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武躍飛
擴展閱讀
祥雲股份股票代碼 2025-07-05 03:42:52
不記得買股票的app 2025-07-05 03:42:51

武躍飛

發布時間: 2021-11-19 20:25:15

① 呂梁市石樓縣縣長是誰

武躍飛

② 書是石樓縣長

武躍飛 縣委副書記、縣長

③ 姓武 男孩 2010年7月9號21點30分生 按照生辰八字 五格來取名字

武言彬 武斐 武躍飛 武驍 武旋

武溫澤 武謙之

我自己想的,希望你們會喜歡

④ 柳林縣委兩會一般啥時候開

柳林縣
編輯
柳林縣位於山西省西部,呂梁山西麓,隸屬於山西省呂梁市。東鄰離石,西濱黃河,北接臨縣,南鄰中陽、石樓,是黃河沿岸城市之一。柳林縣總面積1287.29平方千米(2011年),轄15個鄉(鎮),257個行政村,人口32.76萬人(2011年)。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10.5℃,年降水量472.3毫米,無霜期平均為199天。[1]
柳林縣城所在地柳林鎮始興於明,鼎盛於清,因商賈雲集、物貿繁盛而享有「小北京」的美譽。[1]
中文名稱
柳林縣
外文名稱
Liulin County
別 名
柳林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山西省呂梁市
下轄地區
柳林、穆村、薛村、孟門、留譽等
政府駐地
清河西路
電話區號
0358
郵政區碼
033300
地理位置
山西省西部,呂梁西麓,黃河東岸
面 積
1287.29平方千米(2011年)
人 口
32.76萬人(2011年)
方 言
呂梁話
氣候條件
暖溫帶大陸性氣候
著名景點
香嚴寺、孟門南山寺、聯盛農業園、南山公園等
機 場
呂梁大武機場
火車站
柳林南站
車牌代碼
晉J
著名人物
高金,賀昌,王達成
特 產
煤炭,紅棗,碗團,芝麻餅
生產總值
232.8億元(2011年)
行政代碼
141125
縣委書記
郝繼平
縣 長
武躍飛
目錄
1 歷史沿革
2 行政區劃
3 地理環境
▪ 位置
▪ 地質
▪ 地貌
▪ 氣候
▪ 水文
4 自然資源
▪ 礦產資源
▪ 土地資源
▪ 水利資源
5 人口民族
6 經濟概況
▪ 綜述
▪ 第一產業
▪ 第二產業
▪ 第三產業
7 社會事業
▪ 教育事業
▪ 社會保障
▪ 文化事業
8 交通通訊
9 風景名勝
10 名優特產
11 著名人物

歷史沿革
編輯
柳林縣春秋時為晉國領地,戰國歸屬趙國邊邑離石。[2]
秦時屬太原郡。漢時置西河郡。[2]
漢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年)柳林縣分屬離石、藺、隰城等侯國。元朔四年(前125年)置西河郡,屬之。東漢建安十八年(213年)廢西河郡,並入太原郡。[2]
三國魏黃初二年(221年)復置西河郡,西晉時西河郡改為西河國,柳林縣分屬西河國轄下的離石、隰城、中陽三縣。北朝時期,北齊置西汾州,北周大象元年(579年)西汾州下設定胡郡,置定胡縣,郡縣治所皆在今孟門鎮,柳林縣大部分屬之。後西汾州改稱石州。[2]
隋大業元年(605年),石州改為離石郡。[2]
唐武德元年(618年)復稱石州。武德三年(620年)置西定州,治所在今之孟門鎮。貞觀二年(628年)廢西定州,改定胡縣為孟門縣,縣屬石州。貞觀七年(633年)廢孟門縣,置孟門鎮。貞觀八年(634年)廢鎮,復置定胡縣。[2]
北宋時期,柳林縣先屬石州,後屬晉寧軍。[2]
金時縣境大部屬石州治下的孟門縣。[2]
元朝初年,孟門、方山二縣並入離石,柳林縣分屬離石、寧鄉二縣。[2]
明初離石縣並入石州,隆慶元年(1567年)石州改稱永寧州,屬之。明代後期,屬山西太原府治下永寧州。清朝時期,柳林縣分屬汾州府治下的永寧州、寧鄉縣。[2]
民國元年(1912年)柳林縣境屬山西省,民國三年(1914年),永寧改稱離石,寧鄉改稱中陽,今縣境隸屬未變。民國二十六年(1937),山西省劃為七個行政區,離石、中陽屬第四行政區。[2]
民國二十九年(1940)1月,離石縣抗日民主政府在蛤蟆塌(今孟門鎮石安村)成立,柳林縣屬晉西北抗日民主政權之山西省第二游擊區行政公署四專區。[2]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中陽縣解放,柳林縣境仍分屬呂梁地區四專區轄下的離石、中陽兩縣。民國三十七年(1948),離石、中陽改屬三專區。民國三十八年(1949)2月,離石、中陽改屬晉西北行政公署。9月,離石改屬興縣專區,中陽改屬汾陽專區。[2]
1951年,中陽縣改屬興縣專區。1952年7月,離石、中陽改屬榆次專區。1954年7月,方山縣與離石縣合並為離山縣。1958年11月,離山、中陽兩縣合並,復稱離石縣。1959年9月離石、中陽分治,柳林縣又分屬離石、中陽兩縣。[2]
1971年4月,從離石縣西部劃出柳林等1鎮13個公社,從中陽縣西部劃出公社組建成新的離石縣。5月離石縣革命委員會移駐柳林鎮,7月5日正式定名為柳林縣,隸屬呂梁地區。2004年5月起屬呂梁市。[2]

