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熊寧
擴展閱讀
天山股份股票今日價格 2025-07-04 18:24:13

熊寧

發布時間: 2021-11-20 15:27:57

A. 熊寧的人物評價

「她是一個愛都沒愛夠的兒媳……」熊寧的婆婆哭得很傷心。在婆婆眼裡,熊寧是個能乾的好媳婦。她說熊寧很愛漂亮,但買衣服都不買貴的。熊寧很多時間都在做善事。熊寧先後領養過四五個孩子。之前,熊寧和黃晨去過3次青海,看望那裡的牧民和兒童。一次,熊寧還拿出1萬元捐給當地一所孤兒學校。
昨日,黃晨很堅強,沒有流一滴眼淚。知情的朋友說,對於黃晨來說,熊寧是他的一切,這幾天,黃晨的眼淚已經流幹了。
寶寶啊,愛你的天使飛走了…… 西安市兒童福利院崔寶玉院長昨日上午得知熊寧車禍遇難的消息後,無論如何都無法相信。「多麼好的一個女孩兒啊!」崔院長不停地重復著這句話。她說,在福利院眾多義工中,熊寧來的時間不是最長的,卻是給人印象最深的一個。
熊晴,西安市兒童福利院辦公室主任。她和熊寧不是姐妹,卻勝似姐妹。
熊晴說,熊寧初來福利院當義工時,是她負責接待的。「她善良、熱情,和她相處很開心。」熊晴坐在辦公室的電腦前,翻看著熊寧生前參加福利院活動時拍攝的照片,幾次忍不住流下眼淚。在慶「六一」孤殘兒童聯歡會上,熊寧作為10名「愛心大使」的個人代表出席聯歡會。
熊晴回憶,過年前她們最後一次聯系。熊寧說,從青海回來就到福利院來看孩子們。 記者跟隨熊晴,來到熊寧生前最喜歡去的寶寶班,這里的孩子年齡在1歲半到3歲之間,大多為殘障兒童。
寶寶二班組長張薇說,熊寧生前幾乎每周都要來。她之前喜歡的幾個孩子升到樓上的班裡了,每次從寶寶班出來以後,她照例會上樓去看看那些孩子。熊晴說,熊寧以前還經常帶一些孩子回家度周末。
不忍告訴孩子 愛他的熊寧阿姨走了安小楓,5歲,聾啞兒童,右眼患有白內障,有著洋娃娃般可愛的面孔。
熊晴說,熊寧生前特別喜愛這個孩子。記者見到安小楓時,他正和小朋友們圍坐在一起。熊晴對他說:「跟阿姨打個招呼。」安小楓上前拉住記者的手,直到記者離開時,都不願放開。
看著小楓,記者實在不忍心告訴他熊寧阿姨不在了。
熊晴說,孩子太小,沒有學過手語,很難跟他說明發生了什麼,他也不懂得什麼是死亡,等他長大了再告訴他吧。
「她愛漂亮,登一張最漂亮的照片吧」與其他義工相比,熊寧不僅僅在這里給孩子洗臉喂飯、洗衣服,還經常想一些點子,幫助福利院聯系一些企業贊助。
熊晴說,熊寧不是這里時間最長的義工,但她是堅持得最好的。因此,她榮獲了「愛心大使」榮譽。10名「愛心大使」中,只有兩個名額是頒給個人的,其他都是頒給贊助企業的。
臨走前,熊晴叮囑說,熊寧愛漂亮,特別上相,登一張她最漂亮的照片吧……本報記者 紀夢然 張傑 「我想去看看熊寧。」昨日上午一大早,一位樊先生打進電話說,自己是西安人,也曾在青海做過志願者,看到熊寧的消息後非常難過。
周女士是一位單親孩子的母親,2002年周女士認識了當時23歲的熊寧。當時,周女士生活比較困難,獨自一人帶著孩子。得知此事後,熊寧就常常買衣服和書給周女士的兒子。當周女士把熊寧遇難的消息告訴18歲的兒子時,孩子的情緒一下變得很低落,連飯都吃不下。「她那麼有愛心,她的精神特別可嘉……」周女士表示,一定要帶孩子去見熊寧最後一面。

B. 關於熊寧的作文

Xiongning his parents and her husband live in Xi'an Yanta on a set of ordinary housing.
After graating from college, Xiongning of public welfare undertakings have a keen interes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n ideal. "She expressed the hope that they can do a poor banks, to provide small loans to the poor, helping them to change their life." Special last year, she went to Beijing and ask economists.
Xiongning had an opportunity to do a monthly salary in Guangzhou million white-collar workers, but she considered that it was not their longing for life, this idea has the support of her husband Chen Huang. HUANG Chen and friends, opened a home interior decoration company. Although the income is not a lot, but in addition to eat and wear, but also a slight surplus. In this way, Xiongning to concentrate on her charity activities.

