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梁思成、林徽因故居的價值在人
名人故居的價值重在「人」而非「物」
梁思成、林徽因,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的設計者、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者,中國建築設計的國家獎就叫「梁思成獎」。
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婦於1931―1937年居住於北京北總布胡同的這處院落。在此居住的6年時間里,夫婦二人發現了世界上現存最早、保存最好的石拱橋――河北趙縣的隋代趙州橋、世界上現存最高的木構建築――山西應縣的遼代佛宮寺木塔、中國現存最偉大的唐代建築――山西五台的佛光寺……
也是在這6年裡,他們與劉敦楨等中國營造學社的同仁們,馬不停蹄地踏訪15個省、200多個縣,測量、攝影、分析和研究了2000多個建築文物,終於在1943年寫出中國人自己的建築史。在抗日戰爭時期的1945年5月、解放戰爭時期的1949年3月,他們給作戰方開出兩份沉甸甸的中國文化遺產保存名錄。就像王軍所說,這兩份由梁思成執筆的名錄,「給槍炮安上了眼睛,否則,中國的文化遺產不知會是何等慘況」。據了解,那份在解放戰爭時期提交的中國文化遺產保存名錄,也是我國公布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主要依據。
名人故居是否具有文物保護價值,在與其他建築的評判標准上最根本的區別是:名人故居重在「人」,建築重在「物」。名人故居可以是豪宅大院,也可以是普通建築。只要這個普通建築的住戶曾經對經濟社會的發展產生過重大影響,這個普通建築就是名人故居,就具有文物價值。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對此強調說:「要著重看故居的精神、文化、社會價值,而絕不能單純考慮建築質量和藝術價值」。
B. 梁思成、林徽因故居的基本情況
1931年至1937年間,建築大師梁思成、林徽因夫婦租住在北總布胡同3號四合院(現為24號院)。那是二人對中國建築史及文物保護做出重要貢獻的時期。梁林故居也是20世紀30年代北平文化界人士重要聚會場所,哲學家金岳霖、作家沈從文和蕭乾等都是這里的常客。諸多學者認為,冰心在小說《我們太太的客廳》中描述的就是林徽因的客廳。只是,梁林故居終究難逃被拆除的命運。
2009年,因涉及商業項目,24號院門樓及西廂房被先後拆除。2009年7月11日,此事經報道後,在社會上引起極大關注。2011年1月11日,在東城區人代會(臨時)二次會議上,該區文委主任李承剛表示,「梁林故居」已被列為普查文物,在居民騰退完畢後,這個院子將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復修繕。
C. 梁思成林徽因故居在昆明哪裡(准確地點),
在昆明北郊盤龍區龍泉街道辦寶雲社區棕皮營……
D. 梁思成、林徽因故居的介紹
梁思成、林徽因故居,位於北京市東城區北總布胡同24號院。1931年至1937年間,建築大師梁思成、林徽因夫婦租住在北總布胡同3號四合院(現為24號院)。那是二人對中國建築史及文物保護做出重要貢獻的時期。從2009年7月起經過持續2年多的「拆遷」與「保護」的拉鋸戰,梁林故居終究未逃脫碎為瓦礫的命運。東城區文化委的事故調查原因稱,開發單位是考慮到故居房屋陳舊、幾經翻建、無人居住等原因,易出現險情,因此進行了「維修性拆除」。「維修」與「拆除」這對意義完全相反的詞語,居然可以這般組合,這一新詞兒很快引起網民的質疑和調侃。
E. 梁思成、林徽因故居的元兇被揭
1月27日,龍年大年初五,華潤置地便被媒體爆出在北京市文物局不知情的情況下,拆除了已被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列為保護項目的北京市東城區北總布胡同24號四合院(原為3號院)。華潤置地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或許是因為其經營上的困境讓其鋌而走險。北總布胡同24號院這座被列為文物保護項目的老房子的拆除,牽動了許多人的心,不光是熱愛文物的國人登門造訪,就連外國遊客也前往一探究竟,更引來了眾多媒體的口誅筆伐。討伐的對象正是拆除此四合院的華潤集團旗下北京富恆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這座已被列為文物保護項目的古老四合院被拆,是因為它坐落在華潤置地「華潤大廈二期」商業寫字樓西延工程的規劃圖上。在「限購」「限貸」的政策高壓和資金迴流壓力下,正是為了節約成本,華潤置地才敢於冒天下之大不韙,強拆被列入文物保護項目的北總布胡同24號。
F. 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被拆具體時間
2008年9月貼的拆遷公告,10月中旬開始拆的第一間北房。我是這里的住戶,現在還沒走呢。
G. 梁思成、林徽因故居的保拆之爭
保護持續兩年多梁林故居終被拆
北京市東城區北總布胡同3號四合院(現為24號院)在1931年至1937年期間曾為梁思成、林徽因夫婦租住。這一時期是兩人對中國建築史及文物保護作出重要貢獻的時期。他們從這里出發,完成了對中國古代建築群落的大部分考察。2009年,因涉及商業項目,24號院門樓及西廂房被先後拆除。經媒體報道後,在社會上引起極大關注。同年7月10日,北京市規劃委員會叫停了對梁林故居建築物的繼續拆除。同月28日,北京市文物局發布通報稱,該局已會同北京市規劃委員會專題研究了北總布胡同24號院的保護問題,並責成建設單位調整建設方案,在建設規劃上確保院落得到保留。
2011年1月11日,在東城區人代會(臨時)二次會議上,東城區文化委主任李承剛曾公開表示,梁林故居已被列為文物普查登記項目,在居民騰退完畢後,這個院子將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復修繕。
在查詢2011年12月30日國家文物局正式公布的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結果時也發現,位於北總布胡同24號院的梁林故居的確在此次普查中被列為新發現文物項目。
然而1月27日有媒體在接到爆料後報道稱,北總布胡同24號院梁林故居已被拆除,但北京市文物局並不知曉。而東城區文化委隨後向北京市文物局遞交的事故調查原因稱,開發單位考慮到故居房屋騰退後,因陳舊、幾經翻建、無人居住等原因,易出現險情,因此進行了「維修性拆除」。
北京市文物局局長孔繁峙在接受采訪時也表示,拆除是由於建設單位為防止房屋在過節期間出現險情,而提前對房屋進行的「落架維修」,是維修前的一種「前期籌備工作」。
H. 梁思成、林徽因故居的七月復建
7月23日,位於北京市東城區北總布胡同的「梁思成林徽因故居」正在復建中,預計10月中旬竣工。
I. 梁思成故居在哪裡怎麼走
在山場西巴士站
J. 梁思成、林徽因故居的拆遷歷程
● 2003年9月23日,包括梁林故居所在的地塊共1.67萬平方米的土地被富恆房地產開發公司以土地協議出讓的方式獲得。立項為弘通科研大樓項目,並於2003年開始實施項目拆遷;
● 2004年,富恆房地產開發公司因為拆遷工作所需資金數目龐大,運作困難,不得不以轉讓公司股權的方式委身於中信地產;
● 2006年,迫於拆遷成本壓力,中信地產引進了上市房企億城股份,但未能成功;
● 2009年9月24日,中信地產在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擬轉讓弘通科研大樓項目;
● 2009年11月,富恆地產股份由中信地產轉讓給華潤集團旗下的華潤置地北京公司,項目名稱改為「華潤大廈二期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