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厲以寧簡歷
擴展閱讀
濟南相關的股票代碼 2025-07-08 05:36:30
股票行情出現q 2025-07-08 05:35:03
光洋科技集團股票行情 2025-07-08 05:35:03

厲以寧簡歷

發布時間: 2021-11-14 22:26:06

1. 介紹一下有名的經濟學家

姓名:厲以寧

職稱:教授

個人簡歷: 1930年11月22日出生於中國江蘇省。195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經濟 系,後留校任教。1985-1992年任北京大學經濟管理系系主任,1993-1994年任北京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院長,1994年至今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
工作和學習經驗:厲以寧教授曾擔任八屆全國人大常委,八屆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民主同盟副主席,中國國際交流協會副會長,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中方委員等職。

研究方向:中國經濟改革 環境經濟學

獲獎情況:
中國經濟學界的最高獎「孫冶方經濟學獎」、「國家中青年突出貢獻專家證書」、「金三角」獎,國家教委科研成果一等獎,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獎(最高獎)等。

作品發表:
《非均衡的中國經濟》、《走向繁榮的戰略選擇》、《中國經濟改革與股份制》、《股份制與現代市場經濟》、《經濟學的倫理問題》、《環境經濟學》等。

個人主頁連接:http://www.gsm.pku.e.cn/yuanzhang/ChineseIndex.htm

詹姆斯·J·赫克曼(James Heckman):在得到諾貝爾獎之前被認為最有可能得,甚至有人認為他應該得到兩次,可見其牛的程度。從1995年起,他就在芝加哥大學獲任亨利-舒爾茨傑出成就經濟學教授。他在經濟學領域的研究內容涉及諸如社會項目評估、非連續選擇和縱向數據的計量經濟學模式、勞工市場經濟學以及收入分配的模式選擇等等
張五常
國際知名經濟學家,新制度經濟學和現代產權經濟學的創始人之一,現任香港大學教授、經濟金融學院院長。

他畢業於美國加州大學經濟系,獲博士學位。曾當選美國西部經濟學會會長,這是第一位獲此職位的美國本土之外的學者。

1969年他以名為《佃農理論——引證於中國的農業及台灣的土地改革》的博士論文轟動西方經濟學界。他的《合約機構與非私產的理論》、《企業的合約性質》等論文繼續發展了他在交易費用以及產權重要性方面的理論。1991年他作為唯一一位未獲諾貝爾獎的經濟學者而被邀請參加了當年的諾貝爾頒獎典禮。
林毅夫
台灣大學農業工程系肄業,1971。
台灣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1978。
北京大學經濟系政治經濟學專業碩士,1982。
美國芝加哥大學經濟系博士,1986。
美國耶魯大學經濟發展中心博士後,1987。
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發展研究所副所長,1987-90。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部副部長,1990-93。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1994-。
工作和學習經驗:北京大學經濟系副教授, 1987-92,教授,93-,博士生導師,1994-。
美國加州大學經濟系客座副教授,1990-93。
美國杜克大學經濟系客座教授,1994。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亞洲太平洋學院兼職教授,1990-96。
香港科技大學經濟系教授,1995-。
世界銀行顧問,1987-90,1993-。
聯合國糧農組織高級顧問組成員,1995-。
國際農業科研組織技術顧問組成員,1996-。
聯合國糧農組織亞洲太平洋農業政策網路領導小組成員,1993-。
太平洋貿易和發展會議常設領導小組成員,1993-。
國際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經濟和環境項目領導小組成員,1994-96。
中國農經學會常委理事,副秘書長, 1992-95。
中國糧食經濟學會常委理事, 1994-。
東亞經濟學會理事(國外), 1995-。

吳敬璉
職稱:研究員
個人簡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常務幹事、經濟動態組組長, 國務院經濟體制改革方案研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研究方向:
科研成果: 1960年發表在《經濟研究》上的《社會主義的過渡性》一文, 被國外某些學者認為是一篇某種原則上區別於前蘇聯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新體系的代表作。1982年和別人合寫的《關於社會主義經濟的計劃經濟屬性和商品經濟屬性》和《試論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的調節方式》等文章, 鮮明地提出社會主義經濟具有商品經濟的屬性。在中國經濟學文獻史第一次提出了「行政性分權」和「經濟性分權」是兩種性質根本不同的分權的概念, 指出必須避免走行政性分權的道路。1985年2月發表了《經濟改革初戰階段的發展方針和宏觀控制問題》。1986年初, 他參加了國務院經濟體制改革方案研討小組的工作。他有機會將多年來的研究成果加以系統整理。這一時期, 他寫的《關於改革戰略選擇的若干思考》和《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發展和改革的經驗總結》等文章, 在國內外引起了極大關注和高度評價。