行政區劃
編輯
截止到2001年,柳林縣轄8個鎮、7個鄉,即柳林鎮、穆村鎮、薛村鎮、孟門鎮、成家莊鎮、莊上鎮、留譽鎮、三交鎮、陳家灣鄉、金家莊鄉、李家灣鄉、賈家垣鄉、高家溝鄉、石西鄉、王家溝鄉。[3]

地理環境
編輯

位置
柳林縣位於山西省中
<span class="BMap_Marker BMap_noprint" unselectable="on" "="" title="" style="position: absolute; padding: 0px; margin: 0px; border: 0px; cursor: pointer; width: 19px; height: 25px; left: 379px; top: 88px; z-index: -7480750; background: url(http://api0.map.bdimg.com/images/blank.gif);">

© 2016 Bai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

部西緣,呂梁山麓,黃河東岸,東與離石區、中陽縣交界,南臨石樓,北毗臨縣,西臨黃河與陝西省吳堡、綏德、清澗縣為鄰。[4] 介於東經110°39′45″~110°05′33″、北緯37°08′53″~37°37′28″之間。總面積1287.29(2011年)平方公里。以柳林縣城為中心,正東至龍門垣鄉賀家嶺村東與中陽縣接界處17.85公里,正南至張家圪台鄉君君山村南與石樓縣接界處31.75公里,正西至石西鄉後河底村西黃河東岸24.4公里,南北長54.75公里。[4]

地質
柳林縣屬河東凹陷的中段,地層特點是東部地層較老,向西逐漸較新。太古界地質主要分布於柳林縣東部,約佔全縣面積5%;古生界主要分布於柳林縣中部和東部,約佔全縣面積15%;中生界主要分布於西南部,約佔全縣10%;新生界約佔全縣面積70%。[5]
構造位置為鄂爾多斯地區的東緣,呂梁山塊隆與鄂爾多斯塊接壤南北向構造帶西側。區內構造簡單,其構造基本形成態總體上表現為由北向南西漸傾的單斜構造,地層以幾度的傾角緩緩向西插入黃河底下,其間伴隨有平緩的褶曲。[5]

