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史上最強的台風
地球紀錄上最強的熱帶氣旋台風泰培(Typhoon Tip) 。1979年10月12日,位於西北太平洋上的泰培中心風速每小時306公里,最低氣壓870毫巴,環流寬2174公里,足以遮蔽半個美國。
--------------------------------------------------
7920泰培的回顧
擾動發展期
1979年10月初,季風槽十分活躍,其范圍亦很廣闊。南海至西北太平洋東經180E有三個擾動,之後都發展為熱帶氣旋,由西面數起,分別是Sarah, Roger, Tip,Roger的擾動處於北緯10-20度,是三個擾動中最北的一個,最南的就是Tip的擾動。Tip的擾動最初受Roger的擾動影響,發展極不穩定,路徑亦不規則。10月4日,聯合台風警報中心對Tip的擾動發出「熱帶氣旋形成警報」(TCFA)。Roger已增強為熱帶風暴;日本方面於10月4日下午定Tip的擾動為熱帶低氣壓。
氣旋發展期
剛形成的熱帶低氣壓由4日-8日都受龐大的熱帶風暴Roger影響,路徑極不規則,剛強速度緩慢。Roger在7日以熱帶風暴強度轉化成溫帶氣旋,熱帶低氣壓才脫離Roger的抑制,並增強為熱帶風暴,然而並命名為Tip,泰培。
泰培的出現令聯合台風警報中心對其非常關注,因為其路徑可能橫掃聯合台風警中心總部所在地,關島。泰培向西北移動並於8日傍晚增強為強烈熱帶風暴,結果,泰培於9日傍晚,以強烈熱帶風暴強度橫過聯合台風警報中心的所在地以南約45公里處掠過。不久後,泰培增強為台風,副高范圍很大,令泰培的幅散強得很。
傳奇台風,870 hPa的出現
泰培增強為台風後,增強並未有停止,反而強速增強;日本的紀錄顯示其的每次記錄,氣壓幾乎都在下降,一天使由965 hPa下降至920 hPa,那就是10日-11日的紀錄。由於環境突然有良好轉變,泰培於10日已增強為強烈台風,系統直徑非常闊大,整體組織已發展得非常完善。11日,早上的中心風力維持於90 kts左右,下面有更明顯增強,中心風力下降至130 kts,氣壓則維持於900 hPa。
傳奇台風誕生於12日,由零時開始,中心氣壓一直都在900 hPa以下,並且下降得很快,北京時間0800時,已經下降至875 hPa;中心風力120 kts,比昨日稍為下降,但整體組織仍在增強,系統范圍已經很大,但仍在擴大。下午,北京時間1400時,泰培達至其的顛峰,中心氣壓870 hPa,中心持續風力140 kts,陣風165 hts;除了中心風力被受質疑外,泰培創下有紀錄以來最低氣壓和最大熱帶氣旋的記錄;泰培在12日的強風圈(33 kts)直徑有2220 km之廣,暴風圈(92 kts)直徑560 km;泰培亦擁有一個非常強的強烈暖心結構。
當年的香港風迷稱,皇家香港天文台(未回歸前的名稱,即今天的香港天文台)曾對傳媒發布有關距香港一千幾公里外的泰培的警告,此舉動甚為罕見。
泰培的移動速度緩慢亦是其增強迅速的原因之一。
減弱後的泰培
泰培的氣壓維持在900 hPa以下,直至13日才上升至900 hPa,移動速度仍然緩慢,導致減弱速度也很緩慢,中心風力一般維持於125 kts左右。下午的中心風力下降至110 kts,雖然其的范圍開始縮小,但仍然是個巨台。14日的風力有所減弱,中心風壓上升得快,泰培開始轉向。泰培於16日的中心風力下降至95 kts,維持風力至17日,系統移至台灣以東,而其依然是個巨台。
泰培的衰亡
泰培於18日早上越過北回歸線,離開熱帶洋面,以強烈台風強度加速轉向東北,並於19日以70 kts的風力加速橫掃日本,並轉化為溫帶氣旋。其溫帶氣旋亦於隨後兩天掠過阿留申群島進入中太平洋洋面。