2. 長大的作者簡介

范棣:經濟學博士,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的學生;現任招商迪辰集團董事長、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兼職教授;曾在北京大學、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美國南加州大學讀書;在中國內地、香港,美國從事過多年的金融與企業管理工作。
曹建偉:經濟新聞記者;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新聞學碩士,曾有諸多創新觀點為工商界人士欣然接納;現任職《IT經理世界》雜志社。

3. 邢福義的簡介

邢福義1935年5月生,海南省樂東縣人。華中師范大學文科資深教授,博士生導師。曾當選第八、九、十屆全國政協委員,現任國家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規劃語言學科組副組長、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華中師范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教育部百所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之一華中師范大學語言與語言教育研究中心名譽主任、《漢語學報》主編。邢福義主攻現代漢語語法學,也研究邏輯、修辭、方言、文化語言學、國學和其他問題。主張「研究植根於泥土,理論生發於事實」,堅持走自我創新的道路,追求研究中顯現學派意識。數十年來,著力於學術「據點」的建立,著力於研究路子、研究方法的探索,重視研究理念的總結與提升。其研究路數和特點,在語言學界影響最大的,可以概括為「小句中樞」理論和「兩個三角」學說兩大方面。曾承擔國家級課題多個。發表文章470多篇,出版著作50部,其中個人獨著21部。
邢福義四次獲得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研究成果一等獎。分別是:首屆,1995年,《語法問題發掘集》獲一等獎;第二屆,1998年,《漢語語法學》再獲一等獎;第四屆,2006年,《漢語復句研究》三獲一等獎;第六屆,2013年,《語法問題獻疑集》四獲一等獎。全是獨撰專著,而且三次排在語言學一等獎獲得者的第一位。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是目前我國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級別最高、影響最大、評獎最嚴格的學術獎勵。據統計,在所有參加評獎的26個學科中,只有北京大學教授、經濟學研究權威厲以寧先生,也已四次獲得一等獎。厲先生獲獎的著作中,三部是獨著,一部是主編。
邢福義還三次獲得湖北省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並且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中國圖書獎、國家優秀教材獎等多個獎項。2001年出版的《邢福義選集》,為季羨林主編《20世紀現代漢語語法八大家選集叢書》之一,該叢書2003年獲第六屆國家圖書獎。2010年11月,中共湖北省委授予「首屆荊楚社科名家」榮譽稱號。2011年,邢福義作為首席專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全球華語語法研究」,目前這一項目正在世界多個地區積極開展,並不斷取得新的成果。

4. 厲以寧論文精選集的內容簡介

要使我國的經濟穩定地、持續地增長、有計劃地解決經濟增長過程中出現的「結構性」就業問題和國際貿易中的優勢減弱問題,協調收入分配和經濟效率之間的關系,那就不能不加速發展教育事業,增加對教育的投資。.
經濟體制改革必須以企業體制改革為主線,即以賦予企業充分活力的改革作為首要任務,並通過這一改革。使我國經濟由第二類非均沖狀態過渡至第一類非均衡狀態。..
要發展貧困地區經濟,首要的問題是不讓貧困地區成為漏斗,不讓外部投入流失。為此就需要把傳統經濟運行機制轉換為新的經濟運行機制,把「 漏斗」型的地區經濟改變為「蓄水塘」型的地區經濟。
而羅馬帝國不是亡於奴隸的暴動,也不是亡於被征服土地上居民的起義,而是亡於它自己;西羅馬帝國自己摧毀了賴以生存的社會基礎,即社會的中聲階級,所以等待著它的只是覆滅而已。...

5. 厲以寧的人物履歷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
職務:北京大學國家高新戰略研究院院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執行副理事長。
研究領域:西方經濟學、中國宏觀經濟問題、宏觀經濟的微觀基礎
1951年考入北京大學經濟系。
195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經濟系,後留校任教。
1985-1992年任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經濟管理系系主任(1985年北京大學經濟系撤系建院,成立經濟學院,下設經濟系、經濟管理系、世界經濟系) 。
1988~2002年,任全國人大第七屆、八屆、九屆常委、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2003~2007年,任全國政協第十屆常委、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
1993-1994年任北京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院長(1993年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經濟管理系與管理科學中心合並成立北京大學工商管理學院)
1994年至2005年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1994年經濟管理學院更名為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
1998年獲香港理工大學榮譽社會科學博士學位。曾獲得孫冶方經濟學獎、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貢獻獎(個人最高獎)、國家教委科研一等獎等。曾主持《證券法》起草、《證券投資基金法》起草。
2005年至今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
2008年至今任全國政協第十一屆常委、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還擔任:北京大學社會科學學部主任、北京大學管理科學中心主任、北京大學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貧困地區發展研究院院長;中國民生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國際交流協會顧問、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執行副理事長、中國企業投資協會副會長、中國企業發展研究中心名譽主任、貴州畢節試驗區專家顧問組組長。
2013年起,任中國民生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
2013年3月當選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員。
2013年 第十四屆中國經濟年度人物評選·終身成就獎

6. 民營企業和私營企業的區別

一、種類不同:

