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電力需求側管理的意義
實施DSM具有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對電網公司而言,實施DSM可以減少高峰時段電力負荷對電網的壓力,提高供電可靠性和服務水平;在電力供應形勢緊張的情況下,可以大大緩解限電的壓力,可以提高電網設備的利用率,保證電網安全、經濟運行,減少和延緩電網建設的投資。
B. 電力需求側管理是什麼
電力需求側管理是指通過採取有效的激勵措施
C. 電力負荷管理和需求側管理的區別
電力需求側管理(DSM)的實施手段為了完成綜合資源規劃,實施需求側管理,必須採取多種手段。這些手段以先進的技術設備為基礎,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以法制為保障,以政策為先導,採用市場經濟運作方式,講究貢獻和效益。概括起來主要有:技術手段、經濟手段、引導手段、行政手段等四種。一、技術手段技術手段指的是針對具體的管理對象,以及生產工藝和生活習慣的用電特點,採用當前技術成熟的先進節電技術和管理技術及其相適應的設備來提高終端用電效率或改變用電方式。改變用戶用電方式和提高終端用電效率所採取的技術手段各不相同。1.改變用戶的用電方式改變用戶用電方式的技術手段主要包括:1)直接負荷控制直接負荷控制是在電網峰荷時段,系統調度人員通過負荷控制裝置控制用戶終端用電的一種方法。直接負荷控制多用於工業的用電控制,以停電損失最小為原則進行排序控制。2)時間控制器和需求限制器利用時間控制器和需求限制器等自控裝置實現負荷的間歇和循環控制,是對電網錯峰比較理想的控制方式。3)低谷和季節性用電設備增添低谷用電設備。在夏季尖峰的電網可適當增加冬季用電設備,在冬季尖峰的電網可適當增加夏季用電設備。在日負荷低谷時段,投入電氣鍋爐或蓄熱裝置採用電氣保溫,在冬季後夜可投入電暖氣或電氣採暖空調等進行填谷。4)蓄能裝置。在電網日負荷低谷時段投入電氣蓄能裝置進行填谷,如電氣蓄熱器、電動汽車蓄電瓶和各種可隨機安排的充電裝置等。
D. 電力需求側管理是什麼意思
電力需求側管理和電力體制改革
朱成章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 (100761)
世界上電力改革主要有兩項:一個是電力體制改革,打破壟斷體制,引入競爭機制;另一個是電力需求側管理和綜合資源規劃,由供應側管理走向供應側和需求側雙向管理,由單純的供應側規劃走向綜合資源規劃。這兩項改革都很重要,目的都是為了提高電力工業的效率和效益。
一、電力需求側管理和電力體制改革是市場化條件下的產物
電力需求側管理和電力體制改革都起源於市場經濟體制完善的英國和美國,這決不是偶然的事情,說明這兩項改革都是市場化條件下的產物。沒有發達的市場,沒有現代化的科學技術,這種改革都不可能發生和發展。電力需求側管理的發生要比電力體制改革早一些,但是電力需求側管理的知名度和發展狀況遠不如電力體制改革,因此有必要多宣傳一些電力需求側管理。
需求側管理和綜合資源規劃源於能源消費居世界首位的美國。需求側管理比綜合資源規劃起步要早5年,它是在早期節電和負荷管理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起始時間可以追溯到20世紀70年代中期,20世紀80年代初期開始逐步充實和完善,今天已風靡全球。
綜合資源規劃始於20世紀80年代初期,它是在早期電源規劃和需求側管理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需求側管理作為綜合資源規劃的奠基石,成為綜合資源規劃的主要組成部分。綜合資源規劃把供需雙方資源綜合在一起進行整體規劃是它突出的貢獻。強調能源服務,重視資源節能和環境保護,講求成本效益,活化市場機制是綜合資源規劃的最大特點。綜合資源規劃適用於有網路聯結系統的電力、燃氣、熱力、供水等公用事業部門,其中首推電力部門。
20世紀90年代以來,電力需求側管理和綜合資源規劃逐步推廣到許多國家,其中既有發達國家,也包括電力供應和投資嚴重短缺的發展中國家。據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LBL)估計,今後30年若能致力於提高終端用電效率,發展中國家可削減40%的能源總投資,至少可節省1.5萬億美元;工業化國家可削減50%的能源總投資,節省7000億美元。所以需求側管理和綜合資源規劃產生的效益非常可觀。
二、美國加州的教訓是兩項改革必須密切結合
電力的特點是不能大量儲存,基本上要做到現發現賣,因此要求每時每刻發、輸、配、售、用絕對平衡。在正常情況下,電力供應和需求之間是平衡的,電價是正常的。
