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非洲豬瘟如何預防
豬瘟目前還沒有特效治療方法,必須採取以免疫注射為主的綜合性防治措施。
(1)預防接種:有條件的地區和養豬小區、豬場可採用豬瘟免疫監測手段,根據豬瘟抗體水平消長規律進行適時免疫。免疫效價監測方法,可採用豬瘟間接血凝試驗或酶聯免疫吸附試驗。如果沒有條件進行抗體監測,根據本地區有無散發豬瘟發生,可採取兩種免疫程序:A.有散發仔豬豬瘟的地區、場要用乳前免疫方法,仔豬在吃初乳前進行豬瘟疫苗免疫,每頭小豬注射1頭份。B.在豬瘟防治工作較好、無散發仔豬豬瘟地區、場,可在20日齡、60日齡分別免疫一次豬瘟疫苗。留種用的後備豬,6月齡再注射一次。種豬群每年兩次注射豬瘟疫苗。在免疫接種過程中,疫苗劑量要足,針頭長短合適,不打飛針,確保免疫效果。
(2)檢疫凈化:定期對繁殖豬群采血監測,將帶有豬瘟強毒抗體的豬和多次免疫抑制的豬查出淘汰,凈化豬群,消除豬瘟發生的隱患。
(3)加強疫苗管理:做到從主渠道購進疫苗。疫苗現稀釋現用,注射時要做到疫苗不離冰桶,桶不離冰,保證疫苗有效,嚴禁使用過期疫苗和失真空疫苗。
(4)加強免疫時用的針頭、針管及注射部位的消毒,減少人為疫病傳播。
(5)緊急接種:發病地區、場要採取緊急接種,並適當加大疫苗劑量(可加大1~3倍)減少發病和控制疫情擴大蔓延。
(6)加強病死豬處理:對可疑病豬予以隔離。死豬及污染物必須無害化處理,嚴禁出售和食用。
(7)加強場內外環境消毒:每一個月或半個月全場環境大消毒一次;每周至少1次豬舍帶豬消毒一次;飼養用具每2~3天消毒一次;場門口、各棟舍門口的消毒池要經常更換葯液,保持消毒葯液有效。
(8)加強管理,提高豬只的個體抗病能力。提供最佳生活條件,冬季禦寒,夏季防暑,舍內空氣新鮮。
(9)堅持自繁自養,嚴禁外購商品豬,引種時要從無疫情地區引進,引進後必須隔離檢疫觀察1個月以上,豬瘟強毒抗體陰性,豬瘟疫苗免疫後方可進場。
B. 非洲豬瘟的防控最有效措施
非洲豬瘟的防抗最有效的措施是嚴格控制傳染源,只要有忠非洲軍豬瘟的一概殺死掩埋消毒,然後切斷傳播途徑,所有可能攜帶病毒的物體都要消毒。
C. 非洲豬瘟怎麼預防
根據我國國情,對非洲豬瘟的控制,主要採取 預防和捕殺相結合的綜合防治措施。
(1)嚴格引進種豬:盡量自繁自養,必須引進種豬時, 先向當地動物防疫監督機構申報,並對種豬來源豬場的疫 病史進行調查。符合條件後,方可引進。引進後須隔離檢 查,經活體扁桃體熒光素標記抗體試驗為陰性時,40天後 方可合群。
不要從外單位購進商品育肥豬。
(2)消毒措施和環境控制:養豬場(戶)必須建立科學 的消毒制度,針對不同的消毒對象,選擇有效的消毒葯品; 做好豬圈(舍)、用具、車輛、糞便、道路和人員的定期消毒。
(3)免疫接種:這是目前防治豬瘟的主要手段。
根據 不同地區和詞養條件,結合實際情況,制定確實有效的豬瘟 免疫程序,嚴格執行免疫措施,並做好免疫記錄和病史 記錄。種公豬每半年免疫1次,種母豬於產前或產後25天免 疫一次。在進行凈化的豬場(戶),對新生仔豬採用0日齡、 35日齡、70日齡3次免疫,0日齡免疫一定要在注苗後1小 時再吸食初乳,否則將造成免疫失敗。
