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江西鎢礦
擴展閱讀
科羅娜啤酒股票代碼 2025-07-09 22:39:48
但斌的基金持有哪些股票 2025-07-09 22:38:10
法拉第未來股票代碼 2025-07-09 22:31:08

江西鎢礦

發布時間: 2021-11-11 17:42:46

㈠ 贛南的鎢礦是怎樣形成的啊

鎢是稀有金屬,也是重要的戰略物資,在古代被稱為「重石」。1783年被西班牙人德普爾亞命名。鎢在地殼中的含量為0.001%。已發現的含鎢礦物有20種。鎢礦床一般伴隨著花崗質岩漿的活動而形成。經過冶煉後的鎢是銀白色有光澤的金屬,熔點極高,硬度很大。
主要的鎢礦有十幾種,我國主要有兩種;黑鎢礦(鎢錳鐵礦)和白鎢礦(鎢酸鈣礦)。
1.黑鎢礦(FeMn)WO4。顏色有暗灰色、淡紅褐、淡褐黑、發褐及鐵褐等顏色。半金屬光澤、金屬光澤及樹脂光澤。通常為葉片狀、彎曲片狀、粒狀和緻密狀;也有的呈厚板狀、尖柱狀等單斜晶系晶體,常與白色石英一起以脈絡的形式充填在花崗岩及其附近的岩石裂縫中。硬度5-5.5,比重7.1-7.5。參差狀斷口。性脆,有弱磁性。黑鎢礦是煉鎢和製造鎢酸鹽類的主要原料。
2.白鎢礦MnWO4。顏色為灰白色,也有黃褐、綠和淡紅色等。油脂光澤。它屬正方晶系,形成雙錐狀的假八面體或板狀晶體,晶面有時可見斜條紋,其中插生雙晶者較為常見。也有的晶體呈皮殼狀、腎狀、粒狀和緻密塊狀。硬度4.5-5;比重5.9-6.2。性脆,貝殼狀或參差狀斷口。受熒光燈照射時,白鎢礦可發出美麗的淺藍色熒光。白鎢礦產於我國江西大余、湖南大順窿、雲南文山等地。多成砂礦,可用淘重砂法淘洗得到白鎢礦。
我國是產鎢大國,鎢資源儲量520萬噸,為國外30個產鎢國家總儲量(130萬噸)的3倍多,產量及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湖南、江西、河南三省的鎢資源儲量居全國的前三位,其中湖南、江西兩省的鎢資源儲量佔全國的55.48%。湖南以白鎢為主,江西以黑鎢為主,其黑鎢資源佔全國黑鎢資源總量的42.40%。
我國的鎢礦大體上分布於我國南嶺山地兩側的廣東東部沿海一帶,尤其是以江西的南部為最多,儲量約佔全世界的二分之一以上。此外,江西的大余、湖南的汝城、資興、荼陵等地;以及廣西和雲南等省也都產有鎢礦。

㈡ 江西焦里銀鉛鋅鎢礦床

焦里矽卡岩銀多金屬礦床位於江西上猶縣(經度:114°18ཤ″,緯度:25°53བྷ″),是江西省地質局908地質隊1958年發現的。該隊(1958~1961)和江西省地礦局贛南地質調查大隊(1984~1989)曾先後對礦區進行過勘查工作,並分別提交了有關普查和詳查報告,確定為一中型矽卡岩銀鉛鋅鎢礦床,還伴生一定量Bi,Cd和螢石。礦石的Ag平均品位154×10-6,Pb2.02%,Zn1.19%,WO30.296%。李贊春和唐尚熹(1990)對該礦區的礦床地質特徵做過報導,但對礦區的矽卡岩礦物學、岩石學和流體包裹體方面未做深入研究。筆者等於2001年秋對該礦區進行了野外調研,通過有關室內研究工作,著重對岩漿岩特徵、礦化矽卡岩分帶、矽卡岩礦物成分和流體演化進行了較系統深入的研究和探討。

(一)地質背景

焦里礦區位於華南造山帶贛州地體之上猶斷隆帶西側,南嶺成礦帶的東端。

1.地層

礦區出露地層是上寒武統水石群,為一套淺變質的碎屑岩夾碳酸鹽岩岩系,分兩個岩性段。

第一岩性段分布於礦區中心部位,主要岩性為變質細粒石英砂岩、變質粉砂岩,夾四層結晶灰岩,局部見砂質板岩。該岩性段厚度大於246m。結晶灰岩呈似層狀、透鏡狀,厚度變化較大,一般1~30m,為主要賦礦層位。灰岩含CaO45.25%~50.8%,MgO2.05%~3.96%,SiO25.19%~10.47%,Al2O31.03%~2.52%,Fe2O30.66%~1.37%。

第二岩性段為一套變質中細粒長石石英砂岩、變質粉砂岩、砂質板岩和雲母板岩,厚352m,分布於礦區東南部和西南角。

2.構造

區內發育一組線型緊密同斜倒轉褶皺,軸線方向北西340°~353°。軸面傾向東,傾角約70°。它們是控制區內地層分布及礦體產狀、形態和分布的主要構造(圖16-10,圖16-11)。

