀龍神的日子,每年的這一天,人們都要到龍神廟或水畔焚香上供祭祀龍神,祈求龍神興雲化雨,保佑一年五穀豐登。龍抬頭時節我國部分地區會有「起龍船」的活動,請龍出水,以及祈求事事順利的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