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完善國家公共衛生體系
●健全公共衛生體系應成為基本國策 ●提高全民公共衛生意識 ●建議成立國家應急行動中心 ●建立精乾的公共衛生隊伍 編者按: 公共防疫體系的脆弱 我國政府長期傾向於採用臨時性應急組織模式和強制性的行政手段來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導致的危機。這雖然在特定情況下能夠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其結果導致資源嚴重浪費,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理的社會成本很高。同時,臨時性應急組織機構隨著危機的結束而解散,處理危機的寶貴經驗不能夠歸納總結,使之系統化和制度化,也不利於在其他范圍內推廣與應用。 在體制上,國家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應是一個以現場協調和及時採取疾病控制與預防措施為主要職能的機構,在突發衛生事件時起到專業支持的作用。國家對涉及到公共衛生的社會公益事業的資金投入不足,使其社會公益效能大為降低。各級公共衛生單位面臨「自謀生路」的局面,嚴重影響了公共衛生防疫體系發揮正常職能。 我國公共衛生應對體系至少應有六個子系統組成,各子系統具有獨特的應對功能,相輔相成,缺一不可。這個體系應包括訓練有素的公共衛生隊伍,十分有效的公共衛生項目和政策評價機制,強大的流行病調查和衛生事件監測能力,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快速有效的公共衛生實驗室和安全可靠的公共衛生信息系統。 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中心,具有高科技信息化的特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中心是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最高權威和指揮決策機構。該中心包括領導決策系統、指揮協調系統、監控督查系統和執行運作系統等。平時授權公共衛生應對體系辦公室組織,協調、演練,保證整個體系隨時處於最佳准備狀態。戰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中心一經啟動,即能24小時運轉,信息暢通,資源充足,具有高效的指揮功能。公共衛生信息系統,包括傳染病病情報告和監測系統,症狀監測預警系統,臨床預防信息溝通交流系統,臨床和預防醫學專家信息庫和生物、化學、核威脅信息庫。疾病預防保健網,包括三級預防保健網,現場流行病學隊伍,現場實驗室快速診斷系統,預防醫學人才培訓基地,衛生監督執法隊伍,危機溝通與公共關系專業隊伍和健康教育專業隊伍。醫療救治網,包括醫院外醫療急救中心,三級醫療救治網路(傳染病和非傳染病)和中毒救治中心。醫葯器械應急用品儲備系統,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體系提供可靠的物質基礎,消除重大公共衛生和災難事件處理的後顧之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危機監測和評價系統監測,對危機處理的策略和措施進行客觀的評價,為體系的完善和可持續性做好了機制方面的准備。 預防為主。防病於未然,預防為主的指導思想應充分體現在體系的設計之中。我國公共衛生應對體系的首要目標是預防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將潛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消滅在萌芽之中。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出現時,公共衛生應對體系有足夠的應對能力,迅速控制局面。 提高全民公共衛生意識和健康危機意識,從國情出發,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該體系的建立將充分體現全社會大公共衛生的概念和生物 心理 社會醫學模式,保證能夠充分地調動、利用和整合各種社會資源,沉著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建立健全公共衛生體系應該成為一項基本國策。 明確職責、賦予許可權。政府應該進一步明確國家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是掌握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最高專業性機構。應將其中央CDC的科研職能轉移到中國醫學科學院方面,使其專心致志地進行疾病的控制與預防。其工作重點放在事件的突發現場、全球性有關信息的收集、分析與處理,提出所採取的措施和意見。 建立高效的指揮系統和資源共享系統。在國務院建立國家應急行動中心,由總理直接領導,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時負責全國性的組織領導,協調地方與軍方以及政府各部門的工作。 完善人才建設和體系建設。我國公共衛生應對體系能否做到高效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是能否建立一支精乾的公共衛生專業化隊伍,能否體現高科技信息化,以及能否具有自我評價不斷完善的可持續性功能。要依靠科學和法治,強調人文精神,以人為本,在系統評價現有公共衛生系統的基礎上,根據公共衛生應對需要來建設。在資源分配上,公共衛生應對體系的建設和公共衛生應對體系的維護和完善應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貳』 公共衛生體系受到關注的直接原因
1、直接原因
隨著經濟飛速的發展、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公共衛生保障能力的提高,使國民的身體健康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也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尤其是近些年來SARS、新甲型HINI流感、禽流感等疫情的出現和一些老疫情的死灰復燃等公共衛生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同時引起了社會對我國公共衛生的體制新思考。
2、簡介
公共衛生體系主要指各級衛生行政部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衛生監督管理機構、醫療救治機構和公共衛生研究機構等。
3、基本結構
國家及其各級政府並財政和愛衛會→衛生部→防疫司→國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省級衛生廳及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地市級衛生局及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縣市級衛生局及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鄉鎮(辦事處)衛生院防疫科→村(居委會)及社區衛生服務站和保障醫療機構並防治專業人員。其總任務是:負責轄區的疾病監測、預防、控制。