民營企業指在中國境內除國有企業、國有資產控股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以外的所有企業,包括個人獨資企業、合夥制企業、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私營企業指由自然人投資設立或由自然人控股,以僱傭勞動為基礎的營利性經濟組織。包括按照《公司法》、《合夥企業法》、《私營企業暫行條例》規定登記注冊的私營有限責任公司、私營股份有限公司、私營合夥企業和私營獨資企業。

二、概念不同:

民營企業和私營企業兩者是完全不一樣的概念,民營企業是從經營機制上說的,而私營企業是從產權說的,後者受到相關法律保護,前者以前只是存在於學術理論上的說法,盡管實際運行中人們常說這個,但在工商部門是沒有民營的統計口徑的,只是在科技部門有民營科技企業的統計。



三、法律界定不同:

民營企業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凡是非國有國營的企業都可以稱為民營。民營經濟包括個體工商戶、私營企業、民營科技企業、外資經濟、鄉鎮企業、合作制或股份合作制企業、股份制中國家不控股的企業以及國有民營企業。

私營企業是一個有明確的法律界定的概念。《中華人民共和國私營企業暫行條例》第二條明確規定:本條例所稱私營企業是指企業資產屬於私人所有、僱工八人以上的營利性的經濟組織。

7. 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副院長孫儷簡歷

院長

名譽院長 : 厲以寧

院 長: 蔡洪濱

副 院 長: 陸正飛 劉學 張志學 龔六堂 吳聯生 張佳利

副院長沒有孫儷這個人。

8. 李德偉的人物簡介

李德偉先後在國家經委、財政部、國家計委和國家工商總局從事政策研究,曾任柳州市副市長、廣西工學院院長,2007年8月底開始任國家工商總局行政學院副院長、全國政協中國經濟理事會理事、國家發改委中國科技投資雜志主編。兼任國家發改委產業與技術經濟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武漢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對外經貿大學等多所院校兼職教授、研究員,美國莫海德大學、辛辛那提大學經濟系、斯坦福大學亞太研究中心高級訪問學者。從改革啟動,即直接參與中國改革與發展政策研究,提出多項重大政策建議,被決策者採納,其成果被中央新聞媒介多次報道 。在國內外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曾應邀擔任亞太發展中心企業改革研究網研究員,與OECD、法國工業研究中心等國際研究機構進行多次合作。發表過200多篇論文,10多本著作,多篇論文在國際學術著作,多篇論文在國際學術議上宣讀、發表,並被收入國外專著。
2014年7月起擔任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創意產業委員會主席。 1、1987年在國家經委提出「以高技術產業為先導的工業化與現代化相結合新型工業化道路」,提出「信息化是上帝給中國崛起准備的禮物」,被採納 。
2、1987年在國家經委提出「民營化」發展方案,被採納,在全國實施。
3、1991年在國家計委提出「微觀改革為主,宏觀調控為輔;存量調節為主,增量調節為輔;結構調節為主,總量調節為輔」的宏觀調控方案,為國家計委採納。
4、1986—1997年承擔國家經委、計委政研課題,提出「股份合作制(泛股制)」方案,得到中央領導同志的贊賞,在湖南、四川等地試點,獲成功,在國內外產生重大影響,其基本方案「人力資本股份化」、「國有資產優先股化」、 「按生產要素貢獻分配」等,已在全國企業推廣,得到十四屆黨的代表大會肯定。國際著名經濟學家英國牛津大學教授簡·萊特、厲以寧等稱之為「可與分享經濟、職工股權制媲美,同類研究的先進水平,可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微觀形式的創新思路」。
5、1994年應國家工商局黨組邀請,組建「研究中心」,提出並建立我國「市場秩序監測指標信息系統」,為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採納。
6、策劃全國1999-2000年「限製糖精、啟動食糖市場」的活動,得到朱總理批示支持,促使全國糖業扭虧為盈。
7、制定廣西經濟結構調整方案,取得顯著成績。
8、策劃大型資本運作項目,推動廣西企業上市。
9、1999年主持制訂「廣西國有企業改革整頓考核評價指標體系」,經自治區黨委政府批准,在廣西全面推廣,獲重大貢獻。
10、2000年主持制訂「廣西產業結構調整方案」,經自治區黨委政府批准,在廣西全面推廣,獲重大貢獻。
11、2001年主持制訂「加快工業化、城鎮化發展的若干規定」,經自治區黨委政府批准,在廣西全面推廣,獲重大貢獻。
12、2001年主持制訂「關於加快廣西信息產業發展課題研究」,經自治區黨委政府批准,在廣西全面推廣,獲重大貢獻。
13、2001年主持制訂「廣西信息網路建設與應用課題研究」,經自治區黨委政府批准,在廣西全面推廣,獲重大貢獻。
14、2002年主持制訂「西南六省區經濟協調會議/西南地區經濟合作政策」時提出建立「中國-東盟經濟合作區,舉辦論壇、博覽會」,現被採納。
15、2009年,向中央提出「實施南海國家戰略」,關於人民幣區域國際化,已被中央接受。
16、2010年與北京郵電大學、北京物資學院、中國消費者報合作,建立「中國企業誠信與消費品市場監測評價信息系統」,對引導消費,啟動市場產生重大作用。
17、2010年,在斯坦福大學,向中央提出「加快開發信息主動搜索與檢索系統 建議」,得到中央重視。
28、2012年,向中央提出「重視大數據研究」,直接推動大數據事業。成立第一個大數據應用研發中心。
