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烤乳豬「是什麼菜系的菜
「烤乳豬」是廣州最著名的特色菜。
【拓展】
早在西周時此菜已被列為「八珍」之一,那時稱為「炮豚」。 關於烤乳豬,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天,一戶人家院子里突然起了火,火勢兇猛,必必剝剝,很快就烈焰沖天,把
院子里的東西都燒光了。這時宅院的主人匆匆趕回家,只見一片廢墟,驚得目瞪口呆。忽然一陣香
味撲鼻而來。主人循著香味找去,發現原來是從一隻燒焦的小豬身上發出來的。主人看那小豬另一
面,皮烤得紅朴朴的。他嘗了又嘗,味道很好。院子燒掉了,他很傷心,但卻為發明了吃豬肉的新
方法而欣慰。這個傳說,源於18世紀英國大學者查理·蘭姆《談談燒豬》一文。
② 烤乳豬是哪個菜系的好不好
「烤乳豬」是廣州最著名的特色菜。早在西周時此菜已被列為「八珍」之一,那時稱為「炮豚」。 關於烤乳豬,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天,一戶人家院子里突然起了火,火勢兇猛,必必剝剝,很快就烈焰沖天,把院子里的東西都燒光了。這時宅院的主人匆匆趕回家,只見一片廢墟,驚得目瞪口呆。忽然一陣香味撲鼻而來。主人循著香味找去,發現原來是從一隻燒焦的小豬身上發出來的。主人看那小豬另一面,皮烤得紅朴朴的。他嘗了又嘗,味道很好。院子燒掉了,他很傷心,但卻為發明了吃豬肉的新方法而欣慰。這個傳說,源於18世紀英國大學者查理·蘭姆《談談燒豬》一文。 在我國,早在南北朝時,賈思勰已把烤乳豬作為一項重要的烹飪技術成果而記載在《齊民要術》中了。他寫道:「色同琥珀,又類真金,入口則消,壯若凌雪,含漿膏潤,特異凡常也。」一千四百多年前,我國的烹飪技藝已有這樣高深的造詣,實令世人贊嘆。 清朝康熙年間,烤乳豬是宮廷名菜,成為「滿漢全席」中的一道主要菜餚。隨著「滿漢全席」盛行,烤乳豬曾傳遍大江南北。在廣州,烤乳豬在餐飲業中久盛不衰,深受食客青睞。 用乳豬為主料製作而成,在舊京食饌中應算是「陽春白雪」,是宮廷中達官富紳宴飲時吃的一道名菜。後傳到各地,也是廣州最著名的特色菜,在譽滿中外的廣東燒烤中,此菜堪稱一絕。 傳說上古時有個獵豬能手,平時以獵取野豬為生。他的妻子為他生了個兒子,取名火帝。兒子稍長大後,父母每日上山獵豬,兒子在家飼養仔豬。有一天,火帝偶然拾得幾塊火石,便在圈豬的茅棚附近敲打玩耍,忽然火花四濺,茅棚著火,引起一場大火。火帝到底是個不知事的孩子,平時也沒有見過什麼好玩的,見茅棚起火,不但一點兒也不擔心害怕,反而感到很開心。他驚奇地聽柴草的劈啪聲和仔豬被燒死前的嚎叫聲音。待那些豬叫聲停止了,這場由火帝引起的火災也自行熄滅了。在被燒過的廢墟中一股聞所未聞的香味飄散而至,是什麼東西這么香?火帝撿開雜物,循味探尋。他找來找去,驚奇地發現,這誘人的香味發自皮燒焦肉烤熟的仔豬。那誘人的色澤,饞人的香氣,早已令火帝垂涎三尺。他情不自禁地用手去提那豬腿,卻被豬皮表面吱吱作響的油猛燙一下,他忙用嘴唇去舔那燙疼的指頭,卻意外地嘗到了香美的滋味。 