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旁觀者效應
擴展閱讀
科羅娜啤酒股票代碼 2025-07-09 22:39:48
但斌的基金持有哪些股票 2025-07-09 22:38:10
法拉第未來股票代碼 2025-07-09 22:31:08

旁觀者效應

發布時間: 2021-11-11 10:39:53

㈠ 什麼是旁觀者效應

責任分散效應也稱為旁觀者效應,是指對某一件事來說,如果是單個個體被要求單獨完成任務,責任感就會很強,會作出積極的反應。但如果是要求一個群體共同完成任務,群體中的每個個體的責任感就會很弱,面對困難或遇到責任往往會退縮。因為前者獨立承擔責任,後者期望別人多承擔點兒責任。「責任分散」的實質就是人多不負責,責任不落實。

兩位年輕的心理學家約翰·巴利和比博·拉塔內對旁觀者的無動於衷、見死不救作出了新的解釋。為了驗證自己的解釋和說明,他們進行了下面的實驗。 他們讓72名不知真相的參與者分別以一對一和四對一的方式與一假扮的癲癇病患者保持距離,並利用對講機通話。他們要研究的是:在交談過程中,當那個假病人大呼救命時,72名不知真相的參與者所作出的選擇。事後的統計顯示:在一對一通話的那些組,有85%的人沖出工作間去報告有人發病;而在有4個人同時聽到假病人呼救的那些組,只有31%的人採取了行動!因此,兩位心理學家對克尤公園的殺人案沒有人見義勇為的現象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社會心理學解釋,並概括為「旁觀者效應」。

1964年3月13日夜3時20分,在美國紐約郊外某公寓前,一位叫朱諾比白的年輕女子在結束酒吧間工作回家的路上遇刺。當她絕望地喊叫:"有人要殺人啦!救命!救命!"聽到喊叫聲,附近住戶亮起了燈,打開了窗戶,兇手嚇跑了。當一切恢復平靜後,兇手又返回作案。當她又喊叫時,附近的住戶又打開了電燈,兇手又逃跑了。當她認為已經無事,回到自己家上樓時,兇手又一次出現在她面前,將她殺死在樓梯上。在這個過程中,盡管她大聲呼救;她的鄰居中至少有38位到窗前觀看,但無一人來救她,甚至無一人打電話報警。這件時引起紐約社會的轟動,也引起了社會心理學工作者的重視和思考。人們把這種眾多的旁觀者見死不救的現象稱為責任分散效應。

對於責任分散效應形成的原因,心理學家進行了大量的實驗和調查,結果發現:這種現象不能僅僅說是眾人的冷酷無情,或道德日益淪喪的表現。因為在不同的場合,人們的援助行為確實是不同的。當一個人遇到緊急情境時,如果只有他一個人能提供幫助,他會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責任,對受難者給予幫助。如果他見死不救會產生罪惡感、內疚感,這需要付出很高的心理代價。而如果有許多人在場的話,幫助求助者的責任就由大家來分擔,造成責任分散,每個人分擔的責任很少,旁觀者甚至可能連他自己的那一份責任也意識不到,從而產生一種"我不去救,由別人去救"的心理,造成"集體冷漠"的局面。如何打破這種局面,這是心理學家正在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

㈡ 旁觀者效應是什麼

[社會心理學名詞]在緊急事件中由於有他人在場而產生的對救助行為的抑製作用。旁觀者人數越多,抑製程度越高。產生原因主要有:由於眾人在場,社會責任被分散;個人不能確定該怎麼做,想看看在場其他人怎麼做,而其他人也有類似想法,等等。危機現場中人數愈多,救助行為出現的可能反而愈少。此現象為旁觀者效應。利他行為受到許多環境因素的影響,其中一個影響因素便是「旁觀者效應」。旁觀者效應指的是,個體對於緊急事態的反應,在單個人時與同其他人在一起時是不同的。由於他人在場個體會抑制利他行為。是什麼阻礙了人們採取行動提供幫助呢?對這種現象的一個解釋就是責任擴散。我們說,為了對處於困境中地人提供幫助,個體必須感到自己有責任採取行動。但是,當有許多人在場時,就造成了責任擴散,即個體不清楚到底誰應該採取行動。幫助人的責任被擴散到每個旁觀者身上,這樣每一個人都減少了幫助的責任,容易造成等待別人去幫助或互相推諉的情況。
第二個解釋是對讓會舉止失措的害怕。在任何緊急事態中,為了作出反應,就必須把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停下來,去從事某種不尋常的、沒有預料到的、超出常規的行為。在單個人時,他可以毫不猶豫地採取行動,但由於其他人的在場,他會比較冷靜,觀察一下其他人的反應,以免舉止失措而受到嘲笑。
[生物_基因治療]旁觀者效應:原位修飾腫瘤免疫原性的基因療法中直接在體內原位修飾腫瘤免疫原性,誘導腫瘤特異性細胞毒反應,同時腫瘤組織的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CTL可產生一種「旁觀者效應」,即CTL不僅可以殺傷轉導基因陽性腫瘤細胞,還可以殺傷轉導基因陰性腫瘤細胞,使受基因治療的瘤灶消退時,其他未治療的瘤灶也會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