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2003年非典感人故事
非典中護士醫生救助病人的感人事跡
葉欣抗非典,護士長葉欣的事跡
在抗擊非典型肺炎的戰場上,廣大醫務工作者高揚白求恩精神的旗幟,無私無畏,沖鋒在前,用生命譜寫了救死扶傷的壯麗篇章。
在玉蘭花開的時節,廣東省中醫院護士長葉欣永遠離開了人世,她犧牲在抗擊非典型肺炎的戰場上。生前,她留下了一句令人刻骨銘心的話:這里危險,讓我來。
把風險留給自己,把安全留給病人,這是無數醫務工作者的崇高精神境界。正是有了一大批白衣戰士的頑強奮戰,非典型肺炎蔓延的勢頭才得以遏制。人民群眾才得以安享寧靜的生活。
———《人民日報》4月18日述評:《人民健康重於泰山》
「凡大醫治病,必當無欲無求,誓願普救含靈之苦。不得瞻前顧後,自慮吉凶,護惜身命。晝夜、寒暑、飢渴、疲勞,一心赴救。」
唐代名醫孫思邈將這篇《大醫精誠》冠於中醫巨著《備急千金要方》之首,提倡為醫者必須發揚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精」於專業、「誠」於品德,這樣才是德才兼備的「大醫」。
這篇《大醫精誠》,正是廣東省中醫院二沙急診科護士長葉欣在1974年,考上該院的「衛訓隊」正式從醫所上的第一課。
在廣東省中醫院當了23年的急診科護士長,無論是現場急救跳樓的垂危民工,還是帶頭護理艾滋病吸毒者,還是冒死搶救非典型肺炎病人,葉欣從來沒有「瞻前顧後,自慮吉凶」。她用自己的生命書寫了中國大醫之「精誠」。2003年3月24日凌晨,因搶救非典型肺炎病人而不幸染病的葉欣光榮殉職,終年46歲。
連日來,記者探訪了葉欣的家人、朋友、同事、病友以及主診醫生(負責她臨終前的搶救工作),追尋這位白衣天使不滅的精神。
每天給大家派葯送湯
一定要親自監督大家用開水服下預防葯物,連清潔工也不例外
2月份起,省中醫院二沙分院陸續接診非典型肺炎病例。由於此前在大德路總院已經有一線醫護人員被傳染病倒,葉欣護長尤其小心。
每天早上,她提前半小時回科室,給大家准備預防葯物,派發到每位醫生、護士、護工手裡,連清潔工也不例外。有些預防葯物有較強的副作用,葉欣一定要親自監督大家用開水服下。
進病房前,葉欣反復強調各項預防措施:換工作服、鞋子、襪子;戴好口罩、帽子、眼罩;進隔離病房前要更換隔離衣;出隔離病房要洗手、漱口。
在迎戰非典型肺炎的日子裡,她每天睡覺的時間只有幾個小時,但仍不忘記臨睡前煲一鍋老火靚湯,有時是花旗參,有時是冬蟲草,她要在第二天帶回醫院給同事們喝,提高抵抗力。
總是把危險留給自己
面對危重傳染病人,她身先士卒,有時甚至關起門來搶救,不讓太多人介入
沒有人能確定,葉護長是在哪一天、哪一次感染到非典型肺炎的。每次有疑似或者確診病人送到科里,她和急診科主任就身先士卒,承擔起繁重的醫護工作,有時甚至關起門來搶救,不讓太多同事介入。
「我已經給這個病人探過體溫、聽過肺、吸了痰,你們就別進去了,盡量減少感染機會。」在迎戰「非典」的日子裡,這番話令很多年輕護士落淚。
「葉護長可能是2月24日那天被感染的。」護士小容回...........