復式背斜軸位於石灰窯一帶,軸部西翼出露上寒武統水石群第一岩性段,兩翼出露第二岩性段地層。東翼地層傾向東,傾角60°~70°,軸面近直立,整體平緩向南傾伏。

圖16-10 江西上猶焦里矽卡岩銀多金屬礦區地質略圖(據李贊春等,1990,修改)

圖16-11 江西上猶焦里矽卡岩銀多金屬礦床24線礦化矽卡岩分帶剖面(據李贊春等,1990,修改)

北北西向壓性斷裂是區內規模最大的一組斷裂,多為層間破碎帶,尤以結晶灰岩與變質(粉)砂岩的接觸部位最發育,具多次活動特徵,在成礦期起導礦作用,成礦後繼續,對礦體有破壞作用。

3.岩漿岩

在礦區的西北部出露營前岩體之南緣部分(圖16-10)。該岩體侵入於焦里復背斜的軸部,出露面積約50km2,呈不規則橢圓形岩株狀產出,東、西、南三面向外傾斜,傾角45°~60°。岩體中心部分為花崗閃長岩,邊緣為似斑狀花崗閃長岩,斑晶主要為中長石和鉀長石,一般大小為2~5cm,基質由斜長石、鉀長石、石英和黑雲母組成,粒徑0.5~3mm。副礦物有磁鐵礦、磷灰石、榍石和鋯石。花崗閃長岩的K-Ar同位素年齡為171.6~173.3Ma(李贊春等,1990)。

在340m坑道中花崗閃長岩的邊緣,還可見鉀化細粒二長花崗岩的侵入,其寬度5~15m不等。

表16-10列出了花崗閃長岩、似斑狀花崗閃長岩和鉀化細粒二長花崗岩的主元素化學成分、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分析結果。從表中可以看出,鉀化二長花崗岩的Pb,Mo和W等金屬元素含量明顯比花崗閃長岩要高一個數量級以上,而REE含量普遍比花崗閃長岩要低,但REE分配模式(圖16-12)則和花崗閃長岩相似,即呈右傾的曲線,均有一個小的Eu負異常,反映了S型花崗岩和Ⅰ型花崗岩的過渡特徵。

圖16-12 焦里礦區花崗閃長岩類稀土元素分布模式

(二)矽卡岩類型、礦物成分及其分帶

在焦里礦區存在兩類矽卡岩,即鈣矽卡岩和錳質矽卡岩,前者主要伴生白鎢礦礦化,後者則主要伴生銀、鉛、鋅礦化。

含白鎢礦鈣矽卡岩產於靠近花崗閃長岩岩體的接觸帶,包括1,2,3號礦體。矽卡岩的組成礦物主要為透輝石(Di79.8~86.0Hd13.3~23.3Jo0.6~1.1)和鈣鋁榴石(Gr74.3~86.3Ad11.2~23.3Sp0.7~0.9),次有鈣鐵輝石(Di48.1Hd49.5Jo2.4),鈣鐵榴石(Gr35.2Ad58.5Sp3.3)和硅灰石(圖16-13,圖16-14)。白鎢礦的生成比上述矽卡岩礦物要晚,形成於退化熱液交代階段,並與螢石、石英等礦物緊密共生。

表16-10 焦里礦區花崗閃長岩的化學成分、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分析結果

注:氧化含量單位為%,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含量單位為01-6,分析者為國家地質實驗測試中心許俊玉和陳曉青。

含銀鉛鋅礦錳質矽卡岩(4~17號礦體)產於離花崗閃長岩體有一定距離的外接觸帶。其組成礦物主要為錳質鈣鐵輝石(Di25~31.3Hd41.0~46.3Jo26.3~29.3)、錳質透輝石(Di39.1~45.5Hd34.0~40.9Jo26.3~29.3)、錳質鈣鋁榴石(Gr46.6~50.2Ad8.4~16.4Sp11.1~37.4),局部有錳鋁榴石(Gr41.0Ad6.5Sp46.5)、鈣薔薇輝石和錳質符山石(表16-11,表16-12;圖16-13,圖16-14)。與其伴生的鉛、鋅、銀礦物也形成於退化熱液交代階段,共生礦物為錳質陽起石、石英、螢石和方解石。

野外觀察表明,錳質矽卡岩的形成明顯晚於鈣矽卡岩,前者常呈脈狀穿切早期的鈣矽卡岩。

表16-11 焦里礦區代表性石榴子石和符山石電子探針分析結果

注:樣品由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電子探針室余靜分析。

表16 -12 焦里礦區輝石電子探針分析結果

注:樣品由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電子探針室余靜分析。①CaMgSi2O6;②CaFeSi2O6;③CaMnSi2O6。④據江西省地質礦產局贛南地質大隊。

圖16-13 焦里矽卡岩銀多金屬礦床榴石成分三角圖

圖16-14 焦里矽卡岩銀多金屬礦床單斜輝石成分三角圖

(三)礦體、礦石及其分帶

矽卡岩白鎢礦體和銀-鉛-鋅礦體呈似層狀或透鏡狀產於上寒武統水石群第一岩性段的灰岩透鏡體中。它們沿結晶灰岩與變質石英細砂岩(粉砂岩)接觸面產出,並選擇性地交代了灰岩。礦區共有17條礦體,分布於營前岩體東南緣的外接觸帶,距岩體0~500m范圍內。鈣矽卡岩白鎢礦礦體(1,2,3號)產於距花崗閃長岩體較近的外接觸帶,而錳質矽卡岩銀鉛鋅礦體(4~17號)則產於距岩體接觸帶相對較遠的圍岩中,構成了明顯的分帶。

