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席勒
擴展閱讀
股票上怎麼看高管收入 2025-07-08 02:02:12
深大通的股票價格是多少 2025-07-08 01:57:53

席勒

發布時間: 2021-11-15 15:07:55

A. 席勒 歡樂頌 全文中文版

1
歡樂啊,美麗的神奇的火花,
極樂世界的仙姑,
天女啊,我們如醉如狂,
踏進你神聖的天府。
為時尚無情地分割的一切,
你的魔力會把它們重新連接;
只要在你溫柔的羽翼之下,
一切的人們都成為兄弟。
合唱 萬民啊!擁抱在一處,
和全世界的人接吻!
弟兄們——在上界的天庭,
一定有天父住在那裡。
2
誰有那種極大的造化,
能和一位友人有礙相處,
誰能獲得一位溫柔的女性,
讓他來一同歡呼!
真的——在這世界之上
只要有一位能稱為知心!
否則,讓他去向隅暗泣
離開我們這個同盟。
合唱 居住在大集體中的眾生,
請尊重這共同的感情!
她會把你們向星空率領,
領你們去到冥冥的天庭。
3
一切眾生都從自然的
乳房上吮吸歡樂;
大家都尾隨著她的芳蹤,
不論何人,不分善惡。
歡樂賜給我們親吻和葡萄
以及刎頸之交的知己;
連蛆蟲也獲得肉體的快感,
更不用說上帝面前的天使①。
合唱 萬民啊,你們跪倒在地?
世人啊,你們預告到造物主?
請向星空上界找尋天父!
他一定住在星空的天庭那裡。
4
歡樂就是堅強的發條,
使永恆的自然循環不息。
在世界的大鍾裡面,
歡樂是推動齒輪的動力。
她使蓓蕾開成鮮花,
她使太陽照耀天空,
望遠鏡看不到的天體,
她使它們在空間轉動。
合唱 弟兄們!請你們歡歡喜喜,
在人生的旅程上前進,
像行星在天空里運行,
像英雄一樣快樂地走向勝利。
5
從真理的光芒四射的鏡面上,
歡樂對著探求者含笑相迎。
她給他指點殉教者的道路,
領他到美德的險峻的山頂。
在陽光閃爍的信仰的山頭,
可以看到歡樂的大旗飄動,
就是從裂開的棺材縫里,
也見到她站在天使的合唱隊中。
合唱 萬民啊!請勇敢地容忍!
為了更好的世界容忍!
在那邊上界的天庭,
偉大的神將酬報我們。
6
我們無法報答神靈;
能和神一樣快樂就行。
不要計較貧窮和愁悶,
要和快樂的人一同歡欣。
應該忘記怨恨和復仇,
對於死敵要加以寬恕。
不要讓他哭出了淚珠,
不要讓他因後悔而受苦。
合唱 把我們的帳簿全部燒光!
和全世界的人進行和解!
弟兄們——在星空的上界,
神擔任審判,也像我們這樣。
7
歡樂從酒杯中涌了出來;
飲了這金色的葡萄汁液,
吃人的人也變得溫柔,
失望的人也添了勇氣——
弟兄們,在巡酒的時光,
請你們離開座位,
讓酒泡向著天空飛濺:
對善良的神靈②舉起酒杯。
合唱 把這杯酒奉獻給善良的神靈,
在星空上界的神靈,
星辰的合唱歌頌的神靈,
天使的頌詩贊美的神靈!
8
在沉重的痛苦中要拿出勇氣,
對於流淚的無辜者要加以援手,
已經發出的誓言要永遠堅守,
要實事求是對待敵人和朋友,
在國王的駕前要保持男子的尊嚴——
弟兄們,生命財產不足惜——
讓有功績的人戴上花冠,
讓欺瞞之徒趨於毀滅!
合唱 我們要鞏固這神聖的團體,
憑著這金色的美酒起誓,
對這盟約要永守忠實,
請對星空的審判者起誓!