地貌
柳林縣屬西北黃土高原的丘陵溝壑區,其海拔高度隨基岩傾斜方向由東向西遞減。由於古生代的海拔變遷和中生代燕山運動,使呂梁山構造隆起,岩層西傾,黃河河道下切,形成了東北高西南底。覆蓋在各種地貌上的第四紀黃土層,久經風雨流水的侵蝕剝蝕,被逐漸切割成梁峁起伏、溝壑縱橫、山丘交錯、支離破碎的復雜地貌單元。柳林縣東北部的王老婆山,海拔1522米,西南部三交鎮下塔村海拔607米。[6]
山地區
柳林縣東北部和三道梁一帶,海拔1250-1522米。特點是具有多個高度不等的峰嶺。山體主要由石灰岩組成,在長期的風化剝蝕和流水侵蝕作用下,水文發達下切強烈、多呈「V」型。[6]
殘塬區
本縣屬西北黃土高原最初形成的黃土地形原較平緩,單元面積大,外型也較完整。主要分布在龍門垣鄉的東垣、西垣、中垣和石西鄉的仿劉家垣、呼家垣以及高家溝鄉的大成垣等地。龍花垣鄉、成家莊鎮轄鎮和賈家垣鄉轄境內也有零星塬地。全縣殘塬總面積共20809.6畝,海拔高度在900-1300米之間。[6]
丘陵區
柳林縣大部分鄉鎮均屬此類地形。在漫長的地質發展過程中,由於內營力和外營力的相互作用,特別是流水的線蝕作用,境內除殘存無數較大整塊源地外,大部地區地段形成了墚峁和河谷相間的地貌單元。墚峁狀丘陵多,孤立峁狀丘陵少,溝谷與長墚相間分布大溝呈數枝狀排列,小溝多如羽毛。柳林縣有大小溝道15080條,其中長1公里以上的支溝道1040條。溝壑面積計99.9萬畝,占縣境總面積的50.2%。1公里以上的溝壑密度為1.79公里/平方公里。溝壑區海拔高度在610-1250米之間,相對高差200米以下。[6]
河谷區
由於流水堆積作用,三川河、黃河和大黃溝兩側逐漸形成高低不等的河谷階地、河漫灘、階地、河曲窪地和河堤窪地。河漫灘、階地主要是由於流水切割而成,河曲窪地和河堤窪地則是在人工改道、修築河堤的作用下形成。柳林縣內的河谷階地面積微小。三川河兩岸的河漫灘和階地,呈現帶狀分布,川穀平均寬度263米。[6]

氣候
柳林縣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受季風及地形等的影響,夏季短促,冬季溫長。春季多風乾旱;夏季炎熱多雨;秋季降溫快多霜凍;冬季寒冷乾燥降水少。平均日照時間2449.5小時,年平均氣溫10.5℃,最冷日(一月份)平均氣溫為-5.7℃,極端最底溫度-17℃,最熱月(七月份)平均氣溫為24.4℃,極端最高溫度36.8℃;平均降水量為472.3毫米,歷年降水量最大值632毫米,歷年降水量最小值為37.44毫米;無霜期平均為199天,無霜期最長年份227天(出現在1975年),最短平均為171天,出現在1976年。[7]
由於受地形的影響,三川河地區全年風向頻率最大的主導風向為東北東風,其次為西南西風。黃河沿岸地區又以北風為主導風。全境風向變化帶有明顯的季節性,春季多東風,夏季多南風,秋季多西風,冬季多北風。[7]

水文
柳林縣屬於呂梁山區,為乾旱半乾旱的大陸性氣候,多年平均降水量456.3mm,蒸發量1200mm,地表經流模數20-55mm,由東向西遞增,年平均侵蝕模數8995T/km2,年侵蝕泥沙1158.6萬T。[8]
水文地質屬於兩種區域:黃土覆蓋的低山丘陵區和鬆散物堆積的河平川區。丘陵剖面多為「二元結構」由上部的第四紀次生黃土、第三紀紅土礫石層和下部的三迭紀、二迭紀、石碳紀和沉積岩層組成。大部面積為貧水區和極貧水區,貧水區面積1052.3km2,極貧水區222.11km2,較富水區僅13.6km2,佔全縣總面積的1.1%。[8]

自然資源
編輯

礦產資源
柳林縣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石灰岩、煤炭、煤層氣、鋁土等。
石灰岩:柳林縣石灰岩出露總面積約50~60平方公里,集中分布在礦產資源分區中的第Ⅱ區。大部分地區為石灰岩覆蓋區。境內石灰岩礦產皆賦存於奧陶系中統地層中,整個奧陶系中統地層厚450米左右,主要岩性有泥灰岩、白雲質灰岩、含白雲質灰岩、純灰岩及少量白雲岩。[9]
煤炭:柳林縣位於河東煤田腹地。儲煤面積約800平方公里,占柳林縣總面積的62%,儲量達100億噸。平均總厚151.5米。經普查勘探初步查明煤的總儲量為269 688.63萬噸,而且均是埋藏在小於500米深的礦產資源分區的第Ⅲ區。其中,柳林精查區總量為87 580萬噸,青龍普查勘探區為182 108.64萬噸,柳林縣煤炭遠景儲量80~90億噸。[10]
煤層氣:柳林縣在黃河東岸的700平方公里的含煤區范圍內,煤層氣氣源岩分布廣泛,又具有溶積較大的岩性和構造圈閉。柳林縣煤層氣儲量初步估算總生氣量為77 117.4億立方米,保存量592.92億立方米。[10]
高鋁粘土:柳林縣內石炭系中統本溪組出露比較廣泛,鋁土礦石472.79萬噸,屬中型礦床。[11]
白雲岩:柳林縣白雲岩資源主要公布於礦產資源分區中等1區的西部地帶。賦礦地層中,寒武系中統張夏組厚0~6米,寒武繫上統厚42米,奧陶系下統治里組厚45米,奧陶系下亮甲山組厚46米,共賦有5個白雲岩含礦層。遠景儲量數億噸。[12]

