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婚姻擠壓
擴展閱讀
冀東裝備股票及時價格 2025-07-08 20:04:36
大智慧搜索股票代碼 2025-07-08 20:00:26
手機股票行情怎麼看 2025-07-08 19:56:43

婚姻擠壓

發布時間: 2021-11-13 17:57:07

A. 中國3千萬男光棍

第七次人口普查之前有這樣的預測。近日,中國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登記工作已經接近尾聲,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楊舸表示:」『七普』數據將檢驗此前提出的『中國有3000萬男光棍』預測。」

他還表示,「從性別比數據來看,中國的出生人口性別比一直偏高,此前積累的問題可能會在不久後發生。婚姻擠壓、性交易、性犯罪等諸多社會問題可能加劇。」

(1)婚姻擠壓擴展閱讀

中國未婚男性預測

在人口性別結構方面,目前中國性別比已嚴重失衡。1982年開始,出生人口性別比(女性=100)嚴重偏離103-107的正常水平,1990年超過110,2000年接近118,之後一度超過120,目前仍在110左右。00後男性比女性多近1300萬,90後男性比女性多近900萬。

截至2015年,中國30歲及以上未婚男性超2000萬、而同齡未婚女性僅約600萬。預計到2040年,30歲及以上未婚男性將超4000萬。

B. 婚姻擠壓的引發的問題

「婚姻擠壓」問題會在多大程度上給社會帶來影響,難以做出確定的預測。但偏高的出生性別比例帶來的連鎖反應不能忽視。筆者認為「婚姻擠壓」引發的問題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導致「光棍階層」的形成。
婦女的缺乏會導致這樣一種局面:擁有金錢、技能和受教育等優勢的男子可以結婚;而沒有這些優勢的男子結不了婚,他們在社會經濟最底層形成了一個固定的「光棍階層」。
而光棍階層的形成可能導致這樣的結果:處於社會底層的年輕成年男子,為了提升他們的社會地位,最終會通過暴力和犯罪方式聯合起來。
(二)對女性的生存狀態造成威脅。
「婚姻擠壓」會導致女性在婚姻市場上的價格更高,但同時對女性的生存狀態也是很大的威脅。女性在這種「婚姻擠壓」所導致的混亂的婚姻秩序下,始終處於很不安全的狀態。
因為整個社會有大量的性飢渴的成年男人,他們起碼的生理需求得不到滿足,會變得更有暴力、犯罪傾向,從而可能催生更多的性犯罪、性侵犯及性暴力犯罪的泛濫等等一系列嚴重的問題。
(三)對家庭造成的沖擊。
婚姻性別擠壓對一夫一妻制家庭來說,是一股外來的沖擊力,甚至可能出現一妻多夫、不婚、混居等多種可能性。家庭倫理的顛覆,傳統家庭的穩定受到威脅。
(四)出生性別比的異常升高持續,將影響人口再生產。
(五)影響經濟活動的正常進行。對生產、交換、分配、消費將產生影響。
(六)從長遠來看,人口性別比長期偏高,勢必造成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對社會生活產生極大的負面效應,從而挑戰著我們社會的和諧,嚴重影響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
(七)性別比嚴重失調,將嚴重地影響著我國現行計劃生育政策的施行,進一步影響社會人口結構的合理性。
(八)從地區上而言,某些漢族農村出生性別比升高後,逐漸突出的婚姻擠壓問題將引發少數民族婦女的婚姻遷徙,並從而使得部分小規模的少數民族社會面臨更大的婚姻擠壓和其他社會問題。
(九)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大規模的人口遷移和流動將導致婚姻擠壓現象高度集中在少數地區。這種現象更令人擔憂。如果這些「過剩」男性能比較均勻地分散在全國,他們尚不至於引發突出的社會問題。但當這些「過剩」男性高度集中在少數貧窮、落後地區時,這些地區面臨的各種問題將會嚴重得多。
(十)將男女性別比例與安全問題掛鉤,男性人口過剩會給國內和國際社會安全造成威脅。
(十一)倘使「婚姻擠壓」態勢繼續下去,人口出生性別比還將更加深刻地影響著醫學、倫理學、法學及宗教等諸多領域,並誘發一系列的嚴重的社會問題甚或災難。