同時觀察注苗後的豬體反應,一旦出現發病豬,立即按陽性豬進行捕殺。無豬 瘟豬場(戶)可採用20日齡、60日齡進行2次免疫。
(4)培育健康豬群:用直接熒光素標記抗體試驗每半 年對種豬逐頭進行豬瘟抗原監測,及時捕殺陽性豬,建立一 個健康狀況良好的種豬群,降低垂直傳播的危險。
對陽性 種豬產下的仔豬(不論陽性或陰性)嚴禁作為後備種豬,以 免帶毒豬在豬群中造成惡性循環。陽性仔豬立即捕殺,陰 性仔豬隔離詞養為育肥豬;實行自繁自養,對陰性種豬產下 的健康仔豬,可作為後備種豬,對後備豬進行封閉伺養,每 半年進行後備豬的逐頭監測。
陰性種豬和後備豬實行專人 管理。
D. 非洲豬瘟防控的意義
豬瘟雖有精神委頓,但起卧不定,常起身走動(即使極度衰竭時仍起身蹣跚行走),並常於飲水器旁或排糞尿處拱飲臟水,喂料時敲打飼槽或呼喚,常反應敏感,很快起身,跑到飼槽邊呈飢餓狀拱料覓食,但又很快離開回到睡卧處躺下;而本病患豬則呈昏迷狀態,沉睡不起,不聽叫喚不覓食。不飲臟水。豬瘟便秘階段排出的粒狀干硬糞團呈灰黑或灰褐色,後期拉稀呈黃褐色水樣腹瀉,尿液淺黃色;而本病患豬排的粒狀干硬糞團呈暗紅色,後期拉稀呈醬油(煤焦油)樣半流體黏稠糞便。尿液呈鮮橘黃色。
全球還沒有可用於免疫的非洲豬瘟疫苗,也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一旦發生疫情,必須撲殺銷毀及封鎖。目前,防控非洲豬瘟的主要方式是加強生物安全措施。
(1)嚴禁從有疫情風險的豬場或區域引進豬和精液、野豬及豬肉相關產品。
(2)建立並嚴格執行動物防疫制度,做好豬瘟等常發疫病的免疫。
(3)嚴禁使用未經高溫處理的餐館、食堂的泔水或餐余垃圾飼喂生豬。
(4)清除豬場內可能存在的軟蜱等傳播媒介。
(5)對豬群進行非洲豬瘟抗體或/和病原的監測。
(6)加強環境衛生消毒。最有效的消毒葯物是10%的苯及苯酚,2%的氫氧化鈉、含2.0-2.3%有效氯的次氯酸鈉或次氯酸鈣、3‰的福爾馬林、3%的鄰苯基苯酚和碘的混合物也可滅活非洲豬瘟病毒。
E. 非洲豬瘟防控方法
目前全世界還沒有有效地預防非洲豬瘟的疫苗及治療方法,而其又是首次在中國爆發,對我們來說是新的病毒,因此豬體內尚未形成抗體,所以b淋巴細胞和抗體起不了作用。這個時候,最主要的免疫作用便來源於紅細胞,因為紅細胞占血細胞總量的99%,豬瘟病毒進入體液後遇到紅細胞的機會是遇到白細胞的500-1000倍。
免疫學家告訴我們,紅細胞也是免疫細胞,是抗病的重要力量。紅細胞可將白細胞吞噬細菌病毒的能力提高4-5倍 。因此解決貧血問題,提高豬群免疫力、減少易感動物才是防控成功的「內因」。如果沒有重視貧血問題,可造成非洲豬瘟防控過程中的重大缺失!紅細胞的免疫黏附作用,其表面的糖蛋白會先將病毒吸附,再遞呈給白細胞(巨噬細胞等)處理,就如同人民群眾先把小偷圍起來,再打110釋放信號通知警察來處理。紅細胞的這一作用可以將白細胞的吞噬能力提升4-5倍,同時,紅細胞表面具有溶酶體酶,可以吞噬細菌病毒。通過紅細胞抗病機理來看,造血及紅細胞對包括非洲豬瘟在內的新病毒的防禦抵抗應有很大的一個幫助。