http://cnqzx.com/zcyun/club/dv_rss.asp?s=xhtml&boardid=81&id=1491&page=2
2. 史上最強的台風級別是多少
地球紀錄上最強的熱帶氣旋是1979年10月12日的台風泰培(Typhoon Tip) 。
1、擾動發展期
1979年10月初,季風槽十分活躍,其范圍亦很廣闊。南海至西北太平洋東經180E有三個擾動,之後都發展為熱帶氣旋,由西面數起,分別是Sarah, Roger, Tip,Roger的擾動處於北緯10-20度,是三個擾動中最北的一個,最南的就是Tip的擾動。Tip的擾動最初受Roger的擾動影響,發展極不穩定,路徑亦不規則。10月4日,聯合台風警報中心對Tip的擾動發出「熱帶氣旋形成警報」(TCFA)。Roger已增強為熱帶風暴;日本方面於10月4日下午定Tip的擾動為熱帶低氣壓。
2、氣旋發展期
剛形成的熱帶低氣壓由4日-8日都受龐大的熱帶風暴Roger影響,路徑極不規則,剛強速度緩慢。Roger在7日以熱帶風暴強度轉化成溫帶氣旋,熱帶低氣壓才脫離Roger的抑制,並增強為熱帶風暴,然而並命名為Tip,泰培。
泰培的出現令聯合台風警報中心對其非常關注,因為其路徑可能橫掃聯合台風警中心總部所在地,關島。泰培向西北移動並於8日傍晚增強為強烈熱帶風暴,結果,泰培於9日傍晚,以強烈熱帶風暴強度橫過聯合台風警報中心的所在地以南約45公里處掠過。不久後,泰培增強為台風,副高范圍很大,令泰培的幅散強得很。
3、傳奇台風,870 hPa的出現
泰培增強為台風後,增強並未有停止,反而強速增強;日本的紀錄顯示其的每次記錄,氣壓幾乎都在下降,一天使由965 hPa下降至920 hPa,那就是10日-11日的紀錄。由於環境突然有良好轉變,泰培於10日已增強為強烈台風,系統直徑非常闊大,整體組織已發展得非常完善。11日,早上的中心風力維持於90 kts左右,下面有更明顯增強,中心風力下降至130 kts,氣壓則維持於900 hPa。
傳奇台風誕生於12日,由零時開始,中心氣壓一直都在900 hPa以下,並且下降得很快,北京時間0800時,已經下降至875 hPa;中心風力120 kts,比昨日稍為下降,但整體組織仍在增強,系統范圍已經很大,但仍在擴大。下午,北京時間1400時,泰培達至其的顛峰,中心氣壓870 hPa,中心持續風力140 kts,陣風165 hts;除了中心風力被受質疑外,泰培創下有紀錄以來最低氣壓和最大熱帶氣旋的記錄;泰培在12日的強風圈(33 kts)直徑有2220 km之廣,暴風圈(92 kts)直徑560 km;泰培亦擁有一個非常強的強烈暖心結構。
4、減弱後的泰培
泰培的氣壓維持在900 hPa以下,直至13日才上升至900 hPa,移動速度仍然緩慢,導致減弱速度也很緩慢,中心風力一般維持於125 kts左右。下午的中心風力下降至110 kts,雖然其的范圍開始縮小,但仍然是個巨台。14日的風力有所減弱,中心風壓上升得快,泰培開始轉向。泰培於16日的中心風力下降至95 kts,維持風力至17日,系統移至台灣以東,而其依然是個巨台。
5、泰培的衰亡
泰培於18日早上越過北回歸線,離開熱帶洋面,以強烈台風強度加速轉向東北,並於19日以70 kts的風力加速橫掃日本,並轉化為溫帶氣旋。其溫帶氣旋亦於隨後兩天掠過阿留申群島進入中太平洋洋面。
3. 歷史上最大的台風是哪一次
有史以來最強的超強台風,1979年登陸日本的泰培(巔峰時期泰培的中心風力評估為每小時306公里)。