C. 2020人口普查結果出來是幾月出來男女適婚人口相差有三千萬嘛

原本自然情況下,男性數量本來就會比女性多一些,因為男性平均壽命比女性更短。

通過解二元一次方程得知,如果人口總數是14億,那麼男性有7.15億,女性有6.85億。

男女比例是1.04,這比例在正常不過了。

不要看到人口基數大,導致男性比女性多三千萬,就覺得很誇張。

而且男多女少這個問題對於個人來講,沒什麼影響。

可能很多人覺得婚姻市場會競爭激烈。

實際上男女婚姻又不是強行一對一匹配的。而且還要考慮年齡。能找到對象還是能找到,找不到的那些就……你懂的。

又張口就來了,這3000萬是歷史遺留問題。2010年6普,20-24歲的性別比是100.95,25-29歲是101.32;適齡人口可以說相當平衡了。30-34歲和35-39,都是104。也即,70後人口比例扭轉了巨大落差,80後人口比例已達到平衡。那麼自然而然的,90後不會比80後更差。這些都是有據可查的。

D. 「剩男」「剩女」過多,是父母催婚的反彈還是經濟擠壓的必然你怎麼看

原創作品,抄襲必究!

「剩男」娶不到老婆,「剩女」找不到男人嫁,聽起來矛盾嗎?既然男女都有結婚的需要,那不是反而更容易結婚嗎?

要改變這種狀況,不要想著如何讓農村的「剩男」和城市的「剩女」成為理論上的任務婚姻,男人要想著如何在經濟上趕上女人的需求。作為一個男人,總是需要和你想娶的女人達到個人經濟平衡。再走一萬步,至少你要有能力在老婆懷孕期間養家糊口。

怎麼寫「男」字,一個「場」字,一個「力」字。用於現代解釋,即女性要求男性在「經濟」能力上達到標准,這是對男性最好的詮釋。

所以「剩男」「剩女」太多,必須從經濟基礎問題上解決,這就決定了婚姻「上層建築」的完成。

E. 面對婚姻擠壓的解決措施

走進自己心裡,看清未來的路,不要局限於現在的瑣碎

F. 中國男女人口失衡的問題。

首先,會形成婚姻擠壓,婚配困難。在同一個出生隊列或同期群中存在男性多、女性少的性別失調必然形成婚姻擠壓。按國際慣例男女嬰出生比的正常值,應該在102~107之間,即每出生100個女嬰時,男嬰出生數為102~107個。但是我國城市男女嬰的性別比遠遠高過這個比值,農村男女的真實比值可能還要高一些。

其次,會使性犯罪增多。目前在一些地方,低齡人口性別比例失衡確實已非常嚴重,60多人的小學低年級班只有一二十名女生,30多人的幼兒班只有幾名女孩的現象普遍存在。若干年後,解決不了婚姻的男子可能會在心理上出現急躁、失控行為,必然回出現性犯罪率升高、同性戀增多、性行為錯亂等現象。出生性別比的異常升高若持續不下,將對人口結構產生重大負面影響,對未來社會的良性穩定運行、社會倫理道德體系也會造成一定沖擊。同時,婦女拐賣現象也會上升。

第三,給人口再生產帶來障礙。出生性別比失調不是單純的人口問題,而是一個綜合的社會問題。我國是一些地方,特別是農村,重男輕女的觀念不但沒有被徹底改變,反而在近幾年被強化了。男女配對的數目減少,必然影響人口再生產。

一個社會,如果男女比例失衡,必然會導致各種問題的產生。雖然有關專家從完善社會養老體制、加快城市化建設等方面為解決男女比例失衡出謀劃策。然而。愚以為,在獨生子女的政策前提下,人會在「男女有別」的觀念下人為進行性別選擇。如果沒有男女觀念上的變革,人口性別失衡就會進一步加劇,這並非危言聳聽!