29、2014年7月起擔任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創意產業委員會主席 。 1、社會經濟效益、反映與報刊、電台有關李德偉政策研究投入實踐效果的報道:
試行泛股制 體改文摘 88年1月8日
實行泛股制,人人是股東 湖南日報 88年3月30日
長沙實行泛股制 經濟日報 88年4月21日
湖南實行新型股份制 全國人大辦公廳調研資料 88年7月6日
泛股制試點成功 新華社消息 88年9月8日
我國一些企業實行泛股制 人民日報,
中央電台,電視台 88年9月8日
企業改革的新嘗試 光明日報 88年9月27日
泛股制在長沙開花結果 長沙晚報 88年9月28日
泛股制,企業改革的最佳模式 工人日報 88年10月20日
李德偉談國有企業改革 文摘報 88年10月27日
泛股制——企業改革的方向
——訪青年學者李德偉 光明日報 88年10月28日
深化企業改革面臨的問題與選擇
湖南日報 88年11月17日
李德偉談國有資產管理新思路 財政 88年12月
泛股制是深化企業改革的最佳模式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 89年1月
泛股制帶來的新面貌 工人日報 89年2月22日
李德偉的理論得到國內外經濟學界重視
新華社消息
中央電台
中央電視台 89年3月30日
實行泛股制之後 長沙體改 89年4月
涪陵試行泛股制 體改信息 89年10月
泛股制——企業改革的新思路
訪青年經濟學家李德偉 企業導報 89年9月21日
泛股制顯威力 湖南日報 91年1月28日
讓泛股制走向更廣闊的天地 小城市經濟 91年3月
泛股制,企業模式的新探索 小城市經濟 91年3月
泛股制在涪陵 西南信息報 91年11月26日
泛股制是深化企業改革的最佳模式
經濟管理文摘 92年5月
企業的困惑與出路 經濟參考 92年1月28日
泛股制,企業走向市場的有效途徑
經濟參考 92年4月21日
企業改革要有新思路 經濟日報 92年7月21人
李德偉談泛股制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 93年4月
論泛股制的意義 金融時報 96年11月21日連載
理順市場秩序是從總體上搞好國有經濟的基本條件
--訪李德偉教授 中國經濟時報 97年8月21日
關於股份合作制的問答------訪李德偉博士
經濟參考報 97年11月4日
東南亞金融危機與對中國的啟示 --------訪李德偉教授
人民日報「中國質量萬里行」專訪 98年6月
金融危機──亞洲模式的轉折 --------訪李德偉教授
中國經濟時報 98年7月
訪副市長李德偉—— 柳州日報 98年12月16日
結構調整已成關鍵——訪廣西柳州市副市長李德偉
中國經濟時報 99年4月2日
改革大潮育新人——記中國經濟學家李德偉
中國職工教育 99年2月
國際英才 99年國慶特刊
工業化、現代化與結構調整 ——訪中國經濟學家李德偉
光明日報 2000年11月9日
改革大潮弄潮人——記中國經濟學家李德偉
光明日報 01年1月
人物雜志 01年1月封面人物
理論的價值在於創新——訪廣西工學院院長李德偉
中國信息報 04年11月4日
開拓創新的廣西工學院 光明日報 05年3月10日
記廣西工學院 人民日報 05年
觀念決定思路 思路決定出路
——記中國經濟學家李德偉
廣西工人報 06年7月4日
智慧的追求 愛爾蘭時報 06年8月19日
訪著名經濟學家李德偉 科學中國人 07年年1月
2、在國際會議上宣讀的和在國際刊物上發表的論文:
(1) Looking Back and Ahead (回顧和展望——關於中國企業改革)
1988年 4月2—6日應亞太發展中心的邀請,由國家經委派出,出席該中心在吉隆坡召開的「國有企業改革國際研討會」的宣讀論文。
(2) Reform in Shangyang (關於沈陽企業改革)
1989年 3月26—30日應印度國有企業研究所與亞太發展中心的邀請,由國家經委派出,出席在印度召開的「國有企業改革國際研討會」的宣讀論文。
(3) The Trend of Enterprise Reform (企業改革的方向)
1989年10月23—25日應菲律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與亞太發展中心的邀請,由國家計委派出,出席在馬尼拉召開的「國有企業改革國際合作研究課題研討會」的宣讀論文。
(4) Reform of Enterprise in China (中國企業改革)
(5) Difficulties and Ways on Reform of Enterprise (論企業改革的困難與途徑)
(6) Problems and Solution After Contracting (承包之後的問題和解決辦法)
(7) 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論企業改革與發展)
(8) Share Trial in Shanghai (上海股份制試點)
以上(4)--(8)五篇論文是在國家經委和國家計委時應邀參加國有企業改革合作研究課題的成果,被收入Geeta Gouri主編的《國有企業與改革》一書,OXFORD & IBH PUBLISHING CO.PVT.LTD 91年10月出版。
(9)Yousuo Zou &Dewei Li(2005): International Cooperative Effect on China』s Environmental
Studies, presented at 2005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AST HOME Program,Septenber 25-29,
2005Being, China. Paper abstracts published @China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5
