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殺威棒
擴展閱讀
2017年長春高新股票價格 2025-07-05 16:57:40

殺威棒

發布時間: 2021-11-18 19:33:33

⑴ 殺威棒的介紹

殺威棒,漢語詞彙。在封建社會里,被發配充軍的犯人一到邊鎮,為了殺殺他的氣焰,一般都是先打個十棍二十棍,這就是所謂的「殺威棒」。

⑵ 殺威棒的解釋

舊時犯人收監前,常先施以棒打,使其懾服,稱「殺威棒」。
① 元 關漢卿 《蝴蝶夢》第三折:「別過枷梢來,打三下殺威棒。」
②元 李致遠 《還牢末》第二折:「舊規犯人入牢,先吃三十殺威棒。」
③《水滸傳》第九回:「 太祖武德皇帝 留下舊制:新入配軍須吃一百殺威棒。」 2.泛指逼人懾服的毆打。
① 元 關漢卿 《救風塵》第一折:「當初 趙 家姐姐勸我不聽,果然進的門來,打了我五十殺威棒。」
②《醒世恆言·杜子春三入長安》:「說聲未畢, 韋氏 已到,按在地上,先打三百殺威棒。」亦稱「 殺威棍 」
③元 高文秀 《黑旋風》第三折:「牢子雲:『入牢先吃三十殺威棍。』」
④《說唐》第七回:「凡有解到罪人,先打一百殺威棍,十人解進,九死一生。」
⑤沈從文《新與舊》:「尤其是那四十下殺威棍,對於一個劊子手似乎更有意義。」

⑶ 擊鼓鳴冤為什麼要打殺威棒

因為古代一個縣可能只有一個衙門,而這個衙門需要處理各種各樣的事情,人力不夠用怎麼辦?就要從根本上杜絕一些胡攪蠻纏的案件,所以就採用了一旦有人伸冤就要先打殺威棒的代價,從而確保來伸冤的人,都是有真正冤情的人。雖然以現在的角度來看,這件事情比較不合理,但是在古代這確實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⑷ 水滸傳武松面對殺威棒的表現

五六個軍漢,押武松在當面,管營喝叫除了行枷,說道:「你那囚徒,省得太祖武德皇帝舊制:但凡初到配軍,須打一百殺威棒。那兜的,背將起來。」武松道:「都不要你眾人鬧動,要打便打,也不要兜。我若是躲閃一棒的,不是好漢,從先打過的都不算,從新再打起。我若叫一聲,也不是好男子!」兩邊看的人都笑道:「這痴漢弄死,且看他如何熬!」武松又道:「要打便打毒些,不要人情棒兒,打我不快活。」兩下眾人都笑起來。