『叄』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包括哪些內容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主要為三大類人群共提供14項服務
1、建立城鄉居民健康檔案
2、健康教育
3、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和處理
4、衛生計生監督協管
5、0~6歲兒童健康管理
6、孕產婦健康管理
7、老年人健康管理
8、中醫葯健康管理
9、預防接種
10、慢性病患者管理(高血壓患者和2型糖尿病患者)
11、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管理
12、肺結核患者健康管理
13、免費提供避孕葯具
14、健康素養促進
其中1-4項為針對所有人群的服務;5-9項為針對特殊人群的服務;10-12項為針對患病人群的服務。有部分有條件的地方在開展:
1、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很多地方僅限於發現有精神病後建立檔案,做記錄、隨訪,其他均是轉到規定有條件的單位);
2、孕產婦健康管理(除產後訪視)。
(3)公共衛生體系擴展閱讀
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無論是城市或農村、戶籍或非戶籍的常住人口,都能享受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不同的服務項目有不同的服務對象,可分為:
1、面向所有人群的公共衛生服務,如統一建立居民健康檔案、健康教育服務、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衛生服務事件報告和處理,以及衛生監督協管服務。
2、面向特定年齡、性別、人群的公共衛生服務,如預防接種、孕產婦與兒童健康管理、老年人管理等。
3、面向疾病患者的公共衛生服務,高血壓、2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健康管理等。
『肆』 公共衛生包括哪些內容
公共衛生具體包括對重大疾病尤其是傳染病的預防、監控和治療;對食品、葯品、公共環境衛生的監督管制,以及相關的衛生宣傳、健康教育、免疫接種等。
公共衛生是關繫到一國或一個地區人民大眾健康的公共事業。
公共衛生與普通意義上的醫療服務是有一定區別的。
(4)公共衛生體系擴展閱讀
公共衛生服務是一種成本低、效果好的服務,但又是一種社會效益回報周期相對較長的服務。
各國政府在公共衛生服務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並且政府的干預作用在公共衛生工作中是不可替代的。許多國家對各級政府在公共衛生中的責任都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制,以利於更好地發揮各級政府的作用,並有利於監督和評估。
而在我國,農村的部分決策者受經濟利益驅動,更重視一些可以獲得短期收益的項目,削弱了政府對於公共衛生的重視程度和行政干預力度。
政府對於公共衛生並沒有明確的分工和職責范圍,尤其是對於農村公共衛生的政府職責更是含混不清。因此,盡快明確各級政府的職責和任務,以促進職責的履行是當務之急。
『伍』 請問我國公共衛生服務組織體系的構成
公共衛生服務:是一種成本低、效果好的服務,是一種社會效益回報周期相對較長的、效益非即時顯現且評價復雜的、政府主導的服務。簡單的說,公共衛生就是疾病預防控制。在國外,多數疾病預防控制專業人員必須先讀完臨床醫學後,再續讀疾控專業,多是雙學位的,技能和待遇均高於專事臨床的醫師。體系,很好理解,它是一個縝密的系統。公共衛生體系就是疾病預防控制系統,這個系統由政府、主管部委(廳、局等)、實施中心(司中心院等)、疾控專業人員、保障醫療機構來協調組成。其基本結構為:國家及其各級政府並財政和愛衛會→衛生部→防疫司→國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省級衛生廳及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地市級衛生局及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縣市級衛生局及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鄉鎮(辦事處)衛生院防疫科→村(居委會)及社區衛生服務站和保障醫療機構並防治專業人員。其總任務是:負責轄區的疾病監測、預防、控制。具體任務是:做好公共場所、學校、勞動、放射、食品等五大衛生監督監測管理;做好預防接種、消殺、從業人員體檢、衛生宣教、傳染病預防控制和救治;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建立並監控轄區人群健康信息,指導並治療患者,監測並報告相關信息;研究和預測轄區人群健康態勢,制修訂並實施防治規劃,調整防治方案等。所以,「公共衛生體系」應該是「由政府主導並全力支持的、集疾病監測、預防、控制和治療於一體的公共衛生工作系統」公共衛生體系主要指各級衛生行政部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衛生監督管理機構、醫療救治機構和公共衛生研究機構等。為了應對各種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些發達國家將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納入國防安全、經濟安全等現代大安全范圍之中。當前,我國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的總目標是,爭取用三年左右的時間建立健全我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機制、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和衛生執法監督體系;用更長一段時間,完善農村初級衛生保健體系、城市基本醫療服務體系、環境衛生體系和財政經費保障體系,滿足城鄉居民的基本衛生服務需求,不斷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水平。
『陸』 什麼是衛生體系
要了解公共衛生體系,就要對公共衛生及其服務進行簡單解釋。公共衛生是「通過評價、政策發展和保障措施來預防疾病、延長人的壽命和促進人的身心健康的一門科學和藝術」。
「公共衛生服務」則是一種成本低、效果好的服務,是一種社會效益回報周期相對較長的、效益非即時顯現且評價復雜的、政府主導的服務。簡單的說,公共衛生就是疾病預防控制。在國外,多數疾病預防控制專業人員必須先讀完臨床醫學後,再續讀疾控專業,多是雙學位的,技能和待遇均高於專事臨床的醫師。體系,很好理解,它是一個縝密的系統。公共衛生體系就是疾病預防控制系統,這個系統由政府、主管部委(廳、局等)、實施中心(司中心院等)、疾控專業人員、保障醫療機構來協調組成。
2020年5月22日,國務院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