http://..com/question/93897129.html
㈡ 非典發生在哪一年
非典發生在2002年底到2003年中期。
非典即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英語:SARS)於2002年在中國廣東發生,並擴散至東南亞乃至全球,直至2003年中期疫情才被逐漸消滅。
2002年11月16日晚,一位家住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張槎鎮弼唐鄉的中年男性無明顯誘因而出現發熱、頭痛和周身不適。幾乎是同一時間,一個在深圳某餐館當廚師的男性也得了這種「怪病」。兩天後,因病情惡化,他被轉送到廣州軍區總醫院。隨後,河源醫院曾為他治療過的9名醫護人員先後有了類似症狀。
2003年1月22日,廣東省首次用「非典型肺炎」命名這種新型疾病,世界衛生組織予以認可。3月1日,北京接收了第一個輸入性非典病例。
從4月21日開始,全國實施每天一次非典新增病例與疑似病例的報告與公布制度。也是從這一天起,北京連續十幾天每天新增90至100個確診非典病例。
4月30日起,北京市的疫情開始小幅回落,但仍處於高發期。5月2日,新增非典確診病例數首次跌破100。
6月2日,衛生部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北京疫情統計首次出現三個零:新收治直接確診病例為零,疑似轉確診病例為零,死亡人數為零。
2003年7月13日,全球非典患者人數、疑似病例人數均不再增長,本次非典過程基本結束。
(2)2003年非典事件擴展閱讀
SARS的傳播途徑
1、主要傳播途徑:通過近距離呼吸道飛沫及密切接觸傳播。
特別是給危重患者行氣管插管,氣管切開等操作的醫護人員,直接暴露於患者大量呼吸道飛沫環境下極易獲得感染,曾有醫護人員聚集被感染SARS的現象。
2、其他可能傳播方式:SARS患者的糞便、尿液、血液中曾檢出病毒,因此其他傳播方式.如糞口傳播等尚不能排除。
如香港淘大花園的暴發流行,出現1例伴有腹瀉的SARS患者,4周內,在該住宅區的328人感染SARS,而且大部分病例都有腹瀉症狀,最終經當地排除建築物內食物或飲用水的污染,而很可能系糞便排水管道系統地面下水口"U"形聚水器干調而不能起到隔氣作用,導致污水氣化而發生病毒傳播。
㈢ 非典是哪一年發生的2003年是什麼年
羊年。
SARS事件是指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英語:SARS)於2002年在中國廣東發生,並擴散至東南亞乃至全球,直至2003年中期疫情才被逐漸消滅的一次全球性傳染病疫潮。
影響
中國大陸多所大學的正常教學進度被打亂,北京市的中小學全面停課,不過6月舉行的全國高考並沒有延後舉行。全國很多省市都實行了中小學全面停課,很多地區改變了以往的考試執行順序以適應特殊時期,如北京採用了等分數揭曉後再填報志願的順序,而導致出現了嚴重的「扎堆」現象。
從而導致了復讀人數的大幅上升,但另一方面,則保證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的招生。北京的北方交通大學(現名北京交通大學)是最著名的隔離大學。但很多高校的學生都離校返鄉,隔離政策執行得不是很徹底。
㈣ 2003年非典資料
30餘個國家和地區 2003年爆發的「非典」是全球眾多國家和地區面臨的一場疫病危機,其中中國內地是重災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日內瓦時間2002年11月1日至2003年6月9日下午2時,席捲30餘個國家和地區的SARS疫情,已經導致全球累計臨床報告病例8421例,其中中國內地5328例,佔63%;全球死亡病例784例,其中中國內地340例,佔44%。