熊寧生前和父母丈夫住在西安市雁塔路上一套普通的住房裡。
大學畢業後,熊寧對公益事業產生了濃厚興趣,並發展成為理想。「她希望自己能辦一家窮人的銀行,為窮人提供小額貸款,幫他們改變人生。」她去年還專門跑到北京,請教經濟學家。
熊寧本來有機會在廣州做一名月薪萬元的白領,但她認為那不是自己嚮往的人生,這想法得到了丈夫黃晨的支持。黃晨和朋友合夥,開了家室內裝飾公司。雖然收入不是很多,但除了吃和穿,還略有盈餘。這樣,熊寧就專注於她的公益活動。

C. 熊寧的主要事跡

熊寧把公益事業作為自己的畢生追求,每周到兒童福利院做義工,4次前往青海玉樹奉獻愛心,2008年3月在前往西寧做公益途中不幸遭遇車禍去世。
大學畢業後,熊寧對公益事業產生了濃厚興趣,並逐漸發展成為自己的理想。從2007年起,她堅持每周到西安市兒童福利院做義工,她最喜歡做的事,就是在節假日到福利院為孩子們發糖果、講故事、輔導功課、做飯洗澡。熊寧還經常和丈夫一起接孩子回家,帶他們出去玩。她總是說:「我要讓這些孩子享受到家的溫暖!」熊寧的愛讓孩子們親切地稱她為「熊寧媽媽」。在她的感召下,周圍的許多朋友也紛紛加入到關愛孤殘兒童的志願服務活動中來。
一次去青海的旅遊,讓熊寧和藏族同胞結下了深深的情緣。從青海回來以後,她深深地牽掛著那裡的孩子,關心他們的生活狀況。此後,她先後4次前往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為當地貧困兒童捐款捐物、籌資助學,參加志願服務活動。
2008年春節後,熊寧得知玉樹地區遭遇罕見雪災的消息,立即發動身邊朋友捐款捐物,還到多家企業開展募捐,跋涉顛簸兩天來到玉樹地區,給村民發放衣物、凍瘡葯等急需物品。3月10日,熊寧和同伴搭便車前往西寧商談助教事宜,途中不幸遭遇車禍去世,年僅29歲。

D. 「西安最美女孩熊寧」墓地的具體地址在哪裡

霸陵墓園新區。坐公交232路,霸陵墓園。
從霸陵墓園新區正門(九孔山門)往北通過十二肖圖上樓梯過山門(三孔)東面(大鼎的東面)草坪里有一個獨立的墓碑就是熊寧的墓地。
再往東南是秦腔名家陳妙華的墓地。

E. 熊寧事跡的心得體會!

人生沒有比無私更快樂
--------------------------------------------------------------------------------

——學習熊寧精神心得體會

她是抗雪災志願者的典型模範,她生前曾多次組織一系列的慈善活動如幫助單親母親、到兒童福利院做義工、為貧困孤兒支教募捐等等。她將每一次的志願行動化為自己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標。08年3月10日她在西藏玉樹地區抗雪災的又一次志願活動中,因車禍不幸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她的匆匆離開並沒有讓人們忘記她:來自西藏人民潔白的「哈達」,西安人民純凈的「白玫瑰」都深深表達了對英雄的敬意,讓因熊寧而美麗的春天煥發生機!

不覺春風換柳條。在萬眾一心戰勝了雨雪冰凍災害,祖國正闊步行走在改革開放的第三十個春天之際,我們看到了一位耀眼的明星,一位平凡的時代楷模———熊寧。

熊寧的事跡讓我肅然起敬: 「人生沒有比無私更快樂的」,讓這無私的奉獻、無私的愛傳遞應是我們著重思考的問題。

我們可以從熊寧的無私奉獻、助人為樂的崇高品德中提煉出一種精神,那就是一種「志願」精神。

何謂志願?高尚的志願,是立身之本。志願激意志,「志」是精神,是毅力。人若無志,將一事無成。「願」是理想,是信仰。人若無願,做人做事將失去目標。志拓才,願壯志。有志願的境界才有愛心,有愛心才能有奉獻。也就是說,只有對世界充滿愛心,對未來充滿希望,志願工作才有進取,志願行動才有感召力。只有懷著善良的本性,揣著責任和道義,行義有節,志願才有大成。