台風泰培(英語:Typhoon Tip)是有紀錄以來全世界綜合情況最強烈的熱帶氣旋,源於10月4日澎貝島附近季風槽產生的擾動天氣,是1979年太平洋台風季的第19場風暴和第12場台風。
泰培的發展和移動起初受到西北方向一場熱帶風暴的不利影響,但該風暴之後向北移動,泰培於是得以增強。掠過關島後,氣旋得以爆發性增強,於10月12日達到風速每小時305公里的最高強度,海平面氣壓低至870毫巴(百帕,25.69英寸汞柱),刷新世界紀錄。
美國空軍氣象局派出60架次偵察機飛入泰培內部執行觀測任務,這場台風因此成為近距離觀測次數最多的熱帶氣旋之一。
美國海軍陸戰隊在日本神奈川縣開展的訓練營因泰培間接引發火災,致使13人遇難,68人受災。該國其他地區還因這場台風引發大范圍洪災,導致42人喪生,海上還有許多船隻沉沒,至少44人死亡或失蹤。
(3)史上最強台風擴展閱讀
泰培台風受災死亡情況
110人死亡、5人失蹤、543人受傷,139棟房屋倒塌,另有1,287棟受損,地上浸水8,157棟、地下浸水47,943棟,耕地受害25,451公頃,船舶受害19隻。
在達到最高時速後,泰培逐漸減弱並向日本沿海靠近。大量的不間斷的降雨,導致了本州島多處塌方和泥石流。最終泰培減弱為弱風暴並於10月19日在日本登陸,一共造成了68人死亡,並給日本的農業和漁業造成了數百萬美元的重大損失。
台風泰培創造兩項世界紀錄
有史以來最大環流半徑(2170km)、烈風圈(1110km)及暴風圈(280km)。(因過去前測量科技不先進,所測得的數據不夠精準,目前熱帶氣旋半徑100~500km之間)
正式紀錄中海平面氣壓最低(870hPa)及第二高風速(一分鍾-305km/h)之台風。(2013年西北太平洋超強台風海燕已刷新該風速紀錄為315km/h)
台風是一種不容小覷的自然災害,台風迎來會誘發暴雨、洪澇、泥石流、風暴潮等次生災害。熱帶氣旋中心持續風速在12級至13級(即每秒32.7米至41.4米)稱為台風,據科學家研究,台風釋放的能量功率相當於全世界發電功率的200倍。
4. 史上最強的五大台風
這就是世界上最強的台風----1979年狄普台風(Tip)。這是全世界的風迷都感到津津樂道的一個台風。 這個超級台風,誕生於1979年10月4日,在關島東南方約兩千公里的海面上形成,當時只是個熱帶低壓。起初台風的路徑並不穩定,持續在北緯5~10度,東經150~155度間打轉。10月6日,增強為輕度台風,台風仍繼續打轉,直到10月8日才開始穩定地向北北西移動,1天後轉向偏西運動。 起初,台風的發展並不快速,直到10月9日,它還是個輕度台風。然而10月10日,台風增強為中度台風後,開始迅速增強,隔日就增強為強烈台風!10月12日,台風的強度已達最鼎盛時期----中心最大風速紀錄為每小時305公里,相當於每秒85公尺。而這時中心氣壓已跌至870百帕!另外,它的暴風半徑大得嚇死人~~半徑1100公里,是賀伯、尤特台風的三倍大! 然而,這台風的終極強度並未能持久,在10月13日,台風開始漸漸減弱。當時狄普台風的位置仍在廣大的太平洋上,所在緯度約在北緯15~20度。關於這件事,香港地區的風迷引來了熱烈討論。有人說,當時狄普台風的暴風半徑十分巨大,達1100公里,當台風減弱的時候,暴風圈的邊緣已經接觸了菲律賓東緣,所以會漸漸減弱。不過,有人認為,即便台風的暴風圈已接觸陸地,台風應該還不會有明顯的減弱,直到中心登陸之後才會有明顯的減弱。總之,狄普台風為何在熱帶海洋上漸漸減弱,仍是個謎團。 台風減弱一直到10月15日左右,才減弱為中度台風,這時台風一度威脅台灣。不過,在10月16日,台風偏北移動,台灣才免於被威脅。台風開始影響日本了。琉球則為首當其沖,當時台風的中心風速為110節。 隨後,台風轉向東北移動,在10月18日於日本紀伊半島登陸,並減弱為輕度台風。10月19日,台風在日本東北地區近海變性為溫帶氣旋。由於年代太久遠了,並不清楚此台風在日本地區所造成的影響。狄普台風傳奇的一生便結束了。 狄普的回顧
