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殿軍到底是第四名還是最後一名
冠軍 《史記 項羽本紀》中說:"諸別將皆屬宋義,號為卿子冠軍",宋義是秦末反秦義軍一首領項梁的部下."冠軍",言其在諸軍之上,宋義時為上將,故稱"冠軍".魏晉以至南北朝,冠軍成了將軍的一種官,叫"冠軍將軍".唐代設冠軍大將軍.到了清朝,皇帝的鑾儀衛及旗手衛的首領,也稱"冠軍伎".後來人們稱比賽的第一名為冠軍.
亞軍 亞軍是競技比賽第二名獲得者的榮譽稱號.最早解釋詞義的《爾雅》對"亞"的解釋是"次也",即低於冠.周代的官制,正卿以下稱為亞卿.漢代御史大夫,地位僅次於丞相,被稱為"亞相",史書上還有"亞將"等稱謂,因而後來人們把比賽中第二名稱為"亞軍".還有一種說法是:古人稱孟子為"亞聖"(即第二個聖人).後來將"亞"轉義為第二,故稱第二名為"亞軍".
季軍 "季"原是"末"的意思,舊時指農歷一個季度的最末一個月,季春,季夏,季秋,季冬即指三,六,九,十二月."孟"和"仲"分別指一個季度的第一和第二個月.一個季度是三個月按"孟","仲","季"的次序,"季"慢慢便成了"三"的同義語.古時作戰,又常把軍隊分為前軍,中軍,後軍.後軍排列第三,即為季軍,沿襲下來,"季軍"也成了第三名的同義語.
殿軍 本來是殿後之軍的意思,古時軍隊撒退,走在最後面的是殿軍.稱第四名為殿軍,是取"三軍之後"的意思.
B. 冠軍亞軍季軍殿軍瑙軍剴軍,第七名叫什麼軍
你所說的瑙軍在部分演藝活動中會出現,也就是第五名,瑙軍只是比較優雅的稱呼而已,取自瑪瑙寶石的含義,正常漢語中是沒有這個詞的,屬於現代生造出來。還有一些網路詞例如剴軍(第六名),太軍(第七名)在漢語中是不存在的,可能是別人編出來的。
因為冠亞季軍這些詞都是由明確來歷的,才會被流傳下來,那些網路生造詞,可以無視,沒有什麼文化含義和內涵。
先說冠軍。"冠"字有兩個讀音,讀如"關",第一聲時是名詞,意為帽子或形狀象帽子覆蓋的東西,如:花冠,雞冠。讀如"貫"第四聲時,則轉為動詞,含義有二: 1.指古代的一種禮。古代男子二十歲時舉行成人禮,開始戴冠。"冠者"即指成年人。 2.由於帽子是戴在頭頂上的,引申為超出眾人的,居第一位的,到了頂的。詞語"勇冠三軍"說明了"冠軍"表示軍隊中英勇突出的第一名。後來人們便稱競技比賽的第一名為冠軍。
次說亞軍。"亞"意思是僅次一等的,如:"亞父",僅次於父親的人。楚漢相爭時,項羽尊范增為"亞父":封建時代稱孔子為"至聖",孟子為"亞聖」,認為孟子僅次於孔子,所以稱為"亞聖」。是以後代稱競技比賽的第二名為亞軍。
再說季軍。"季"原為"末"的意思,春夏秋冬四季各分為"孟""仲""季"三個月,如"仲夏"指的是農歷五月,""季春"即農歷三月。競技比賽一般只取前三名,所以第三名就稱為季軍。
末說殿軍。行軍走在最後稱為"殿",現代有"殿後"一詞""殿軍"後來引申為比賽時名列最後的人,或入選的最末一名。有的比賽取前四名,季軍之後,就再來個"殿軍"。
C. 殿軍是第幾名 通常有獎勵嗎
殿軍是第四名,一般沒有獎勵。都是獎勵前三名。
D. 港姐殿軍是第幾名
「季軍」,指名次低於冠軍、亞軍的優勝者,是指競賽的第3名。
E. 第四名,殿軍是什麼意思啊
殿軍 解釋1 在撤退時為了保護主力部隊不受到追擊,而安排在軍團中最後的位置以阻止敵方追擊的一種部署。 例如:大部隊開始轉移,由三連殿軍。 解釋2 體育、游藝競賽中的最末一名,也指競賽後入選的最末一名 殿軍一詞出自《晉書·王湛傳》:「故大禹、咎繇稱功言惠而成名於彼,孟反、范燮殿軍後入而全身於此。」原指行軍時居於尾部,後來用以稱比賽入選或考試上榜的末名,似近於「殿底」。 然而,目前約定成俗的用法將殿軍視為冠軍、亞軍及季軍之後的第四名。