「志願者」作為廣大青少年學雷鋒、為人民為社會做貢獻的有效的活動形式,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延續與折射,更是中國共產黨人把中華民族的「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的崇高精神發揚光大,並推向新的高度。在我們黨的80多年的奮斗歷程中,像雷鋒、焦裕祿、鄭培民、牛玉儒等數不勝數的英雄楷模,具體的事跡不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中國的脊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的傳承,共同具有的共產黨人無私奉獻的偉大情懷和崇高精神。熊寧的事跡再一次折射出中華民族一脈相承的優良傳統,折射出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時代精神,讓我們看到了「雷鋒精神」在新時期的接力傳承,看到了崇高精神在新時代的弘揚和升華。

熊寧是可愛的,她以美麗的青春年華,創造著美好的生活,點綴著壯麗的時代。熊寧是可敬的,她以自己的志願行動影響著一代青少年,讓他們懂得如何更好地做人、做事。熊寧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她有文化,能力強,意味著她完全可以為個人謀利益,過好小家庭,但熊寧沒有這樣做,她走的是一條奉獻社會的志願之路。指引這條人生道路的決定性因素是什麼?是信仰、是熱忱、是責任、是真情、是奉獻!

熊寧之所以被稱為「西安最美麗的女孩」,不是她學業成績出類拔萃,或個人相貌賽若貂蟬,而是她的心靈,她的情感,她的行為構成了新時代最美,最可愛的人。熊寧走完了自己的人生,但熊寧的故事卻沒有完結。她「生如春花之絢麗,死如秋葉之靜美」,她的思想和品德是一種財富,她從事志願者的實踐和經驗也是一種財富,對我們是一種激勵,是一種教育,她那光彩鮮活、熠熠生輝的形象依然活在人們的心中!

F. 熊寧的母校

她的母校主要應該算是東方小學`

G. 熊寧事跡的事情

請參考:

http://ke..com/view/1471970.htm

熊寧

熊寧,1978年8月24日生。這位29歲的女孩,在自願赴青海省玉樹救助雪災群眾時,遭遇車禍身亡。
16日,數千名和熊寧素不相識的群眾自發到西安三兆殯儀館,參加她的葬禮。
專注公益
15日,記者到熊寧的家。這是西安市雁塔路上一套普通的住房。熊寧生前和丈夫、父母一起住在這里。
熊寧父親回憶說,自己30歲才有了熊寧。熊寧父親上過大學,認為身教重於言傳。「我和貝貝(熊寧小名)的關系更像朋友。」
大學畢業後,熊寧對公益事業產生了濃厚興趣,並發展成為理想。「她希望自己能辦一家窮人的銀行,為窮人提供小額貸款,幫他們改變人生。」她去年還專門跑到北京,請教經濟學家。
熊寧本來有機會在廣州做一名月薪萬元的白領,但她認為那不是自己嚮往的人生,這想法得到了丈夫黃晨的支持。黃晨和朋友合夥,開了家室內裝飾公司。雖然收入不是很多,但除了吃和穿,還略有盈餘。這樣,熊寧就專注於她的公益活動。
心懷大愛
熊寧經常到西安市兒童福利院做義工。西安市兒童福利院辦公室主任熊晴說,最初熊寧只是來看望孩子,從2007年初開始,堅持來這里做義工,平均每周來一天。
在熊寧的努力下,先後有五名孤兒被外國人收養。去年「六一」兒童節,她被福利院授予「愛心義工」稱號。
熊寧以她獨特的號召力,帶動了身邊許多朋友參加公益行動。她的好友、西北大學教師高紅說,熊寧曾先後4次前往青海玉樹一所孤兒學校支教,還捐了1萬元。 「去年夏天她從玉樹回來後傷心地告訴我,那裡教育不太發達,孩子們很可憐。明年夏天,咱們一起去那裡支教吧。」高紅答應了熊寧的提議,做好了一起去支教的准備。
黃晨說,兩人消費觀念比較超前,並不攢錢。掙的錢除了生活,基本用於公益。
熊寧到底幫助過多少人?沒人計算得出。一位姓周的單身母親說,2002年,她認識了熊寧。那時,周女士生活比較困難,獨自一人帶孩子很辛苦。熊寧常常買衣服和書給周女士的兒子。
救災遇難
青海省玉樹近期遭遇了大面積雪災。3月初,玉樹積雪面積約佔全州面積的21.43%。截至2月27日,玉樹死亡牲畜18.15萬頭(只)。
大年初六,熊寧得知玉樹受災的消息,立即展開募捐行動。為了募到物資,她動員了許多朋友,跑了許多家企業。
經過約半個月的努力,熊寧募到了一批救災物資。3月1日,她和丈夫,還有另外兩位志願者,開上借來的車,帶著部分物品,從西安出發。
不顧高海拔和大雪,一行四人顛簸兩天後,到了玉樹州玉樹縣隆寶鎮,將衣服、凍瘡葯等一些急需物品發放到災區群眾手中。之後,他們去了離玉樹州80多公里的村莊,將物資送給災民。那裏海拔平均4000米以上,氣溫零下十幾攝氏度,一路上還能看見凍死的牲畜。
由於西安還有一部分物資,四人經過商量,決定由黃晨和一位志願者返回西安運物資。熊寧和志願者劉璞留下,繼續了解情況,以便安排下一步募捐活動。
3月10日,熊寧和劉璞從玉樹搭乘一輛開往西寧的便車,行至瑪多縣境內時發生車禍。熊寧失去了年輕的生命,劉璞和司機重傷。
年輕人楷模
熊寧的故事,像風一樣吹進了瑪多群眾的耳朵,他們的眼睛濕潤了。遠在幾百公里外的玉樹州玉樹縣群眾也得到了熊寧遇難的消息。很多受過熊寧幫助的人嚎啕大哭。3月12日下午,海拔4200多米的瑪多縣城,看不到半點春天的痕跡,人們裹著厚厚的皮襖,聚集在縣醫院門口,為熊寧送行。善良的人們把一條條潔白的哈達放到熊寧的遺體上,祝願熊寧「回家」的路一帆風順!
3月16日,西安許多群眾聞訊自發趕到西安三兆殯儀館,參加熊寧的葬禮。其中不乏將她當作楷模的年輕人。
21歲的西京大學學生楊文銳說,隨著越來越多獨生子女走上工作崗位、為理想奮斗,這一群體展現出「活力、沖勁」的一面,他們「敢於吃螃蟹」,「更加尊重自己內心的召喚」。熊寧是其中的代表。
今年20歲的西安石油大學學生王洋說,熊寧的可貴之處在於她的志願行動已經內化成人生追求,沒有功利目的,不求回報。我們年輕人的偶像,應該是熊寧這樣的人。
熊寧的事在網路上傳開,上千名網友留言寄託哀思,他們把熊寧稱為「西安最美麗的女孩」。
----------------------------------------------------------------------------------------------------
http://www..com/s?wd=%D0%DC%C4%FE