5. 歷史上破壞力強的台風有哪些
台風可分為一般台風、強台風和超強台風。所謂台風,一般指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東南部形成的強大風暴。強台風則是指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4~15級(41.5~50.9米/秒)的熱帶氣旋。當強台風繼續加強,就會轉為超強台風,其風速大於51.0米/秒,風最高時速可達300公里以上,所到之處,摧枯拉朽,人力不可抗拒,易造成人員傷亡,故超強台風的風力和破壞力,也是世界上最嚴重的自然災害之一。大家知道,台風尼伯特是2016年第1號超強台風,從7月6日夜間生成並在極快時間登陸,先後給我國台灣、華東沿海地區及東部海區帶來較大風雨的影響。那麼,史上有記載的最強勁、最具破壞力的台風有哪些呢?下面筆者根據有關資料,不妨簡單盤點一下。
1、2010年的「梅姬台風」
維拉台風圖片
維拉是史上最致命台風之一,於1959年九月底席捲日本,造成5098人死亡,4萬多人受傷。維拉破壞性之大,主要因台風造成名古屋附近伊勢灣洪水嚴重泛濫,與其每小時305千米的強勁風速聯系不大。巨浪摧毀了防波堤,莊稼、馬路、鐵道全都付之一炬,150萬居民無家可歸,痢疾大范圍爆發,壞疽和破傷風也隨之而來。此外,維拉帶來的這場災難,促使了日本富士山雷達系統的建立,用以預期未來的重大風暴。
3、1961年的「南施台風」
南施台風是1961年太平洋台風季的一個熱帶氣旋,風暴在9月7日形成,在9月17日消散,維持了10天。南施在日本本州登陸之前,影響了關島和日本的琉球群島,並為該區造成巨大損失。南施的一分鍾最高平均風速為約345千米每小時(215英里每小時)或185節,可能成為全球有紀錄以來風速最高的熱帶氣旋。由於南施為日本帶來嚴重破壞,故日本氣象廳為它命名為第二室戶台風(日語:第2室戸台風),是為氣象廳8個命名台風其中之一。
6. 中國史上最強的台風是哪次
近代有記錄吹襲中國大陸的熱帶氣旋(以登陸時候的風速計算),是2006年登陸浙江電白鎮的超強台風「桑美」,中心風力達到216 km/h(60m/s,17級)。
桑美是自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登陸中國最強的台風,登陸強度比2005年登陸美國的颶風卡特里娜還要強。嚴重影響了中國東部沿岸地區,造成了摺合約25億美元的損失。2006年12月4日至9日的第39次世界氣象組織台風委員會會議中,決定把「桑美」這個名字退役。
(6)史上最強台風擴展閱讀:
桑美特點
強度大
據歷史資料顯示,「桑美」登陸時的中心氣壓低於1956年第12號熱帶氣旋「Wanda」(溫黛)登陸時的923百帕,成為50多年來登陸我國大陸最強的台風。同時,「桑美」也成為我國台風強度重新分級後登陸的最強台風。
「桑美」強度大,因此它登陸後,周圍的風力特別大,它帶來的區域性大風強度打破歷史記錄,登陸前後17級風圈半徑達45公里。8月10日至12日,浙江沿海、福建北部沿海以及浙江南部和福建北部內陸大部地區出現了8~10級大風。
其中浙江東南沿海和福建東北部沿海部分地區的風力有11~12級,局部地區風力達14~17級;福鼎市8月10日17~20時連續3小時陣風風速超過40米/秒。浙閩兩省觀測到的最大風速均打破了兩省極大風速的歷史記錄。