火帝的父母親狩獵回來,見豬棚化為灰燼,仔豬全被燒死,正要喊來火帝問個究竟時,只見火帝向父親呈獻上一道美味菜——一隻燒烤得焦紅油亮、異香撲鼻的燒乳豬。父親不但沒有責備兒子,反而高興得跳了起來,兒子發明吃豬肉的新方法了!據說,人類最早得知動物燒熟更加美味可口便是從此時開始的。 經代代相傳,今天的燒乳豬早已改進烤法,且烹技十分精細,成為馳名世界的中國絕菜之一。 製作原料:小乳豬一隻(3000克),精鹽200克,白糖100克,八角粉5克,五香粉10克,南乳25克,芝麻醬25克,白糖50克,蒜5克,生粉25克,汾酒7克,糖水適量。 製作方法:將凈光乳豬從內腔劈開,使豬身呈平板狀,然後斬斷第三、四條肋骨,取出這個部位的全部排骨和兩邊扇骨,挖出豬腦,在兩旁牙關各斬一刀。 取125克香料勻塗豬內腔,腌30分鍾即用鐵鉤掛起,滴干水分後取下,將除香味料及糖水外的全部調料拌和,勻抹內腔,腌20分鍾後叉上,用沸水遍淋豬身使皮綳緊、肉變硬。 將燙好的豬體頭朝上放,用排筆掃刷糖水,用木條在內腔撐起豬身,前後腿也各用一條木條橫撐開,紮好豬手。 點燃炭火,撥作前後兩堆,將豬頭和臀部烤成嫣紅色後用針扎眼排氣,然後將豬身遍刷植物油,將爐炭撥成長條形通烤豬身,同時轉動叉位使火候均勻,至豬通身成大紅色便成。上席時一般用紅綢蓋之,廚師當眾揭開片皮。 特點:色澤紅潤,光滑如鏡,皮脆肉嫩,香而不膩
③ 烤乳豬是哪裡的特色菜
烤乳豬是廣州地區特色菜,也是粵菜的一種,也是中國滿漢全席的主菜之一。烤乳豬最先是廣東地區的人民用來祭祀祖先的,後來慢慢轉變為一種特色美食,流傳至今,在廣東就可以看到有專門賣烤乳豬的飯店。烤乳豬的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魏晉南北朝時期,到清朝後,烤乳豬就成了滿漢全席的主菜之一。烤乳豬是選取的香豬來進行烹飪的,香豬體型較小,適合烤制,在烤乳豬時,要反復查看,並且刷上調料,這樣烤出來的豬肉外酥里嫩,口感甜香,味道極佳。
④ 烤乳豬是哪個菜系的代表菜
粵菜,又叫脆皮乳豬,是廣州名貴菜餚之一.特別是其中的全乳豬,在宴席中有了它,往往會使整台宴席顯得格外的豪華和闊綽,為飲宴添彩.脆皮乳豬有光皮乳豬和芝麻皮乳豬之分,光皮乳豬豬皮色深紅,全身光滑:芝麻皮乳豬則皮色淡紅,整體麻粒.脆皮乳豬又名明爐乳豬,其特點是皮脆肉甘香.在製法上是將上好調味料塗在5千克的乳豬上,用鐵叉支好,放在明火的爐炭火上燒烤而成.目前,各大飯店都有全燒乳豬、斬體乳豬和乳豬拼盤等菜餚。吃整隻豬,分兩次上席,即第一次是吃最甘香酥化的豬背皮,第二次吃其他部分的皮與肉,吃時又常常跟有白糖、千層餅、酸菜、蔥球、甜醬等佐料。因為蘸上白糖,更覺得甘香酥化,夾上千層餅,不會感到膩口:點上甜醬,呆以促進食慾。在香港的酒樓中,有著清朝官服的侍者,抬著烤乳豬進入餐廳,這時燈光忽暗,仗著搖曳的燭光,繞場一周以吸引顧客,增加歡快氣氛。這實際是古代場面的再現,據《清稗類鈔》記載:「滿漢大席」中,「酒過三巡,則進燒豬,膳夫僕人皆衣禮服而入,膳夫奉以待,僕人解所佩小刀割之,盛於器,屈一膝獻首座之專客,專客起箸,造座者始從而嘗之,典至隆也」。
⑤ 烤乳豬是哪個菜系的代表菜