G. 為什麼那麼多「剩男剩女」

目前,我國單身人口近2億,為什麼那麼多「剩男剩女」?一份《眾里尋他千網路,那人或在屏幕深處》報告,或許可以告訴原因。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80後」非婚人口男女比例為136比100,「70 後」非婚人口男女比例高達206比100,男女比例嚴重失衡。

男多女少造成「婚姻擠壓」,原本相對穩定平衡的婚姻市場因男性數量與女性數量的巨大差異導致部分男性被擠壓出去,被迫成為「光棍」。「剩男」社會問題越發嚴峻,適婚年齡段男性婚戀難度加大,單身問題難以解決。當「90 後」進入婚育年齡,這種現象會更加嚴重。

H. 現在的剩女現象有多嚴重

1、中國嫁高娶低的梯度婚配模式

農村女孩想嫁進城,工薪女孩想嫁個富裕男孩,這種錯位配偶的結果就是,把梯度兩端的男女剩下了—高端的「剩女」和低端的「剩男」。

2、一直沒碰到合適的人

大城市裡有很多「優質剩女」,大部分為白領人群,有很好的工作,在生活上可以完全獨立,這就直接導致了「優質剩女們」對另一半的要求更高,從而「脫單」更難。「一直沒碰到合適的人」是她們大齡未婚的主要原因。

5、擇偶機會少

除了「下娶上嫁」的婚戀觀,很多「剩女」之所以一直單身,與其擇偶機會少也有很大的關系。當下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工作節奏快,交友時間少,再加上職業性別隔離問題突出,使年輕男女交友機會少。

I. 超3000萬男性將成為「剩男」是怎麼回事

根據測算,適婚年齡段人口的性別比正在持續攀升,20至30歲人口的性別比已經達到111,到2030年將達到115。這意味著,超過10%的青年男性將成為「剩男」,數量或達3000萬至5000萬之巨。

受婚姻匹配梯次結構的影響,農村大齡男性青年的婚姻競爭將明顯加劇,農村的巨額彩禮現象也就不足為奇,並連鎖引發婦女拐賣、婚姻詐騙等一系列社會問題。

婚姻擠壓所帶來的社會問題,將貫穿整個21世紀上半葉。城市「剩女」現象有賴於社會性別平等意識覺醒,而農村「剩男」問題相比之下就更顯沉重,該群體的生活困境不僅影響自身生存發展,還將對家庭、鄉村乃至整個社會都產生深刻影響。這需要更多有效的社會支持和政策扶持。

(9)婚姻擠壓擴展閱讀:

男女失調的國家

1、泰國

泰國泰國男女比例為1∶2,女性人數比男性整整多出一倍,而社會環境等多方面因素又讓在數量上已經「供過於求」的泰國女性的選擇性和可嫁性越來越小。

2、卡達

中東的卡達,男性比女性多出九成,屬於世界上最缺女人的國家。女性不足總人口的1/4,僅佔23.47%。

3、拉脫維亞

拉脫維亞位於波羅的海東岸,面積6萬4千多平方公里,人口230萬,拉脫維亞族佔62%,俄羅斯族佔27%。拉脫維亞的女性為總人口的54%,女性比男性多18%,是世界上最缺少男人的國家,所以這里的年輕女孩最大的煩惱就是婚姻大事。

J. 全城3000萬人口總數,結婚適齡結婚數在多少

這位知友,為什麼中國男性越來越多,女性越來越少?國務院1月25日印發的《國家人口發展規劃(2016—2030年)》和國家衛生計生委2月6日印發的《「十三五」全國計劃生育事業發展規劃》給出了一致的回答:這都是中國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的出生人口性別比失衡惹的禍。

3000萬「剩男」從何而來

「我國已經歷近30年的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且持續攀升過程,如此累積的結果是,未來30年內,逐步進入適婚年齡的男性將比女性多出近3000萬人,矛盾或將集中爆發。」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由於重男輕女觀念的影響,中國男多女少的情況一直存在。沒想到的是,最近幾年表現得越來越明顯。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末,中國大陸男性人口70414萬人,女性人口67048萬人,男性比女性多出3366萬人,總人口性別比為105.02(以女性為100),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13.51。另據統計,「80後」非婚人口男女比例為 136比100,「70後」非婚人口男女比則高達206比100,男女比例嚴重失衡。