在電力市場里,當電力供應和需求之間產生不平衡,可用電價政策調節,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供大於求,電價就下降,如果能源電價下降的信號直接傳達給用戶,用戶覺得用電比用其他能源有利,他就會多用電,電力需求隨之升高,電力供需走向平衡,價格也就會回復到正常狀態;二是供小於求,電價就升高,同樣如果能源電價升高的信號直接傳達給用戶,用戶覺得用電比用其他能源貴,他就會減少用電,電力需求隨之降低,也可以使電力供需走向平衡,價格同樣會回復到正常狀態。這里說的是一種理想狀態,由於電能不能大量儲存,要求瞬時平衡,因此他不同於其他商品,往往在一天內高峰負荷時表現為缺電,價格上升,而夜間低谷負荷時電力富裕,價格下降,因此最好能將實時電價傳送給用戶。
當供大於求或供小於求時,通過電價信號使用戶增減用電負荷達到供求平衡必須有兩個前提條件:一是電業部門能及時將實時電價傳送給用戶;二是用戶有足夠的調控負荷的手段,如果用戶沒有足夠的手段來增加或減少用電,就要採取可停電電價等鼓勵措施,來調節負荷。
上面所講的批發和零售都是建立在市場基礎上的,而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簡稱加州)的電力市場,批發和零售市場相互分離,而且有不同的指導原則,一個是以市場為基礎,而另一個以管理為基礎。發電廠賣給電網的上網電價隨行就市,而電網對用戶的銷售電價固定不變。當上網電價漲價時,價格信號傳達不到用戶,對需求不會發生影響,結果缺電數量不能減少,上網電價居高不下,電網企業高價買進電力,低價賣給用戶,最後出現嚴重虧損而破產。所以美國加州發生的電力危機給我們的教訓是:電力體制改革必須與電力需求側管理密切結合,否則必然要以失敗告終。
三、為兩項改革的結合創造必要條件
要從美國加州和西部地區的電力危機中以及美國東部電網事故中吸取教訓,其中共同的一條是供應側與需求側的結合,讓用戶參與競爭的電力市場,可以使電力工業的市場化改革取得成效,也可以提高電網的供電可靠性,減少停電事故的發生,但是兩項改革的結合需要事先創造一些條件。
1. 法律法規的准備
對於讓用戶參與競爭的電力市場,支持用戶為競爭的電力市場提供能源和輔助服務,鼓勵建立需求側管理系統,建立多種電價制度和實時電價,建立分布式發電技術的互聯標准,建立電網與各類用戶之間的通訊和控制系統,都需要在有關電力的法律法規文件中予以明確。
2. 電價制度的准備
要使電力體制改革和電力需求側管理相結合,實行價格聯動和實時電價,把電力系統電價的變化及時傳送給每一個用戶,必須事先設計好各種電價和各種電價的聯動公式,當電力市場正式運行時,只要確立了發電企業的上網電價,電力市場馬上能夠生成各種類型的終端實時電價。
3. 通訊和控制技術的准備
為了讓用戶全面參與競爭的市場,讓有關用戶能看到實時電價,電力交易中心應建立通訊和控制設施,及時地把電價通知每一個用戶。電力調度與用戶之間要建立通訊系統。
4. 計量和計價系統的准備
電力體制改革和電力需求側管理相結合的實時電價,與傳統的壟斷電力體制下的電價體系和電價制度有很大的不同,發電、輸電、配電、售電分開後,各部分要分別計價。聯動的實時電價是根據發電競爭而不斷變化的,因此發電與輸電之間、輸電與配電之間、配電與銷售之間、銷售與用戶之間都需要有新的計量和計價系統。
5. 建立用戶控制需求能力的准備
用戶要參與到競爭的電力市場中去,在電力系統電價高的時候能夠減少用電;在電力系統電價低的時候能夠增加用電,為電力市場高效運行創造條件。電力用戶自身具有較強的調節電力需求的能力。
總之,要求減負荷時能減得下來,需要增加負荷時能加得上去;而用戶要想具備自控需求的能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綜上所述,為了建立競爭性的電力市場,除了政企分開、廠網分開、輸配分開、成立調度中心和電力交易中心、成立電力管理機構之外,為了使用戶參與競爭的電力市場,還必須做好有關用戶側的一系列准備工作。
四、結束語
電力工業的兩項改革是先後提出的,開始時似乎兩項改革並沒有什麼聯系,而且似乎大家更關心電力體制改革而冷落了已經開展多年的電力需求側管理和綜合資源規劃。但是改革的實踐告訴我們,這兩項改革是互相聯系的。電力體制改革只是在供應側搞市場化改革,而需求側仍然是實施管制,這個電力市場是不完整的,不是一個真正的有活力的電力市場,是不可能成功的。我們進行電力體制改革的目的是為了提高電力工業的效率和效益,歸根結底是為了廣大的電力用戶能夠獲得高質量的、優質服務的、廉價的電力,有什麼理由不讓用戶參與呢?有什麼理由把需求側排斥在電力市場之外呢?
