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瞻遠矚,無所適從。
1.高瞻遠矚,無所適從說的是高適詩人
2.高瞻遠矚(gāo zhān yuǎn zhǔ):站得高,看得遠。比喻眼光遠大。出自 漢·王充《論衡·別通篇》。【詞目】: 高瞻遠矚 【拼音】: gāo zhān yuǎn zhǔ 【解釋】: 瞻:視,望;矚:注視。站得高,看得遠。比喻眼光遠大。【出處】: 漢·王充《論衡·別通篇》
3.無所適從 [wú suǒ shì cóng]
基本釋義 適:歸向;從:跟從。不知聽從哪一個好。指不知怎麼辦才好。
出 處《左傳·僖公五年》:「一國三公,吾誰適從。」宋·姚寬《西溪從語》卷上:「源殊派異,無所適從。」
2. 高瞻遠矚,無所適從,這句話隱藏了哪位詩人的名字
高適 (700—765) ,漢族。唐代邊塞詩人。字達夫、仲武,滄州(今河北省景縣)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帶)。少孤貧,愛交遊,有游俠之風,並以建功立業自期。天寶八載(749),經睢陽太守張九皋推薦,應舉中第,授封丘尉。十一載,因不忍「鞭撻黎庶」和不甘「拜迎官長」而辭官,又一次到長安。次年入隴右、河西節度使哥舒翰幕,為掌書記。安史亂後,曾任淮南節度使、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劍南節度使等職,官至,封渤海縣侯。世稱「高常侍」。 有《高常侍集》等傳世。永泰元年(765年)卒,終年65歲,贈禮部尚書,謚號忠。高適為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與岑參並稱「高岑」。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著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早年曾游歷長安,後到過薊門、盧龍一帶,尋求進身之路,都沒有成功。
3. 高瞻遠矚 無所適從
高瞻遠矚【解釋】:瞻:視,望;矚:注視。站得高,看得遠。比喻眼光遠大。
無所適從【解釋】:適:歸向;從:跟從。不知聽從哪一個好。指不知怎麼辦才好。
4. 高瞻遠矚,無所適從 指的是誰
下面詩句里隱含的詩人.
高瞻遠矚,無所適從
張冠李戴,白璧無瑕
東張西望,夜以繼日
洋洋得意,炯炯有神
答案:
高瞻遠矚,無所適從--高適
張冠李戴,白璧無瑕 --李白
東張西望,夜以繼日 --張繼
洋洋得意,炯炯有神--楊炯
5. 高瞻遠矚,無所適從。(我國古代詩人的名字)
唐代 高適?
6. 高瞻遠矚 無所適從 這幾個詞語里有哪個詩人的名字
高適
(700—765) ,漢族。唐代邊塞詩人。字達夫、仲武,滄州(今河北省景縣)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帶)。少孤貧,愛交遊,有游俠之風,並以建功立業自期。天寶八載(749),經睢陽太守張九皋推薦,應舉中第,授封丘尉。十一載,因不忍「鞭撻黎庶」和不甘「拜迎官長」而辭官,又一次到長安。次年入隴右、河西節度使哥舒翰幕,為掌書記。安史亂後,曾任淮南節度使、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劍南節度使等職,官至,封渤海縣侯。世稱「高常侍」。 有《高常侍集》等傳世。永泰元年(765年)卒,終年65歲,贈禮部尚書,謚號忠。高適為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與岑參並稱「高岑」。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著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早年曾游歷長安,後到過薊門、盧龍一帶,尋求進身之路,都沒有成功。
7. 高瞻遠矚,無所適從(隱含著一個我國古代詩人的姓名)
高適
[又名:高適] 高適,字達夫,渤海蓚人。舉有道科,釋褐封丘尉。不得志,去遊河右,哥舒翰表為左驍衛兵曹、掌書記。進左拾遺,轉監察御史。潼關失守,適奔赴行在,擢諫議大夫,節度淮南。李輔國譖之,左授太子少詹事,出為蜀、彭二州刺史。進成都尹、劍南西川節度使。召為刑部侍郎,轉散騎常侍,封渤海縣侯。永泰二年卒,贈禮部尚書,謚曰忠。適喜功名,尚節義。年過五十,始學為詩,以氣質自高。每吟一篇,已為好事者傳誦。開、寶以來,詩人之達者,惟適而已。集二卷。今編四卷。
8. 高瞻遠矚無所適從
高瞻遠矚(gāo zhān yuǎn zhǔ):站得高,看得遠。比喻眼光遠大。出自 漢·王充《論衡·別通篇》。
無所適從,適:往。從:跟隨。指不知聽從哪一個好或不知怎麼辦才好。出自《左傳·僖公五年》:「一國三公,吾誰適從。」
9. 高瞻遠矚,無所適從是哪一位詩人的名字
高適
高適,字達夫,渤海蓚人.舉有道科,釋褐封丘尉.不得志,去遊河右,哥舒翰表為左驍衛兵曹、掌書記.進左拾遺,轉監察御史.潼關失守,適奔赴行在,擢諫議大夫,節度淮南.李輔國譖之,左授太子少詹事,出為蜀、彭二州刺史.進成都尹、劍南西川節度使.召為刑部侍郎,轉散騎常侍,封渤海縣侯.永泰二年卒,贈禮部尚書,謚曰忠.適喜功名,尚節義.年過五十,始學為詩,以氣質自高.每吟一篇,已為好事者傳誦.開、寶以來,詩人之達者,惟適而已.集二卷.今編四卷.
10. 高瞻遠矚 無所適從 詩人是誰
高適
高適(約704年-約765年),字達夫、仲武,漢族,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縣)人,後遷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陽)。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騎常侍、渤海縣候,世稱高常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