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林元培
擴展閱讀
怎樣來買股票 2025-07-07 23:23:41
up股票軟體雙屏 2025-07-07 23:18:25
股票可不可以快買快賣 2025-07-07 23:16:02

林元培

發布時間: 2021-11-15 13:21:24

❶ 浩瀚星空又添一顆中國星,除此之外還有哪些以中國科學家命名的小行星

最近,在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發布的消息中,我們知道那一顆被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發現的、國際編號為347336號小行星正式命名為“張彌曼星”,這樣的舉動是為了要表彰張彌曼院士為四足動物起源研究事業做出的貢獻,她幾十年如一日的工作給後輩研究早期脊椎動物演化史提供了強有力的基礎。此後,在浩瀚星空中,多了一顆以中國科學家名字命名的小行星。

其實,不僅是張彌曼院士有幸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小行星,我國還有不少科學家也有幸以自己的姓名命名小行星。比如在1999年10月,國際編號為8117號的小行星命名為“袁隆平星”;1999年10月,國際編號為7681號的小行星命名為“陳景潤星”;2001年8月,國際編號為3763號的小行星命名為“錢學森星”;2003年10月,國際編號為25240號小行星命名為“錢三強星”;2011年5月3日,國際編號為第17606號的小行星命名為“吳孟超星”;2012年6月,國際編號為148081號的小行星命名為“孫家棟星”;2016年1月,國際編號第31230號的小行星被命名為“屠呦呦星”;2018年9月,國際編號為79694號的小行星被命名為“南仁東星”;2020年9月,國際編號為281880號的小行星被命名為“吳偉仁星”。

❷ 林元培的介紹

林元培,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橋梁工程設計師,祖籍福建省莆田縣西天尾渭陽村。1936 年出生於上海,1954 年畢業於上海土木工程學校。 長期擔任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 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市政學會副主任。 現任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資深總工程師,1989 年被建設部首批命名為中國工程設計大師 ,2005 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15年4月10日,在上海舉行的命名儀式上,林元培接過國際小行星中心頒發的「林元培星」銅匾和證書,正式獲得永久性小行星命名。

❸ 諸位有沒有中專學歷能夠出人頭地的案例

上海標志性建築楊浦、南浦、徐浦、盧浦這四座大橋的設計者林元培,只有中專學歷;被英國劍橋國際傳記中心列入《國際知識分子名人錄》的抓鬥大王包起帆,只是業余大學畢業、工人出身。所以說,學歷不能代表人的全部,最多隻能說明這個人接受過怎樣的教育。

❹ 上海徐浦大橋是哪個人設計的

徐浦大橋
徐浦大橋是繼南浦大橋、楊浦大橋之後,上海市區第3座跨越黃浦江的特大型橋梁,位於徐匯區龍華鄉和浦東新區三林鎮附近的江面上,下游距南浦大橋10.2公里。大橋全長6.017公里,主橋長1.074公里,主跨590米,總寬35.95米,主塔高217米;設雙向8車道,設計時速80公里;最大荷載為汽——超20級。
徐浦大橋西接朱梅路,東連新辟的楊高南路,縱貫東西,形成一條長10多公里的通街大道,為外環線西南段劃上了第一條線。
它將和建成後的外環線一期工程連成一體,成為滬寧和滬杭高速公路進入上海的交通樞紐,也是今後虹橋機場和浦東國際機場之間最便捷的主要通道。
徐浦大橋首次全面採用國ste355鋼板,代替進口橋梁鋼板加工製作構件,推動了我國特種鋼材冶煉和軋制水平的提高。
工程投資20億元,1994年4月正式開工,1997年6月24日建成通車。