礦體產狀與地層產狀一致,即走向北北西350°~355°,在平面上呈近於平行的透鏡體。受同斜倒轉褶皺的制約,傾向東或北北東,傾角60°~85°。礦體走向延長一般200~300m,最長480m,延深100~200m,最大傾斜延深400m,厚度一般1~3m,局部可達10~13m。

與上述鎢和銀鉛鋅礦體相對應,礦石類型明顯分為兩種:一種是白鎢礦礦石,其組成礦物為白鎢礦,伴有少量閃鋅礦、方鉛礦、磁黃鐵礦和黃鐵礦及微量銀礦物(輝銀礦、螺狀硫銀礦、自然銀等)。脈石礦物主要為透輝石、鈣鋁榴石、螢石、石英等。

另一種是銀鉛鋅礦石,組成礦物主要有方鉛礦、閃鋅礦、磁黃鐵礦和黃鐵礦,伴有少量白鎢礦和微量輝銀礦、螺狀硫銀礦、碲銀礦、自然銀、自然鉍、硫鉍鉛礦和斜方輝鉍鉛礦等。脈石礦物主要為錳質鈣鐵輝石、錳質透輝石、錳質鈣鋁榴石、錳質陽起石、方解石、螢石和石英,局部有鈣薔薇輝石和錳質符山石。

在空間分布上,白鎢礦礦石(體)產於靠近花崗閃長岩的外接觸帶約100m范圍內,而銀鉛鋅礦礦石(體)則產於距花崗岩閃長岩接觸帶有一定距離(100~500m)的上寒武統圍岩中,構成一定分帶。但其中6號礦體西部由白鎢礦組成,而東部則為銀鉛鋅礦體,似乎是兩類礦石(體)之間的過渡帶。

(四)成岩成礦階段

焦里礦床經歷了一個較復雜的成岩成礦過程,具有多階段的成岩成礦特點。根據野外和室內顯微鏡觀察所獲得的礦物共生組合關系,可大致劃分為3個階段:即早期鈣矽卡岩階段、晚期錳質矽卡岩階段和矽卡岩期後的退化熱交代階段(酸性淋濾交代階段)。

1)早期鈣矽卡岩階段:本階段主要形成不含錳的無水矽卡岩礦物,如透輝石、鈣鐵輝石、鈣鋁榴石和硅灰石。

2)晚期錳質矽卡岩階段:該階段形成的矽卡岩礦物普遍含Mn較高但大多不含水,如錳質透輝石、錳質鈣鐵輝石、錳質鈣鋁榴石、錳鋁榴石,局部有鈣薔薇輝石和錳質符山石。

3)矽卡岩期後的退化熱液階段:退化熱液交代階段是礦區最主要的成礦階段,形成大量螢石、石英、方解石和含水硅酸鹽礦物:錳質陽起石、綠簾石、葡萄石和綠泥石等,它們明顯地疊加在早階段的鈣矽卡岩和錳質矽卡岩之上,並交代這兩類矽卡岩,伴生鎢、鉛、鋅、銀等礦化。該成礦階段又可進一步劃分為3個亞階段,即螢石-白鎢礦亞階段、錳陽起石-閃鋅礦-磁黃鐵礦亞階段和碳酸鹽-方鉛礦-銀礦物-硫鹽礦物亞階段。石英是這3個亞階段的貫通礦物,它甚至在矽卡岩階段已有少量生成。

(五)流體包裹體特徵及其演化

1.包裹體類型和分布

焦里礦區中流體包裹體分為4類:即:A類(液體包裹體):由氣、液兩相組成,氣相百分數< 50%,是最常見的類型,分布於各類矽卡岩和礦石中;B類(氣體包裹體):

由氣、液兩相組成,氣相百分數>50%,加熱時,多數氣泡擴大,均一為氣相,個別氣泡初期不變,而在某一溫度點突然消失,這是臨界狀態下捕獲的包裹體特徵,主要分布於鈣矽卡岩帶內1,2號鎢礦體中;C類(多相包裹體):由氣相、液相和一種以上固相子礦物組成,氣相百分數通常小於50%,見到的子礦物有磁鐵礦(Fe3O4)和赤鐵礦(Fe2O3)等,但很少見,局部分布於近岩體的鈣矽卡岩接觸帶中;D類(含液相CO2包裹體):由液相CO2、氣相CO2和水溶液組成,較小體積的液相CO2常呈「雙眼皮」結構包於氣泡外,加熱時,先是液相CO2和氣相CO2均一為液相CO2或氣相CO2,直至液相CO2和氣相CO2與水溶液相均一為液相或氣相,少量見於錳質矽卡岩帶或銀鉛鋅礦化帶中。