另外,當動物貧血時,機體供氧相對不足,導致代謝不暢,進而產能減少,故而貧血影響溫度;同時,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鉀鹽/血紅蛋白也是體內重要的緩沖對之一,貧血影響ph。因此,a.貧血直接影響機體抗體製造:抗體是由機體通過一系列的生化代謝產生的,而生化代謝過程通常需要多種酶的參與,影響酶促反應的因素有溫度、ph和底物濃度,貧血,影響了酶促反應的溫度和ph,因而直接影響抗體製造。b.貧血影響抗原抗體反應:影響抗原抗體反應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兩個重要的可控因素有溫度和ph,貧血影響機體的溫度和ph,即使有抗體也會發病。
廣州三行十年匠心造血專利產品解決動物貧血問題,提高動物免疫力、強力保駕非洲豬瘟的防控。
F. 什麼是非洲豬瘟,非洲豬瘟怎麼防治
非洲豬瘟是一種由濾過性病毒所引起的急性、發熱、傳染性很高的豬病。其特徵是發病過程短,死亡率高,肉眼外觀病變極似豬瘟。豬與野豬對本病毒都系自然易感性的,各品種及各不同年齡之豬群同樣是易感性。
【臨床症狀】自然感染潛伏期5~9天,病初體溫突然升高至40.5℃,約持續4天,直到死前48小時,體溫開始下降,同時才表現臨床症狀,病豬精神沉鬱,厭食,不願行走,共濟失調,咳嗽,呼吸加快,部分病例出現呼吸困難,耳、鼻、腋下、會陰、尾、腳無毛部分呈界線明顯的紫色斑。往往發熱後第7天體溫降至正常時死亡。【病理變化】淋巴結的變化最為特徵。內臟淋巴結出血嚴重,胃、肝門、腎臟、腸系膜等處淋巴結最嚴重,狀似血瘤。紫斑部分常腫脹,中心深暗色,分散性出血,邊緣褪色,尤其在腿及腹壁皮膚肉眼可見到。胸腹腔、心包、胸膜、腹膜上有許多澄清、黃色或帶血色液體。內臟或腸系膜上有斑點狀或彌散狀出血變化。喉頭、會厭、膽囊、膀胱、腎臟常有出血斑點,比豬瘟更為明顯。【防控措施】本病沒有有效治療葯物。目前國內尚未報道本病。如果發現可疑病例,應立即報告獸醫主管部門,封鎖疫點。確診後,全群撲殺、銷毀,徹底消滅傳染源。徹底消毒。
G. 非洲豬瘟如何防控
1、打掃衛生,此時打掃衛生能夠減少病毒,蟲類等待著野毒等,所以衛生是基礎;另外重要的疫苗,比如豬瘟、圓環、偽狂犬等,因為免疫力低的時候豬就容易發病;然後做好消毒,可以直接殺病毒,比如鹼類或者百毒殺類都是效果不錯的;
2、不要讓外人進來,也不要讓外邊的豬進來;收豬的來距離遠點,把豬給他們趕出去,然後讓他們再去弄,然後做好消毒,尤其是車子進豬場都要做好消毒;
死豬
3、當前情況下更不能用泔水喂豬,這裡面很容易帶著病毒,從外邊多渠道進入豬場;
4、不要散養豬,因為野豬或者外界的蟲子,或者環境裡面都會導致咱們的豬發病,所以不能把豬散養出去餵了;
5、隨時要觀察豬的情況,比如高燒的、拉稀或者嘔吐,身上發紅的,尤其是大群發病的時候要格外注意,比較典型的就要上報,同時做好隔離,及早處理減少損失;
消毒
豬場要想預防好,就得減少外邊野毒的進入以及豬場內的凈化,這是我們唯一能做的,預防非洲豬瘟每個人都是有責任的,大家都做好了就能一起防好消滅這個疾病;
H. 非洲豬瘟防控怎麼處理
現在還沒有有效的疫苗,疫區的任何活豬或豬肉製品都不準運出外面,養豬場做好消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