H. 關於熊寧的資料

http://ke..com/pic/148/12057464958741360.jpg

http://ke..com/view/1471970.htm

熊寧

熊寧,1978年8月24日生。這位29歲的女孩,在自願赴青海省玉樹救助雪災群眾時,遭遇車禍身亡。
16日,數千名和熊寧素不相識的群眾自發到西安三兆殯儀館,參加她的葬禮。
專注公益
15日,記者到熊寧的家。這是西安市雁塔路上一套普通的住房。熊寧生前和丈夫、父母一起住在這里。
熊寧父親回憶說,自己30歲才有了熊寧。熊寧父親上過大學,認為身教重於言傳。「我和貝貝(熊寧小名)的關系更像朋友。」
大學畢業後,熊寧對公益事業產生了濃厚興趣,並發展成為理想。「她希望自己能辦一家窮人的銀行,為窮人提供小額貸款,幫他們改變人生。」她去年還專門跑到北京,請教經濟學家。
熊寧本來有機會在廣州做一名月薪萬元的白領,但她認為那不是自己嚮往的人生,這想法得到了丈夫黃晨的支持。黃晨和朋友合夥,開了家室內裝飾公司。雖然收入不是很多,但除了吃和穿,還略有盈餘。這樣,熊寧就專注於她的公益活動。
心懷大愛
熊寧經常到西安市兒童福利院做義工。西安市兒童福利院辦公室主任熊晴說,最初熊寧只是來看望孩子,從2007年初開始,堅持來這里做義工,平均每周來一天。
在熊寧的努力下,先後有五名孤兒被外國人收養。去年「六一」兒童節,她被福利院授予「愛心義工」稱號。
熊寧以她獨特的號召力,帶動了身邊許多朋友參加公益行動。她的好友、西北大學教師高紅說,熊寧曾先後4次前往青海玉樹一所孤兒學校支教,還捐了1萬元。 「去年夏天她從玉樹回來後傷心地告訴我,那裡教育不太發達,孩子們很可憐。明年夏天,咱們一起去那裡支教吧。」高紅答應了熊寧的提議,做好了一起去支教的准備。
黃晨說,兩人消費觀念比較超前,並不攢錢。掙的錢除了生活,基本用於公益。
熊寧到底幫助過多少人?沒人計算得出。一位姓周的單身母親說,2002年,她認識了熊寧。那時,周女士生活比較困難,獨自一人帶孩子很辛苦。熊寧常常買衣服和書給周女士的兒子。
救災遇難
青海省玉樹近期遭遇了大面積雪災。3月初,玉樹積雪面積約佔全州面積的21.43%。截至2月27日,玉樹死亡牲畜18.15萬頭(只)。
大年初六,熊寧得知玉樹受災的消息,立即展開募捐行動。為了募到物資,她動員了許多朋友,跑了許多家企業。
經過約半個月的努力,熊寧募到了一批救災物資。3月1日,她和丈夫,還有另外兩位志願者,開上借來的車,帶著部分物品,從西安出發。
不顧高海拔和大雪,一行四人顛簸兩天後,到了玉樹州玉樹縣隆寶鎮,將衣服、凍瘡葯等一些急需物品發放到災區群眾手中。之後,他們去了離玉樹州80多公里的村莊,將物資送給災民。那裏海拔平均4000米以上,氣溫零下十幾攝氏度,一路上還能看見凍死的牲畜。
由於西安還有一部分物資,四人經過商量,決定由黃晨和一位志願者返回西安運物資。熊寧和志願者劉璞留下,繼續了解情況,以便安排下一步募捐活動。