「非典」自2002年11月在我國內地出現病例並開始大范圍流行,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2002年11月至2003年3月,疫情主要發生在粵港兩地;2003年3月以後,疫情向全國擴散,其中尤以北京為烈。2004年6月24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解除對北京的旅遊禁令,表明中國內地抗擊「非典」取得勝利。
嚴重急性呼吸道綜合症(英文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是非典型肺炎的一種。在病症的病原體被確定後,世界衛生組織(WHO)根據病症的特點而定名為「嚴重急性呼吸道綜合症」。也有媒體將該病按英文簡稱SARS音譯為薩斯病、沙斯病、沙士病或煞斯病。
㈤ 誰知道有關2003年非典事件
SARS事件是指嚴重急性呼吸綜合症(英語:SARS)於2002年在中國廣東順德首發。並擴散至東南亞乃至全球,直至2003年中期疫情才被逐漸消滅的一次全球性傳染病疫潮。
在此期間發生了一系列事件:引起社會恐慌,包括醫務人員在內的多名患者死亡,世界各國對該病的處理,疾病的命名,病原微生物的發現及命名,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及媒體的關注等等。
現在認為,該病最早是於2002年11月16日在廣東順德爆發的。而第一例有報告病例的患者是於2002年12月15日在河源市發現患病的黃杏初。
2003年1月10日,黃杏初康復出院,後被認定為中國首例非典型肺炎報告病例。2002年12月底,廣東民間出現了關於一種致命怪病的傳言,甚至說出在一些醫院有病人因此怪病而大批死亡。
由於坊間流傳指煲醋和喝板藍根可以預防怪病,因此市面出現搶購米醋和板藍根的風潮。不少人由於買不到米醋和板藍根,轉而致電在香港的親友協助,使病情得以為外間知悉。
而另一方面,由於香港鄰近廣東省,有不少有親友在廣東省的工人都要求僱主在工作間煮米醋,讓米醋的蒸氣消毒殺菌。有部份僱主拒絕了這種聽似無稽的方法,但亦有僱主為求雇員安心而遵從。
(5)2003年非典事件擴展閱讀:
非典對人體的危害:
患者為重要的傳染源,主要是急性期患者,此時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血液里病毒含量十分高,並有明顯症狀,如打噴嚏等易播散病毒。SARS冠狀病毒主要通過近距離飛沫傳播、接觸患者的分泌物及密切接觸傳播,是一種新出現的病毒,人群不具有免疫力,普遍易感。
此病死亡率接近11%,主要是冬春季發病。其發病機制與機體免疫系統受損有關。病毒在侵入機體後,進行復制,可引起機體的異常免疫反應,由於機體免疫系統受破壞,導致患者的免疫缺陷。同時SARS病毒可以直接損傷免疫系統特別是淋巴細胞。
㈥ 2003年非典的故事
非典中護士醫生救助病人的感人事跡
葉欣抗非典,護士長葉欣的事跡
在抗擊非典型肺炎的戰場上,廣大醫務工作者高揚白求恩精神的旗幟,無私無畏,沖鋒在前,用生命譜寫了救死扶傷的壯麗篇章。
在玉蘭花開的時節,廣東省中醫院護士長葉欣永遠離開了人世,她犧牲在抗擊非典型肺炎的戰場上。生前,她留下了一句令人刻骨銘心的話:這里危險,讓我來。
把風險留給自己,把安全留給病人,這是無數醫務工作者的崇高精神境界。正是有了一大批白衣戰士的頑強奮戰,非典型肺炎蔓延的勢頭才得以遏制。人民群眾才得以安享寧靜的生活。
———《人民日報》4月18日述評:《人民健康重於泰山》
「凡大醫治病,必當無欲無求,誓願普救含靈之苦。不得瞻前顧後,自慮吉凶,護惜身命。晝夜、寒暑、飢渴、疲勞,一心赴救。」
唐代名醫孫思邈將這篇《大醫精誠》冠於中醫巨著《備急千金要方》之首,提倡為醫者必須發揚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精」於專業、「誠」於品德,這樣才是德才兼備的「大醫」。
這篇《大醫精誠》,正是廣東省中醫院二沙急診科護士長葉欣在1974年,考上該院的「衛訓隊」正式從醫所上的第一課。
