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洛麗塔小說txt
鏈接:
⑵ 洛麗塔小說下載
樓主,我剛好下的有,可以發給你。你只要中文版的是吧?
《洛麗塔》作者:納博科
《洛麗塔》為中文版,txt,譯林出版社,於曉丹翻譯
《Lolita》為英文版,word文檔
作者簡介
納博科夫被世界文學評論界定為20世紀最偉大的散文體大師。這位1917年革命時流亡歐洲的俄裔貴族子弟,曾靠教英文,教打網球為生,同時寫俄文小說,30年代末到了美國,在各名牌大學輪番教文學,暑假時到各地撲蝴蝶,做成標本放進實驗室。除了研究蝴蝶翅膀斑點的嗜好,他還翻譯普希金長詩《葉甫蓋尼·奧涅金》,用直譯法,註解多於翻譯加原著的分量。為了生存,他改用英文寫小說,以康奈爾教書經驗寫的小說《微暗的火》,一位教授一邊研究著一位風格隱晦的作家,一邊在學院文人堆里勾心鬥角。小說大註解套小註解,冷幽默,也夠艱深。就是這樣一位高度優雅的小說家、詩人、批評家兼翻譯家的納博科夫,寫了他最有名的作品《洛麗塔》,講述了一個中年男子和未成年的少女洛麗塔之間的一段「感情」,由此引發了巨大的爭議。
作品簡介
在讀者、書評家、小說界中,美國作家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的《洛麗塔》無疑是一部備受爭議的小說。1954年,《洛麗塔》完稿後,先後遭到四家美國出版社的拒絕。1955年9月,《洛麗塔》終於在巴黎得到奧林匹亞出版社認可,並獲得出版。在寬容的法國出版後,屢屢被批評是一部非道德的小說,
故事梗概
「洛麗塔,我的生命之光,我慾念之火,我的罪惡,我的靈魂。洛-麗-塔:舌尖向上,分三步,從上顎往下輕輕落在牙齒上。洛。麗。塔。」
這段肉麻的情話是中年教授亨伯特的內心自白。1947年,亨伯特來到美國,任教於比利亞斯大學。他准備利用暑假的空閑時間寫成一部教科書,於是他來到蘭之蒂鎮的寡婦夏洛特·黑茲太太家寄居,在那裡他遇上了讓他一生魂牽夢縈的女孩:洛麗塔。亨伯特從餐廳里出來的時候看到了她,在太陽沐浴的一塊草墊上,半裸著,跪著,以膝蓋為軸轉過身,蜂蜜樣的肩膀和綢子一樣柔嫩的脊背讓人目眩神迷。
那位令人神魂顛倒的小妖精迷住了他。她在他的身旁晃來晃去,令他無法專心寫作,而她的母親也對他一見鍾情。黑茲太太似乎已經意識到了女兒對她亨伯特太太這個位置的威脅,在他們去滴漏湖度假的時候,黑茲太太還是以商量的口吻下達了命令:讓洛麗塔去夏令營。然後她給亨伯特寫了一封情書,向他求婚。雖然他愛的是黑茲太太的女兒,但他還是和黑茲太太結了婚。和黑茲太太結婚之後,洛麗塔成了他沒有血緣關系的女兒。但他在日記里寫下的那些對洛麗塔的情感剖白還是紙藏不住火,被他的現任太太發現之後引發了一場家庭內部的劇烈爭吵。夏洛特一怒之下沖出家去,卻在離家不遠的地方撞上汽車一命嗚呼。
亨伯特和洛麗塔終於走到了一起。他開車去夏令營,將洛麗塔母親去世這個「不幸」的消息告訴她。他是興高采烈地去的,盡管他感到一點內疚。他把洛麗塔接走,先騙她說她的母親病了,住進了醫院。在路上,他們住進了一家旅館,在大堂,洛麗塔遇上了一個禿頂像臟豬一樣的老頭兒,還有他的狗。晚上,當亨伯特將洛麗塔送上床,給她吃了安眠葯,自己出去走到旅館門外白色的台階上,這時,那個禿頂的老頭兒再次向他說了一些模稜兩可的話,但亨伯特並沒有放在心上。他們在第二天早上完成了違禁書籍請刪除,而且他知道了,他甚至不是她的第一個情人。然後他們驅車往家趕。亨伯特越來越感到不安,覺得坐在旁邊的洛麗塔像個索命的小冤魂。她要求在一個加油站停一停,她下了車,很長時間沒有回來,當她重新上車時,要求亨伯特給她零錢,她要往醫院給媽媽打電話。亨伯特讓她先上車,然後向她吐露了實情,「你媽媽死了。」
