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黃炎培為什麼又被稱為黃任老
黃炎培:
我的windows怎麼忽然一下從正版變成盜版的了?
② 黃任老是誰扮的 換了人間電視劇中,黃任老是誰扮的
該劇講述了1949-1954年新中國誕生前後的歷史風雲,以及國共兩黨在軍事、政治、經濟、統戰等各個領域之間殊死較量的故事 。
該劇於2018年1月8日在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首播,並在愛奇藝、騰訊視頻和優酷視頻同步播出 。2019年8月19日,榮獲第十五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
還有一個版本,《換了人間1959》,就部電影,在萬皮里也有,
③ 黃炎培說的歷史周期律的具體內容是什麼啊
在中國歷史循環往復的周期里,幾乎每一個能贏得200~300年長治久安的朝代,都是從打破原有社會結構,通過「均田」實現相對公平開始的。在農業社會里,「田」即土地,是最主要的生產資料,如同今天的資本。所謂「均田」當然是沒有土地的人均豪門的田,而不是有錢的豪門均窮人的田。
從中國的歷史進程看,在當時亂後思治的中國,是必須補上公平這一課的。孫中山先生尚且要平均地權、節制資本,1949年只能做得比中山先生更好。只有補了這一課,中華民族才能擺脫1840年以來的動盪歲月,休養生息,走上復興。
同歷史上其他朝代不同的是,新中國所處的歷史環境,決定了中國還需要補「現代化」這一課。在強敵虎視的情況下,中國需要迅速建立現代工業,而這需要大規模的、迅速的積累。如何在低水平的基礎上既能實現工業積累,又能實現大多數人的公平,是當時中國面臨的巨大挑戰。
還有,建立新體制的那一代人是精通中國歷史的。幾千年中國歷史中,那種「公平—不公平」的周期循環,也許在他們心中形成了一個難以排解的歷史之結;他們透過治亂更替的歷史風雲,也許看到了公平在中國治亂中的作用和分量,知道民可載舟,也可覆舟,從而力圖尋求一種能夠確保公平的體制,來保證中國的長治久安,來避免歷史周期的重現。
這種歷史因素交互作用,就形成了以政府調動資源為手段的,以公平為核心的新體制。在當時的情況下,只有政府才可能實現資源的集中,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西方國家在漫長的發展道路中完成的資本原始積累和再積累過程,同時保證積累的財富被用來建立中國自己的現代工業。
這種高速度的積累顯然是以壓制消費為代價的。在這種情況下,公正,尤其是分配的公正,就顯得非常重要。所以,當時對公平體制的選擇,不僅是中國幾千年歷史的總結,也是近代中國歷史的必然。
通過公平的體制來避免歷史周期,這也許就是以毛澤東先生為代表的一代人所做的歷史探索。如果我們把那場變革放在歷史的長周期中來看,是不是可以形成這樣的認識:它為中國徹底擺脫歷史周期律奠定了基礎。這一點值得後來者深思,值得後來者的後來者更加深思。
(3)黃任老擴展閱讀
背景
1945年7月,黃炎培到延安考察,談到「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稱歷朝歷代都沒有能跳出興亡周期律。毛澤東表示:「我們已經找到新路,我們能跳出這周期律。這條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鬆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
黃炎培:
「我生六十多年,耳聞的不說,所親眼看到的,真所謂『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團體,一地方,乃至一國,不少單位都沒有能跳出這周期律的支配力,大凡初時聚精會神,沒有一事不用心,沒有一人不賣力,也許那時艱難困苦,只有從萬死中覓取一生。
既而環境漸漸好轉了,精神也就漸漸放下了。有的因為歷時長久,自然地惰性發作,由少數演為多數,到風氣養成,雖有大力,無法扭轉,並且無法補救。也有為了區域一步步擴大了,它的擴大,有的出於自然發展,有的為功業欲所驅使,強求發展,到幹部人才漸見竭蹶,艱於應付的時候,環境倒越加復雜起來了。
控制力不免趨於薄弱了。一部歷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榮取辱』的也有。總之沒有能跳出這周期律。中共諸君從過去到現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條新路,來跳出這周期律的支配。」
毛澤東:
