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請問設計的概念是什麼呢
看是什麼設計概念了.... 什麼是概念設計�
所謂「概念」指的是「反映對象的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是「人們通過實踐,從對象的許多屬性中,抽出其特有屬性概括而成」的。人對世界的認識、人類的全部文化、科學知識以及思想,都是由概念組成的。從這個意義上說,沒有概念,就沒有人類的歷史,就沒有人類的一切文明成果。因此,「概念設計」從本質上說,提供的是「思想」。所謂「反映對象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 指的就是通過某種媒介或手段,把我們對事物本質屬性的認識確定下來。媒介有許多不同的類型,文字元號是一種表達概念的媒介,視覺符號也是一種表達概念的媒介。就設計藝術而言,「概念設計」 就是用視覺語言把我們對事物本質屬性的認識表達出來,這種認識就是我們從事物中提煉、概括出來的概念或思想。因此,它在本質上是對「思想」的設計,換句話說,它提供的是創意,即從某種理念、思想出發,對設計項目在觀念形態上進行的概括、探索和總結,為設計活動正確深入的開展指引前進的方向。�
2概念設計的應用范圍�
概念設計在不同的領域中有不同的含義、不同的對象。除了上述設計藝術領域之外,在產品的生產、經營、銷售等領域中也有廣泛的應用。這一類的「概念設計」指的是對某種經營、生產、銷售思想、策略的策劃。所謂「概念」是對企業、產品、管理、營銷理念等方面的特殊性做出的概括。按主體不同,對這一類的「概念設計」可分為三個方面:即企業概念、品牌概念和產品概念。�
除了物質生產領域之外,在影視、戲劇、展覽策劃等文化生產領域,概念設計也發揮著重要作用,特別是在科幻題材影視創作中,那些在現實中不存在的場景和道具都需要設計師根據預先設定的概念進行創作。�
概念設計早在20世紀80年代,在國外就已經開始為設計界所廣泛關注。美國平面設計師愛倫�6�1霍伯特(Allen Hubert)當時曾經撰寫了一本書,題目就叫「Conceptual Design」(概念設計),內容是針對平面設計中如何組織創意,如何賦予設計對象某種理念或思想,更好地推廣企業和產品,引導消費者。當時國內很少有人從「概念設計」的角度理解、重視這個問題。在設計領域始終倡導並努力實踐「概念設計」的是工業設計,由於工業產品具有批量化、自動化和時尚性等特點,設計對生產領域帶來的影響更直接,對市場信息做出的反映更迅速、更靈敏,在推廣一個新產品之前,概念設計就顯得十分重要。特別是汽車工業,概念設計成為推動汽車工業不斷創新的發動機。廠家對新的時尚、技術和功能的探索往往首先通過概念設計來完成,同時,概念車也成為引領時尚的風向標。�
3概念設計的主要特點�
(1)獨創性。概念設計更強調設計的獨創性和原創性,從形式和內容上都排斥業已存在的東西。當然,這不是說不能使用歷史上已經存在的形式符號和材料做法,而是必須以新的手法、新的視角加以運用。�
(2)抽象性。概念的形成是對紛然陳雜的生活現象提煉、概括、抽象的結果。任何概念都有一定的抽象性,它來源於我們提煉出的某種理念或思想,我們欲倡導、傳揚的主張以及我們欲表達的某種意象。例如:柯布西埃設計的郎香教堂、賴特設計的流水別墅、密斯設計的法恩斯沃斯住宅等等,不管它們是否經歷過我們所稱的「概念設計」階段,但它們都表現出了概念設計所具有的全部特徵。這幾位現代建築的開創者都曾經確立了他們的新建築概念,沒有這些理念的引導,沒有對這些主張堅定不移的實踐,他們的作品就不可能對後世產生如此大的影響力。�
(3)探索性。概念設計可以不過多地涉及具體的功能問題(這類問題可以在方案設計階段進行修正),即使考慮功能問題,也是概念性的,原理性的或邏輯推論性的、說得更直接一點就是紙上談兵。它更像一個探索性的科學實驗,與實際生活保持一定距離,可以保證思維有足夠的想像空間。�
(4)先進性。概念設計要求我們立足於時代最先進的技術和社會意識,有足夠的勇氣去嘗試最新的東西(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的生活觀念),凝聚時代最先進的技術成果,使其處於時代的前端,否則就談不上是什麼「概念設計」。
② 設計的含義及特點