2.包裹體特徵

含鎢鈣矽卡岩帶的鈣鋁榴石和透輝石中,A類和B類包裹體均發育,C類次之,且個體直徑一般在15~40μm之間,最大可達80μm,分布形態通常以孤立狀長條形、不規則形居多,氣相百分數變化懸殊(15%~80%)。石英和螢石中的包裹體一般呈群狀、線狀分布的不規則形、負晶形和多邊形,個體大小8~30μm,氣相百分數較低(10%~30%)。

含銀鉛鋅錳質矽卡岩帶的錳鋁榴石、錳質鈣鋁榴石、錳質透輝石和錳質鈣鐵輝石中,A類包裹體發育,B類和D類較少。其個體大小在10~35μm之間,氣相百分數10%~40%,形態多樣,部分還含CO2和子晶多相包裹體。石英和螢石包裹體常呈線狀或串珠狀分布的長條形、菱形和不規則形,個體普遍小(8~25μm),氣相百分數低(10%~20%)。

3.均一溫度、鹽度和密度

由於矽卡岩礦物的透明度低,且包裹體少而小,難以獲取較多的數據。對17件樣品共測得均一溫度點200多個。圖16-15分別展示了鈣矽卡岩帶和錳質矽卡岩帶包裹體均一溫度數據,其溫度范圍較寬,並顯示出復雜得多峰態直方圖,反映了該礦床具有多階段的成岩成礦特點。

圖16-15 焦里礦區包裹體均一溫度直方圖

鈣矽卡岩帶中包裹體的均一溫度在160~540℃之間變化。其中,340~420℃峰值區代表的是早期鈣矽卡岩蝕變流體的溫度,它們主要發育於鈣鋁榴石和透輝石中;160~380℃則反映的是矽卡岩期後的退化熱液對早期鈣矽卡岩的多次疊加和改造,應屬石英、螢石等及其伴生的鎢、鉛、鋅、銀礦化形成的溫度,其主要集中在340~360℃和220~260℃峰值區。

錳質矽卡岩帶包裹體的均一溫度變化於180~400℃之間,基本上可分為320~360℃和240~260℃兩組峰值區。前者代表的是晚期錳質矽卡岩蝕變流體的溫度區間,它們主要發育於錳質鈣鐵輝石和錳質鈣鋁榴石中;後者顯然也反映了矽卡岩期後的退化熱液對晚期錳質矽卡岩的疊加和改造的主要溫度范圍。

根據所獲得的77個冰點數據(-2.0~-8.8℃之間)表明,礦區流體包裹體的鹽度較低(圖16-16),為3%~12.7%,密度變化於0.65~0.93g/m3之間。其中,鈣矽卡岩帶鈣鋁榴石和透輝石中的流體包裹體鹽度集中在8%~12.7%之間,密度為0.65~0.8g/cm3;錳質矽卡岩帶錳質鈣鐵輝石和錳質鈣鋁榴石中的流體包裹體鹽度集中在5.3%~11%之間,密度為0.77~0.85g/cm3;而石英、螢石中的流體包裹體鹽度范圍很寬,為3%~11.5%,密度為0.77~0.92g/cm3

圖16-16 焦里礦區流體包裹體均一溫度和鹽度的關系

中國矽卡岩礦床

綜上所述,焦里礦區流體包裹體均一溫度和鹽度及其與花崗閃長岩體接觸帶的關系顯示:自岩體接觸帶往圍岩方向(由西往東),流體總體呈現溫度逐漸降低、鹽度逐漸減小的演化趨勢。即由早期較高溫度和鹽度的鈣矽卡岩,向晚期相對較低溫和鹽度的錳質矽卡岩及更低溫、低鹽度的矽卡岩期後退化熱液階段呈規律性演化。

通過與我國主要類型矽卡岩礦床的流體包裹體資料(趙一鳴等,1990)進行對比,焦里矽卡岩銀鉛鋅鎢礦床流體包裹體以較低的均一溫度和鹽度為特點,明顯區別於國內鐵、銅、鉬、鎢、錫、金矽卡岩礦床(包括鈣矽卡岩和鎂矽卡岩),後者的矽卡岩礦物中的流體包裹體均一溫度一般為450~700℃,鹽度一般為30%~50%,但與遼寧八家子矽卡岩銀鉛鋅礦床基本相類似。它也不同於國內斑岩銅(鉬)礦床的高溫、高鹽度的流體包裹體(芮宗瑤等,1984;張綺玲等,2003;李大新等,2003)。

(六)結語

1)由於焦里礦區的圍岩是上寒武統變質砂岩和結晶灰岩,因此,含Ag,Pb,Zn錳質矽卡岩的礦物組成主要為錳質鈣鐵輝石、錳質透輝石、錳質鈣鋁榴石、錳質符山石、鈣薔薇輝石和錳質陽起石等。它與福建馬坑礦區的含Pb,Zn錳質矽卡岩較為相似,但與白雲質大理岩為圍岩的遼寧八家子Ag,Pb,Zn礦床的錳質矽卡岩有一定差別。

2)焦里礦區的矽卡岩礦化分帶十分明顯,從靠近花崗閃長岩體向圍岩方向分帶序列依次為:含白鎢礦鈣矽卡岩→含Ag,Pb,Zn錳質矽卡岩帶。這是評價矽卡岩銀多金屬礦床的重要標志之一。