(10)Yousuo Zou &Dewei Li(2006): Considerations of China』s Environmental and Energy
SecurityIssues, presented at 2006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AST HOME Program, Changchun,
Jilin, China. Paper Abstract published @China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6.
(11)中國經濟運行現狀與趨勢-—在美國欣欣那提市的演講, 2007年12月
(12)中國經濟發展模式的起源、特點與趨---在斯坦福大學的研究論文, 2010年7月 《世紀末的變革--現代市場經濟的困惑與變革》 中國經濟出版社1992年出版
《現狀、難點與出路-中國股份制實況剖析》 中國企業管理出版社1993年出版
《走向新世紀--發展中國家改革與發展的經驗》譯著
西北大學出版社1993年出版
《世界范圍的非國有經濟》 主編 西北大學出版社1994年出版
《世界經濟200年回顧》 譯著 改革出版社1997年1月出版
《股份合作制—理論、實踐與操作》 工商出版社97年10月
《世界經濟與亞洲的未來》 譯著 新華出版社 98年12月
《世紀的反思-李德偉經濟學管理學哲學文選》 工商出版社 2000年10月
《領導是什麼》 中國經濟出版社2004年2月
《影響改革進程的十次創新》 中國經濟出版社2004年9月
《柔性應變戰略》 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
《交易異化管理》 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
《綠色壁壘攻略》 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
《頭腦經濟開發》 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
《舊牖殘夢》長篇小說 廣西民族出版社2005年10月
《東西方現代化發展比較》 中國經濟出版社2006年1月
《管理學基礎》 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年9月
《大國崛起的政策選擇》 中國經濟出版社2008年1月
《中國發展模式與失衡預警機制》 人民日報出版社2012年 企業管理者收入與三位一體體制
給國家體改委的課題報告 84,12
贛江經濟 85,6
山西勞動 85,8
實行生產要素聯營制 經濟日報 87,5,16
建議推行生產要素聯營制 世經導報 87,5,25
決策過程的結構分析 中國社會科學( 未定稿) 87,7
論生產要素聯營制 中國機械報 87,9,17
實行高技術導向發展戰略 世經導報 87,9,28
我國工資改革——1987年中國網路年鑒條目 87,12
企業改革新思路 現代企業導刊 87,12
決策過程的創造性 光明日報 88,2,21
新華文摘 88,4
生產要素聯營制實施方案 中國企業家 88,3
New Trend of Enterprise Reform(企業改革新方向)
北京周報 88,4,3
亞太地區國有企業改革的趨勢 經濟改革內部資料 88,16
國家體改委資料 88,23
工人日報 88,10,17
亞太地區國有企業發展狀況 經濟學周報 88,7,24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趨勢 世經導報 88,7,25
新經濟體制的趨勢 世界經濟導報 88,8,29
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趨勢 經濟學周報 88,12,11
社會主義國有經濟發展 工人日報 88,10
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歷史性變革 經濟體改內部參考 88,23
按勞參與制 經濟日報 88,4,21
經濟改革內部資料 88,8
生產要素聯營制實施細則 經濟研究參考資料 88,94
多元生產函數型經濟與生產要素聯營體制
廣州研究 88,7—8
多元導向經濟與泛股制 經濟研究參考資料 88,120
價格工資與企業改革 經濟日報 88,4,21
生產要素聯營制初探 光明日報 88,5,21
長沙市泛股制試行方案 經濟改革內部資料 88,8
深化企業、價格、工資改革的最佳模式
遼寧經濟 88,9,22
從三位一體到泛股制 現代企業導刊 88,12
推行股份制的困境的出路 金融時報 89,2,26
當前企業發展中的困難及對策 技術經濟研究 89,20
當代股份公司發展的方向 經濟社會體制比較 89,2
十年改革的回顧和反思 管理世界 89,3
雙向協調發展戰略 技術經濟研究 89,19
國有資產管理新思路 財政 89,9
經濟學文摘 89,11
治理整頓要與深化企業改革相結合 經濟參考 90,1,22
抓好企業管理是提高經濟效益的根本途徑
科技日報 90,9,22
產業結構調整與企業結構剛性 經濟改革內部參考 90
經濟參考 90,7,22
創造性決策的基本要素 哲學研究 90,5
當前政策環境企業發展的困難及對策 中國技術經濟 90,1
決策在認識過程中的地位 理論與改革 91,1
如何實現企業外向型發展 中國技術經濟 91,2
國有經濟如何實現有效管理 經濟參考 91,10,23
國有經濟管理的經驗與教訓 經濟改革內部參考 91,23
四川省涪陵市泛股制試點章程 涪陵體改 91,11
經濟改革內部參考 92,4
股份制的困境與出路 計劃經濟研究 92,4
環境、比例、權利
——關於政府如何管好企業 經濟日報 92,2,18