B. 席勒生平及代表作

一、生平

埃貢·席勒(Egon Schiele,1890年6月12日-1918年10月31日)奧地利繪畫巨子,師承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維也納分離派重要代表,是20世紀初期一位重要的表現主義畫家。席勒受到弗洛伊德、巴爾等人的思想影響,其的作品特色是表現力強烈,描繪扭曲的人物和肢體。

且主題多是自畫像和肖像。在席勒的肖像作品中人物多是痛苦、無助、不解的受害者,神經質的線條和對比強烈的色彩營造出的詭異而激烈的畫面令人震撼,體現出一戰前人們在意識末日降至時對自身的不惑與痛苦的掙扎情感。

埃貢·席勒生於奧地利圖倫,他的父親,阿道夫·席勒是任職於奧地利國家鐵路局的火車站站長。他的母親,瑪莉·席勒,則是來自波希米亞的捷克克魯姆洛夫。小時候,席勒曾去由克洛斯特新堡修道院所開設的學校,當時他的美術老師K。L。 史特勞區就已發現他的藝術天份,並支持他朝藝術界繼續發展。

二、代表作

《素描》、《房子與色彩繽紛的晾洗衣服》、《水怪》、《死亡的行列》、《水怪們》、《波爾迪·羅津斯基》、《1910年母親之死》、《向陽花》、《青年母親》

(2)席勒擴展閱讀

線條的裝飾性效果:席勒在1917 年創作的一幅風景畫《乾洗房》中,他用稜角的線條去突出和表現自己的意圖,如畫面中質感柔軟的衣物和天空中柔軟的雲,流暢彎曲的線條勾勒出隨風飄盪的衣服、排列有序的房屋以及遠山白雲,具有明顯的裝飾意味。

色彩的裝飾性效果:席勒的作品中色彩豐富多變,充滿了對比強烈的節奏感,但色調卻極為統一。作品中很多色彩都是非自然的,都是由畫家的主觀感受所決定的。如《乾洗房》畫面中的裝飾意味就很強,帶著兒童畫那種無拘無束的色彩,而這種場景只出現在童話世界中。

畫面中大部分的物象都是以紅灰、橙灰和綠灰色塊組成,紅灰的瓦片又穿插著綠灰和橙灰,白灰的牆上又呈現出藍灰和橙灰色。這些都是畫家根據自己的主觀印象再加工的,體現了畫家高超的藝術創造力。

整幅畫作單純而又富有變化,線條和色彩的微妙處理給人營造出了一種和諧舒適的氛圍,透露出濃重的裝飾性趣味。

平塗的繪制:筆觸富有韻律的起伏,在保持動感韻律的同時又不失去畫面的和諧。如1910 年席勒繪制的《山丘景色》中,大片田野採用平塗的方式,變化多端的筆觸使稀少的物象不失去其生動趣味。

C. 席勒的生平有哪些介紹

約翰·克利斯托夫·弗里德利希·馮·席勒(1759~1805年)是和歌德齊名的傑出的德國詩人和戲劇家。13歲時,席勒即被符騰堡公國公爵強行送入軍事學院,過了8年囚徒式的生活。然而,這種軍事訓練反而培養出席勒對封建專政的強烈憎恨和對自由的渴望。1782年,其第一部劇本《強盜》在曼海姆劇院上演,未經公爵允許,席勒越境觀看,因而被關進禁閉所。席勒不堪忍受,遂逃離斯圖加特,後流寓魏瑪結識歌德,成為德國文化「狂飆突進運動」的領袖之一。《陰謀與愛情》一劇,和席勒在符騰堡公國的生活體驗有關,具有強烈的現實性,被恩格斯譽為「德國第一部有政治傾向的戲劇」,是「狂飆突進運動」的傑出代表。席勒的詩作《歡樂頌》經貝多芬譜曲,已經唱遍全世界,成為音樂寶典。

D. 席勒的概述

蘇山·席勒(Susan Hiller)是英國當代重要的觀念藝術家,她的的作品成就顯著,在當代藝術圖景中占據著顯著的位置,引發眾多文化本位探討,從人類學到心理分析到大眾傳媒技術,涉及從攝影到裝置、聲音到物品等多種藝術形質。她的作品不斷延續著自己自七十年代早期開始形成的美學經驗,運用綜合而又詩意簡朴的方法探索深處的秘密。馬賽爾· 普魯斯特要是看過她的作品,可能會為其顯示出「天才的神秘之處」而感到驚訝。她的作品一面尋找著藝術創作的神秘源泉,同時又探索著其實現的地點。

E. 席勒是哪個國家

埃貢·席勒(Egon Schiele,1890年6月12日-1918年10月31日)奧地利繪畫巨子,師承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維也納分離派重要代表,是20世紀初期一位重要的表現主義畫家。席勒受到弗洛伊德、巴爾等人的思想影響,其的作品特色是表現力強烈,描繪扭曲的人物和肢體,且主題多是自畫像和肖像。在席勒的肖像作品中人物多是痛苦、無助、不解的受害者,神經質的線條和對比強烈的色彩營造出的詭異而激烈的畫面令人震撼,體現出一戰前人們在意識末日降至時對自身的不惑與痛苦的掙扎情感。