土地資源
柳林縣土地總面積為1287.29平方公里(2011年),摺合1931380.9畝。其中,耕地762381.9畝,占土地總面積的39.48%,人均佔有3.29畝。園地4754.4畝,占土地總面積的0.25%,人均佔有0.02畝。林地217456.8畝,占土地總面積的11.26%,人均佔有0.94畝。專用牧草地1920.4畝,占土地總面積的0.1%,人均佔有0.008畝。居民點及工礦用地89804.2畝,占土地總面積的4.65%,人均佔有0.38畝。交通用地7415.7畝,占土地總面積的0.39%,人均佔有0.03畝。水域37350.7畝,占土地總面積的1.93%,人均佔有0.16畝。未利用809857.5畝,占土地總面積的41.9%,人均佔有3.49畝。[13]
在已利用的土地面積中,農、林、牧三項農業用地98.65萬畝(農耕地佔77.3%,林地包括果園佔22.5%,牧草地佔0.2%),占已利用土地面積的88%,非農業建設用地9.72萬畝,占已利用土地面積的8.7%,水域用地27350.7畝,占已利用土地面積的3.3%。[13]
草地:柳林縣各種牧草地共有11.3萬畝(2011年),佔全縣土地總面積的3.059%。其中,300畝以上的牧坡7塊,共計3.3萬畝。可分為山地草原類和灌木草地類。主要牧草為山地乾草。面積29418.7畝,佔300畝以上牧坡面積的88.35%。畝均產青草量200公斤。灌木草地類牧坡屬山地灌叢亞類,覆蓋度一般在50%以上。屬於本科草。面積3878.8畝,佔300畝以上牧坡面積的11.65%,畝均產青草量220公斤。
林地:柳林縣天然林樹種以側柏、白皮鬆為主,為多代天然更新的次生林。主要分布在縣境東北部,2011年林地面積達到1萬畝。[14]

水利資源
柳林縣境內水資源總量多年平均為1.789億立方米/年。其中,地表水為1.5772億立方米/年,地下水為0.2208億立方米/年。[15]
境內低山丘陵區的地下水埋藏較深,三迭紀、二迭紀、石炭紀沉積岩層中,雖含有不太豐富的孔隙裂隙水,但也多從溝谷底呈下降泉出露側排。三川河河谷平川地區地下水較豐,埋藏較淺,宜於開發利用。[15]
柳林縣多年平均地表水和地下淺層水資源可利用量為1.58億立方米/年。其中,地表水為1.5772億立方米/年,地下水為0.0029億立方米/年。保證率P20%、P50%、 P75%、P95%的年水資源可利用量分別為17971.43萬立方米、15106.61萬立方米、14220.64萬立方米、13343.28萬立方米。[15]

人口民族
編輯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截止到2000年,柳林縣總人口282840人。其中,男性人口147811人,女性人口135029人,總人口的性別比為109.47:100。戶籍人口279888人,少數民族人口比重為0.08%,非農業戶口人口比重12.70%。總人口中,城鎮人口57309人,鄉村人口為225531人。[16]
柳林縣屬於少數民族散雜居區域,全縣共有32個少數民族成份,包括蒙古族、彝族、滿族、回族、維吾爾族、苗族、朝鮮族、土家族、壯族、布依族、藏族、侗族、佤族、羌族、土族、塔吉克族、瑤族、白族、哈尼族、畲族、錫伯族、拉祜族、達斡爾族、獨龍族、基諾族、傣族、傈僳族、東鄉族、納西族、景頗族、普米族和未識別民族,占柳林縣總人口的0.08%。[16]

