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對煤炭市場現狀的分析
2020年全球煤炭需求下滑,產量下降,國際煤炭貿易萎縮,煤炭價格在上半年大幅下降。隨著歐美發達國家綠色能源替代水平進一步提升,以及亞洲地區相對強勁的經濟增長帶動的煤炭消費增長,預計未來幾年,煤炭出口和消費重心向亞洲轉移的趨勢將更加明顯。
2020年全球煤炭產量有所下降
2017-2019年全球煤炭產量逐年增長,但增速呈現下降趨勢,到2019年全球煤炭總產量達到79.21億噸。2020年,中國煤炭經濟研究會初步測算全球煤炭產量同比下降了4%左右,新冠疫情對全球宏觀經濟的巨大打擊進一步導致煤炭產量有所下滑。
煤炭市場發展趨勢分析
在歐美市場,綠色可再生能源快速替代煤炭,近幾年歐美國家的煤炭消費持續下降,2020年美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首次超過燃煤發電量,全年煤炭消費量下降21%;歐盟國家煤炭消費量下滑幅度更大,歐盟27國2020年煤炭進口量下降32.7%。
在亞洲市場,例如越南、印尼和南亞的印度、巴基斯坦等國,煤炭消費量還有增長潛力。2020年,越南、巴基斯坦的煤炭進口量均實現正增長,印尼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煤炭產量和消費量雖然都出現下降,但疫情稍有緩和後,馬上加快了燃煤電廠的建設步伐。
從整體來看,全球范圍的煤炭出口和消費重心逐漸向亞洲轉移趨勢明顯。
—— 以上數據及分析來源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煤炭物流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2. 煤炭市場分析要分析哪些內容
近年來煤炭大規模投資、產能建設大幅超前的原因;既有世界經濟低迷、全球煤炭供大於需、煤炭進口持續大幅增長的沖擊,也有我國國內能源結構優化調整、非化石能源比重不斷提升的影響;既有國家推動節能減排、治理大氣污染,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控制煤炭消費總量等因素的影響,也有國家能源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煤炭運輸供應能力大幅提升的原因。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4-2020年中國煤炭行業發展趨勢與投資決策分析報告前瞻》分析:未來我國經濟增長仍將保持一定增速,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人均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年均復合增長率應在7%以上,需要必要的能源資源保障。
3. 煤炭行業發展趨勢
截至2013年10月30日,我國共有32家煤炭企業發布第三季度報告,根據Wind數據統計,28家煤炭企業的凈利潤同比均有所下滑,佔比高達88%,其中,安泰集團前三季度的凈利潤下降幅度最大,同比下降344%,遠興能源同比下降260%,寶泰隆同比下降146%。同時,持續下跌的煤價使多數煤炭企業的業績大幅下跌,甚至虧損,其中兗州煤業虧損最為嚴重,前三季度虧損5.88億元。
前瞻產業研究院分析師祝建梅認為,受國家宏觀經濟的影響,煤炭下遊行業需求疲軟,煤炭庫存高企,煤價持續走低,致使多數煤炭企業出現較大幅度的虧損,我國煤炭市場呈現一片慘淡景象。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3-2017年中國煤炭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研究顯示,近年來,我國原煤產量逐年提升,2007年原煤產量為22.95億噸,2011年產量增加至35.20億噸,年均復合增長率在10%以上,到2012年達到36.50億噸,同比增長3.80%,增速較上年有所下降。2013年1-6月,我國原煤產量為17.9億噸,同比下降3.7%。