實踐已經證明:供應側有許多潛力可挖,同樣需求側也有很大的潛力可挖,電力用戶不僅應當在供應側的改革中獲得好處,而且可以在參與競爭性市場化改革中獲得更多的好處,而且"用戶根據市場價格來控制其需求是保證競爭的電力市場能夠提供可靠性的服務和高效運行的關鍵"。需求側管理和電力體制改革應該結合、必須結合,而且一定要很好結合。這個結合是電力體制改革成功的關鍵。
E. 電力需求側管理是什麼,如何實施
你們需要先做電力需求側系統管理,找個節能公司,這個政府會補80%,花不了多少錢,我們是家生物公司,是賽文給做的。
《寧夏電力用戶與發電企業直接交易實施辦法》規定,參加直購電試點的電力用戶需符合三大條件,包括:
——符合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2013年修正)》,環保排放達標,被國家和自治區列入產業淘汰類企業不得參與。
——電力用戶電壓等級應為110千伏及以上,單位能耗不高於全國同行業平均水平。有條件的逐步擴大到電壓等級35千伏及以上的工業用戶。屬於國家產業政策鼓勵類的,高新技術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可放寬至電壓等級10千伏及以上的電力用戶。
——優先支持能效標桿企業,實施工業領域電力需求側管理和節能改造成效顯著的企業
F. 電力需求側管理的實施手段有哪些
其實施手段可以是:能耗監測
通過物聯網技術,快速安全的實現整個供配電系統(包括高低壓設備、變壓器、電纜、環網櫃、分接箱、動力櫃、UPS、發電機組、負荷設備等)互聯互通,實時將物理空間的配電設備及負荷設備的實時狀態鏡像到多維數字空間,構建數據模型和機理模型,通過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慧技術,為企業的配電系統可靠性評估、負荷預測、需求側響應、能效管理提供有力的智能決策分析支撐。同時,藉助部署在雲端、配電系統邊緣側和移動端的運維工具與應用,實現從故障運維到預測性維護,減少非停時間和故障時間,有效降低運維成本,提升整體生產效率。
G. 什麼是電力需求側管理有什麼管理方法
電力需求側是指電力用電側,即指需要用電的企業、用戶等。
電力需求側管理是讓企業、用戶通過搭建電能精細化管理平台來管理自己企業的用電情況。企業通過電能精細化管理平台進行設備改造、整體優化等技術措施,改善自身用電情況,從而達到節能減排、省電省錢降低成本惠及百姓的目的。
H. 什麼是電力需求側管理(DSM)
中文名稱:需求側管理 英文名稱:demand side management,DSM 定義:在政府法規和政策的支持下,採取有效的激勵和引導措施以及適宜的運作方式,通過發電公司、電網公司、能源服務公司、社會中介組織、產品供應商、電力用戶等共同協力,提高終端用電效率和改變用電方式,在滿足同樣用電功能的同時減少電量消耗和電力需求,達到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實現社會效益最好、各方受益、最低成本能源服務所進行的管理活動。 所屬學科:電力(一級學科);配電與用電(二級學科)
I. 什麼叫電力「需求側」,「發電側」
「需求側」就是指電網內的各個電力消費方,包括各大企業、工廠、居民等等。
「電力需求側管理」就是指合理安排這些用電企業、工廠、居民等,安排各企業、工廠進行錯峰用電,合理安排各企業工廠的開工周期、時段,盡量避免用電高峰期開工,盡量安排低谷期多用電。
「發電側」當然指的就是各個電廠。
節約用電宣傳標語
1、隨手關燈,利國利民。
2、節約用電,人人有責。
3、少開一盞燈,奉獻一片情。
4、省一分鍾電,多一分鍾電。
5、節約用電,人走燈滅
6、來電不容易,度度皆辛苦。
7、電力是個寶,度度要計較。
8、冷氣電扇一起吹,清涼省電又節能。
J. 為什麼需要開展電力需求側管理請談談你對電力需求側管理的認識。
電力需求側管理是因為電力的使用要達到三項平衡,並且要滿足供電的功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