3月10日,熊寧和劉璞從玉樹搭乘一輛開往西寧的便車,行至瑪多縣境內時發生車禍。熊寧失去了年輕的生命,劉璞和司機重傷。
年輕人楷模
熊寧的故事,像風一樣吹進了瑪多群眾的耳朵,他們的眼睛濕潤了。遠在幾百公里外的玉樹州玉樹縣群眾也得到了熊寧遇難的消息。很多受過熊寧幫助的人嚎啕大哭。3月12日下午,海拔4200多米的瑪多縣城,看不到半點春天的痕跡,人們裹著厚厚的皮襖,聚集在縣醫院門口,為熊寧送行。善良的人們把一條條潔白的哈達放到熊寧的遺體上,祝願熊寧「回家」的路一帆風順!
3月16日,西安許多群眾聞訊自發趕到西安三兆殯儀館,參加熊寧的葬禮。其中不乏將她當作楷模的年輕人。
21歲的西京大學學生楊文銳說,隨著越來越多獨生子女走上工作崗位、為理想奮斗,這一群體展現出「活力、沖勁」的一面,他們「敢於吃螃蟹」,「更加尊重自己內心的召喚」。熊寧是其中的代表。
今年20歲的西安石油大學學生王洋說,熊寧的可貴之處在於她的志願行動已經內化成人生追求,沒有功利目的,不求回報。我們年輕人的偶像,應該是熊寧這樣的人。
熊寧的事在網路上傳開,上千名網友留言寄託哀思,他們把熊寧稱為「西安最美麗的女孩」。
----------------------------------------------------------------------------------------------------
http://www..com/s?wd=%D0%DC%C4%FE

I. 熊寧如何死亡的

最後一次留下的倩影

雖然只見過兩次面,但巴桑這一輩子都無法忘記熊寧那「像孩子一樣天真燦爛的笑」。

這位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的鄉鎮女幹部,3月6日最後一次見到熊寧。當時熊寧頭戴小帽,身穿黑色羽絨服和藍色運動褲,踏著棕色的旅遊鞋,笑盈盈地走向面色黝黑的巴桑,在海拔4000多米的鎮政府門口一把抱住她,高呼一聲:「大美人!」

熊寧與巴桑熱情擁抱後上車,隨即又打開車門走下來,兩人搭肩摟腰,合影留念。

這是一次訣別。3月10日,噩耗傳來,像一記炸雷震得巴桑半天沒有反應過來:西安姑娘熊寧,從玉樹返回西寧的途中遭遇車禍身亡。她搭乘的一輛小型汽車從一段緩坡沖下來後,顛過幾處輕微的起伏路,突然翻車,「臉上總是帶著微笑」的熊寧被重重地甩出車廂——29歲的生命就這樣戛然而止。

幾天前,面對本報記者,巴桑聲音低沉,長嘆一口氣:「她是來做好事的,沒想到一條命就沒了。」

那天晚上,巴桑感覺自己「快要崩潰了」,她在鎮政府前的馬路上不斷地來回走動,心裡湧出無數個假設。一位老幹部在後面追著叫她,巴桑渾然不覺。

她時常這樣想:如果自己不在電話里多那句話,那位美麗的漢族姑娘就不會出事了。

一天中十幾個小時在奔波

熊寧在春節期間打來電話,原本只是問候巴桑一家的情況,藏族朋友告訴她:「都挺好,只是這里下雪很大。」這使得那個清脆的聲音立刻變得急切起來:「人怎麼樣,牛死了沒有?」