「我們已經找到新路,我們能跳出這周期律。這條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鬆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
黃炎培:
事後他寫下了自己對毛澤東答話的感想:「我想:這話是對的。只有大政方針決之於公眾,個人功業欲才不會發生。只有把每一地方的事,公之於每一地方的人,才能使地地得人,人人得事,用民主來打破這個周期律,怕是有效的。」
④ 黃炎培為什麼又被稱為黃任老
先看他的生平簡介:
黃炎培,號楚南,字任之,筆名抱一。江蘇川沙縣(今屬上海市)人。曾字楚南(一作號),改字韌之
對德高望重的人,政界、學界喜歡稱他的姓加名中的第一個字(有時加「字」中的第一個字),如趙朴初稱為「趙朴老」。黃炎培字任之,故稱「黃任老」。這種稱呼法最初是為了避免同姓誤會,比如有兩個姓黃的,稱「黃老」就不明確,故加名(或字)的一字。後來成為習慣,即使沒有同姓者在場,也這么稱呼。
⑤ 討米婆是什麼意思
民間有一種習俗,小兒家有一種病須吃百家米做的飯,才能治好,討米婆就做這事。
⑥ 電視劇《解放》中的黃任老指哪位歷史人物
黃任老指的是黃炎培,他是中國近現代愛國主義者和民主主義教育家,號楚南,字任之,筆名抱一,江蘇川沙縣人。
新中國成立後,黃炎培破「不為官吏」的立身准則,欣然從政。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政務院副總理兼輕工業部部長﹑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央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
(6)黃任老擴展閱讀:
毛澤東字潤之,黃炎培字任之,音相近,只一字之差。因此二人紙筆往來時,黃多稱毛為「潤之主席」或「毛主席」,而毛稱黃為「任之先生」、「任老」或「黃老」或「黃副總理」。
應當說,即使到了「階級斗爭」如火如荼的年代,毛與黃無論在相見時,還是書信中都還是以禮相待、客氣相往的,多年的交誼還是保持了下來,未受某些政見不一而中止,在那個年代也堪稱難能可貴。
⑦ 王羲之真跡存在嗎
王羲之書法作品尚無一件真跡存世,我們現在所知的王羲之作品均為摹本 。
王羲之的真跡已無存世,據說唐太宗李世民極愛王羲之書法,把天下民間所藏都收到宮中,死後帶入墳墓陪葬。現存都是摹本,是由高手雙鉤描摹出來的。元明以來唐朝的摹本就被當成珍品看待。清朝,即使將公私收藏的王羲之墨跡都統計在內,數量也不過幾十紙。在王羲之離開人世一千六百年後,唐人的摹本也成了鳳毛麟角。
據史書記載,《蘭亭序》在唐太宗李世民遺詔里說是要枕在他腦袋下邊。那就是說,這件寶貝應該在昭陵,而不在乾陵。但在五代時期的耀州刺史溫韜將昭陵盜了,然而在他寫的出土寶物清單上,卻並沒有《蘭亭序》,因此專家推斷,《蘭亭序》在乾陵裡面。
拓展資料: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漢族,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聖」之稱。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後遷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晚年隱居剡縣金庭。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
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李志敏評價:「王羲之的書法既表現以老莊哲學為基礎的簡淡玄遠,又表現以儒家的中庸之道為基礎的沖和。」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在書法史上,他與其子王獻之合稱為「二王」。
⑧ 黃仁老是指的是誰
黃炎培,號楚南,字任之,筆名抱一。江蘇川沙縣(今屬上海市)人。曾字楚南(一作號),改字韌之
對德高望重的人,政界、學界喜歡稱他的姓加名中的第一個字(有時加「字」中的第一個字),如趙朴初稱為「趙朴老」。黃炎培字任之,故稱「黃任老」。這種稱呼法最初是為了避免同姓誤會,比如有兩個姓黃的,稱「黃老」就不明確,故加名(或字)的一字。後來成為習慣,即使沒有同姓者在場,也這么稱呼。
⑨ 黃炎培的歷史周期律指的是什麼
「歷史周期律」是指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政權都會經歷興衰治亂,往復循環呈現出的周期性現象。極端的不公導致社會的崩潰,從而達到新的相對公平,周而復始。
希望能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