在廣東省中醫院當了23年的急診科護士長,無論是現場急救跳樓的垂危民工,還是帶頭護理艾滋病吸毒者,還是冒死搶救非典型肺炎病人,葉欣從來沒有「瞻前顧後,自慮吉凶」。她用自己的生命書寫了中國大醫之「精誠」。2003年3月24日凌晨,因搶救非典型肺炎病人而不幸染病的葉欣光榮殉職,終年46歲。
連日來,記者探訪了葉欣的家人、朋友、同事、病友以及主診醫生(負責她臨終前的搶救工作),追尋這位白衣天使不滅的精神。
每天給大家派葯送湯
一定要親自監督大家用開水服下預防葯物,連清潔工也不例外
2月份起,省中醫院二沙分院陸續接診非典型肺炎病例。由於此前在大德路總院已經有一線醫護人員被傳染病倒,葉欣護長尤其小心。
每天早上,她提前半小時回科室,給大家准備預防葯物,派發到每位醫生、護士、護工手裡,連清潔工也不例外。有些預防葯物有較強的副作用,葉欣一定要親自監督大家用開水服下。
進病房前,葉欣反復強調各項預防措施:換工作服、鞋子、襪子;戴好口罩、帽子、眼罩;進隔離病房前要更換隔離衣;出隔離病房要洗手、漱口。
在迎戰非典型肺炎的日子裡,她每天睡覺的時間只有幾個小時,但仍不忘記臨睡前煲一鍋老火靚湯,有時是花旗參,有時是冬蟲草,她要在第二天帶回醫院給同事們喝,提高抵抗力。
總是把危險留給自己
面對危重傳染病人,她身先士卒,有時甚至關起門來搶救,不讓太多人介入
沒有人能確定,葉護長是在哪一天、哪一次感染到非典型肺炎的。每次有疑似或者確診病人送到科里,她和急診科主任就身先士卒,承擔起繁重的醫護工作,有時甚至關起門來搶救,不讓太多同事介入。
「我已經給這個病人探過體溫、聽過肺、吸了痰,你們就別進去了,盡量減少感染機會。」在迎戰「非典」的日子裡,這番話令很多年輕護士落淚。
「葉護長可能是2月24日那天被感染的。」護士小容回...........
㈦ 2003年非典死亡人數
1、中國大陸地區SARS疫情統計(截止到2003年5月18日)病例4698,死亡284,康復 1529。
2、北京解放軍301醫院的退休醫生蔣彥永,從他看到的情況來看,知道張文康沒有透露實情,至少北京市當時情況遠比他說的嚴重。
3、張文康當時在記者發布會的原話是「中國大陸自2003年初發現非典型肺炎以來,截至3月31日,共報告非典型肺炎1190例,其中廣東省1153例、北京市12例、山西省4例,另外經回顧性調查,廣西壯族自治區11例、湖南省7例、四川省3例。已經治癒出院的共934人,占總病例數的78.5%。」
4、而3月底,蔣彥永的大學時候的同學、在301醫院工作的一位同事患了肺癌,同時出現了SARS症狀,被單獨隔離在301醫院的重症監護室。而當時解放軍防治SARS中心設在309醫院,這位病患的資料被送到309醫院會診。所以蔣彥永醫生從309醫院得到了SARS的一些內部數據。
5、他當時得知,309醫院有40名病人,死亡6例,過了一天,增加為60個病例,死亡7例。蔣彥永同時知道302醫院也有40個SARS病例。所以蔣彥永認為張文康公布的數字被嚴重縮小,是對中國民眾、衛生部門的誤導,是對人民健康不負責。
6、4月4日蔣彥永給中央電視台4台和香港鳳凰衛視寫電子郵件反映情況,但都沒有結果。但是4月8日深夜他被美國《時代》周刊駐中國記者Susan Jakes電話找到,接受了采訪。第二天《時代周刊》在網路發表了《北京遭到SARS襲擊》的報道,引用了蔣彥永提供的信息。
7、至此,公眾才了解到北京市疫情遠比中國官方公布的嚴重。世界衛生組織重新提出旅遊警告,對中國政府提出批評,再次把北京列為疫區。多家國際媒體指責中國政府企圖隱瞞疫情,導致病毒在全球擴散。中國國內也認為暴露了中國醫療體制中存在的眾多問題和漏洞。
(7)2003年非典事件擴展閱讀:
1、SARS事件是指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英語:SARS)於2002年在中國廣東順德首發。並擴散至東南亞乃至全球,直至2003年中期疫情才被逐漸消滅的一次全球性傳染病疫潮。
2、在此期間發生了一系列事件:引起社會恐慌,包括醫務人員在內的多名患者死亡,世界各國對該病的處理,疾病的命名,病原微生物的發現及命名,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及媒體的關注等等。