⑸ 水滸傳原著 林沖挨殺威棒

只說林沖送到牢城營內來,看那牢城營時,但見:
門高牆壯,地闊池深。天王堂畔,兩行細柳綠垂煙;點視廳前,一簇喬松青潑
黛。來往的,盡是咬釘嚼鐵漢;出入的,無非瀝血剖肝人。
滄州牢城營內收管林沖,發在單身房裡,聽候點視。卻有那一般的罪人,都來看覷
他,對林沖說道:「此間管營、差撥,十分害人,只是要詐人錢物。若有人情錢物
送與他時,便覷的你好;若是無錢,將你撇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若得
了人情,入門便不打你一百殺威棒,只說有病,把來寄下;若不得人情時,這一百
棒打得七死八活。」林沖道:「眾兄長如此指教,且如要使錢,把多少與他?」眾
人道:「若要使得好時,管營把五兩銀子與他,差撥也得五兩銀子送他,十分好了。」
正說之間,只見差撥過來問道:「那個是新來配軍?」林沖見問,向前答應道:
「小人便是。」那差撥不見他把錢出來,變了麵皮,指著林沖罵道:「你這個賊配
軍,見我如何不下拜?卻來唱喏!你這廝可知在東京做出事來,見我還是大剌剌的。
我看這賊配軍,滿臉都是餓文,一世也不發跡!打不死,拷不殺的頑囚!你這把賊骨
頭,好歹落在我手裡,教你粉骨碎身。少間叫你便見功效。」把林沖罵得一佛出世,
那裡敢抬頭應答。眾人見罵,各自散了。
林沖等他發作過了,去取五兩銀子,陪著笑臉告道:「差撥哥哥,些小薄禮,
休言輕微。」差撥看了道:「你教我送與管營和俺的,都在裡面?」林沖道:「只
是送與差撥哥哥的;另有十兩銀子,就煩差撥哥哥送與管營。」差撥見了,看著林
沖笑道:「林教頭,我也聞你的好名字,端的是個好男子!想是高太尉陷害你了。
雖然目下暫時受苦,久後必然發跡。據你的大名,這表人物,必不是等閑之人,久
後必做大官。」林沖笑道:「皆賴差撥照顧。」差撥道:「你只管放心。」又取出
柴大官人的書禮,說道:「相煩老哥將這兩封書下一下。」差撥道:「既有柴大官
人的書,煩惱做甚?這一封書直一錠金子。我一面與你下書,少間管營來點你,要
打一百殺威棒時,你便只說你『一路患病,未曾痊可。』我自來與你支吾,要瞞生
人的眼目。」林沖道:「多謝指教。」差撥拿了銀子並書,離了單身房,自去了。
林沖嘆口氣道:「『有錢可以通神』,此語不差。端的有這般的苦處。」
原來差撥落了五兩銀子,只將五兩銀子並書來見管營,備說林沖是個好漢,柴
大官人有書相薦,在此呈上。已是高太尉陷害,配他到此,又無十分大事。管營道:
「況是柴大官人有書,必須要看顧他。」便教喚林沖來見。
且說林沖正在單身房裡悶坐,只見牌頭叫道:「管營在廳上叫喚新到罪人林沖
來點名。」林沖聽得叫喚,來到廳前。管營道:「你是新到犯人,太祖武德皇帝留
下舊制:新入配軍,須吃一百殺威棒。左右與我馱起來。」林沖告道:「小人於路
感冒風寒,未曾痊可,告寄打。」牌頭道:「這人現今有病,乞賜憐恕。」管營道:
「果是這人癥候在身,權且寄下,待病痊可卻打。」差撥道:「現今天王堂看守的,
多時滿了,可教林沖去替換他。」就廳上押了帖文,差撥領了林沖,單身房裡取了
行李,來天王堂交替。差撥道:「林教頭,我十分周全你。教看天王堂時,這是營
中第一樣省氣力的勾當,早晚只燒香掃地便了。你看別的囚徒,從早起直做到晚,
尚不饒他;還有一等無人情的,撥他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林沖道:
「謝得照顧。」又取三二兩銀子與差撥道:「煩望哥哥一發周全,開了項上枷更好。」
差撥接了銀子,便道:「都在我身上。」連忙去稟了管營,就將枷也開了。林沖自
此在天王堂內,安排宿食處,每日只是燒香掃地,不覺光陰早過了四五十日。那管
營、差撥得了賄賂,日久情熟,由他自在,亦不來拘管他。柴大官人又使人來送冬
衣並人事與他。那滿營內囚徒,亦得林沖救濟。
話不絮煩。時遇冬深將近,忽一日,林沖巳牌時分,偶出營前閑走。正行之間,
只聽得背後有人叫道:「林教頭,如何卻在這里?」林沖回頭過來看時,見了那人。
有分教:林沖火煙堆里,爭些斷送餘生,風雪途中,幾被傷殘性命。
畢竟林沖見了的是甚人,且聽下回分解。

⑹ 宋朝的〝殺威棒〞是怎麼來的

宋太祖制定的,為的是防止有人誣告,只要是想告狀的,先打一頓殺威棒再陳述案情,這樣一來,想誣告的人得先考慮考慮自己想不想吃一頓棒,想一想萬一露餡,挨這一頓棒值不值。

⑺ 宋江的一百殺威棒和林沖的有何不同

宋江的一百殺威棒和林沖的唯一區別就是林沖能免殺威棒靠的是小旋風柴進的人情和銀子打點宋江能免除殺威棒靠的是他的名氣和銀子

宋江殺了閻婆惜後,獲罪刺配江州。就是取出銀子,給了江州官府的人。「宋江又自央浼人情,差撥到單身房裡,送了十兩銀子與他;管營處又自加倍送銀兩並人事;營里管事的人,並使喚的軍健人等,都送些銀兩與他們買茶吃。因此無一個不歡喜宋江。」不難看出,宋江本身就是豪氣,常常散發錢財,只為博得個人情。也就輕松地躲過了殺威棒

而林沖在東京被高俅設計陷害後,被刺配滄州。先是在柴進(宋太祖賜予的免死金牌)的庄園停留幾日,離開時柴進便吩咐說:「滄州大尹也與柴進好,牢城管營、差撥,亦與柴進交厚。可將這兩封書去下,必然看覷教頭。」