經濟概況
編輯

綜述
2005年,柳林縣國內生產總值達到43.38億元,同比2004年增長19.8%。人均GDP達到14000元。財政總收入達8.58億元,凈增7.14億元,同比2004年增長42.9%。農民人均純收入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了24%、17.5%,達到1980元、6810元。[17]
2011年,柳林縣生產總值達232.8億元,同比2010年增長13.8%。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72360元。第一產業增加值2億元,同比2010年增長6.7%。第二產業增加值207.4億元,同比2010年增長14.4%。第三產業增加值23.3億元,同比2010年增長9.4%。工業占整體經濟的比重達86.9%。[17]
2011年,柳林縣財政總收入完成722207萬元,同比2010年增長45.4%,國稅系統完成530955萬元,同比2010年增長46.8%。地稅系統完成167572萬元,同比2010年增長44.7%。財政系統完成23680萬元,同比2010年增長22%。[17]
2012年,柳林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232.8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13.8%。財政總收入完成72.2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39.4%。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6.7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34.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202.7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13.8%。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達到79.7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72.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22.4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14.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17997元,同比2011年增長20%。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6399元,同比2011年增長41.4%。[18]
2013年,柳林縣區生產總值完成280.2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4.8%。財政總收入完成86.36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9.58%。一般預算收入完成25.35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52%。固定資產投資完成92.99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9.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26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5.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21226元,同比2012年增長17.9%;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7596元,同比2012年增長18.7%。[19]

第一產業
2011年,柳林縣糧食播種面積20769公頃,糧食總產量達34299.82噸。比2010年同期增長11.21%。油料產量達1711噸,比2010年同期增長16.9%。紅棗產量達10000噸,比2010年同期增長6%。[17]
2011年,柳林縣養殖業豬出欄34071頭,同比2010年增長18.5%。羊出欄18662隻,同比2010年增長13.4%。家禽出欄31.45萬只,同比2010年增長54.2%。肉類總產量3785噸,同比2010年增長10.3%。禽蛋產量2159噸,同比2010年增長2.7%。[17]

第二產業
2011年,柳林縣工業生產總值378.3億元,同比2010年增長33.3%。加工製造業完成生產總值202.7億元,同比2010年增長13.78%。[17]
煤炭工業產值達191.8億元,同比2010年增長14.54%,電力生產總值達6.5億元,同比2010年增長16.4%。有色金屬冶煉完成生產總值0.39億元,同比2010年下降12.5%。水泥製造完成生產總值1.9億元。[17]
2011年,柳林縣煤炭總產量達3541萬噸,同比2010年增長14.1%。洗煤產量1395.7萬噸,同比2010年增長23.8%。煤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359.3億元,同比2010年增長31.22%。利稅140.9億元,同比2010年增25.9%。利潤99.3億元,同比2010年增長26.6%。[17]

第三產業
2006年,柳林縣三交黃河旅遊景區改制完成,年遊客總量已達3萬人次。昌盛農場被評為全國農業生態旅遊示範點,旅遊配套設施完善,具有一定的接待規模。柳林縣有旅行社6家,三星級賓館1家,柳林縣旅遊從業人員1000多人,間接推動就業3000多人。全年接待遊客近30萬人次。[20]

社會事業
編輯

教育事業
2012年,柳林縣投資5.28億元建設新高中,出資665萬元扶持了28所城鄉幼兒園建設。投資256萬元,維修了縣鄉(鎮)32所中小學校舍。全面實現了高中階段免學費和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免費義務教育。2013年用於教育資4.37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21.75%。[21]
截止到2013年,柳林縣共有中小學7所,分別是:

柳林縣第一小學
柳林縣第二小學 柳林縣實驗小學 聯盛中學

柳林一中 柳林二中[22] 賀昌中學


社會保障
2011年,柳林縣新建、續建廉租房300餘套,新建經濟適用房164套;2012年新建的500套廉租房,500套經濟適用房主體已封頂;2013年,鋪開的200套廉租房和200套公租房前期工作已完成。[21]
2013年以來,柳林縣下發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826萬元,新型農村合作醫療591萬元,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851萬元,城市居民養老保險63萬元,就業專項資金625萬元,城市低保560萬元,農村低保994萬元,城鄉醫療救助400萬元。[21]
2013年,柳林縣共有28350人享受到低保。救濟金額達658萬元。2013年共擔保236戶下崗職工的小額貸款1655萬元,財政支付利息97萬元。發放大學生見習補貼218萬元補助人數281人。[21]

文化事業
柳林縣有「國國優質主焦煤之鄉」、「中國紅棗之鄉」、「山西民間藝術之鄉」等稱謂。實施文化發展促進經濟,截止到2005年底,柳林縣文化產業產值達到43,38億元,年均遞增19.8%。柳林縣加強旅遊資源整合,確定了六個文化產品項目:晉陝黃河峽谷游,清河自然風情游,柳林民俗風情游,歷史文物游,紅色革命游,紅棗藝術節和盤子文化藝術節。