決策與認識 決策理論與實踐 92,冬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國家宏觀調節下的市場經濟
社會科學參考 93,2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 經濟改革內部參考 93,2
市場經濟與非國有經濟 經濟日報 93,7,1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 中國技術經濟 93,3
當代西方股份制的新發展 經濟論壇 93,15
當代西方股份制的新發展 理論探討 93,5
泛股制與我國企業改革 中國工業經濟研究 93,11
中國非國有經濟發展現狀與前景研討會紀要
經濟學動態 93,12
應該正確認識非國有經濟 經濟參考 93,11,8
非國有經濟是中國經濟改革的必然產物 中國工業經濟研究 93,11
非國有經濟的發展現狀與前景 改革內參 93,22
我國產業結構失衡的原因剖析 經濟參考 94,3,29
中國改革的必然趨勢 改革內參 94,7
宏觀調控與產業政策 中國投資與建設 94,2
財政政策與微觀基礎的摩擦 管理世界 94,2
宏觀調控在微觀層次的實現形式 中國技術經濟 94,2
山東省小城鎮建設的調查 調查與探索 94,5
對非國有經濟的一種認識 中國工業經濟研究 94,6
以人為本與企業文化 中國技術經濟 94,5-6
當前通貨膨脹的實證分析與對策 參考資料 95,1
我國企業改革的回顧與展望 管理世界 95,1
走出改革陷阱的對策 改革內參 95,1
中國市場體系發展狀況 中國工商管理研究 96,1
中國市場體系發展監測指標體系 中國工商管理研究 96,3
關於市場秩序的考察報告 中國工商管理研究 96,4
我國市場監管體制改革的若干思路 中國工商管理研究 96,2
市場與管理 96,
重慶工商 96,
關於我國市場監管政策研究的講話 工商行政管理 97,1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對經濟增長的作用 中國改革報 97,8,21
股份合作制的意義與作用 工商行政管理 97,9
論股份合作制 中國經濟時報 97,11,4
來自基層的啟示 中國工商管理研究 97,11
增強國有經濟的控制力(筆名) 人民日報系列特約稿 98,1,8
切實抓好再就業工程 人民日報系列特約稿 98,1,25
實施資產有償使用制度 (筆名) 人民日報系列特 98,No.2
股份合作制與企業制度創新 工商行政管理 98,No.8
我國市場監管體制改革的原則 中國紡織報 98,No.39-43
股份合作制問題答讀者問 工商管理雜志 98,No.15
談下崗待業 人民日報專稿 筆名 98,6,2
名牌與知識經濟 經濟日報 98,6,4
論我國經濟增長趨勢 中國經濟時報 98,7,15
論市場障礙 中國經濟時報 98,10,25
論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障礙 中國工商管理研究 98,No.11
名牌是知識經濟的結晶 人民日報質量萬里行卷首語 98,No.12
我國市場監管體制改革的基本原則與措施 工商行政管理 98,No.21
消費與經濟增長 人民日報專稿 99,1,7
經濟結構調整中的政策選擇 柳州日報 99,2,20
經濟結構調整中的若干問題 廣西經濟 99,No.3
中國現代經濟增長與大國封閉模型 管理世界 99,No.2
經濟結構調整中的政策問題 領導廣角 99,No.4
湖北經濟報 99,4,27
中西方發展道路的比較 市長論壇 99,No.5
論經濟結構調整 經貿導刊 99,No.9
論所有制及其實現形辯證關系 廣西經濟 99,增刊
論旅遊資源的開發 柳州日報 00,10
論工業化 廣西經濟 01, 7
論按生產要素貢獻分配 廣西經濟 03,4
依託地方 服務社會育人才 中國高等教育 05年第20期
經濟學發展必須堅持實踐標准 光明日報 06年12月17日
馬列主義研究 07年1月
全要素資本化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的提出與發展
學術論壇 08年3月
信息化是上帝為中國崛起准備的禮品 學術論壇 08年 5 月
中國參與泛北部灣經貿合作區的研究 學術論壇 08年6月
關於中國南向崛起的政策建議 光明日報內參 09年1月
中國社會科學院內參 09年1月
信息化即將升級到智能化,應當從國家戰略出發未雨綢繆
中國經濟社會論壇 10年5月
低碳經濟與結構調整 中國經濟社會論壇 10年6月
目前我國通脹的原因分析與治理對策 光明日報內參 11年5月13日
通脹反映結構問題,減稅是當務之急 中國經濟社會論壇 11年5月
中國經濟時報社 11年7月6日
關於通脹原因的誤判和對策的糾偏 領導者 11年第41期
通貨膨脹的深層次原因在於結構失衡 人民日報 11年8月3日
實踐檢驗:民營化是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必然趨勢 和訊網 11年6月21日
減稅才能過好冬 中國青年報 11年11月7日
民營化是經濟體制改革與政治體制改革的結合點 領導者 12年第45期
應當糾正盲從西學現象 中國經濟社會論壇 12年第1期
經濟學界應避免盲從西學 光明日報 12年2月17日
羽絨業:飽含民族工業底蘊 中國科技投資 12年第15期
「民營化」「私有化」及其他 共識網 12年5月28日
福建依靠618平台推動發展方式改革 人民日報內參 12年6月15日
中國改革:民營化不等於私有化 中國社會科學報 12年6月18日
理解凱恩斯比簡單埋葬更有意義 共識網 12年7月10日
關於中國發展模式與偏見 共識網 12年7月17日
中國改革開放對經濟學發展的貢獻 共識網 12年7月24日
關於民營經濟答辛程先生 中國社會科學報 12年8月13日
大數據的數理哲學原理 光明日報理論版 12年12月25日
中國增長之謎與中國發展模式 中國經濟社會論壇 13年1月創刊號