另外,江西東北部(包括鄱陽湖湖面)也出現了6~8級大風,局部地區風力達9級。
後來,溫州鶴頂山風力發電站測得的81m/s的陣風記錄被中國氣象局承認,這也成了有確實記錄來中國大陸地區的最大風速,足以可見超強台風「桑美」的強度。
雨量大
浙江省從10日5時開始降雨,,暴雨區主要集中在溫州、台州地區,累計雨量大於100mm的站點有33個,大於200mm的有13個站點,大於300mm的有9個站點,大於350mm的有4個站點:分別是蒼南昌禪466mm、金鄉379mm、玉蒼山377mm、礬山369mm。
截止10日20時,100mm以上降雨籠罩面積3512平方公里,200mm以上降雨籠罩面積為509平方公里,300mm以上降雨籠罩面積為113平方公里。10日晚上,在「桑美」登陸時,溫州有記錄的過程最大增水是3.58米,實際最高的潮位是6米出頭,與最後的潮位預測相差60厘米左右!
移動快
「桑美」於5日晚上在關島東南方的洋面上生成之後,以25km/h的速度快速移動,並且成為超強台風後不久移速增大到30km/h。在整個台風生命史中,始終保持這種快速移動的台風並不太多見,特別是如此強的超強台風一直持續如此快速移動更為少見。
7. 史上最強的台風級別是多少是哪個台風
17級。
台風泰培是人類有記錄以來,影響范圍最大的台風,台風半徑1110千米,風速305km/h,刷新世界紀錄,日本1979年的大范圍洪災,也是由這個台風造成的,不國此次台風造成的傷亡並不是很大,主要原因在於它發生在太平洋上,不過其風力之大,依然在十大史上最強台風排名中排第一。
台風(英語:Typhoon),屬於熱帶氣旋的一種。
熱帶氣旋是發生在熱帶或副熱帶洋面上的低壓渦旋,是一種強大而深厚的「熱帶天氣系統」。我國把南海與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按其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力(風速)大小劃分為6個等級,其中中心附近風力達12級或以上的,統稱為台風。
8. 最強台風:歷史上有哪些有名的台風
1、2017年超強台風天鴿
(英語:Super Typhoon Hato,國際編號:1713,聯合台風警報中心:15W,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Isang)為2017年太平洋台風季第13個被命名的風暴。
2018年2月28日-3月3日,於越南河內舉行的台風委員會第50屆年度會議上,決定將「天鴿」除名。
台風天鴿導致中央氣象台發出2017年首個台風紅色預警信號,港澳氣象部門發出十號颶風信號 ,且登陸時恰逢天文大潮,為珠海、香港、澳門等地區帶來重大破壞,造成了24人死亡和68.2億美元經濟損失 ,其中43.8億美元來自中國大陸,10.2億美元來自香港,14.2億美元來自澳門。
2、2016年超強台風莫蘭蒂
為2016年太平洋台風季第14個被命名的風暴在2017年02月21日-24日於日本橫濱舉行的第49屆台風委員會年度會議上,由於「莫蘭蒂」給福建等地造成嚴重的破壞和重大經濟損失,台風委員會決定將莫蘭蒂除名,其替補為Nyatoh,中文為「妮亞圖」。
台風莫蘭蒂導致廈門市65萬棵樹倒伏,房屋損毀17907間,農作物受災面積10.5萬畝,直接經濟損失102億元。 在中國大陸共造成28人死亡、49人受傷、18人失蹤。台風莫蘭蒂擦過台灣南部時也給台灣造成嚴重影響,當地因災死亡2人。
3、2016年超強台風海馬