從那時起,他們開始了遍游美國的旅行。在各種類型的住宿地中,他很快就喜歡上了「實用汽車旅館」———干凈、整潔、安全隱蔽,是睡覺、吵架、和好、貪婪而違法私通的理想場所。雖然是旅行,但實際上他們一無所覽,他們這漫長的旅行只不過是用一條迂迴蜿蜒的粘土路來褻瀆這個迷人、誠信、夢幻般的國度。最後,這段旅行走到了盡頭,亨伯特決定把他的「寶貝女兒」送到比爾茲利女子學校就讀。
一切似乎都很讓亨伯特滿意。但有一點是致命的,亨伯特無法容忍洛麗塔和其他男性在一起。當洛麗塔要求出演學校的話劇《幽暗的麗人》時,他斷然拒絕。但在洛麗塔用美低俗作品請刪除誘之後,他還是妥協了,雖然他心裡很不痛快。亨伯特覺得她正在從他的掌握中逃脫出去,他只能用她每星期的零用錢來買她的歡心,但她對他越來越冷淡,彼此之間並無真正的快樂可言,亨伯特沉溺於性愛游戲,洛麗塔逐漸厭倦了這種不道德的生活。他們開始不停地爭吵。洛麗塔把從亨伯特這里要來的錢攢了起來,亨伯特覺察到了,預感到這是一個陰謀,一個讓他永遠也見不到洛麗塔的陰謀,這讓他火冒三丈。一次,爭吵之後,洛麗塔奪路而逃,在大雨中跑了出去。找到洛麗塔後,他們決定到外去散散心,西行去各地轉轉,這也許對於改善他們現在這種冷戰的狀況有好處。
在路上,亨伯特發現背後有人跟蹤,一輛「阿茲特克紅色敞篷車」老是在他們屁股後面跟著,它們之間的間距似乎雷打不動。當亨伯特在一個小鎮下車買低俗作品請刪除的時候,他在商店裡看到這輛車的車主下車和洛麗塔攀談。但當他趕過去時,這個黑衣人已蹤跡不見,他問洛麗塔:「那人說什麼?」洛麗塔說:「他問我要張地圖,肯定是迷路了。」亨伯特覺得不妙,立即掉轉車頭,往回開。
洛麗塔生病了,住進了醫院,醫生診斷不過是流行性感冒,沒什麼大礙,但要住院觀察一天,補充水分,好好睡一覺。第二天,當亨伯特打電話給醫院時,醫院醫護人員告訴他,有個人把她給接走了,自稱是她的叔叔,還帶著一條狗,看上去很和善。亨伯特大吃一驚,他馬上想到這些天來一直跟蹤他們的人,他覺得自己實在是太大意了。他趕到醫院,和醫護人員大吵了一架,但於事無補。他踏破鐵鞋,一直找,找了幾個月,依舊不死心。
3年後的一天,他收到了洛麗塔從遠方發來的一封信,信上說她已結婚懷孕,急需用錢:「請給我們寄張支票來吧,爸爸。有三四百,或再少些我們就能對付得過去。」他讀信時拚命抗拒著它在他身心中引起的劇痛,他踏上了那條路,獨自一人按照信上寫的地址驅車前去。他以一個父親的身份來到女兒的新家,慰問他們,給他們錢,然後洛麗塔告訴了他真相,那個將洛麗塔從他身邊拐走的人正是那個禿頂像臟豬一樣的老頭兒,他的名字叫奎迪,是個編劇,有時還做點廣告。他是洛麗塔唯一真正愛過的男人。他把她騙走,為他拍一些色情照,洛麗塔不肯,於是她就給趕了出來。
雖然亨伯特仍然試圖挽回這段感情,但此時的洛麗塔已不是當初的那個妖艷的小仙女了,亨伯特從他的口袋裡拔出了自動手槍,准備將一腔仇恨都發泄到那個拆散了他們的人身上。他找到了這個讓他憎恨一輩子的男人,把子彈射進他的身體,就像這是一隻該死的老鼠。他沒有一絲憐憫,沒有一點猶豫,他只知道,他要幹掉這個男人,為自己也為這段要命的戀情復仇。
······································
說行天下:小說網站上千個,總有一個適合您。 說行天下
⑶ 洛麗塔小說全文閱讀
你好,我正在錄制洛麗塔小說的音頻版本,需要的話可以去點點網上搜索摘抄本計劃,洛麗塔 。
這是我們的土豆鏈接: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UxLVeZE3hBY/