我國進口煤的繼續增加,加劇了國內煤市的壓力。一方面,減少了對國產煤炭的需求;另一方面,國際煤價的時漲時跌,導致國內煤價的不穩定。2012年,我國煤炭進口保持高位,進入四季度,國內外煤價走勢出現分歧,國內煤價小幅回升而國際煤價持續小幅下跌,價差逐步拉大,全年我國累計煤炭進口2.89億噸,同比增長29.8%。2013年上半年,我國進口煤炭1.58億噸,同比增長13.3%。煤炭進口量的持續增加對國內煤炭產生較大的沖擊。
總之,目前我國煤炭整體情形不太良好,產能過剩比較嚴重,市場需求下降,再加上進口煤炭的沖擊,我國煤炭行業前景不容樂觀。
未來幾年估計也跟現在差不多,屬於低迷狀態。而且隨之國家對環保的重視,清潔能源的利用范圍將會得到更大利用,煤炭在我國能源消耗比例將會逐漸降低。
4. 目前煤炭行業發展前景如何
前瞻產業研究院煤炭行業研究小組指出,「十二五」期間,我國煤炭產量復合增長率將從過去的8.8%降至3.8%,年新增 產能將從過去的14億噸降至7.5億噸左右
前瞻產業研究院 中國煤炭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指出我國的煤炭表觀消費量已由2005年的18.43億噸增長至2011年的37.27億噸,年均增幅達到12.45%,煤炭產量由2005年的21.13億噸增長到2011年的35.20億噸,年復合增長率為8.88%。截至2011年底,我國煤炭行業資產總額達37573.96億元,當年銷售收入達到32593.92億元,同比增長37.83%。前瞻產業研究院煤炭行業研究小組認為,我國煤炭行業的盈利能力出現下滑趨勢,「投入即利潤」的時代即將結束,煤炭行業必須承受住深度調整的陣痛,才能實現行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來自中國民用煤交易網,希望可以幫幫助到你
5. 煤炭行業現狀及趨勢如何降低稅負壓力
加快推進煤炭優質產能釋放,做好電力穩發穩供,並務實推進煤電聯營
近日,發改委下發通知指出,今年迎峰度夏期間煤電油氣運保障形勢嚴峻,迎峰度夏期間地區性、時段性供需偏緊情況仍然存在。要加快推進煤炭優質產能釋放,做好電力穩發穩供,並務實推進煤電聯營。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煤炭行業發展趨勢與投資決策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8年4月份,全國煤炭銷量完成28900萬噸,同比增加700萬噸,增長2.5%。1-4月,全國煤炭銷量累計完成106431萬噸,同比增加3431萬噸,增長3.3%。其中,4月份國有重點煤礦銷量完成13381萬噸,同比增加233萬噸,增長1.8%。1-4月國有重點煤礦銷量累計完成54475 萬噸,同比增加875
萬噸,增長1.6%。電廠耗煤方面,4月份全國重點電廠日均供煤337萬噸,同比增加8萬噸,增長2.4%,環比減少18萬噸,下降5.1%;日均耗煤333萬噸,同比增加29萬噸,增長9.5%,環比減少25萬噸,下降7%;月末庫存6266萬噸,同比增加617萬噸,增長10.9%,環比增加36萬噸,增長0.6%;庫存可用天數18天,同比持平,環比增1天。
煤電油氣運供需總體平穩
今年迎峰度夏期間,煤電油氣運供需總體平穩,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斷提高,對煤電油氣運供應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區性、時段性供需偏緊的情況仍然會出現。
1、煤炭方面,迎峰度夏期間電煤需求大幅增加,局部地區、個別時段可能存在供需偏緊。
2、電力方面,全社會用電量今年以來保持較高增速,迎峰度夏期間華北、華東、華中部分地區高峰時段供需偏緊,部分地區可能存在電力供應缺口。
3、天然氣方面,受工業和發電需求持續處於高位等因素影響,天然氣供需淡季不淡,迎峰度夏期間在為保障冬季供氣加大夏季儲氣庫注氣情況下,局部供應還難以完全滿足需求的快速增長。
加快推進煤炭優質產能釋放