就沖著柴進的身份背景,滄州的官員們多多少少都會給些面子,林沖一拿出柴進的書信,便能免打殺威棒;其次,林沖一進牢門,便得到「獄友」的建議,「若要使得好時,管營把五兩銀子與他,差撥也得五兩銀子送他,十分好了。」拿著銀子收買管營,在執行的時候,管營就幫忙說著好話。柴進的書信加上銀子,這樣林沖就順順當當地躲過了殺威棒

(7)殺威棒擴展閱讀:

殺威棒簡介

殺威棒是指在封建社會里,被發配充軍的犯人一到邊鎮,在被收監時,地方長官為了殺殺他的氣焰,一般都是先打個十棍二十棍, 使其懾服。

如果一百殺威棒實實在在地打下去,那麼犯人非死即重傷,很難再逞威風。很多犯人為了不受那一百殺威棒,就拿錢買通差撥和管營的,只說是有病,就可以暫時存下一百殺威棒,到後來就不打了。

⑻ 古代的殺威棒有多疼

很疼
舊時犯人收監前,常先施以棒打,使其懾服,稱「殺威棒」。
① 元 關漢卿 《蝴蝶夢》第三折:「別過枷梢來,打三下殺威棒。」
②元 李致遠 《還牢末》第二折:「舊規犯人入牢,先吃三十殺威棒。」
③《水滸傳》第九回:「 太祖武德皇帝 留下舊制:新入配軍須吃一百殺威棒。」
2.泛指逼人懾服的毆打。
① 元 關漢卿 《救風塵》第一折:「當初 趙 家姐姐勸我不聽,果然進的門來,打了我五十殺威棒。」
②《醒世恆言·杜子春三入長安》:「說聲未畢, 韋氏 已到,按在地上,先打三百殺威棒。」亦稱「 殺威棍 」
③元 高文秀 《黑旋風》第三折:「牢子雲:『入牢先吃三十殺威棍。』」
④《說唐》第七回:「凡有解到罪人,先打一百殺威棍,十人解進,九死一生。」[1]
⑤沈從文《新與舊》:「尤其是那四十下殺威棍,對於一個劊子手似乎更有意義。」

⑼ 衙役在公堂上手中拿著的棍子是叫『殺威棍』嗎

樓主指應該是「水火棍」吧,用來壯堂威和執法(比如打屁屁)的。
殺威棒不是特指哪種棒棒,只要是用來「殺威」使用的棒棒,都可以叫殺威棒,所以水火棍可做殺威棒,扁擔也可作殺威棒。但是扁擔不可以做水火棍。

水火棍 古時供差役使用之棍。形如短棍。棍的一半塗紅色,一半塗黑色。紅為火之色,黑為水之色,取不容私情之意,故名。
據說府州衙門裡面的水火棍底端包有扁鐵(但未經證實)。

-------------------未經證實的分割線-------------------

殺威棒 在封建社會里,被發配充軍的犯人一到邊鎮,或犯人收監,為了殺殺他的氣焰,一般都是先打個十棍二十棍,這就是所謂的「殺威棒」。此棍一揮下,即便是強壯之人,非養個一兩個月難得痊癒。不過這殺威棒算是額外之刑,可打可不打,倘通融得好,自然可免,便是手下留情也很不錯。不過,要是通融不好,那犯人可要遭殃嘍。

⑽ 宋朝的〝殺威棒〞是怎麼來的

沒有的事。
一,所謂的「殺威棒」是元、明戲曲、小說中的說法,並無歷史依據:
1,《水滸傳》第九回管營對林沖說:「太祖武德皇帝留下舊制,新入配軍須吃一百殺威棒。
宋朝的太祖就是宋太祖趙匡胤。趙匡胤的謚號「英武聖文神德皇帝」,廟號太祖。後代子孫又給他加謚「啟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聖功至明大孝皇帝」。很明顯,宋太祖的尊號並不是什麼武德皇帝。
2,宋朝將罪犯刺字、充軍都是事實。實際上和今天的勞改一樣,都是把罪犯當免費勞動力為國家出力,但是你把所有的罪犯都打傷打殘算怎麼回事?100棍打在身上,不死也殘,宋朝官員這么腦殘把自己的免費勞動力打傷躺在床上休息幾十天?順便還得給醫葯?
二,「殺威棒」的可能出處:
在古代,民告官,屬於以下犯上,是為刁民。無論對錯,要先打告官的老百姓十大板再審案(清朝的大清律也有類似規定,甚至處罰更嚴重。現代社會的人,很難理解什麼是「階級」,什麼是官和民的巨大差別)。小說演義中所謂的「殺威棒」估計是來源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