洛麗塔的序言。
⑷ 洛麗塔這個小說寫的是關於什麼的
講的是一個中年男子與一個未成年少女的戀愛故事,以下是在網路上找的故事梗概:
小說描述一位從法國移民美國的中年男子亨·亨伯特(Humbert Humbert)在少年時期,與一14歲的少女安娜貝兒發生了一段初戀,最後安娜貝兒因傷寒而早夭,造就了亨伯特的戀童癖(The child I love),他將「小妖精」定義為「九到十四歲」。亨伯特最先被一名富有的寡婦拋棄,後來又迷戀上女房東Charlotte Haze的12歲女兒洛麗塔(Lolita),親呼她為小妖精。 由於兒時的陰影,亨伯特對洛麗塔無法自拔,為了親近這名早熟、熱情的小女孩,亨柏特娶女房東為妻,成為洛麗塔的繼父。小說中的女孩原名桃樂莉·海茲(Dolores Haze),西班牙文發音的小名為洛麗塔(Lolita)或洛(Lo),因此作為書名。 後來女房東發現自己的丈夫對女兒的企圖和對自己的不忠,一時氣瘋往外跑,被車子撞死。亨伯特將洛麗塔從夏令營接出來一起旅行,他以為在洛麗塔的飲料中下葯,就可以在不知不覺中猥褻她。結果葯對洛麗塔全無效果,相反第二天清晨洛麗塔主動挑逗亨伯特,發生亂倫的關系。亨伯特然後告知洛麗塔她的母親已經去世,至此洛麗塔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接受了必須和繼父生活下去的這個現實。 亨伯特帶著洛麗塔以父女的身份沿著美國旅遊,他利用零用錢、美麗的衣飾等小女孩會喜歡的東西來控制洛麗塔,以及繼續滿足自己對她的慾望。洛麗塔長大後,開始討厭繼父,她意識到「即使是最可悲的家庭生活也比這種亂倫狀況好」。於是她開始跟年紀相當的男孩子交往,並借著一次旅行的機會脫離繼父的掌握,一開始亨伯特瘋狂的尋找,但是最終還是放棄了。 三年過去,一日亨伯特收到洛麗塔的來信,信上說她已經結婚,並懷孕了,需要繼父的金錢援助。亨伯特給了她400美元現金和2500美元的支票還有把屋子賣了買家先付的10000美元跟房子的契約。他要求洛麗塔說出當時拐走她的人,洛麗塔告訴他那人正是奎迪(Quilty)( 作品中被女主角認為是東方天才哲學家),其為學校演出的劇作家,並告訴他,她和奎迪出走後,因為拒絕了奎迪要她和其他男孩子拍攝色情影片的要求,而被奎迪趕了出來。亨伯特請求洛麗塔離開她的丈夫和他走,但是她拒絕了這個要求,亨伯特傷心欲絕。他追蹤並槍殺了奎迪。最終, 亨伯特因血栓病死於獄中,而17歲的洛麗塔則因難產死於1952年聖誕。 和納博科夫筆下的許多人物一樣,亨伯特是一個化了裝的極端個人主義的藝術家。他稟然敏感,想像力豐富,但近於偏執。他在小說中曾引用一位詩人的話說,「人性中的道德感是一種義務,而我們則必須賦予靈魂以美感。」當然,在《洛麗塔》中,這種所謂的「美感」既有藝術華麗的詩意,也充滿了情慾墮落者陰惡的罪惡感。
⑸ 小說:洛麗塔
首先我想有必要先介紹一下作者納博科夫,納博科夫是一位俄裔美國作家,英語不是他的母語,而《洛麗塔》卻是一部英文著作。
按照常理說,母語應該享有語言上的優先權,但是別忘了,此人從小就俄、英、法三語隨意的切換使用,是讀著威爾斯、愛倫坡、布朗寧、濟慈、福樓拜、威爾蘭、蘭波、契訶夫、托爾斯泰、勃洛克這些人的作品長大的。
於是,幼年就開始的語言混雜,徹底把他語言間的平衡打破了,在經歷三語混雜、放棄英法尊從母語、轉而主攻英語,中間還有過斯拉夫語和德語的加盟之後又有因為太過混雜而一度語殘的時期,這種情況下一個人想不瘋都難。。。。從《洛麗塔》開始,納博科夫一改「語言劫難」的低沉語調,戲劇化地把它轉變成了「語言狂歡」,最後藉由凡維恩之口,說出了納博科夫這種能在多種語言之間自由來去的幸福感:「從我現在使用的英語,跳到輕靈的法語,再到溫柔的俄語,語言間的微妙差異,纖毫畢現,一覽無余。」