粵菜 烤乳豬是廣州最著名的特色菜,並且是「滿漢全席」中的主打菜餚之一。[1] 早在西周時此菜已被列為「八珍」之一,那時稱為「炮豚」。 在南北朝時,賈思勰已把烤乳豬作為一項重要的烹飪技術成果而記載在《齊民要術》中了。他寫道:「色同琥珀,又類真金,入口則消,壯若凌雪,含漿膏潤,特異凡常也。」一千四百多年前,中國漢族勞動人民烹飪技藝已有這樣高深的造詣,實令世人贊嘆。 烤乳豬也是許多年來廣東人祭祖的祭品之一,是家家都少不了的應節之物,用乳豬祭完先人後,親戚們再聚餐食用。
⑥ 烤乳豬是那的菜系
「烤乳豬」是廣州最著名的特色菜。早在西周時此菜已被列為「八珍」之一,那時稱為「炮豚」。
關於烤乳豬,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天,一戶人家院子里突然起了火,火勢兇猛,必必剝剝,很快就烈焰沖天,把院子里的東西都燒光了。這時宅院的主人匆匆趕回家,只見一片廢墟,驚得目瞪口呆。忽然一陣香味撲鼻而來。主人循著香味找去,發現原來是從一隻燒焦的小豬身上發出來的。主人看那小豬另一面,皮烤得紅朴朴的。他嘗了又嘗,味道很好。院子燒掉了,他很傷心,但卻為發明了吃豬肉的新方法而欣慰。這個傳說,源於18世紀英國大學者查理·蘭姆《談談燒豬》一文。
在我國,早在南北朝時,賈思勰已把烤乳豬作為一項重要的烹飪技術成果而記載在《齊民要術》中了。他寫道:「色同琥珀,又類真金,入口則消,壯若凌雪,含漿膏潤,特異凡常也。」一千四百多年前,我國的烹飪技藝已有這樣高深的造詣,實令世人贊嘆。
清朝康熙年間,烤乳豬是宮廷名菜,成為「滿漢全席」中的一道主要菜餚。隨著「滿漢全席」盛行,烤乳豬曾傳遍大江南北。在廣州,烤乳豬在餐飲業中久盛不衰,深受食客青睞。
用乳豬為主料製作而成,在舊京食饌中應算是「陽春白雪」,是宮廷中達官富紳宴飲時吃的一道名菜。後傳到各地,也是廣州最著名的特色菜,在譽滿中外的廣東燒烤中,此菜堪稱一絕。
傳說上古時有個獵豬能手,平時以獵取野豬為生。他的妻子為他生了個兒子,取名火帝。兒子稍長大後,父母每日上山獵豬,兒子在家飼養仔豬。有一天,火帝偶然拾得幾塊火石,便在圈豬的茅棚附近敲打玩耍,忽然火花四濺,茅棚著火,引起一場大火。火帝到底是個不知事的孩子,平時也沒有見過什麼好玩的,見茅棚起火,不但一點兒也不擔心害怕,反而感到很開心。他驚奇地聽柴草的劈啪聲和仔豬被燒死前的嚎叫聲音。待那些豬叫聲停止了,這場由火帝引起的火災也自行熄滅了。在被燒過的廢墟中一股聞所未聞的香味飄散而至,是什麼東西這么香?火帝撿開雜物,循味探尋。他找來找去,驚奇地發現,這誘人的香味發自皮燒焦肉烤熟的仔豬。那誘人的色澤,饞人的香氣,早已令火帝垂涎三尺。他情不自禁地用手去提那豬腿,卻被豬皮表面吱吱作響的油猛燙一下,他忙用嘴唇去舔那燙疼的指頭,卻意外地嘗到了香美的滋味。
火帝的父母親狩獵回來,見豬棚化為灰燼,仔豬全被燒死,正要喊來火帝問個究竟時,只見火帝向父親呈獻上一道美味菜——一隻燒烤得焦紅油亮、異香撲鼻的燒乳豬。父親不但沒有責備兒子,反而高興得跳了起來,兒子發明吃豬肉的新方法了!據說,人類最早得知動物燒熟更加美味可口便是從此時開始的。
經代代相傳,今天的燒乳豬早已改進烤法,且烹技十分精細,成為馳名世界的中國絕菜之一。
製作原料:小乳豬一隻(3000克),精鹽200克,白糖100克,八角粉5克,五香粉10克,南乳25克,芝麻醬25克,白糖50克,蒜5克,生粉25克,汾酒7克,糖水適量。