❺ 中國知名建築設計師都有誰呢

曹楚生
▪ 陳厚群
▪ 陳吉余
▪ 陳肇元

▪ 陳志愷
▪ 程泰寧
▪ 崔俊芝
▪ 崔愷

▪ 戴復東
▪ 董石麟
▪ 范立礎
▪ 方秦漢

▪ 馮叔瑜
▪ 傅熹年
▪ 葛修潤
▪ 龔曉南

▪ 關肇鄴
▪ 韓其為
▪ 何華武
▪ 何鏡堂

▪ 黃衛
▪ 黃熙齡
▪ 江歡成
▪ 江億

▪ 雷志棟
▪ 李道增
▪ 李圭白
▪ 李建成

▪ 李玶
▪ 李猷嘉
▪ 梁文灝
▪ 梁應辰

▪ 廖振鵬
▪ 林元培
▪ 劉建航
▪ 劉加平

▪ 劉經南
▪ 劉先林
▪ 龍馭球
▪ 盧耀如

▪ 羅紹基
▪ 呂志濤
▪ 馬國馨
▪ 馬洪琪

▪ 馬克儉
▪ 茆智
▪ 孟兆禎
▪ 繆昌文

▪ 寧津生
▪ 歐進萍
▪ 錢七虎
▪ 錢正英

▪ 秦順全
▪ 任南琪
▪ 容柏生
▪ 沙慶林

▪ 沈世釗
▪ 沈祖炎
▪ 施仲衡
▪ 孫偉

▪ 譚靖夷
▪ 王超
▪ 王光遠
▪ 王浩

▪ 王家耀
▪ 王景全
▪ 王夢恕
▪ 王瑞珠

▪ 王小東
▪ 魏敦山
▪ 文伏波
▪ 吳良鏞

▪ 吳中如
▪ 項海帆
▪ 謝禮立
▪ 謝世楞

▪ 許其鳳
▪ 楊秀敏
▪ 楊永斌
▪ 葉可明


曾慶元
▪ 張超然
▪ 張建雲
▪ 張傑

▪ 張錦秋
▪ 張祖勛
▪ 趙國藩
▪ 鄭皆連

▪ 鄭守仁
▪ 鄭穎人
▪ 鄭哲敏
▪ 鍾登華

▪ 鍾訓正
▪ 周豐峻
▪ 周福霖
▪ 周干峙

▪ 周鏡
▪ 周君亮
▪ 周緒紅
▪ 朱伯芳

▪ 鄒德慈

❻ 莆田籍院士都有誰

莆籍兩院院士名單:
1.劉思職,生物化學家、免疫化學家。195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2.林蘭英,半導體材料學家。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3.黃維垣,有機化學家。 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4.林秉南,水力學與河流動力學家。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5.閔桂榮,工程熱物理學及空間技術專家。1991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也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和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6.陳宜瑜, 動物學家。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7.林華寶,空間返回技術專家。199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也是國際宇航科學院通訊院院士。
8.關傑,冶金機械專家。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9.俞永新,**檢定專家。200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10.楊錦宗,精細化工專家。200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11.陳森玉, 加速器物理學家。200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12.洪茂椿,無機化學家。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13.林其誰,生物化學家。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14.林元培,橋梁專家。200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15.周良輔,神經外科專家。200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❼ 以林開頭元為中間字起名

林元培 林元培 林元 慶 林元嘉 林元昊 林元晟 林元胤 林元舜 林元毓 林元鰵 林元寬 林元宏 林元棕 林元鑫 林元銳 林元鐸 林元傑 林元 竣

下面是女孩子的名字
林元 茹 林元蕊 林元 芯 林元 倩 林元娜 林元 伊 林元靜 林元敏 林元 銘 林元馨

希望能幫到你

❽ 中國知名的橋梁專家是那幾個啊

茅以升 主持修建錢塘江公鐵兩用橋
同濟大學的 范立礎 院士 主要研究橋梁抗震
李國豪(已故) 院士
向海帆 院士 主要研究橋梁抗風
林元培 院士 上海市政院
曾慶元 院士 鐵路橋梁
方秦漢 院士 中鐵大橋設計院
陳新 院士 南京長江大橋設計者之一。