1、加快推進煤炭優質產能釋放。認真落實增減掛鉤減量置換要求,加快優質產能煤礦建設進度和手續辦理,有序實施技術改造和減量重組,盡快實現建設煤礦依法依規投產達產。鼓勵賦存條件好、安全有保障、機械化水平高的生產煤礦,通過產能置換重新核定生產能力,持續增加有效供給,盡可能多提供電煤中長期合同資源。開展停工停產煤礦分類處置,對於具備條件的嚴格按照程序復工復產,對於長期停工停產、恢復生產建設無望的「僵屍企業」,加快重組整合和市場出清。
2、做好電力穩發穩供。要多簽電煤中長期合同並嚴格履行,加強設備運行維護和管理,確保機組穩發穩供。
3、加大油品調運組織力度。
4、推進天然氣資源儲備和基礎設施建設。
5、協調保障重點物資運輸。努力增加發往秦皇島等主要煤炭中轉港口的鐵路運力,確保港存煤炭處於較高水平。
6、切實保障供應安全。同時,要加強調峰能力建設,促進供需動態平衡,加強天然氣調峰能力建設,合理有序用氣,加強電力系統調峰能力建設,並落實煤炭庫存管理制度,保障電煤供應。
務實推進煤電聯營
要務實推進煤電聯營。各地區、各企業要充分認識煤電聯營在破解「煤電頂牛」難題上的重要意義,在各個層次深入推進。要結合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結合煤炭去產能和兼並重組,鼓勵煤炭企業辦電廠、發電企業辦煤礦,以及煤炭和發電企業相互參股、換股等多種形式發展煤電聯營。
有關地區、有關部門要切實落實煤電聯營項目相關支持政策,優先納入規劃核准、優先釋放優質產能、優先安排運力、優先落實債務處置和融資支持政策、優先納入相關政策支持試點。
6. 煤炭行業發展現狀及趨勢怎麼寫
要點:
1、分析往年煤炭行業情況
2、根據往年情況和現狀進行預測分析
實例:
2020年全球煤炭需求下滑,產量下降,國際煤炭貿易萎縮,煤炭價格在上半年大幅下降。隨著歐美發達國家綠色能源替代水平進一步提升,以及亞洲地區相對強勁的經濟增長帶動的煤炭消費增長,預計未來幾年,煤炭出口和消費重心向亞洲轉移的趨勢將更加明顯。
1、2020年全球煤炭產量有所下降
2017-2019年全球煤炭產量逐年增長,但增速呈現下降趨勢,到2019年全球煤炭總產量達到79.21億噸。2020年,中國煤炭經濟研究會初步測算全球煤炭產量同比下降了4%左右,新冠疫情對全球宏觀經濟的巨大打擊進一步導致煤炭產量有所下滑。
2、美國煤炭產量降幅最大
2020年,在全球16個主要產煤國中,煤炭產量增長的有3個國家(包括中國、印度、越南),其餘13國煤炭產量均呈現不同程度的下降。煤炭產量最大的中國,全年產煤量為38.4億噸,同比增長0.9%;排名第二的印度,得益於四季度產量的快速回升,全年產煤7.41億噸,同比增長0.8%;而美國的煤炭產量跌破5億噸,僅產煤4.89億噸,同比下降了23.7%,降幅最大。
3、俄羅斯煤炭出口逆勢增長
從出口情況來看,IEA數據顯示2017-2019年全球煤炭出口量逐年增長,2019年達到14.36億噸。2020年新冠疫情對全球煤炭貿易造成較大影響,中國煤炭經濟研究會預測2020年全球煤炭出口下降至13億噸。
2020年,全球煤炭出口量排名第一的印尼全年出口煤炭4.07億噸,同比下降11.3%;其次是澳大利亞,預計全年出口煤炭3.61億噸,同比下降8.9%;排名第三的俄羅斯,在下半年中國強勁煤炭進口需求的拉動下,全年出口煤炭1.93億噸,同比增長1.7%。
近幾年俄羅斯煤炭向中國市場轉移趨勢明顯。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西歐是俄羅斯主要出口市場,但隨著西歐國家「去煤化」步伐加快,俄羅斯出口西歐的煤炭量快速萎縮,出口重心由西向東轉移。
2020年下半年,俄羅斯出口中國的煤炭量達1460萬噸,比2019年同期的1090萬噸增長了33.9%。俄羅斯政府層面也將加快鐵路、港口等物流設施建設,加大煤炭出口向東部轉移的步伐,積極拓展亞太區域煤炭市場。
4、亞洲地區進口消費需求強勁
中國、印度、日本、韓國是全球主要煤炭進口國家。其中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煤炭進口國,2020年進口煤炭3.04億噸,同比增長1.5%;印度進口煤炭2.18億噸,比2019年減少3000多萬噸,同比下降了12.4%;日本進口煤炭1.74億噸,同比下降6.8%;韓國進口煤炭1.23億噸,同比下降12.7%。
2020年全球主要煤炭進口國家和地區中,中國、越南、泰國、巴基斯坦和土耳其煤炭進口量實現正增長,其他國家和地區煤炭進口量均呈現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德國的降幅最大,為-27.3%。