製作方法:將凈光乳豬從內腔劈開,使豬身呈平板狀,然後斬斷第三、四條肋骨,取出這個部位的全部排骨和兩邊扇骨,挖出豬腦,在兩旁牙關各斬一刀。
取125克香料勻塗豬內腔,腌30分鍾即用鐵鉤掛起,滴干水分後取下,將除香味料及糖水外的全部調料拌和,勻抹內腔,腌20分鍾後叉上,用沸水遍淋豬身使皮綳緊、肉變硬。
將燙好的豬體頭朝上放,用排筆掃刷糖水,用木條在內腔撐起豬身,前後腿也各用一條木條橫撐開,紮好豬手。
點燃炭火,撥作前後兩堆,將豬頭和臀部烤成嫣紅色後用針扎眼排氣,然後將豬身遍刷植物油,將爐炭撥成長條形通烤豬身,同時轉動叉位使火候均勻,至豬通身成大紅色便成。上席時一般用紅綢蓋之,廚師當眾揭開片皮。
特點:色澤紅潤,光滑如鏡,皮脆肉嫩,香而不膩
⑦ 八大菜系的各個代表菜是什麼
1、魯菜,代表菜品:太公望紅燜雞。
商朝末年是魯菜的雛形時期,也是葯與膳相結合的起源,是著名的歷史人物太公望別名:姜太公所創制,在《姜太公傳略》有相關記載,代表作品:太公望紅燜雞,源由營丘之戰,起源並傳承於今日照市。
2、川菜,代表菜品:水煮肉片、魚香肉絲、回鍋肉、鹽煎肉、宮保雞丁、干煸鱔片、辣子雞丁、辣子肥腸、麻婆豆腐、水煮魚、泡椒肉絲。
川菜是中國最有特色的菜系,也是民間最大菜系。川菜素來享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聲譽。川菜在烹調方法上,有炒、煎、干燒、炸、熏、泡、燉、燜、燴、貼、爆等38種之多。
3、粵菜,粵菜著名的菜點有:白切雞、燒鵝、烤乳豬、紅燒乳鴿、蜜汁叉燒、上湯焗龍蝦、清蒸石斑魚、阿一鮑魚、鮑汁扣遼參、白灼蝦、椰汁冰糖燕窩、菜膽燉魚翅。
粵菜特點是豐富精細的選材和清淡的口味。粵菜可選原料多,自然也就精細。粵菜講究原料的季節性,「不時不吃」。吃魚,有「春鯿秋鯉夏三犁(鰣魚)隆冬鱸」;吃蛇,則是「秋風起三蛇肥,此時食蛇好福氣」;吃蝦,「清明蝦,最肥美」。
4、蘇菜,代表菜品:小籠包、桂魚。
江蘇菜系選料講究,刀工精細,口味偏甜,造型講究,特色鮮明。由於江浙地區氣候潮濕,又靠近沿海,所以往往會在菜中增加糖分,來去除濕氣。江蘇菜很少放辣椒,因為吃辣椒雖然能夠去除濕氣,但是容易上火。因此,江浙菜系是以偏甜為主。蘇菜風格源於宋代開封,宋室南遷帶入並逐漸占據主要地位。
5、閩菜,代表作品:熗糟、醉糟。
閩菜清鮮,淡爽,偏於甜酸。尤其講究調湯,湯鮮、味美,湯菜品種多,具有傳統特色。閩東菜有「福州菜飄香四海,食文化千古流傳」之稱,有以下鮮明特徵:一為刀工巧妙,寓趣於味;二為湯菜眾多,變化無窮;三為調味奇特,別是一方。
6、浙菜,名菜名點有:龍井蝦仁、西湖蒓菜、蝦爆鱔背、西湖醋魚。
浙菜採用原料十分廣泛,注重原料的新鮮、合理搭配,以求味道的互補,充分發掘出普通原料的美味與營養。特別是杭菜中的湖上幫和山裡幫兩大風味技術體系,都強調原料鮮嫩,現取現做。
7、徽菜,主要名菜有"火腿燉甲魚","紅燒果子狸"、"腌鮮鱖魚"、"黃山燉鴿"等上百種。
其主要特點是喜用火腿佐味,以冰糖提鮮,善於保持原料的本味、真味,口感以咸、鮮、香為主,放糖不覺其甜。
8、湘菜,著名菜點有:東安子雞、剁椒魚頭、臘味合蒸。