(Super Typhoon Haima,國際編號1622,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Lawin),為2016年太平洋台風季中第22個被命名的風暴,其名字來源於中國,意為一種魚。
由於2016年第22號台風海馬給菲律賓以及中國華南地區帶來重大經濟損失,台風委員會決定把「海馬「這個名字退役,由「木蘭「替代。
4、2016年超強台風莎莉嘉
(英語:Super Typhoon Sarika,國際編號:1621,聯合台風警報中心:24W,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Karen),為2016年太平洋台風季第21個被命名的風暴。
「莎莉嘉」一名由柬埔寨提供,名字意義是啼鳥。由於「莎莉嘉」給中國華南和菲律賓造成嚴重影響,在2017年2月的第第49屆台風委員會議上,台風委員會決定將「莎莉嘉」除名。替補名為Trases,中文名為翠絲。
5、2016年超強台風洛坦
(英語:Super Typhoon Nock-ten,國際編號:1626,聯合台風警報中心:30W,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Nina)為2016年太平洋台風季第26個被命名的風暴。
「洛坦」一名由寮國提供,名字意義為一種鳥。由於「洛坦」給菲律賓帶來重大經濟損失,在2017年2月舉行的第49屆台風委員會年度會議上,決定將「洛坦」退役,其替補名為「軒嵐諾(Hinnamnor)」,其意義為寮國當地的一處保護區的名稱。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台風洛坦
網路-台風莫蘭蒂
網路-天鴿
9. 歷史上最強台風多大
世界上最強的台風----1979年狄普台風(Tip)。這是全世界的風迷都感到津津樂道的一個台風。 這個超級台風,誕生於1979年10月4日,在關島東南方約兩千公里的海面上形成,當時只是個熱帶低壓。起初台風的路徑並不穩定,持續在北緯5~10度,東經150~155度間打轉。10月6日,增強為輕度台風,台風仍繼續打轉,直到10月8日才開始穩定地向北北西移動,1天後轉向偏西運動。 起初,台風的發展並不快速,直到10月9日,它還是個輕度台風。然而10月10日,台風增強為中度台風後,開始迅速增強,隔日就增強為強烈台風!10月12日,台風的強度已達最鼎盛時期----中心最大風速紀錄為每小時305公里,相當於每秒85公尺。而這時中心氣壓已跌至870百帕!另外,它的暴風半徑大得嚇死人~~半徑1100公里,是賀伯、尤特台風的三倍大! 然而,這台風的終極強度並未能持久,在10月13日,台風開始漸漸減弱。當時狄普台風的位置仍在廣大的太平洋上,所在緯度約在北緯15~20度。關於這件事,香港地區的風迷引來了熱烈討論。有人說,當時狄普台風的暴風半徑十分巨大,達1100公里,當台風減弱的時候,暴風圈的邊緣已經接觸了菲律賓東緣,所以會漸漸減弱。不過,有人認為,即便台風的暴風圈已接觸陸地,台風應該還不會有明顯的減弱,直到中心登陸之後才會有明顯的減弱。總之,狄普台風為何在熱帶海洋上漸漸減弱,仍是個謎團。 台風減弱一直到10月15日左右,才減弱為中度台風,這時台風一度威脅台灣。不過,在10月16日,台風偏北移動,台灣才免於被威脅。台風開始影響日本了。琉球則為首當其沖,當時台風的中心風速為110節。 隨後,台風轉向東北移動,在10月18日於日本紀伊半島登陸,並減弱為輕度台風。10月19日,台風在日本東北地區近海變性為溫帶氣旋。由於年代太久遠了,並不清楚此台風在日本地區所造成的影響。狄普台風傳奇的一生便結束了。
10. 歷史上最強台風
