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區域醫療衛生信息平台的實施步驟
第一階段
1. 建設醫院的信息化系統。
2. 建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的信息化系統,主要由二級以上的機構,為區域信息化網路提供病人在這些醫療機構診療的信息,把信息化系統進一步完善。特別提供臨床的檢驗、檢查,這些信息需要醫院提供,所以第一步要把骨幹醫院的信息化進一步完善。通過統一開發,大家共同使用網上信息化軟體系統,主要是農村衛生院綜合管理系統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系統。
3. 建立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健康檔案首先以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來建立。病人在各個醫療機構的診療活動在檔案中能夠不斷完善,不斷更新。
4. 建設區域醫療衛生信息服務平台,建立衛生信息中心和數據交換的平台。
第二階段
1. 建設居民健康服務門戶。
2. 建設衛生政務協同OA系統。
3. 建設安全用葯管理系統。用葯安全對於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用葯安全領域存在的問題比較多,所以專門在安全用葯這塊管理加強。
第三階段
1. 建設區域PACS系統,主要通過二級以上的醫療機構提供PACS資料上區域網。
2. 建設區域用血監督查詢系統,主要對全血管理和用血監督的系統。
3. 建立和完善公共衛生管理的業務系統。主要把公共,包括疾控等幾塊橫向縱向整合。
㈡ 互聯網醫療衛生信息服務許可證到哪個部門申請
互聯網醫療衛生信息服務管理辦法
第一條 為了規范互聯網醫療衛生信息服務活動,促進互聯網醫療衛生信息服務健康有序發展,根據國務院發布的《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及有關衛生法律法規,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互聯網醫療衛生信息服務是指通過開辦醫療衛生網站或登載醫療衛生信息向上網用戶提供醫療衛生信息的服務活動。
第三條 醫療衛生信息服務內容包括醫療、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等方面的信息。信息服務分為經營性和非經營性兩類。經營性服務是指向上網用戶有償提供信息或網頁製作等服務活動;非經營性服務是指向上網用戶無償提供具有公開性、共享性醫療衛生信息。
第四條 醫療衛生信息服務只能提供醫療衛生信息咨詢服務,不得從事網上診斷和治療活動。
利用互聯網開展遠程醫療會診服務,屬於醫療行為,必須遵守衛生部《關於加強遠程醫療會診管理的通知》等有關規定,只能在具有《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醫療機構之間進行。
第五條 醫療衛生網站或登載醫療衛生信息的網站所提供的醫療衛生信息必須科學、准確,註明信息來源。登載或轉載衛生政策、疫情、重大衛生事件等有關衛生信息時必須遵守有關法律、法規和規定。
醫療衛生及健康相關產品的廣告信息,要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有關部門審批的內容進行登載,不得擴大功效或宣傳治療作用。
禁止製作、發布和登載含有封建迷信內容的信息和虛假信息。
第六條 任何經營性或非經營性醫療衛生網站以及登載醫療衛生信息的網站在向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或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管理機構申請辦理經營許可證或辦理備案手續之前,應當經同級衛生行政部門審核同意。
第七條 申請衛生行政部門審批的醫療衛生網站或登載醫療衛生服務信息的網站,應向衛生行政部門提交下列材料:
1、申請書。內容包括:網站類別、內容、服務性質(經營性或非經營性)、網站設置地點、預定開始提供服務日期、申辦機構性質、通信地址、郵政編碼、負責人及其身份證號碼、聯系人、聯系電話等。
2、申辦機構資質證明。
3、信息安全保障措施等。
第八條 申請材料不符合要求的,衛生行政部門在收到申請材料lO個工作日內通知申辦機構在規定期限內補齊,逾期不補齊或者所補材料仍不符合要求者,視為放棄申請。
第九條 初步審查合格後,正式受理申請。衛生行政部門必須在正式受理之日起40個工作日內,將審核意見書面通知網站。獲准同意的網站,應在其網站主頁上同時標明信息產業主管部門批準的經營許可證(或備案)編號以及衛生行政部門審核文號。
第十條 已獲准開辦的醫療衛生網站或登載醫療衛生信息的網站,開辦者主體或者域名、地點、內容等需要變更的,應向原審核同意的衛生行政部門辦理變更手續。
第十一條 未經衛生部批准,任何醫療衛生網站,均不得冠以"中國"、"中華"、"全國"等名稱。
第十二條 衛生部將依據國務院《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和相關的衛生行政法律法規對互聯網醫療衛生信息服務實施監督管理;指派專門機構和人員定期對開展醫療衛生信息服務的網站及其內容進行監督檢查。
第十三條 在互聯網醫療衛生信息服務中,如違反本辦法的規定,衛生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如不改正,按照國務院《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的有關條款和衛生行政有關法律法規進行處罰;情節嚴重的,衛生行政部門建議信息產業主管部門關閉網站。
第十四條 本辦法公布前,已開辦醫療衛生網站或登載醫療衛生信息的網站,自本辦法公布之日起30日內依照本辦法的有關規定補辦手續。
第十五條 本辦法由衛生部負責解釋。本辦法施行前,衛生部公布的醫療衛生信息服務的規定與本辦法不一致的,以本辦法為准。
第十六條 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執行。
㈢ 醫療衛生機構執業許可證在什麼網站能查到
好像不能查到 !只有去衛生局去查詢 !好像沒有上網 !