3)矽卡岩礦化作用經歷了3個階段:即早期鈣矽卡岩階段、晚期錳質矽卡岩階段和矽卡岩期後退化熱液交代階段。鎢、鉛、鋅、銀礦化主要形成於退化熱液交代階段。

圖16-17 焦里礦區流體包裹體均一溫度與岩體接觸帶的關系

4)流體包裹體研究表明,自岩體接觸帶從西向東往圍岩方向,流體的溫度呈現逐漸降低、鹽度逐漸減小、密度值逐漸變高的演化趨勢。成岩成礦作用是在溫度160~540℃和鹽度為3%~12.7%條件下進行的。這說明,成礦流體是從岩體東南部接觸帶向更東部的圍岩方向流動演化的,而不是從北向南(圖16-17)。

㈢ 江西省大余縣盪坪鎢礦

盪坪鎢礦位於江西省贛州市大余縣境內,是南嶺多金屬成礦帶的重要礦床之一,有用組分復雜,主要有W、Pb、Zn、Mo、Bi、Cu等。已探明和控制的鎢金屬資源儲量超過6×104t,近年來更是發現了新的隱伏礦脈組,具有形成以鎢為主、伴生鉬的中型礦床前景。

盪坪鎢礦處於南嶺東西向構造帶東段與北東—北北東向構造帶銜接的復合地段,耒陽-臨武南北向構造帶中段,成礦區帶屬南嶺W-Sn-Mo-Be-REE-(Pb-Zn-Au) 成礦帶。礦區屬於南嶺鎢、錫、鉬、鉍、鉛、鋅、銅、鐵、錳、金、銀等元素高度濃集的地球化學塊體,具有優越的成礦地質條件。

1.礦區地質簡述

(1)地層

礦區出露的地層,屬泥盆系前變質岩系。該地層除受區域變質影響外,又受花崗岩體侵入所引起的接觸變質作用的影響,岩性復雜,產狀混亂,層序不清。根據岩性特徵及空間分布,大致可分為兩層:石英質砂岩與千枚岩互層和石英質砂岩。

(2)構造

礦區處於西華山-揚眉寺北北東向隆起帶的南端,木梓園-棕樹坑復式向斜的西翼。為東西向構造帶與新華夏系構造交接的復雜地段。礦區構造有東西向、北東向和北西向等3組:①東西向構造;②北北東向斷層;③北西向斷層。礦脈賦存於東西向裂隙構造中,並受北北東向構造控制。

(3)岩漿岩

盪坪鎢礦產於西華山花崗岩體北緣。西華山復式花崗岩可分為3期:第一期為斑狀中粒黑雲母花崗岩與斑狀細粒黑雲母花崗岩,形成年齡為(152.6±2.1)Ma;第二期為中粒黑雲母花崗岩與細粒石榴子石-二雲母花崗岩,形成年齡為(150.3±2.2)Ma;第三期為花崗斑岩,岩石化學特徵是超酸性富鹼質鋁過飽和的岩石系列,同位素年齡為136~180Ma。礦脈主要賦存於斑狀中細粒黑雲母花崗岩中。

2.礦床特徵簡述

(1)礦體特徵

根據以往地質工作可知,區內淺變質岩中由北往南平行發育有7組礦化標志帶,總寬200~300m,東西向延長1800m。

以往的勘探工作成果及生產資料證實,隱伏花崗岩內石英脈主要產於花崗岩頂面由陡變緩的第一台階,即21~16線標高500~620m范圍內;其次為第二台階部位,即4~24線標高300~400m之間,按礦脈產狀和分布情況,大致可以分為南、北兩組,其中北組分布於小樟坑、大坪里、紙棚下一帶,南組分布於半邊山、高墩一帶。

礦脈的分布與岩體的形態有著密切的關系,礦脈主要出現在台階由陡變緩的平緩台階部位,礦脈圍岩為斑狀中細粒黑雲母花崗岩,岩體突起地段礦脈相對短小稀少。岩體平緩部位傾角5°~10°,岩體陡傾斜部位傾角30°~40°。已探明工業礦脈16條,主要礦脈有6條,分布於16~24線之間,揭露標高在400~520m,位於礦區的中北部。走向近東西向,傾向近南傾,傾角74°~88°:單礦體脈延長最小80m,最長480m,一般是160~200m,傾向延深80~140m。脈幅平均寬0.20~0.58m,平均品位:WO30.52%~1.54%,Mo0.040%~0.094%。

(2)礦石類型及結構構造

本礦床各區段或礦脈不同部位的礦物共伴生有一定的差異,礦石中有益組分也有一定的變化,按其主要有用礦物組合的不同,可以劃分出3種礦石類型:黑鎢礦-石英型,綠柱石-黑鎢礦-石英型,輝鉬礦-石英型。