9. 徐唯辛的人物履歷

1958年 生於新疆烏魯木齊市

1972年 在烏魯木齊市第五中學始隨美術教師李大用先生習素描
1975年 作為知青下鄉插隊至三坪農場
1978年 考入西安美術學院師范系
1981年西安美術學院畢業;分配至新疆外貿地毯進出口公司從事地毯圖案管理工作 ,1982年 調赴新疆和田地區群眾藝術館工作;創作油畫《背水》
1983年 創作油畫《集市》、《布市》
1985年 考入浙江美術學院油畫系攻讀碩士研究生學位
1987年 油畫《饢房》獲首屆中國油畫展大獎;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油畫系,獲碩士學位;赴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任教
1991年 在台北舉辦個人作品展覽
1993年 赴西藏拉薩居住;游歷西藏北部;創作油畫《酥油茶館》
1994年 《酥油茶館》入選第八屆全國美展
1997年 油畫《聖地拉薩》完成並入選「1997當代中國藝術展」;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徐唯辛油畫集》
1998年 《酸雨》創作中;完成《過道》油畫之一和之二;1999年油畫《酸雨》創作結束,入選廣東省美展,獲銀質獎;入選第九屆全國美展並獲銅獎。
2000年 作為中國百年160位傑出油畫家之一編入6卷大型典籍《20世紀中國油畫》;油畫《酸雨》入選20世紀中國油畫展;參加「世紀之門」當代藝術作品邀請展:進入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第四工作室做訪問學者;ShirleyChang女士、張閭蘅女士贊助首次在香港舉辦個人作品展
2001年 進入中國人民大學徐悲鴻藝術學院任教
2002年 在香港舉辦第二次個人展
2003年 任人民大學藝術學院繪畫系主任;創作油畫《工棚》;油畫《過道》入選第三屆中國油畫展精品展;《龍年1976》創作中;作品和創作情況在《東方藝術》雜志「中國著名油畫家工作室訪問」專欄發表。
2004年 油畫《工棚》入選第十屆全國美展及北京《世紀風采》展,獲第十屆全國美展銀獎、北京市政府文藝獎、北京市政府文學藝術獎和北京市美術作品展覽佳作獎;《打工圖》、《1976·龍年》入選「世紀風骨50家展」。
2005年 任北京油畫學會副秘書長;作品參加《反手為雲覆手為雨》當代藝術邀請展覽
2006年 《礦工肖像系列》參加《現實主義7人展》、《學術狀態——當代藝術邀請展》、《世紀風骨——中國當代藝術名家雙年展》、《學術與品格——中國油畫研究展》
公共與機構收藏:上海美術館、深圳美術館、關山月美術館、浙江自然博物館、鳳凰美術館、卡地亞珠寶、IBM、基辛格基金會、泰康人壽藝術機構等。
2007年 當選人民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應「寒舍藝術機構」邀請赴台舉辦個人作品展;上海美術館「勞動者之歌」個人作品展;北京今日美術館《歷史中國眾生相1966——1976》作品展。
2008年 獲第二屆「AAC藝術中國年度影響力」年度藝術家獎;作品《薩馬蘭奇肖像》入選第三屆北京國際雙年展;作品《礦工肖像》系列入選台灣首屆福興國際雙年展;參與中國寫實畫派的汶川地震賑災作品創作活動;美國紐約chinasquareny畫廊《虛無眾生相》個展。
2009年 作品應邀參加第四屆成都雙年展、「天工開物——新知識分子」學院藝術作品展、瑞士馬提尼博物館《勞動者》作品展;應邀赴悉尼大學參加展覽學術交流活動。
2010 當選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執行院長;任中國美協油畫藝委會委員。
2011 應邀在哈佛大學費正清研究中心舉辦《流通中的肖像》個人作品展。
2012 由芝加哥大學巫鴻教授策展的《七個礦工——徐唯辛當代油畫作品展》在芝加哥大學北京中心畫廊展出。
2013 在UC伯克利東亞研究中心、UC伯克利博物館、威斯康星麥迪遜大學、UCLA發表題為《中國當代藝術觀察——思考與實踐》演講;當選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作品參加巴塞爾邁阿密藝術博覽會;辭去人民大學藝術學院執行院長職務。