3、「SARS」一詞在不同國家和地區里,有不同習慣稱呼。中國大陸慣稱「非典型肺炎」,並簡稱作「非典」。香港習慣把「SARS」依粵音譯作「沙士」,或直接用英語「SARS」。台灣亦慣用英語,或稱「中國肺炎SARS」。新加坡媒體一度使用「薩斯」,4月17日,華文媒介統一譯名委員會統一作「沙斯」。
㈧ 1.2003年非典死了多少人
世界衛生組織2003年8月15日公布最新統計數字,全球累計非典病例共8422例,涉及32個國家和地區。全球因非典死亡人數919人,病死率近11%。
其中中國內地累計病例5327例,死亡349人;中國香港1755例,死亡300人;中國台灣665例,死亡180人;加拿大251例,死亡41人;新加坡238例,死亡33人;越南63例,死亡5人。
非典是指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英語:SARS)於2002年在中國廣東發生,並擴散至東南亞乃至全球,直至2003年中期疫情才被逐漸消滅的一次全球性傳染病疫潮。
(8)2003年非典事件擴展閱讀:
疫情撲滅:
1、2003年5月31日,WHO將新加坡從疫區中除名。
2、2003年6月23日,WHO將中國香港從疫區中除名。
3、2003年6月24日,WHO將中國大陸從疫區中除名。
4、2003年7月2日,WHO將加拿大從疫區中除名。
5、2003年7月5日,WHO將中國台灣從疫區中除名。
6、2003年7月13日,全球不再增加新增病例和疑似病例,疫情基本結束。
7、2003年12月,《南方都市報》曾報道SARS再現廣州,但未得到官方證實。
8、2003年12月5日,「台灣防務部門」預防醫學研究所的詹姓中校,因操作問題,在實驗室內感染SARS,未發生傳染且治療後康復。
9、2004年4月,北京再次發現SARS疑似病例,並發生數件傳染案件。
㈨ 2003年非典中感人的故事
鍾南山同志先進事跡 鍾南山,中國工程院院士,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他既是一名可親、可敬、可愛、可信的醫學專家,又是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 為祖國爭一口氣 在旁人看來,抗擊非典是鍾南山一生中遇到的最大挑戰。但鍾南山不這么認為,他坦言遇到的最大挑戰是早年留學英倫時的求學生涯。 1979年鍾南山考取公派留學資格,前往英國倫敦愛丁堡大學進修。但英國法律不承認中國醫生的資格,導師不信任鍾南山,把2年的留學時間限制為8個月,鍾南山暗下決心為祖國爭口氣。他拚命工作,取得了6項重要成果,完成了7篇學術論文,其中有4篇分別在英國醫學研究學會、麻醉學會和糖尿病學會上發表。他的勤奮和才幹,徹底改變了外國同行對中國醫生的看法,贏得了他們的尊重和信任。英國倫敦大學聖·巴弗勒姆學院和墨西哥國際變態反應學會分別授予他「榮譽學者」和「榮譽會員」稱號。當他完成2年的學習後,愛丁堡大學和導師弗蘭里教授一再盛情挽留。但鍾南山回國報效的決心已定,他說:「是祖國送我來的,祖國正需要我,我的事業在中國!」 為黨工作高於生命 2003年我國局部地區發生SARS疫情,國外一小撮別有用心的勢力借機醜化中國。鍾南山作為防治SARS的權威專家,利用經常參加國際性學術會議的機會,實事求是地告訴各國的專家學者在中國發生的SARS事件,中國政府和人民所做的努力及取得的成績。5月28日,鍾南山應邀在全美胸肺學會(ATS)上作了《中國重症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發病情況及治療》的專題學術報告,他專業、開放、實事求是的態度,有理有利有節的辯論風格,引起美國主流媒體的關注。著名的CNN電視台在《今日美國》中評論「中國大陸的SARS發病率已經明顯下降,令人鼓舞」。鍾南山的努力,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國外勢力借SARS事件醜化中國的「話語壟斷」企圖,使國際社會對中國疫情有了一個客觀公正的認識。 