交通通訊
編輯
柳林縣交通便利,307國道橫貫縣域中部。孝柳鐵路西起本縣穆村鎮,東接同蒲線孝西站,青銀高速公路與大運高速公路、太舊高速公路連接。太中銀高速鐵路和山西中南部出海大通道鐵路途經柳林,正在建設中的呂梁機場距柳林縣僅30公里。沿黃干線路、沿黃旅遊公路縱貫柳林縣。柳林縣行政村油路水泥路通暢率達到100%,形成了「四縱六橫」的縣域大交通網路。與此同時,電力、電信等城鄉基礎設施發展迅速,通訊網路覆蓋全縣。[23]

風景名勝
編輯

簡介 圖片






柳林縣華嚴寺位於離、中、柳三地交點的本縣李家彎鄉梁家會村,南距307國道80米處。建築面積9600平方米,包括山門、正殿、東西廊房以及後院僧舍磚窯14孔,瓦房2間。始建年代不祥,據寺內今存碑刻考查,該寺曾於明永樂12年(公元1414年)大修,故建築大部保存完好。有重要的考古和鑒賞價值。[24]

柳林縣華嚴寺

孟門南山寺

南山寺曾為山西永寧州(今離石)唐代官建八大寺院之首。該寺為群體建築,均建造恢宏,金碧輝煌,總佔地面積8250平方米。唐太宗、明太祖曾親蒞該寺並降諭旨,宋仁宗、金世宗、明仁宗分別為其敕賜「靈泉寺」額,並為寺中兩位高僧賜號及佛乘。北周大象至元朝至元年間先後置定湖郡(縣)、孟門縣達700餘年,共計1500餘年。[25]

名優特產
編輯

芝麻餅:以其香酥的特色而譽滿秦晉,成為人們訪親問友的必備佳品。它選料講究,工序復雜,工藝精湛,十分講究色、香、味形,在全國餅類中獨具特色。因其餅面遍撒芝麻,故而得名。[26]
碗團:是蕎麥製品,營養豐富,食用簡便,口感極佳,是馳名秦晉的一種物美價廉的風味小吃。因其用小碗蒸,熟後晾晾,可以從碗中脫下,故而得名。[26]
孟門「熬」:是一種經濟小吃,做起來又很方便,通俗地講就叫豆腐熬餅子。與隔河陝西的「羊肉泡饃」有相似之處。放鍋內一起熬片刻,澆幾滴香油盛在碗內,就可以上飯桌了。[26]

著名人物
編輯
劉志丹:無產階級革命家。原名劉景桂,字子丹。1903年10月4日誕生於陝西省保安縣(今志丹縣)金湯鎮。1924年冬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5年春轉入中國共產黨。1936年3月,參加紅軍東征戰役時犧牲,年僅33歲。[27]
賀昌:原名賀穎,又名其穎,表字伯聰。1906年1月19日出生於山西省柳林縣柳林鎮(原屬離石縣)一個士紳家庭。1922年5月和9月,在賀昌的領導下,太原大國民印刷廠和製革廠工人先後舉行了罷工斗爭,成為山西工人運動的開端。1935年3月10日,賀昌在率領紅軍部隊突圍時,於江西會昌河畔遭敵人伏擊,壯烈犧牲。[28]
於成龍:字北溟,號於山,清山西永寧州(分離石縣)人。生於明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卒於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終年67歲,謚「清端」、贈太子太保。於成龍明崇禎十二年(1639年)舉副員,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出仕,歷任知縣、知州、知府、道員、按察使、布政使、巡撫和總督、加兵部尚書、大學士等職。
望採納

⑤ 武躍飛的簡歷

1986年9月至1990年7月在西安交通大學製冷專業學習;
1990年8月至1992年5月任孝義市城關鎮團委書記;
1992年5月至1994年7月任孝義市委農工部科員;
1994年7月至1998年10月任孝義市政府辦公室農村經濟科科長;
1998年10月至2002年6月任孝義市政府辦公室副主任;
2002年3月至2003年6月任孝義市政府副秘書長;
2003年6月至2004年7月任離石市委常委、宣傳部長;
2004年7月至2009年11月任離石區委常委、宣傳部長(期間:2006年9月至2009年7月在中央黨校經濟學專業在職研究生學習;
2009年11月至2010年4月任石樓縣委副書記、代縣長;
2010年4月至2011年6月任石樓縣委副書記、縣長;
2011年6月至今任柳林縣委副書記、縣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