F. 席勒的概述如何

德國詩人、劇作家。出生在一個軍醫家庭,少年時代受宗教教育,1773年被符騰堡公爵送入軍事學校,畢業後當過軍醫、劇院作家等。1794年和歌德交往,共同創造了德國的古典文學。他從1776年起就在雜志上發表抒情詩等,1782年上演的以反抗暴君為主旨的《強盜》是他的成名作,也是「狂飆突進」運動在戲劇方面的重要成果。此後,寫有悲劇《斐哀斯柯》《陰謀與愛情》,詩體政治悲劇《唐·卡洛斯》,詩歌《歡樂頌》等。古典時期的主要作品有詩劇《華倫斯坦》三部曲、《瑪麗亞·斯圖亞特》《奧里昂的姑娘》《墨西拿的新娘》《威廉·退爾》等,以及大量詩歌。此外,他還著有《三十年戰爭史》《美育書簡》《論樸素的詩與感傷的詩》等歷史學和美學著述。席勒和歌德一起把德國古典文學推向高峰,為德國文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G. 德國 席勒的簡介

約翰·克里斯托弗·弗里德里希·馮·席勒(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von Schiller,1759年11月10日-1805年5月9日),通常被稱為弗里德里希·席勒,德國18世紀著名詩人、哲學家、歷史學家和劇作家,德國啟蒙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席勒是德國文學史上著名的「狂飆突進運動」的代表人物,也被公認為德國文學史上地位僅次於歌德的偉大作家。

H. 被稱為中國之席勒是誰

王國維。

王國維,我國近代享有國際盛譽的著名學者,被稱為「中國之席勒」。他平生學無專師,自辟戶牖,成就卓越,貢獻突出,在教育、哲學、文學、戲曲、美學、史學、古文學等方面均有深詣和創新,為中華民族文化寶庫留下了廣博精深的學術遺產。其代表作品有 《人間詞話》。

I. 席勒的詩

1、歡樂頌

歡樂啊,群神的美麗的火花,來自極樂世界的姑娘,

天仙啊,我們意氣風發,走出你的神聖的殿堂。

無情的時尚隔開了大家,靠你的魔力重新聚齊;

在你溫柔的羽翼之下,人人都彼此稱為兄弟。

2、合唱

大家擁抱吧,千萬生民!把這飛吻送給全世界!

弟兄們,在那星空上界,一定住著個慈愛的父親。

誰有這種極大的幸運,能有個朋友友好相處,

能獲得一個溫柔的女性,就讓他來一同歡呼!

確實,在這擾嚷的世界,總是能夠得一知己,

如果不能,就讓他離開,這個同盟去向隅暗泣。

(9)席勒擴展閱讀:

歡樂頌詩歌來源:

1785年10月的一天,在德累斯頓近郊的羅斯維茲村,詩人席勒應一對新婚夫婦的邀請來參加他們的婚宴。宴會上,詩人為新人的幸福、朋友的熱情和現場的歡樂氣氛所深深感染,寫下了這首頌詩。其實,與其說是詩人在寫歡樂,不如說是在寫愛,這種愛超越時代,超越種族,超越地域,超越國界,深入人心。這首詩後經偉大音樂家貝多芬譜曲,與優美的旋律一起傳遍了世界,在人們心中久久回盪。

J. 席勒的作品有哪些

席勒德國詩人、劇作家。出生在一個軍醫家庭,少年時代受宗教教育,1773年被符騰堡公爵送入軍事學校,畢業後當過軍醫、席勒劇院作家等。1794年和歌德交往,共同創造了德國的古典文學。他從1776年起就在雜志上發表抒情詩等,1782年上演的以反抗暴君為主旨的《強盜》是他的成名作,也是「狂飆突進」運動在戲劇方面的重要成果。此後,寫有悲劇《斐哀斯柯》《陰謀與愛情》,詩體政治悲劇《唐·卡洛斯》,詩歌《歡樂頌》等。古典時期的主要作品有詩劇《華倫斯坦》三部曲、《瑪麗亞·斯圖亞特》、《奧里昂的姑娘》《墨西拿的新娘》《威廉·退爾》等,以及大量詩歌。此外,他還著有《三十年戰爭史》《美育書簡》《論樸素的詩與感傷的詩》等歷史學和美學著述。席勒和歌德一起把德國古典文學推向高峰,為德國文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