礦石結構常見為半自形晶粒狀結構,他形—半自形或自形晶粒狀結構。礦石構造則常以石英、黑鎢礦或其他礦物呈不規則集合體組成塊狀構造。

標本名稱 白鎢鉛鋅礦礦石 編號 DB080-1 形成時代 燕山早期

中國典型礦山大型礦石標本圖冊

標本呈灰褐色,細粒粒狀結構,斑塊狀—浸染狀構造。礦石礦物主要有白鎢礦、黑鎢礦、黃鐵礦、黃銅礦、閃鋅礦、磁黃鐵礦,脈石礦物主要有石榴子石、石英、綠泥石、白雲母、方解石、長石等。黃鐵礦、閃鋅礦呈浸染狀產出於石英脈中。礦石為矽卡岩型鎢礦礦石。WO3品位為0.82%~1.7%

成因類型 高溫熱液-石英脈型 產地 江西省大余縣盪坪鎢礦

㈣ 江西省武寧縣大湖塘北區鎢礦勘查

(1)概況

礦區位於武寧縣城215°方向38千米處。勘查區屬亞熱帶氣候。區內無居民點,周圍人煙稀少,但交通便利。水、電供應充足。

2010年3月至2011年10月,江西省地礦局916大隊開展勘查工作,勘查礦種為鎢礦,工作程度為勘查,勘查資金1億元。

(2)成果描述

本區為蝕變花崗岩型鎢(銅)礦床。已圈定大小266個礦體,其中主礦體為石門寺礦段Ⅰ1、Ⅱ1礦體(佔全區資源儲量96%)。Ⅰ1礦體,走向長1800米,傾向延深1200米,WO3平均垂厚143米,共生銅平均垂厚7.46米,屬超大型規模,單個礦體WO3量達55萬噸、共(伴)生Cu24萬噸。WO3平均品位0.193%。

全區已探獲的資源儲量:保有(111b+122b+333)資源儲量鎢(WO3)礦石量333950368噸,WO3量636617噸,WO3平均品位0.191%;共(伴)生銅金屬量315281噸、鉬金屬量25288噸。其中(111b)類WO3量248769噸,WO3平均品位0.202%,佔全區總量的40%。通過中國礦業聯合會儲量評審中心組織的評審。

(3)成果取得的簡要過程

礦區是江西省地質局區測大隊五分隊於1957年12月在修武一帶進行重砂測量工作時發現的。2006年,江西省地礦局贛西北大隊編制提交了《江西省武寧縣大湖塘北區鎢礦資源儲量地質報告》,評審結論認為現有生產坑道資料表明礦床往深部仍有遠景。

武寧縣大湖塘北區鎢礦石門寺礦段縱A-B-C號縱線地質剖面圖

1—燕山中期黑雲母花崗斑岩;2—燕山中期細粒黑雲母花崗岩;3—晉寧晚期粗粒黑雲母花崗閃長岩;4—礦體;5—鑽孔及編號

㈤ 江西初步探明一處世界級鎢礦屬於那家上市公司

新余鋼鐵有限責任公司(簡稱新鋼公司) 位於江西省新余市, 北依浙贛鐵路、滬瑞高速公路,東臨贛粵高速公路,西傍武吉高速公路,東南緊瀕贛江支流袁河, 是省屬國有大型鋼鐵聯合企業。公司佔地面積 30220 畝,資產總值 275 億元, 2008 年年底在冊員工 36793 人,在崗員工 27397 人,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 4396 人,其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 462 人、中級專業技術 1843 人。 2007 年 10 月,新鋼公司鋼鐵主業資產實現整體上市(股票名稱:新鋼股份,股票代碼: 600782 )。現有新鋼股份(上市公司) 1 家,直屬單位 3 家,全資子公司和企業法人單位 18 家,還有控股參股企業 28 家。

公司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計量檢測四大管理體系已通過認證,檢測中心通過國家實驗室認可,技術中心是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公司成立了江西省船用鋼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公司擁有普鋼、特鋼、金屬製品、化工製品等產品系列 800 多個品種和 3000 多個規格。

公司「袁河」、「山鳳」商標是「江西省著名商標」,船板通過 9 國船級社工廠認可和歐盟 GE 認證,袁河牌船體結構用鋼板和優質碳素結構鋼熱軋盤條獲「中國名牌產品」 稱號,船板的產量、市場佔有率 2007 年、 2008 年連續兩年位居全國第一名。公司以「誠信為本、互利為宗」的經營理念,以其優良的品質、優質的服務深得用戶好評,企業市場形象和品牌知名度不斷提升。產品廣泛運用於國家體育場(北京奧運會「鳥巢」工程)、央視新台址、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擴建、杭州灣大橋等國家重點工程;產品遠銷到美國、韓國、日本、歐洲、東南亞等 10 多個國家和地區,公司已成為世界最大造船企業——韓國現代重工的長期供應商。

2007 年,公司實現銷售收入 227 億元,列中國企業 500 強第 194 位,列中國製造業企業 500 強第 102 位; 2007 年,公司產鋼 564.02 萬噸,列全國鋼鐵企業第 23 位,列世界鋼鐵企業第 56 位。曾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愛國擁軍模範單位、全國為奧運會場館建設做出貢獻的鋼鐵企業和江西崛起十強企業、江西稅利突出貢獻企業、 江西重點名牌產品生產企業等殊榮。