當時,孕育了長江、黃河與瀾滄江的玉樹州,近2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中有超過五分之一的面積被冰雪覆蓋,十幾萬頭(只)牲畜相繼死亡。遠在千里之外的熊寧很著急,她對巴桑說:「(牧民)牛沒有了,那咋辦?我去那裡看一看吧。」

這個時常飄雪的季節里,要走完西寧至玉樹藏族自治州的800多公里路,需翻越20多座大山,巴桑聽說「特高檔的車也要花18個小時」,風險極大。她極力勸阻熊寧「千萬不要來」,對方應著:「好好,放心放心」,便掛了電話。

3月6日,熊寧和丈夫等一行4人乘坐一輛長城越野車出現在巴桑面前。車的後備箱里,堆滿了救災物資,除了防寒服、毛褲棉帽,還有凍瘡膏、擦臉油、各種葯品和新買來的成捆的襪子、手套和口罩。

和幾年前第一次偶遇熊寧時的感覺一樣,巴桑眼中的她依然「非常漂亮」,而她相信「熊寧的內心比她的外貌更美」。

在巴桑的陪同下,車跳躍著、搖晃著朝高山上的災民家駛去。巴桑發現,這個時尚的都市女孩很容易和藏民親近起來,「她的善良是天生的,心特別軟,很容易動情」。

熊寧每到一家,都要摸摸小孩的頭,半跪著給他們擦臉或者喂糖,還扯著藏族阿媽的衣服,語調輕柔地打聽情況。

一個叫才文的6歲男孩,怯生生地望著這些人,好奇而又不敢靠近,熊寧撫摸著那張凍得冰涼的小臉,把自己的帽子和圍巾拿出來,給才文戴上。害羞的小男孩兒神氣起來,伸長雙臂在空間局促的帳篷里轉悠。

熊寧一行離開的時候,把那雙小手揮動得十分有力。

與熊寧同行的趙海濤被這個小她10歲的女孩子所折服:「熊寧與素不相識的受災藏民似乎感情很深,分送物品時,她完全沒有任何功利色彩,顯得那麼誠懇,那麼真實。」

3月6日這一天,他們十幾個小時在奔波,除了早上吃了方便麵,進入肚中的只有礦泉水,但熊寧卻顯得越來越有精神,雖然她患有可怕的疾病:左眼眼底黃斑變性,很可能會導致失明。

熊寧在返回鎮上的途中還反復向同伴們強調,「一定要把這件事情堅持做下去」。她後悔這次帶的東西太少,催促丈夫黃晨趕緊再回一趟西安,多運些救災物資過來。

「因為善良,我覺得她的身上到處洋溢著美的東西。」巴桑喜歡回味與熊寧的短暫交往。她忘不了熊寧的眼神:「盯著你,真誠而熱烈。我很喜歡看她。」

一生一世的追求

熊寧的愛心與熱情,讓許多孩子感到溫暖和快樂。11歲的昂文求達是玉樹州紅旗小學四年級的學生,他在一歲時就失去了父親,去年,他多了一個「阿媽」。

「我平時在家裡很孤獨。」這個孩子說,「熊寧阿媽一來,我就高興得蹦起來。」

熊寧的到來,對昂文求達來說不僅意味著有好吃的,而且會很好玩。這讓昂文的媽媽拉巴感到好奇,她問熊寧:「你怎麼跟小孩的性格一樣?」熊寧呵呵一笑:「我就是個小孩啊!」

這個「小孩」會和昂文玩各種小朋友的游戲,比如「小蜜蜂」,「藏手指」,贏了,她會拍手大笑。

在拉巴的眼裡,熊寧是把昂文當作親兒子對待的。她遠在西安,還在春節前託人給小孩帶來一堆嶄新的衣物和課外書。這次離開玉樹前,她把昂文領到鎮上的澡堂,洗得乾乾凈凈,讓昂文「感覺很爽」。

她甚至提出,要把昂文帶到西安去上學,直到幫他找到工作。熊寧離開昂文時的戀戀不舍,讓孩子的母親頗為動情,她不斷地對記者說:「她是真心的,她是真心的。」

熊寧的事跡因為她的離世才變得廣為人知,很多人感到驚訝,他們從這個漂亮的女孩子身上看到了美與善的統一。

從2007年年初開始,熊寧成了西安市兒童福利院的常客,有時一周能去兩三次。她總是笑眯了眼,不顧孩子的鼻涕和嘴邊的飯粒,抱抱這個親親那個,急不可耐地拿出袋子里的香腸和糖果,或者急急忙忙地給拉屎的孩子擦屁股。