應邀為南非總統祖瑪、吳敬璉、厲以寧、丘成桐等政治家、經濟學家和科學家等名人造相。
出版著作
《中國當代新寫實繪畫從書---徐唯辛》
內容摘要:12開全彩印48頁,全部收畫家寫實作品,包括「工棚」(獲第十屆全國美展銀質獎)、「酸雨」(獲第九屆全國美展銅質獎)、「饢房」(獲首屆中國油畫展優秀獎)等,均附名稱、尺寸、年代。由徐悲鴻藝術學院院長徐慶平先生作序。
《今日學院藝術家·徐唯辛》
內容摘要:徐唯辛,1958年生於新疆烏魯木齊市,1972年在烏魯木齊市第五中學始隨美術教師李大用先生習素描,1978年考入西安美術學院師范系,1985年考入浙江美術學院油畫系研究生班,1987年油畫《饢房》獲首屆中國油畫展大獎;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油畫系,獲碩士學位;赴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任教。現為中國人民大學徐悲鴻藝術學院教授 、院長助理、繪畫系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致公黨黨員、致公黨人民大學支部主委。
《中國現代藝術品評叢書·21世紀---徐唯辛》
《徐唯辛2007》
《歷史中國眾生相1966——1976》
《眾生》
內容摘要:徐唯辛受過系統的學院訓練,他先後畢業於西安美術學院師范系和浙江美術學院油畫系研究生班,獲碩士學位,掌握了堅實的造型基礎。這段學歷對他的藝術成長十分重要,但同樣珍貴的是,在青年時期他作為「知青」在農村勞動過三年,並在基層做過群眾藝術的普及工作。他對生活在底層的勞動大眾的了解,對他後來的藝術方向影響很大。在實踐中,他懂得了藝術與社會、與大眾的關系。他認定包括從西方引進的油畫在內的美術創作,「負有積極參與中國社會進程的責任」(徐唯辛:《隨筆幾則》)。在人們大談藝術的「現代性」、排斥或否定寫實主題性油畫,並模仿西方現代主義的風格樣式時,他發表意見,認為在當今中國社會具象寫實油畫還有廣闊的發展空間,認為「題材的選擇相對於純粹的形式探索更具有重要意義」。他主張用理性的精神來描繪社會現象,以「表現畫家的思考和人文精神」。他說:「這是中國寫實繪畫的出發點,也是從事具象寫實繪畫藝術家的驕傲。」(徐唯辛:《隨筆幾則》)總之,徐唯辛是一位善於思考、勤於探索的寫實油畫家,他有高度的文化自覺性。

10. 聽厲以寧講經濟學的作者簡介

厲以寧,江蘇省儀征市人,著名經濟學家。1951年考入北京大學經濟學系,畢業後留校任教。曾任北大光華管理學院院長。現擔任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圍民經濟學專業博士生導師,全國政協常委、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委員會副主席、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委員、中國國際交流協會副會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經濟學評議組成員、中臼關系學史學會會長,並被香港理工大學授予榮譽社會科學博士學位。
他從中國經濟改革之初就提出用股份制改造中國經濟的構想。這一構想包括用股份制改造國有企業、集體企業、鄉鎮企業以及其他所有權不明晰的企業。他的這一理論與政策主張在中國經濟改革與實踐中被證明是行之有效的,為理論界與政策制定者所廣泛接受。他的理論與政策主張促進了中國經濟改革與經濟發展。可以說,他的理論與政策主張對中國經濟改革與經濟發展產生了積極而又重要的影響。
厲以寧因為在經濟學以及其他學術領域中的傑出貢獻而多次獲獎。其中包括中國經濟學界的最高獎「孫冶方經濟學獎」、「國家中青年突出貢獻專家證書」、「金三角」獎、國家教委科研成果一等獎、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獎(最高獎)等。他曾多次被邀請到國內外多所大學與科研機構演講。
厲以寧已出版著作50餘部,發表論文100餘篇。主要著作有: 《非均衡的中國經濟》、《走向繁榮的戰略選擇》、《中國經濟改革與股份制》、《股份制與現代市場經濟》、《經濟學的倫理問題》、《環境經濟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