2008 年實現工業增加值(現價) 45 億元,同比增長 12.5% ;完成生鐵 455 萬噸、鋼 532 萬噸、鋼材 465 萬噸;銷售收入突破 300 億元,同比增長 32.53% ;實現利稅 21.8 億元,其中利潤 9.5 億元。 經濟總量連續 8 年保持兩位數的高速增長,實現了又好又快發展。 2009 年 2 月, 300 萬噸薄板 工程Ⅰ系列全面建成投產,Ⅱ系列正按計劃有序推進。

「 十一五 」 期間,公司將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 放在突出位置,抓住我國鋼鐵工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加快機制體制改革,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方式,提高發展水平,不斷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 通過又好又快的發展,努力把新鋼建成千萬噸級的鋼鐵企業,打造船用鋼、電工鋼、金屬製品三大精品基地,建成文化先進、基業長青、環境優美、社區和諧、人人小康、共享繁榮的企業。

㈥ 中國鎢礦主要分布

鎢礦主要分布在:湖南、江西、河南、廣西、福建、廣東、甘肅、雲南。

從全國大行政區分布來看,依次:中南區佔全國鎢儲量的58.2%,在第一,再次是華東區佔28%、西北區佔4.3%、西南佔4.1%、東北區佔3.2%、華北區佔2.2%。

中國江西大余縣,是世界著名的「鎢都」。那裡有四百多處星羅棋布的鎢礦點。鴉片戰爭後,德國人曾在那裡首先發現了鎢,當時只花500元錢就秘密地收買了礦權。愛國民眾發現後,紛紛起來保礦、護礦。經多方交涉,終於在1908年以1000元收回礦權,並集資開采。這便是贛南最早的鎢礦開發業。

應用范圍:

鎢在冶金和金屬材料領域中屬高熔點稀有金屬或稱難熔稀有金屬。鎢及其合金是現代工業、國防及高新技術應用中的極為重要的功能材料之一,廣泛應用在航天、原子能、船舶、汽車工業、電氣工業、電子工業、化學工業等諸多領域。

特別是含鎢高溫合金主要應用在燃氣輪機、火箭、導彈及核反應堆的部件,高比重鎢基合金用在反坦克和反潛艇的穿甲彈頭。鎢精礦用在生產金屬鎢、碳化鎢、鎢合金及化合物。

㈦ 江西省大余縣西華山鎢礦

西華山鎢礦位於江西省贛州市大余縣南安鎮,是我國最早開採的大規模有色金屬礦山之一。贛州享有「世界鎢都」的美譽,西華山鎢礦則是其中代表性鎢礦之一。

西華山鎢礦位於江西大余西華山復式岩體的西南部,大地構造位置處於華南加里東地槽褶皺區的贛南後加里東隆起區,南嶺東西向構造帶的東段北側,成礦區帶屬南嶺東段W-Sn-Mo-Be-REEPb-Zn-Au成礦亞帶。

1.礦區地質簡述

(1)地層

區內出露的地層為寒武系的變質石英砂岩、板岩、粉砂岩。地層走向北東東或南東,傾角60°~80°,為一套復理石建造特徵。在一些山嶺上殘留有中泥盆統砂礫岩層。由於多次構造運動的影響和岩漿的侵入,使地層遭受不同程度的區域變質和熱變質。鑽孔中常見到黑雲母角岩、角岩化砂岩、板岩及斑點狀板岩等。

(2)構造

西華山礦區位於南嶺東西向復雜構造帶的東端,經受了華夏、新華夏構造的影響,構造異常發育。由於受加里東運動的影響,本區形成了北北西向古老褶皺基底。後期的北東、北東東向斷裂疊加其上,在北東與北東東向斷裂交切基底的地段,是構造的有利地段,控制了西華山花崗岩岩株的侵入。礦區內的斷裂構造主要發育兩組,一組為北東向和北東東向,另一組為東西向。它們的聯合和復合、遷就部位控制著西華山岩株的侵入和成礦裂隙的展布。成礦前斷裂構造發育,成礦後斷裂表現微弱。對礦體破壞性小。

(3)岩漿岩

礦區出露的岩漿岩主要為西華山復式花崗岩體,侵入時代為燕山期。西華山花崗岩體同位素年齡為160~184Ma,應屬燕山早期。岩體呈橢圓形岩株,出露面積20km2,是一個復式岩體。花崗岩具高硅、富鹼特點,鎢、錫、鉬等元素豐度很高。

2.礦床特徵簡述

(1)礦體特徵

西華山鎢礦屬於石英大脈型黑鎢礦床,礦脈主要由石英(佔90%~95%以上)和黑鎢礦組成。礦體以脈狀產出,分布於西華山復式花崗岩體內的近東西向剪切節理裂隙中。礦脈的形態變化受成礦裂隙的控制,礦脈的構成復雜。單體礦脈形態常見波狀彎曲、膨大縮小、分支尖滅、分支復合、尖滅側現等。目前,已探明工業礦脈有700餘條,可分為北、中、南3組。礦脈成群成組近地表密集分布,走向北東或東西,傾向北西或北,傾角70°~85°。礦脈長度一般為100~600m,最長為北區299號脈,達1075m。脈幅厚度多數為0.20~0.60m,最厚3.6m,平均脈厚0.94m。礦體延深一般在幾十米至350m,最大延深600m。北區礦脈一般規模較大、厚度變化小;中區東段礦脈短小、礦化深度最淺,中區西段礦脈延伸較穩定,但其長度、礦化深度不大;南區礦脈厚度一般較小、延伸較長、礦化深度較大。