中國適婚人群為什麼會出現異常的性別比失衡現象?「根本原因在於出生性別比的長期失衡,這已經成為一個相當嚴重的社會問題。」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國人口學會會長翟振武說。

出生人口性別比也叫嬰兒性別比,正常情況下,每出生100個女孩,相應會出生103—107個男孩。由於男孩的死亡率高於女孩,到了婚育年齡,男女數量趨於均等。因此,聯合國設定的正常值為103—107。

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中國的出生人口性別比持續偏高。翟振武給出了兩個原因:一是強烈的男孩偏好,特別是在農村地區,追求生男孩的觀念一直存在。二是現代技術條件的發展,使得生男孩變得容易。他說,小型化、現代化的超聲波檢測技術,能夠在女性懷孕14周到16周時檢測出是男孩還是女孩。這使得很多想生男孩的家庭更容易實現願望,如果檢測出是女孩,很多家庭會選擇讓孕婦人工流產。

正是因為超聲波技術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後的發展,再加上傳統的男孩偏好觀念,造成了中國出生人口性別比失衡程度高、持續時間長、波及人口多的現狀。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的出生人口性別比最高時達到121.2,有些省份甚至達到了130。

「出生人口性別比過高,造成的一個最大的社會問題是『剩男危機』或『光棍危機』。」翟振武說,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每年持續出現全國范圍的出生男嬰數多於女嬰數的情況,以此逐年累積,按照估算,未來30年內,逐步進入適婚年齡的男性將比女性多出近3000萬人。另外,據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王廣州領導的課題組向本報記者提供的預測數據,2020年,35歲至59歲的未婚男性在1500萬左右,2050年接近3000萬。

2010年,西安交通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所在對全國28個省份共計369個行政村進行調查後,發布了《百村性別失衡與社會穩定調查技術報告》。報告預測,2013年後,中國每年適婚男性過剩人口在10%以上,平均每年約有120萬男性找不到初婚對象。

「除非這些適婚男性都選擇與比他們年齡大的女性結婚,否則,如果他們都在自己年齡段內及其以下的年齡段找對象,中國未來就會多出接近3000萬『剩男』來。」翟振武說,這還是以正常的出生人口性別比為前提。如果今後出生人口性別比下降幅度緩慢,中國的「剩男」數量還會增加。

「剩男危機」「危」在何處

「『丁男』沉積在低文化、低收入的貧困階層,將加劇中國經濟與社會的不平等問題,同時還會威脅中國的人口生態安全。」

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王培安表示,性別失衡問題將是影響中國人口結構均衡發展與社會和諧穩定的重大隱患。

「出生人口性別比長期偏高引發的社會問題已由隱性走向顯性,最直接的影響是引發『婚姻擠壓』現象。」王廣州領導的課題組承擔了國家衛計委委託的「單獨二孩」、「全面二孩」政策影響預判研究工作。他解釋說,「婚姻擠壓」的通俗理解就是有一部分人娶妻難或者說會打光棍。

王廣州提供的1990年、2000年、2010年人口普查調查數據顯示,中國35歲到59歲的男性人口未婚的比例大概在4%左右,「如果一個男性到59歲還沒結婚,基本上就屬於終身未婚了,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數字,因為女性終身未婚的比例大概不到3‰。」

什麼樣的人會存在婚姻被擠壓的情況?王廣州分析,受教育程度低的男性往往首當其沖。1990年,35歲到59歲的、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未婚男性占未婚男性總數的12.7%。2010年,這個比例接近15%。

此外,社會經濟地位較低的男性也可能成為「剩男」。有社會學者按照「嫁高娶低」、「男高女低」的社會觀念總結了一種梯度婚配模式。如果以甲、乙、丙、丁等表示個人的社會經濟地位進行排序,按照該模式,甲男配乙女、乙男配丙女、丙男配丁女,最後剩下的是甲女和丁男。然而,和「剩女」多為個人選擇不同,「剩男」是被動單身。按照《百村性別失衡與社會穩定調查技術報告》,受到婚姻擠壓的「剩男」或者「丁男」更多地集中在西部地區文化水平低、收入少的男性上。

