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風險評估包括哪些內容
風險評估的主要任務包括:
1、識別評估對象面臨的各種風險。
2、評估風險概率和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
3、確定組織承受風險的能力。
4、確定風險消減和控制的優先等級。
5、推薦風險消減對策。
在風險事件發生之前或之後(但還沒有結束),該事件給人們的生活、生命、財產等各個方面造成的影響和損失的可能性進行量化評估的工作。即風險評估就是量化測評某一事件或事物帶來的影響或損失的可能程度。
(1)風險評估擴展閱讀:
在風險管理的前期准備階段,組織已經根據安全目標確定了自己的安全戰略,其中就包括對風險評估戰略的考慮。所謂風險評估戰略,其實就是進行風險評估的途徑,也就是規定風險評估應該延續的操作過程和方式。
風險評估的主要任務包括:
1、識別評估對象面臨的各種風險
2、評估風險概率和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
3、確定組織承受風險的能力
4、確定風險消減和控制的優先等級
5、推薦風險消減對策
㈡ 風險評估分為哪幾個步驟
1、資產識別與賦值:對評估范圍內的所有資產進行識別,並調查資產破壞後可能造成的損失大小,根據危害和損的大小為資產進行相對賦值;資產包括硬體、軟體、服務、信息和人員等。
2、威脅識別與賦值:即分析資產所面臨的每種威脅發生的頻率,威脅包括環境因素和人為因素。
3、脆弱性識別與賦值:從管理和技術兩個方面發現和識別脆弱性,根據被威脅利用時對資產造成的損害進行賦值。
4、風險值計算:通過分析上述測試數據,進行風險值計算,識別和確認高風險,並針對存在的安全風險提出整改建議。
5、被評估單位可根據風險評估結果防範和化解信息安全風險,或者將風險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為最大限度地保障網路和信息安全提供科學依據。
(2)風險評估擴展閱讀
風險評估的操作范圍可以為整個組織,也可以是組織中的某一部門,或者獨立的信息系統、特定系統組件和服務。
影響風險評估進展的某些因素,包括評估時間、力度、展開幅度和深度,都應與組織的環境和安全要求相符合。組織應該針對不同的情況來選擇恰當的風險評估途徑。實際工作中經常使用的風險評估途徑包括基線評估、詳細評估和組合評估三種。
風險評估的主要任務包括:識別評估對象面臨的各種風險;評估風險概率和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確定組織承受風險的能力;確定風險消減和控制的優先等級;推薦風險消減對策。
㈢ 風險評估
㈣ 如何進行風險評估
㈤ 什麼是風險評估風險評估常用方法是什麼
風險評估的定義及常用方法如下:
一、風險評估:
風險評估(Risk Assessment) 是指,在風險事件發生之前或之後(但還沒有結束),該事件給人們的生活、生命、財產等各個方面造成的影響和損失的可能性進行量化評估的工作。即,風險評估就是量化測評某一事件或事物帶來的影響或損失的可能程度。
二、常用方法:
1、風險因素分析法
其一般思路是:調查風險源→識別風險轉化條件→確定轉化條件是否具備→估計風險發生的後果→風險評價。
2、模糊綜合評價法
3、內部控制評價法
內部控制評價法是指通過對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結構的評價而確定審計風險的一種方法。
4、分析性復核法
分析性復核法是注冊會計師對被審計單位主要比率或趨勢進行分析,包括調查異常變動以及這些重要比率或趨勢與預期數額和相關信息的差異,以推測會計報表是否存在重要錯報或漏報可能性。
5、定性風險評價法
定性風險評價法是指那些通過觀察、調查與分析,並藉助注冊會計師的經驗、專業標准和判斷等能對審計風險進行定性評估的方法。
6、風險率風險評價法
風險率風險評價法是定量風險評價法中的一種。
三、任務:
1、確定風險評估的主要任務;
2、識別評估對象面臨的各種風險;
3、評估風險概率和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
4、確定組織承受風險的能力;
5、確定風險消減和控制的優先等級;
6、推薦風險消減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