這種愛給福利院的工作人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熊寧關注最多的,是那些重殘兒童,她總說,漂亮的孩子大家都喜歡,而我要把更多的愛給殘疾的孩子。節假日里,熊寧會把一些孩子帶回自己的家,給他們洗澡、換上漂亮的衣服,陪他們去廣場、發廊或者診所。

熊寧的手機里存著一些被領養的孩子的照片,她常翻出來和朋友分享。她很喜歡的小安佳被一對美國夫婦領養,回訪福利院時,熊寧抱著他親個不停,為避免孩子被蚊子叮咬,還為他戴了個小香包。

「你那麼喜歡孩子,為什麼不自己生一個呢?」有朋友問熊寧。她的回答令人驚訝:如果生了孩子,那會把自己的感情全都給這個孩子,而不能把愛分給其他人,「人生在世,要善待周圍的人,不一定非要創造生命」。

熊寧離去後,福利院的孩子們畫了兩張卡片,卡片內頁上,有一對彩色的小手印,是孩子們用自己的手飽蘸色彩重重按下的。「熊寧以前最愛牽孩子們的小手,這對手印按下去的時候,寶寶們的小手就和熊寧溫柔的手永遠連在了一起」。

巴桑曾聽熊寧說過,「不管是漢民還是藏民,只要他比我窮,我就會力所能及地去幫助」,「要把幫助弱勢群體,當作生命中的一部分」。

好友高紅評價:「熊寧好得你都不敢相信她是真的。」就因為玉樹的一些孩子提到「哆啦A夢」,卻不知道到底是什麼樣子。回到西安後,熊寧拉著高紅跑了一下午的市場,最終沒能找到那種鉛筆,卻買回了繪有這種圖案的潤唇膏和抹臉油。熊寧先後4次去過青海一所孤兒學校,她希望明年夏天能和高紅一起去那裡支教。

熊寧的生活本來可以很簡單,她喜歡旅遊,愛好游泳,對美食有著非同一般的狂熱。1996年她被保送到中國紡織大學服裝設計專業,畢業後,成了廣州一家公司的總經理助理。這份令人羨慕的高薪工作沒能留住她的心,「不是自己嚮往的人生」。辭職後,她和丈夫做過貿易和室內裝飾,還在西安開過一間服裝店,但帶給她最大滿足的還是她熱心的公益事業。

藏族同胞發自肺腑的哀思

在玉樹隆寶鎮海拔4000多米的深山裡,藏著貧困的君青村,一位名叫洛求告的28歲的女子和家人生活在那裡。3月6日那天,熊寧的到來給這個家庭帶來了少有的快樂。

熊寧離開後,洛求告5歲的女兒總是問媽媽:「漂亮的漢族姑娘怎麼見不著了?」後來,洛求告從鎮上拿回家裡的第一張照片——熊寧與她一家4口的合影,憂傷地告訴孩子:她死了。此後,小孩再也不問了。

「她非常可愛。」洛求告「害怕弄臟照片」,把它放在一個皺巴巴的塑料袋裡,立在床頭的一塊木板上,天天看著。

開車沿著通天河畔驚險的道路走上1個小時,記者來到了玉樹州拉布鄉的土登寺。「我每時每刻都會想念她。」68歲的秋英多傑活佛說,「熊寧是一個心地善良、有勇氣的青年。」活佛知道她的心願:先了解藏區的貧困現狀,然後逐步落實,「給他們溫暖」。

熊寧感動了無數人。藏區著名的音樂人、性格堅毅的藏族漢子昂旺文章,帶著「感恩和感謝的心」,僅用幾分鍾時間就寫成了一首《愛的懷念》。「從西寧到玉樹的路上,幾乎天天都有車禍,她到這里來,奉獻的是大愛。」昂旺文章說,「如果沒有這場車禍,沒有人知道她。我感謝她,也感謝許多像她那樣來到玉樹的人。」

「有一位姑娘/走過了雪域/輕輕的腳步/留下許多愛的懷念/有一位姑娘/美麗了雪山/燦爛的微笑/藏在炊煙升起的帳篷……」《愛的懷念》在報紙上發表後,引起很大反響,要求為其譜曲的人中,有80多歲的老人、有尚未畢業的音樂學院研究生,還有著名的作曲家。

但在熊寧的父親看來,「她其實只是做了一些普通的事,很簡單。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人在做著同樣的事情。熊寧就像是一抔黃土,平常得隨處可見。她只是一個善良的孩子而已。」