工程院院士應該算大專家了吧,要是按設計大師來說太多了,但業內現在包括科研、設計、施工,工作在一線的應該還是技術水平不錯的,畢竟大師、大家都退居二線了,光是名字一年都值幾百萬了,根本不用幹啥了。

❾ 林元培的人物經歷

林元培,男, 福建莆田人,為創造了世界造橋史設計的大師。出生於上海市,原籍福建省莆田縣西天尾鎮。設計或主持設計的大跨度橋梁涵蓋了上海市楊浦大橋、南浦大橋、盧浦大橋、徐浦大橋、東海大橋等各種橋型。曾任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市政學會副主任。現任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資深總工程師,1989年被建設部首批命名為「中國工程設計大師」。200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2010年11月 受聘於莆田學院,成為莆田學院的教授。
莆田人林元培的名字和浦江上的座座大橋緊密相連。當人們欣賞飛架浦江兩岸的南浦、楊浦、徐浦、盧浦等大橋時,就會想起他。年近七旬的林元培,研究了一輩子大橋,並用創新與突破鑄就輝煌。
在40多年的橋梁工程設計和橋梁理論研究中,他設計或主持設計的大跨度橋梁達20餘座,中小橋梁有上百座,涵蓋了各種橋型,獲得了無數的榮譽。
在上海楊浦大橋的設計過程中,他大膽地提出了全新的理論———「空間結構穩定理論」。楊浦大橋建成時,不僅跨度為當時的世界第一,在造型上創造了許多的世界第一。他主持設計的上海盧浦大橋建成後,也創造了世界造橋史上的多項第一。打破中國世界紀錄協會多項世界紀錄。
他是南浦大橋、楊浦大橋、徐浦大橋和盧浦大橋以及東海大橋的總設計師。由他主持、構思設計的南浦大橋等中國特大型橋梁均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其中重慶石門大橋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南浦大橋的設計,解決了疊合梁結構的斜拉橋抗震裂縫等重大的世界性難題。為此他被國際橋梁界譽為世界建橋三大流派的代表人物。1993年建成的楊浦大橋,是林元培傾注全部心血貢獻於世的最高水平設計成果。在繼南浦大橋之後,把世界最新橋型的跨徑從465米一下提高的602米,使世界建橋設計水平推到新的高度,這一重大貢獻為國際橋梁界所信服和贊嘆,為國爭得了榮譽。他構思的楊浦大橋塔拉索錨固區構造、箱型鋼梁等設計和大跨徑斜拉橋整體穩定理論等,均開創了世界先河。他首次提出的第九種跨越能力最大橋型將問鼎於世,引起了國內外橋梁界的關注。
設計長32.5公里的東海大橋,是林元培和中國的大橋設計第一次從江河跨向大海。面對這樣一個超常規的項目,林元培響亮提出:拿出反常規的思路,讓大橋早日架起。以前造橋,都是先有設計方案,再定施工工藝。而在設計東海大橋時,林元培反其道而行之,先確定施工工藝,再來定設計方案。
自1989年起,林元培一次次刷新斜拉橋設計和建造領域的多項世界紀錄。1991年,他負責設計的南浦大橋建成通車,實現了黃浦江市區段上「零」的突破。在隨後的楊浦大橋設計中,他選擇的方案,使中國在斜拉橋設計建造方面一舉進入國際橋梁界先進行列。當他接受盧浦大橋的設計任務時,毅然放棄了輕車熟路的斜拉橋,選擇了自己從未涉及過的大跨度拱橋,設計出「世界第一鋼拱橋」。

❿ 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獎的首屆獲獎情況

1992首屆茅以升橋梁大獎的獲獎者
1992年第一屆茅以升獎
茅以升橋梁大獎的獲獎者:
大獎:劉曾達(鐵道部大橋工程局)
提名獎:李守善(山東省交通規劃設計院) 林元培(上海市政工程設計院) 潘際炎(鐵道部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