㈣ 區域醫療衛生信息平台的社會效益
第一,實現城鄉一體化的醫療服務,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縱向把三級醫院、二級醫院互聯互通,一卡通解決病人在各級醫療機構看病的問題。解決病人不會集中到大醫院看病問題,病人能夠向基層醫院下沉。
第二,實現城市衛生資源的高效利用。由於醫療資源分配不均衡,特別是農村醫療資源比較缺乏,通過區域信息化可以把大醫院的資源在基層醫療機構得到共享,提高基層醫療機構服務的能力和水平。
第三,有效緩解衛生經費投入的瓶頸,通過這種模式減少資金的投入。
第四,提高醫療服務的水平和質量,降低基層衛生機構醫療事故的發生率。醫療機構由於資源缺乏,特別是人才的缺乏,所以往往對醫療服務的質量和診斷的水平不高,通過信息化提高這方面的能力,能夠降低醫療事故的發生率。
第五,提高居民對基層醫療機構的信任度。
第六,創新服務模式,提高政府決策管理的能力。通過信息平台能夠對政府管理部門提供一些有用的醫療健康信息,使得管理和決策能力不斷提高。
第七,醫療、社保、新農合三網合一。減少醫療、社保、新農合系統的多次建設,實現一體化平台共用,增強政府部門之間協調能力,為參保人提供便捷、高效的實時結算和即時補償診療服務,為醫保部門提供對醫療機構的實時監控。狀況是效率比較低,往往要幾個月沒辦法跟醫療機構進行結算,所以兌現社保基金往往拖欠,社保部門對醫療機構參保病人身份的核實診療費用是否合理也沒辦法得到監控。各方互相都有一種不信任,容易產生矛盾。特別是幾個網,大家各建各的,也重復投資。大家是合作夥伴,一條網解決所有的問題,特別對醫保這一塊,區域信息化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八,城鄉一體化醫療衛生信息共享和服務平台。通過診療活動信息建立、完善和補充居民健康檔案,實現信息實時交互與共享,建立動態的「活檔」,提供健康服務。健康檔案一定要是活的,要能夠用得上,能夠不斷的補充完善,不斷的更新,這個檔案才能夠發揮它的作用,特別是城鄉一體化。病人可以在衛生院看病,也可以在鄉醫院看病,也可以到市裡面看病。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都可以對整個醫療過程的信息能夠完整的記錄在健康檔案裡面,對健康檔案的利用和使用這個信息有更重要的意義。
總的來說,環球軟體區域衛生信息平台以個人健康檔案為核心,生命周期為主線,通過對人一生各個生命周期的健康問題及採取的干預活動的多渠道全動態採集、集中存儲,形成一個完整的動態的個人終生健康檔案;另一方面,平台通過對個人健康檔案的統一管理、全面共享、數據挖掘,向個人、醫療機構、政府機構等不同服務對象提供各類信息服務。而其三方共建的建設、運營模式,突破傳統,為其他地區的區域衛生信息建設提供借鑒和參考。
通過衛生信息共享來提高醫療服務效率、提高醫療服務質量、提高醫療服務可及性、降低醫療成本、以及降低醫療風險的作用已經得到充分驗證,並被公認是未來衛生信息化建設的發展方向。越來越多的國家已經認識到開展國家級及地方級的區域衛生信息共享的核心內容是城鄉居民健康檔案。
㈤ 國家衛生計生委官網
國家衛生計生委官網地址如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官網
根據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批準的《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和《國務院關於機構設置的通知》(國發〔2013〕14號),設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為國務院組成部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有內設機構21個,並管理國家中醫葯管理局,指導中國計劃生育協會的業務工作。
(5)醫療衛生網擴展閱讀:
2018年3月,根據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批準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將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的職責整合,組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將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職責整合,組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醫療保障局;不再保留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
中國實行計劃生育以來,計劃生育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有效緩解了人口對資源環境的壓力。近年來,醫療衛生事業取得顯著成績。當前,計劃生育工作需要在繼續穩定低生育水平基礎上更加註重提高出生人口素質,醫療衛生服務水平也需要不斷提高。
為更好地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加強醫療衛生工作,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優化配置醫療衛生和計劃生育服務資源,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和人民健康水平,方案提出,將衛生部的職責、人口計生委的計劃生育管理和服務職責整合,組建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
主要職責是,統籌規劃醫療衛生和計劃生育服務資源配置,組織制定國家基本葯物制度,擬訂計劃生育政策,監督管理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負責計劃生育管理和服務工作等。
同時,將人口計生委的研究擬訂人口發展戰略、規劃及人口政策職責劃入發展改革委。國家中醫葯管理局由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管理。同時,不再保留衛生部、人口計生委。
參考資料: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網路官網-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官網
㈥ 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路組織圖
buhaoy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