F. 冠軍、亞軍、季軍、殿軍,那第五名是什麼軍是否有「第五名瑙軍、第六名剴軍」這種說法
到殿軍就沒有了,沒有其他說法。
G. 殿軍是第幾名
最後一名。
殿軍是在撤退時為了保護主力部隊不受到追擊,而安排在軍團中最後的位置以阻止敵方追擊的一種部署。
也值體育、游藝競賽中的最末一名,也指競賽後入選的最末一名。
冠亞季軍的由來
說來,冠軍一詞由來已久。遠在公元前209年,中國歷史上爆發了第1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當是楚國有一位奮起反抗贏秦暴政的大將宋義,英勇善戰,十分威武,秦兵屢屢敗於他的手下。
由於他戰功赫赫,位居諸將之上,於是楚軍將士贈給他一個光榮的稱號:「卿子冠軍」。《史記--項羽本記》就有這樣的記載:「諸別將皆屬宋義,號為卿子冠軍。」這是中國歷史上第1個榮獲「冠軍」稱號的人。
到了漢代,冠軍一詞繼續沿用了下來。據《漢書--霍去病傳》,霍去病就以戰功官拜驃騎將軍,封「冠軍侯」。
漢代以後,戰功卓著的武將,也都採用了冠軍為官銜。從魏晉迄南北朝各代,都設有「冠軍將軍」,唐朝也設有「冠軍大將軍」的官銜。直到清朝,護衛帝王的鑾儀衛及旗手衛的首領,也稱為「冠軍使」。
至於亞軍,由是由於亞是次一等的意思,也就是低於冠軍的優勝者。在古代,有「亞聖」、「亞父」諸稱。學者稱孔子為「至聖」,稱孟子為「亞聖」。《史記--項羽本記》中有:「亞父南向坐,亞父者,范增也。」這是因為項羽很尊敬范增,把范增認作僅次於生父的長者。
「季軍」,指名次低於冠軍、亞軍的優勝者,是指競賽的第3名。在我國的舊歷中,春季的3個月分別叫孟春、仲春和季春,弟兄的排行也是伯、仲、季,以季為第3。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殿軍
H. 殿軍是什麼意思 是第四名么
1、行軍時走在 最後的部隊。
2、體育運動等比賽中的第四名。也指比賽後入選的最後一名。
引證解釋
1、行軍時走在最後。
2、指某一時期某一領域最後出現的重要人物或著作。
王力 《漢語史稿》第一章第二節:「﹝ 章炳麟 ﹞在語言研究上有很大的成就。他是清代朴學的殿軍。」
3、考試或競賽後入選的最末一名。
(8)殿軍是第幾名擴展閱讀
殿軍的反義詞:冠軍
拼音:[ guàn jūn ]
意思:育運動等比賽中獲第一名的優勝者。
引證解釋
1、謂列於諸軍之首。
2、泛稱得第一者。常指體育運動等競賽中的第一名。
韋君宜 《似水流年·一個煉鐵廠的歷史》:「不要說在全國,就是在全縣里我們也並沒有奪得冠軍。」
示例:沒有取得冠軍,下次還有機會,不要垂頭喪氣的。
I. 世界盃殿軍是指的第幾名
顯而易見的問題,還需要問嗎?殿軍就是比賽的第四名啊,我覺得在比賽中得到第四名也是很好的成績了。
J. 第四名叫殿軍,第五名叫什麼
除前四名外,均以名次稱呼。後面依次為第五名、第六名、第七名、第八名、第九名、第十名。
冠軍:語出《史記·項羽記》。秦朝末年,人民起義反對秦朝暴政,各路起義軍推舉宋義為首領,號稱「卿子冠軍」。冠軍的意思就是冠於諸軍之上的將軍,現在多用於比賽的第一名。
亞軍:僅次於一等的稱亞,如古時稱僅次於父親的人為亞父;稱僅次於孔子的孟子為亞聖;漢朝稱准備遞升宰相的御史大夫為亞相。所以僅次於冠軍的第二名稱亞軍。
季軍:兄弟中排行最小的稱季,競賽中一般取前三名。第三名最小,故稱季軍。
殿軍:殿軍一詞出自《晉書·王湛傳》:」故大禹、咎繇稱功言惠而成名於彼,孟反、范燮殿軍後入而全身於此。「原指行軍時居於尾部,後來用以稱比賽入選或考試上榜的末名,似近於」殿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