設計是有目的的策劃,平面設計是這些策劃將要採取的形式之一,在平面設計中你需要用視覺元素來傳播你的設想和計劃,用文字和圖形把信息傳達給受眾,讓人們通過這些視覺元素了解你的設想和計劃,這才是設計的定義。一個視覺作品的生存底線,應該看他是否具有感動他人的能量,是否順利地傳遞出背後的信息,事實上她更象人際關系學,依*魅力來征服對象,你的設計有抓住人心的魅力嗎?是一見鍾情式的還是水到渠成式的,你需要象一個溫文爾雅的紳士還是一個不修邊幅的叛逆之子,或是治學嚴謹的學者。事實上平面設計者所擔任的是多重角色,你需要知己知彼,你需要調查對象,你應成為對象中的一員,卻又不是投其所好,誇誇其談,你的設計代表著客戶的產品,客戶需要你的感情去打動他人,你事實上是「出賣」感情的人,平面設計是一種與特定目的有著密切聯系的藝術。
設計是科技與藝術的結合,是商業社會的產物,在商業社會中需要藝術設計與創作理想的平衡,需要客觀與克制,需要借作者之口替委託人說話。
設計與美術不同,因為設計即要符合審美性又要具有實用性、替人設想、以人為本,設計是一種需要而不僅僅是裝飾、裝潢。
設計沒有完成的概念,設計需要精益求精,不斷的完善,需要挑戰自,向自己宣戰。設計的關鍵之處在於發現,只有不斷通過深入的感受和體驗才能做到,打動別人對與設計師來說是一種挑戰。設計要讓人感動,足夠的細節本身就能感動人,圖形創意本身能打動人,色彩品位能打動人,材料質地能打動人、……把設計的多種元素進行有機藝術化組合。還有,設計師更應該明白嚴謹的態度自身更能引起人們心靈的振動。
③ 設計的基礎概念是什麼
設計是把一種計劃、規劃、設想通過視覺的形 式傳達出來的活動過程。人類通過勞動改造世界,創造文明,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而最基礎、最主要的創造活動是造物。
設計不僅僅通過視覺的形式傳達出來,還會通過聽覺、嗅覺、觸覺傳達出來營造一定的感官感受。用簡單的圖形、造型等把一些事物表達的更好,更時尚、個性、更好用一些。
④ 設計的概念是什麼
從比較大的維度上講,很多人將藝術與設計混為一談。其實藝術更多是在表達自我,設計則是以用戶為中心,為用戶解決問題,是需要理性與邏輯的,只會畫畫是絕對沒法成為一名好設計師的。
發明是從無到有的過程,設計是從有到好的過程。
設計是使事物往更好的方向發展。其中包括了解決問題,或者沒有問題的時候做一點錦上添花的事情,前者居多。
⑤ 設計概念
設計概念設計的概念是因為服裝設計因為是自己想把一定服裝這家在腦海里畫出的形象
⑥ 現代設計的概念
現代設計,現代主義設計,通常被稱為「功能主義設計」,又稱為「技術美」,或「機器藝術」。現代主義建築是指20世紀中葉,在西方建築界居主導地位的一種建築思想。這種建築的代表人物主張:建築師要擺脫傳統建築形式的束縛,大膽創造適應於工業化社會的條件、要求的嶄新建築。因此,具有鮮明的理性主義和激進主義色彩,又稱為現代派建築。現代主義建築思想先是在實用為主的建築類型如工廠廠房、中小學校校舍、醫院建築、圖書館建築以及大量建造的住宅建築中得到推行;到了50年代,在紀念性和國家性的建築中也得到實現,如聯合國總部大廈和巴西議會大廈。現代主義思潮到了二十世紀中葉,在世界建築潮流中占據主導地位。 從20世紀60年代起,有人認為現代主義建築已經過時,有人認為現代主義建築基本原則仍然正確,但需修正補充。「現代設計」與」當代設計」在設計領域中具有完全不同的含義。「當代設計」是指目前、近期的設計。在藝術史、社會學、工業設計中,「現代」是一個專用術語,它是針對「後現代」而言。什麼叫「現代」?這要區分三個范疇:科學領域、藝術領域、工業設計領域。在科學技術和經濟方面,「現代」指工業化以後的兩個歷史時期。第一次現代化時期指兩次世界大戰期間,西方 現代設計欣賞國家出現以流水線為代表的經濟高速發展,尤其是1920年代形成了以柏林為中心的科學藝術繁榮時代。第二次現代化時代指1950年代後期到1960年代後期西方的經濟繁榮和美國式的消費時代。這兩個時期被稱為現代時代,又叫機器時代。在這幾百年中西方國家一直信仰科學技術,追求物質和現代性,它的發展過程往往處在繁榮、危機、耗盡、創新的循環中。 在文化藝術領域,「現代」的含義往往受上述影響,因為藝術總反映時代精神。但是嚴格說,它還有另一層含義。從廣義上,有人認為文藝復興以後西方文明的整個發展時代都被稱為「現代」,因為從文藝復興以後,藝術界的價值追求不同與以前,開始追求以人為本。從狹義上說,「現代」藝術是與工業現代化緊密相關,現代藝術二十世紀以來跳出模仿古典而新出現的主要運動潮流,象立體派、未來派、表現主義、超現實主義、功能主義、無調派、印象派、連續派、意識流等,每種思想流派都有其代表人物。1970年代以後,藝術界出現「後現代」,實質上是對科學技術追求「現代」的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