J. 熊寧簡歷

熊寧
熊寧,1978年8月24日生。這位29歲的女孩,在自願赴青海省玉樹救助雪災群眾時,遭遇車禍身亡。
16日,數千名和熊寧素不相識的群眾自發到西安三兆殯儀館,參加她的葬禮。
專注公益
15日,記者到熊寧的家。這是西安市雁塔路上一套普通的住房。熊寧生前和丈夫、父母一起住在這里。
熊寧父親回憶說,自己30歲才有了熊寧。熊寧父親上過大學,認為身教重於言傳。「我和貝貝(熊寧小名)的關系更像朋友。」
大學畢業後,熊寧對公益事業產生了濃厚興趣,並發展成為理想。「她希望自己能辦一家窮人的銀行,為窮人提供小額貸款,幫他們改變人生。」她去年還專門跑到北京,請教經濟學家。
熊寧本來有機會在廣州做一名月薪萬元的白領,但她認為那不是自己嚮往的人生,這想法得到了丈夫黃晨的支持。黃晨和朋友合夥,開了家室內裝飾公司。雖然收入不是很多,但除了吃和穿,還略有盈餘。這樣,熊寧就專注於她的公益活動。
心懷大愛
熊寧經常到西安市兒童福利院做義工。西安市兒童福利院辦公室主任熊晴說,最初熊寧只是來看望孩子,從2007年初開始,堅持來這里做義工,平均每周來一天。
在熊寧的努力下,先後有五名孤兒被外國人收養。去年「六一」兒童節,她被福利院授予「愛心義工」稱號。
熊寧以她獨特的號召力,帶動了身邊許多朋友參加公益行動。她的好友、西北大學教師高紅說,熊寧曾先後4次前往青海玉樹一所孤兒學校支教,還捐了1萬元。 「去年夏天她從玉樹回來後傷心地告訴我,那裡教育不太發達,孩子們很可憐。明年夏天,咱們一起去那裡支教吧。」高紅答應了熊寧的提議,做好了一起去支教的准備。
黃晨說,兩人消費觀念比較超前,並不攢錢。掙的錢除了生活,基本用於公益。
熊寧到底幫助過多少人?沒人計算得出。一位姓周的單身母親說,2002年,她認識了熊寧。那時,周女士生活比較困難,獨自一人帶孩子很辛苦。熊寧常常買衣服和書給周女士的兒子。
救災遇難
青海省玉樹近期遭遇了大面積雪災。3月初,玉樹積雪面積約佔全州面積的21.43%。截至2月27日,玉樹死亡牲畜18.15萬頭(只)。
大年初六,熊寧得知玉樹受災的消息,立即展開募捐行動。為了募到物資,她動員了許多朋友,跑了許多家企業。
經過約半個月的努力,熊寧募到了一批救災物資。3月1日,她和丈夫,還有另外兩位志願者,開上借來的車,帶著部分物品,從西安出發。
不顧高海拔和大雪,一行四人顛簸兩天後,到了玉樹州玉樹縣隆寶鎮,將衣服、凍瘡葯等一些急需物品發放到災區群眾手中。之後,他們去了離玉樹州80多公里的村莊,將物資送給災民。那裏海拔平均4000米以上,氣溫零下十幾攝氏度,一路上還能看見凍死的牲畜。
由於西安還有一部分物資,四人經過商量,決定由黃晨和一位志願者返回西安運物資。熊寧和志願者劉璞留下,繼續了解情況,以便安排下一步募捐活動。
3月10日,熊寧和劉璞從玉樹搭乘一輛開往西寧的便車,行至瑪多縣境內時發生車禍。熊寧失去了年輕的生命,劉璞和司機重傷。
年輕人楷模
熊寧的故事,像風一樣吹進了瑪多群眾的耳朵,他們的眼睛濕潤了。遠在幾百公里外的玉樹州玉樹縣群眾也得到了熊寧遇難的消息。很多受過熊寧幫助的人嚎啕大哭。3月12日下午,海拔4200多米的瑪多縣城,看不到半點春天的痕跡,人們裹著厚厚的皮襖,聚集在縣醫院門口,為熊寧送行。善良的人們把一條條潔白的哈達放到熊寧的遺體上,祝願熊寧「回家」的路一帆風順!
3月16日,西安許多群眾聞訊自發趕到西安三兆殯儀館,參加熊寧的葬禮。其中不乏將她當作楷模的年輕人。
21歲的西京大學學生楊文銳說,隨著越來越多獨生子女走上工作崗位、為理想奮斗,這一群體展現出「活力、沖勁」的一面,他們「敢於吃螃蟹」,「更加尊重自己內心的召喚」。熊寧是其中的代表。
今年20歲的西安石油大學學生王洋說,熊寧的可貴之處在於她的志願行動已經內化成人生追求,沒有功利目的,不求回報。我們年輕人的偶像,應該是熊寧這樣的人。
熊寧的事在網路上傳開,上千名網友留言寄託哀思,他們把熊寧稱為「西安最美麗的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