從話語中就能夠感受到他是多麼的無比爽,這種無比爽於是就化身成這本《洛麗塔》,於是就有了——
「感性時間基於血液循環,同時在理性上不僅依賴於主體對客體的清醒認識而且依賴於對自身清醒認識,因而在兩點之間(可儲存的未來和已儲存的過去)產生了一重不間斷的延續。」這樣無比爽的句子。
但,象徵手法如果變成了像文字游戲,其結果就會導致讀它的人頭大、眩暈、喘不過氣的物理症狀。
其實我倒願意把它想的不那麼復雜,想起小學中學那會兒,最膩歪的就是給課文分層分段寫段意層意中心思想,擇出句話來還要分析作者表達了什麼樣的思想感情,誰知道他李白贊美祖國形勢一片大好那會兒武則天是不是正跟他身邊兒站著呢?誰知道李世民的《過舊宅》有沒有請了槍手?。。。。所以下面說的也就是一些我認為:
亨·亨(主角)【畫外音:「哼哼」、「豬叫」。。。汗一個,多麼配合的兩個詞。。。以下出場人物均簡稱為哼哼和loli】
哼哼本身代表一種慾望、一種夢想,一種存在的形式,同時也代表了一種苦難、一種快樂的化身,或者別的什麼什麼,而唯獨不能代表的就是一種概念和一種規則。
哼哼帶著loli逃離了現實、道德,以及與現實和道德有關的一切,載著他唯一的需要——loli,開始了在精神領域里的游移生活,那種對loli的愛、慾望與佔有成為了哼哼存在的依靠,而loli也是哼哼唯一能夠把握的現實,或者說是唯一可以和現實聯系在一起的真實的事物。
事實上,loli的變化使哼哼忽然間意識到了這一點:無論對於已知的還是未知的(也就文中說的「可儲存的未來和已儲存的過去」),loli的存在形式一旦改變,哼哼就再也無法把握他僅有的可以把握的現實,反過來講,由於不可能把握真實,loli的離去是一種必然的結果。
兩個隱性象徵:
【已儲存的過去】——loli像哼哼早先的情人,這樣,哼哼他對loli的那種吸引就可以引申成為他對往日記憶的迷戀。
【可儲存的未來】——哼哼是從loli以及其鏡像的存在來界定自我的,也是從自我與loli的關系中來確定自身的存在的,而loli的最終離去使他進入了虛無。
loli正是這聯結這兩點中間的一重不間斷的延續。
引用心理學的名詞胡亂分析一下:
首先,在心理學中,「血液循環」被認為具有決定性意義,認為生命力的基礎是兩種因素:血液的濃度和血液中的空氣,而「氣」在人體內與其他組成部分相混合,既有生理的功能,也有心理的功能,它賦予人語言的能力,而成為一種思維的動因。
而在心理學中是沒有「感性」這個詞的,有的卻是近似的「感知性」,這里的所說的「感」,完全是生理的感知,而「知」是形成認識的過程。
【結論1】形成某種生理感知的過程是基於一種思維的動因。
再看理性與非理性,作為一對生活概念,理性經常被看作是理智,是被肯定的一種精神內容,與之相對的非理性,其內容是無意識,無意識是不能被人意識到的,是被壓抑的本能的慾望。而一個人作為倫理實體,不僅作為主體對現象作出倫理的評判,更要作為客體,成為倫理評判的對象,那麼主體與客體可以看成是同一個體在同一現象中所具有的雙重角色。
【結論2】從某種意義上說,理性是在壓抑的本能的慾望下的一種精神上的抑制,而那種理性是不夠完善的,信息也是不夠完全的,甚至時間也是有限的。
因此他想要表達的意思就是:由生理的感知和精神抑制下的掙扎與接受,最終產生的一種對於現實的默認與妥協。
⑹ 《洛麗塔》txt全集下載
鏈接:
《洛麗塔》(Lolita),又譯為《洛莉塔》、《洛麗泰》、《羅莉泰》,是俄裔美國作家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創作的長篇小說。