地球紀錄上最強的熱帶氣旋台風泰培(Typhoon Tip) 。1979年10月12日,位於西北太平洋上的泰培中心風速每小時306公里,最低氣壓870毫巴,環流寬2174公里,足以遮蔽半個美國。
--------------------------------------------------
7920泰培的回顧
擾動發展期
1979年10月初,季風槽十分活躍,其范圍亦很廣闊。南海至西北太平洋東經180E有三個擾動,之後都發展為熱帶氣旋,由西面數起,分別是Sarah, Roger, Tip,Roger的擾動處於北緯10-20度,是三個擾動中最北的一個,最南的就是Tip的擾動。Tip的擾動最初受Roger的擾動影響,發展極不穩定,路徑亦不規則。10月4日,聯合台風警報中心對Tip的擾動發出「熱帶氣旋形成警報」(TCFA)。Roger已增強為熱帶風暴;日本方面於10月4日下午定Tip的擾動為熱帶低氣壓。
氣旋發展期
剛形成的熱帶低氣壓由4日-8日都受龐大的熱帶風暴Roger影響,路徑極不規則,剛強速度緩慢。Roger在7日以熱帶風暴強度轉化成溫帶氣旋,熱帶低氣壓才脫離Roger的抑制,並增強為熱帶風暴,然而並命名為Tip,泰培。
泰培的出現令聯合台風警報中心對其非常關注,因為其路徑可能橫掃聯合台風警中心總部所在地,關島。泰培向西北移動並於8日傍晚增強為強烈熱帶風暴,結果,泰培於9日傍晚,以強烈熱帶風暴強度橫過聯合台風警報中心的所在地以南約45公里處掠過。不久後,泰培增強為台風,副高范圍很大,令泰培的幅散強得很。
傳奇台風,870 hPa的出現
泰培增強為台風後,增強並未有停止,反而強速增強;日本的紀錄顯示其的每次記錄,氣壓幾乎都在下降,一天使由965 hPa下降至920 hPa,那就是10日-11日的紀錄。由於環境突然有良好轉變,泰培於10日已增強為強烈台風,系統直徑非常闊大,整體組織已發展得非常完善。11日,早上的中心風力維持於90 kts左右,下面有更明顯增強,中心風力下降至130 kts,氣壓則維持於900 hPa。
傳奇台風誕生於12日,由零時開始,中心氣壓一直都在900 hPa以下,並且下降得很快,北京時間0800時,已經下降至875 hPa;中心風力120 kts,比昨日稍為下降,但整體組織仍在增強,系統范圍已經很大,但仍在擴大。下午,北京時間1400時,泰培達至其的顛峰,中心氣壓870 hPa,中心持續風力140 kts,陣風165 hts;除了中心風力被受質疑外,泰培創下有紀錄以來最低氣壓和最大熱帶氣旋的記錄;泰培在12日的強風圈(33 kts)直徑有2220 km之廣,暴風圈(92 kts)直徑560 km;泰培亦擁有一個非常強的強烈暖心結構。
當年的香港風迷稱,皇家香港天文台(未回歸前的名稱,即今天的香港天文台)曾對傳媒發布有關距香港一千幾公里外的泰培的警告,此舉動甚為罕見。
泰培的移動速度緩慢亦是其增強迅速的原因之一。
減弱後的泰培
泰培的氣壓維持在900 hPa以下,直至13日才上升至900 hPa,移動速度仍然緩慢,導致減弱速度也很緩慢,中心風力一般維持於125 kts左右。下午的中心風力下降至110 kts,雖然其的范圍開始縮小,但仍然是個巨台。14日的風力有所減弱,中心風壓上升得快,泰培開始轉向。泰培於16日的中心風力下降至95 kts,維持風力至17日,系統移至台灣以東,而其依然是個巨台。
泰培的衰亡
泰培於18日早上越過北回歸線,離開熱帶洋面,以強烈台風強度加速轉向東北,並於19日以70 kts的風力加速橫掃日本,並轉化為溫帶氣旋。其溫帶氣旋亦於隨後兩天掠過阿留申群島進入中太平洋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