礦床中礦石的WO3平均品位為1.08%,沿礦脈走向礦體中部較富,兩端逐漸變貧。在垂向上,礦化深度一般在花崗岩體頂部以下70~100m,其中主脈可達250~300m。WO3含量在中部較高,上部和下部較低,根部無礦。

(2)礦石類型及結構構造

礦石類型主要為熱液型黑鎢礦礦石,主要礦物為石英(90%以上)和黑鎢礦。礦區累計探明鎢礦儲量達8×104t以上,平均品位1.086%,同時伴生可觀的鉬、鉍、錫、銅、稀土等礦產資源。

礦石結構以自形晶結構為主,次為他形粒狀結構、交代結構、壓碎結構等。礦石構造以塊狀構造為主,尚有浸染狀構造、梳狀構造、條帶狀構造、樹枝狀構造、角礫狀構造和少量的晶洞狀構造出現。

標本名稱 石英大脈型鎢礦礦石 編號 DB029-1 形成時代 燕山期

中國典型礦山大型礦石標本圖冊

本礦石標本采自西華山礦區。石英脈為灰白色,標本具結晶結構,塊狀構造。礦石礦物主要有黑鎢礦、輝鉬礦、輝鉍礦、少量黃銅礦、閃鋅礦、方鉛礦等;脈石礦物主要為石英、長石、雲母、石榴子石。WO3品位為3.5%

成因類型 高溫熱液-石英脈型 產地 江西省大余縣西華山鎢礦

㈧ 江西有個什麼鎢礦

贛州素有「世界鎢都」之稱,高品質黑鎢礦儲量約佔全國的70%,世界的60%,鎢砂產量約佔全國的45-50%。這里向來是五礦有色的勢力范圍。1月26日,江西鎢業集團辦公室周主任告訴記者,江西鎢業的黑鎢儲量佔了全國的60%。

㈨ 我國的鎢礦場是江西大余

我國的儲量居世界首位的礦產資源有稀土、煤礦、鈦礦、鎢礦等,我國的礦產資源總量豐富,類型齊全.讀圖可知,圖中的M點為我國江西省大余的鎢礦,根據題意.
故選:A.

㈩ 有哪位知道中國最大的鎢礦在什麼地方

大余縣是我國最大的鎢礦基地

大余縣位於江西省南部,贛江西源章水上游。面積1368平方公里,人口24.3萬。該縣歷史悠久,秦代屬南野縣地,隋屬南康縣,唐置大庾縣。宋後歷為南安軍、路、府治。1957年改為大余縣。因地處大庾嶺北麓而得名。大余縣鎢礦資源極富,素有「鎢都」之稱,是我國最大的鎢礦基地。

鎢,金屬元素,硬而脆的結晶,耐高溫,用途廣泛,是鋼鐵、電器、化工和國防工業的重要原料,特別在近年來,鎢在尖端科技領域內更加顯示出它的重要作用。我國是鎢礦儲量和產量最多的國家,有「產鎢王國」之稱。據1977年有關資料證明,在世界鎢的儲量中,中國居首,約佔53.6%;加拿大第二,約佔12.1%;蘇聯第三,約佔8.9%。在鎢的全國儲量中,我國江西省又居全國各省之最,比我國華北、西北、西南和中南地區都多。而江西大余縣鎢的儲量不僅在江西省、全國躍居榜首,就是在世界上堪稱之冠。它的儲量佔全國的一半,佔世界近27%。在這里鎢礦經過長期風光,流水侵蝕,成為砂粒狀,與山坡及其周圍河床砂層溶為一體,幾乎遍地都是,就連當地鋪路、建房用的土,都可徑來煉鎢。境內的西華山等鎢礦是世界著名的鎢礦,可以露天開采。加之,在鎢礦帶周圍又有豐富的煤田和充沛的水力資源,為鎢礦提煉提供了便利的動力條件。我國所產的鎢礦砂,不僅滿足國內的需要,而且有相當一部分出口國外。著名的贛州有色金屬冶煉廠生產的鎢精砂就有60%出口國際市場;贛州鎢鉬材料廠也是全國著名的鎢絲廠家之一,他們生產的APT產品、雙飛牌絞合鎢絲、鎢桿等產品,遠銷十來個國家和地區,絞合鎢絲、酸洗鎢條還榮獲國家優秀新產品證書和金質獎章,真不愧為我國最大的鎢礦基地。

大余縣由於歷史悠久,還有許多名勝和古跡,最著名的有素稱「嶺南第一關」的梅關、有歷史悠久的古驛道、有風景秀麗和古代騷人題刻雲集的梅山、有宋代的嘉佑寺塔、有聞名遐邇的唐建清修的丫山靈岩寺。還有1934年蘇區中央工農紅軍主力長征北上後,陳毅同志率領留下的紅軍在梅嶺、油山、帽子峰一帶,堅持艱苦的三年游擊戰爭的革命紀念地、烈士陵園、劉伯堅烈士墓等革命紀念地。

這里的傳統特產有「南安板鴨」,馳名中外,暢銷東南亞國家和港澳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