⑺ 電影《洛麗塔》對比原著小說,有何不同怎麼評價
《洛麗塔》對比美國作家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的同名小說相比兩者的差別還是很大的,前者對中年男子亨伯特與少女洛麗塔這段看似荒誕的的畸戀是帶有極強諷刺意味的,而在改編之後,電影所更為著重展現的就是「寧願看她一眼就死去」,如此近乎瘋狂痴迷般的愛意,從諷刺到對愛的展現,使電影雖有著原著的劇情架構,卻是完全不同的。
電影《洛麗塔》的出色不僅是在內核上的與時俱進,傑瑞米·艾恩斯精湛的演技,將其所飾演的中年繼父對洛麗塔那一腔痴愛,尤為矛盾的內心演變演繹的淋漓盡致,而飾演洛麗塔的多米尼克·斯萬,她演技與顏值的兼具,更為這場悲劇平添了一份唯美的基色。
⑻ 關於小說洛麗塔
洛麗塔是想像的產物,是產生於納博科夫的大腦。這是老納先生明確說明了的。
看過洛麗塔小說的人,應該會看到納博科夫寫洛麗塔不是嘩眾取寵也不是突發奇想。是醞釀了很久的。最開始的想法是關於一隻猴子的實驗而來的。還寫過洛麗塔的前身《魅人者》,好像也譯作《魔法師》,(應該是同一本吧??),《洛麗塔》是在前身的基礎上做了大幅度改動的,這樣的話,情節怎麼可能是真實的呢。
當然,我記得老納先生曾經和亨伯特一樣在幼年時候愛上過一個女孩,最終沒有在一起,這在他的《說吧,記憶》里談到過。所以說只能說洛麗塔在一定程度上是那個女孩的替身。不過「正因為納博科夫愛上了小說中的洛麗塔,才沒有愛上現實中的洛麗塔」。
老納和他妻子薇拉的感情好著呢。其實我一開始也搞混了,尤其是「故事以外的故事」,洛麗塔難產死掉了等等,更讓我混了。後來才明白那是老納的文字功底好啊。有人稱他是文學界的魔法師。也許技巧到了巔峰是能代替情感的吧……就那一段驚艷的開篇語,就把我們帶入了亨伯特的世界。
不過,其實在小說中,老納也不止一次地強調小說是虛構的,只是用的是一些文字游戲,比如說,有一家公司叫布蘭克-布蘭克,就是拿小說的真實性開玩笑,因為布蘭克就是空白的意思。
還有就是因為亨伯特是精神有些問題的,為了將這個表現地淋漓盡致,第一人稱是最合適的。(別問我為什麼老納能把一個病態的男人的心理揣摩地那麼透)。這只是人稱的問題。
《簡·愛》一定看過吧?就算沒看過也應該聽過啊。(其實我沒看過)。都是第一人稱我我我的,但是簡·愛可不是夏洛蒂。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有一定的原型,但是是虛構的故事,但是相當真實感覺,甚至他一個俄國人寫的美國社會也逼真極了,這只能說明老納先生大師啊
⑼ 洛麗塔小說簡介
建議自己花一天時間靜下心來認真讀一遍。
故事的確很亂,但不至於看不懂。
我看完了以後是覺得,洛最後說,他[一個幫助洛麗塔逃離亨亨,洛麗塔的情夫]傷了我的心,你[亨亨]卻毀了我的一生。 看到這里很傷感,我並不認為亨亨應該承擔所有責任。 從世俗的眼中,亨亨的確是個喜歡幼童的變態,可是他的愛也很純真,僅僅是保持在安全距離以內。可是洛卻引誘了他,讓他為她瘋狂,強制帶她離開。
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洛自己的任性毀了自己。
而且到最後,洛已經嫁作人妻,早已過了所謂『小妖精』的年齡,亨亨依舊愛著洛。
這足以證明,這場游戲到最後,亨亨愛上的是洛,而不是代表幼童的洛麗塔了。
悲哀的是不管是洛,還是洛麗塔,都從來沒有愛過亨亨。
愛,沒有錯。
錯的只是挑錯了對象,用錯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