「剩男問題的實質是經濟與社會的不平等問題。農村貧困地區、貧窮家庭以及城鄉的貧弱男性具有較高的陷入『光棍危機』的風險。」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教授陸益龍對本報記者說,人口性別結構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婚姻市場,但更關鍵的影響因素是經濟、社會與文化因素,「這些因素會刺激並加劇落後地區天價彩禮、拐賣婦女、買賣婚姻、性犯罪現象的發生」。

此外,王廣州非常擔心的一個問題是,女性「赤字」和低生育率將進一步減少人口總量和適齡勞動人口規模,並加速中國人口老齡化進程。

有社會學家認為,10至20年後,男性勞動力過剩和「就業性別擠壓」將日益嚴重,男性就業競爭壓力更大,女性將更難就業。從長遠看,光棍的自身養老及其父母養老也是一大問題。南開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所教授原新認為,「剩男危機」的深遠危害,不亞於20世紀中葉的人口膨脹。

「治標」不易,「治本」如何破題

「如果未來中國出生人口性別比下降緩慢,不排除會對生育政策進行進一步調整;要扭轉重男輕女觀念,關鍵是提高城鎮化、工業化、教育水平。」

為了遏制出生人口性別比持續偏高的現狀,2002年11月,《關於禁止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鑒定和選擇性別的人工終止妊娠的規定》頒布施行,對胎兒性別鑒定予以明確規范禁止。從2009年起,中國出生人口性別比整體呈下降趨勢。從2011年開始,國家計生委、公安部、衛生部等聯合開展整治「兩非」專項行動,使得該類案件高發態勢得到初步遏制。

在翟振武看來,由於現有制度不完善和檢測技術發展,胎兒性別鑒定越來越容易,檢測雙方的「你情我願」也增加了有關部門的對「兩非」的監管難度。

王廣州對此提出3點建議,一是加強國家和地方立法工作,為查處「兩非」、保障婦女權益提供法律依據。二是建立出生性別比治理聯動機制,加強衛生計生、葯監、公安等部門合作,通過「全國一盤棋」的聯防群治進行綜合治理。三是搭建數據共享平台,建立出生性別比預警機制。他特別強調,要強化統計監測在綜合治理工作中的基礎地位,明確衛生計生、公安、統計、教育、民政等部門的數據統計職責,最終實現人口數據的跨部門共享和預警監測。

2013年末,中央提出「單獨二孩」政策,2015年提出「全面二孩」政策,對降低出生人口性別比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王廣州分析,一部分第一孩是男孩的家庭,第二孩更願意生女孩,或者對孩子的性別已不那麼在意,相對而言,更多的女孩能被生下來。

不過,有人口學家同時表示,如果未來中國的出生人口性別比下降幅度緩慢,不排除會對生育政策進行進一步調整。

「從人口發展規律來看,出生人口性別比下降到一定程度以後,繼續下降的難度更大。」翟振武說。根據《國家人口發展規劃(2016-2030年)》設定的預期目標,到2020年,中國出生人口性別比小於等於112,到2030年穩定在107。也就是說,即便一切順利,離出生人口性別比恢復正常的時間還有13年。接下來,中國社會不僅要消化因前30多年高出生人口性別比而累積的老剩男,還要面對未來13年可能產生的新剩男問題。

更多專家指出,要實現這個預期目標,扭轉中國幾千年來形成的「重男輕女」的傳統觀念,真正提高女性社會地位、實現男女平等是治本之策。

2003年4月,「關愛女孩行動」啟動;2013年,「圓夢女孩志願行動」啟動……這些活動旨在通過對貧困地區農村女孩一對一的長期公益性幫扶,喚起全社會對女孩的關注。

「目前男女平等的觀念還很薄弱,男娶女嫁、從夫居、傳宗接代等傳統觀念要隨著城鎮化、工業化、教育水平的提高才能逐步改變。」翟振武說,對於性別失衡的重災區農村,各級政府應該加快提高農村生產力水平,走機械化、現代農業之路,減輕因強度體力勞動而產生的男孩偏好。同時,還需要完善農村土地承包制度、養老體系建設、女性就業平等等制度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