整體來看,亞洲市場煤炭進口需求占據主要份額,並在全球宏觀經濟低迷的情況下,以中國泰國、越南等為代表的亞洲國家依舊能保持逆勢增長,市場潛力較大。
5、煤炭市場發展趨勢分析
在歐美市場,綠色可再生能源快速替代煤炭,近幾年歐美國家的煤炭消費持續下降,2020年美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首次超過燃煤發電量,全年煤炭消費量下降21%;歐盟國家煤炭消費量下滑幅度更大,歐盟27國2020年煤炭進口量下降32.7%。
在亞洲市場,例如越南、印尼和南亞的印度、巴基斯坦等國,煤炭消費量還有增長潛力。2020年,越南、巴基斯坦的煤炭進口量均實現正增長,印尼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煤炭產量和消費量雖然都出現下降,但疫情稍有緩和後,馬上加快了燃煤電廠的建設步伐。
從整體來看,全球范圍的煤炭出口和消費重心逐漸向亞洲轉移趨勢明顯。
7. 我國的煤炭行業發展前景是怎樣的
——以下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煤炭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煤炭市場供需基本平衡
2018年,我國煤炭產量和凈進口量較維持小幅增長,有效供給保障增強。根據中煤協數據統計,2018年全國原煤產量36.80億噸,同比增長4.5%。從逐月產量來看,除了7月煤炭產量低於2.90億噸,其餘月份產量均維持在2.90億噸以上。
總體而言,我國煤炭行業市場供需實現基本平衡,煤炭價格在合理區間波動。但行業面臨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並未得以徹底解決。例如,全國總體煤炭產能相對過剩的態勢沒有改變,市場供需平衡的基礎還比較脆弱,行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突出,生產力水平有待提升,去產能和「三供一業」分離移交難、人才流失與採掘一線招工接替等問題仍然突出,煤炭行業改革發展依然任重道遠。
對此,要繼續堅持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動搖,依法依規組織生產,堅決做到不違法違規建設生產,不超能力生產、不安全不生產、不生產銷售劣質煤、不搞無序競爭;要加快產業調整轉型升級,在當前的形勢下要下決心淘汰落後生產能力,堅決退出不達標的產能,堅決退出安全風險高產能,加快退出資源枯竭、生產成本高、煤質差、開采難度大、扭虧無望的落後產能。
同時,堅持煤炭中長期合同制度和基礎價+浮動價的定價機制,逐步建立煤炭上下游產業鏈長期穩定合作關系,保障煤電、煤鋼企業長期穩定供應、穩定價格、穩定運行,要構建煤炭命運共同體,實現共贏共享發展。
煤炭消費難以大幅增長
從供給端來看,當前煤炭產能仍然較大,但結構性問題依然突出,總體產能相對過剩將成為今後一個時期的常態。隨著煤炭新增產能的不斷釋放,煤炭產量將進一步增加,2019年企業排產新增煤炭產量1億噸左右。
從需求端來看,全國煤炭消費難以大幅增長,極有可能與2018年持平,,甚至可能呈現略有下降態勢。一方面是宏觀經濟因素不支持煤炭消費快速增長,盡管判斷我國經濟發展基本面仍是好的,但面臨的風險依然存在,當前反全球化的外部環境趨勢增強,我國經濟發展的全球競爭代價提升,經濟增長很難超過前些年發展水平,難以支撐煤炭消費快速反彈。
另一方面,主要耗煤行業的煤炭消費難於樂觀。近幾年我國電力供大於求態勢未變,隨著國家穩步發展清潔能源,大力促進清潔電力消納,風電、核電等清潔電力消費增速依然保持較高水平,將會大於全社會電力消費增速,全國煤電消費量很有可能持平或減少,將帶動電力行業耗煤量呈下降趨勢;隨著「十三五」後期鋼鐵行業和建材行業發展峰值期到來,這兩個行業的煤炭消費增長有限;隨著煤炭價格在相對高位穩定運行,現代煤化工發展的經濟性不強,化工行業煤炭消費增長也不容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