那段時間,鍾南山既要在臨床一線救治SARS患者,又要協調各地的防治工作,極少休息,身體很疲憊。老伴經常勸他少外出、多休息,甚至為此朝他發脾氣。但鍾南山停不下來,因為他把自己為祖國服務、為黨工作的有限時間,看得比健康、比生命更寶貴! 看病「三個一樣」 說起鍾南山,廣州市郵政局女工阿瓊總是很動情。她說:假如不是遇上鍾院長,自己就沒命了。8年前,阿瓊反復咳嗽、氣喘,吃了很多葯也不行,病越來越重,後來慕名找到了鍾南山。根據阿瓊的病史和症狀,鍾南山給她做了哮喘檢查,結果呈陽性,一般而言,診斷應該已經明確,剩下的就是對症下葯了。而鍾南山卻不放心,繼續細心地觀察了一段時間,終於從一個細微的症狀里發現了新問題,懷疑是氣管腫瘤。為確診,鍾南山親自為她做了支氣管纖維鏡檢查。病情得到證實後,鍾南山又親自安排了醫生手術,術中一看,好險,那隱蔽得很好的腫瘤竟已堵住氣管的五分之四,什麼時候堵滿了,阿瓊什麼時候就沒了。阿瓊深情地說:「鍾教授的過人之處豈止在於他的醫術,他對病人的高度責任心和對病人的愛心,同樣常人難及。」 對個別醫生索取紅包禮物的行為,鍾南山深惡痛絕,「醫生的天職就是救死扶傷,不能有任何折扣,你選擇了這個職業,就必須具備這個品德。」在鍾南山身邊工作的人員都知道他有一句名言:看病只看病情,不看背景。他還有著名的「三個一樣」———高幹、平民,有錢、無錢,城市、農村,一樣的熱情耐心,一樣的無微不至,一樣的負責到底。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現在,「三個一樣」成了所內醫務人員的共同追求。 科學不能明哲保身 鍾南山是一個求實嚴謹的科學工作者。早在留學英國的時候,他決定開展關於吸煙與健康問題的研究。為了取得可靠的資料,他讓皇家醫院的同事向他體內輸入一氧化碳,同時不斷抽血檢驗。當一氧化碳濃度在血液中達到15%時,同行們都不約而同地叫嚷:「太危險了,趕快停止!」但他認為這樣還達不到實驗設計要求,咬牙堅持到血紅蛋白中的一氧化碳濃度達到22%才停止。實驗最終取得了滿意效果,但鍾南山卻幾乎暈倒。要知道,這相當於正常人連續吸60多支香煙,還要加上抽800cc的鮮血。 在2003年抗擊SARS戰斗中鍾南山更是這樣。他堅持實事求是,不畏權威,勇敢地對「衣原體之說」提出質疑,促成廣東省決策層堅持和加強了原來的防治措施,這也是廣東省取得SARS患者病死率最低、治癒率最高的很重要的原因。充分表現出了一個科學家應有的良知和勇氣。 人要活在理想中 鍾南山很喜歡中學老師的一句教導:「人不只生活在現實中,還應生活在理想中。」他經常跟身邊的人強調,一個人的理想信念最重要,它是精神的靈魂和支柱。 從醫以來,鍾南山先後取得了國家、省市各級科研成果20多項,其中國家級科技進步三等獎一項,部省級科技進步二等獎各一項,三等獎一項,在國內外醫學雜志發表論文70多篇。他是近十幾年來推動我國呼吸疾病科研和臨床事業走向世界前列的傑出領頭人之一。他和他的同行們在這個專業的突出貢獻,奠定了我國呼吸疾病某些項目的研究水平在亞太地區的領先地位。用「著述等身」、「聲名顯赫」來形容鍾南山的成就一點也不為過。但這位68歲的老人,他仍然對事業保持著熾熱的追求,在科學的殿堂堅持創新、永不停步。這種性格也深深地感染了他周圍的人,熏陶出了一個勇於奉獻、蓬勃向上的群體,使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成為了國內矚目的學術陣地———國家重點學科、廣東省重點實驗室、國家臨床葯理基地、博士學位授予點。 多年來,鍾南山「奉獻、開拓、實干、合群」的精神被同志們親切地譽為「南山風格」。1997年1月15日,中共廣州市委授予他「模範共產黨員」的稱號。廣東省衛生廳也專門行文,要求全省醫療戰線的同志學習「南山風格」。2003年6月19日,因在抗非戰斗中表現卓越,他被廣東省委省政府授予唯一的特等功。2004年4月8日,又被授予國內衛生系統的最高榮譽稱號———白求恩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