湘菜調味,特色是「酸辣」,以辣為主,酸寓其中。「酸」是酸泡菜之酸,比醋更為醇厚柔和。湖南大部分地區地勢較低,氣候溫暖潮濕,古稱「卑濕之地」。而辣椒有提熱、開胃、祛濕、祛風之效,故深為湖南人民所喜愛。剁椒經過乳酸發酵,具有開胃、養胃的作用。
(7)烤乳豬是哪個菜系的擴展閱讀:
中國飲食文化的菜系,是指在一定區域內,由於氣候、地理、歷史、物產及飲食風俗的不同,經過漫長歷史演變而形成的一整套自成體系的烹飪技藝和風味,並被全國各地所承認的地方菜餚。
除八大菜系外還有一些在中國較有影響的細分菜系,潮州菜,東北菜,本幫菜,贛菜,楚菜,京菜,津菜,冀菜,豫菜,客家菜等菜系。
⑧ 烤乳豬怎麼烤的這是什麼菜系
「烤乳豬」是廣州最著名的特色菜。早在西周時此菜已被列為「八珍」之一,那時稱為「炮豚」。
關於烤乳豬,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天,一戶人家院子里突然起了火,火勢兇猛,必必剝剝,很快就烈焰沖天,把院子里的東西都燒光了。這時宅院的主人匆匆趕回家,只見一片廢墟,驚得目瞪口呆。忽然一陣香味撲鼻而來。主人循著香味找去,發現原來是從一隻燒焦的小豬身上發出來的。主人看那小豬另一面,皮烤得紅朴朴的。他嘗了又嘗,味道很好。院子燒掉了,他很傷心,但卻為發明了吃豬肉的新方法而欣慰。這個傳說,源於18世紀英國大學家查理·蘭姆《談談燒豬》一文。
在我國,早在南北朝時,賈思勰已把烤乳豬作為一項重要的烹飪技術成果而記載在《齊民要術》中了。他寫道:「色同琥珀,又類真金,入口則消,壯若凌雪,含漿膏潤,特異凡常也。」一千四百多年前,我國的烹飪技藝已有這樣高深的造詣,實令世人贊嘆。
清康熙年代,烤乳豬是宮廷名菜,成為「滿漢全席」中的一道主要菜餚。隨著「滿漢全席」盛行,烤乳豬曾傳遍大江南北。在廣州,烤乳豬在餐飲業中久盛不衰,深受食客青睞。
產地: 廣東
類別: 菜
製作方法
【原料】
乳豬1隻(5000克左右),醬油75克,精鹽100克,綿白糖250克,蒜茸25克,玫瑰酒100克,麥芽糖50克,白醋50克,海鮮醬100克,蔥絲100克,荷葉卷250克,五香粉少許。
【製法】
(一)乳豬宰殺後颳去毛,開膛,取出內臟,挖出豬腦及頭骨髓,洗凈瀝干。
(二)將醬油、精鹽、綿白糖(150克)、蒜茸、玫瑰酒、五香粉調和,塗勻在豬膛內,再上鐵叉。
(三)用沸水在乳豬皮上淋三四次,再將麥芽糖、白醋塗在豬皮上,入烤爐用文火將乳豬烘乾,晾20分鍾後,再用猛火烤約10分鍾,到皮呈大紅色,肉熟即好。
(四)綿白糖裝小盆,隨附蔥絲、海鮮醬、荷葉卷上桌。
⑨ 烤乳豬屬於哪個菜系
烤乳豬是廣州最著名的特色菜,並且是「滿漢全席」中的主打菜餚之一。早在西周時此菜已被列為「八珍」之一,那時稱為「炮豚」。
在南北朝時,賈思勰已把烤乳豬作為一項重要的烹飪技術成果而記載在《齊民要術》中了。他寫道:「色同琥珀,又類真金,入口則消,壯若凌雪,含漿膏潤,特異凡常也。」一千四百多年前,中國漢族勞動人民烹飪技藝已有這樣高深的造詣,實令世人贊嘆。
烤乳豬也是許多年來廣東人祭祖的祭品之一,是家家都少不了的應節之物,用乳豬祭完先人後,親戚們再聚餐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