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中國畫欣賞
擴展閱讀
孕婦夢見別人買股票 2025-07-01 20:39:20
十五日 2025-07-01 20:38:14

中國畫欣賞

發布時間: 2021-11-25 01:11:15

① 中國畫 欣賞

徐悲鴻《愚公移山》。

在印度,徐悲鴻創作了構思已久的巨幅國畫《愚公移山》。畫面以艱卓精神和必勝信念震撼人心。在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他以自己的畫筆為堅強不屈的同胞寫下了無愧於時代的偉大形象。徐悲鴻為這幅畫作了一百多幅習作和畫稿,最終使用了巨幅宣紙來表現劇烈運動中的人體。這在中日畫中是前所未有的,它為中國繪畫的發展揭開了新的一頁,是歷史與現實、西洋畫與中國畫的完美結合。
此幅《愚公移山圖》極具現實意義。它作於1940年,正值中國人民抗日的危急時刻,畫家意在以形象生動的藝術語言表達抗日民眾的決心和毅力,鼓舞人民大眾去爭取最後的勝利。

② 怎樣欣賞中國畫,什麼樣的中國畫才是好的

畫面表達的是中國傳統人文思想,構圖符合中國陰陽哲學;線條符合中國書法用筆。

③ 中國著名山水畫欣賞

④ 中國畫一般的鑒賞方法

賞析的基本方法

中國畫的鑒賞按科分,各有鑒賞重點

山水畫:一看筆墨,二看大勢,三看氣韻。

人物畫:一看筆墨,二看造型(形態),三看神韻。

花鳥畫:一看筆墨,二看形神,三看賦彩。

中國畫的鑒賞,如果按欣賞的距離說,要把握住近看筆墨,中看構圖,遠看氣韻。

說得具體一點,可操作性一點,即:一二步看筆墨,四五步看構圖(大勢),八九步看氣韻。

看筆墨主要是看筆觸美不美,筆力是否遒勁,力能扛鼎。墨色是否充盈華滋,是否渾然一體。

看構圖主要看大勢是否得體,有氣勢,是否新穎。

看氣韻主要是看是否形神兼具,生動放逸。

(4)中國畫欣賞擴展閱讀

中國畫的特點

中國畫有著自己明顯的特徵。傳統的中國畫,依南朝謝赫的古畫品錄評論:

講究「氣韻生動」,不拘泥於物體外表的肖似,而多強調抒發作者的主觀情趣。中國畫講求「以形寫神」,追求一種「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感覺。

講究筆墨神韻,筆法要求:平、圓、留、重、變。墨法要求墨分五色,焦、濃、重、淡、清。

講究「骨法用筆」,不講究焦點透視,不強調環境對於物體的光色變化的影響。

講究空白的布置和物體的「氣勢」。

可以說西洋畫是「再現」的藝術,中國畫是「表現」的藝術。

國畫是要表現「氣韻」、「境界」。

繪畫的工具

「筆墨紙硯」是中國古代文人不可缺少的工具,號稱「文房四寶」,其意義不止於書寫繪畫方面,中國文人對其給予了深厚的文化內涵和感情,歷代文人書畫大家和筆墨紙硯相關的故事舉不勝舉。

毛筆是中國所創,並影響到朝鮮,日本,等亞洲廣泛地域的傳統書寫習慣。毛筆分硬毫,軟毫和兼毫,硬毫以狼毫(黃鼠狼尾)為代表,軟毫以羊毫(山羊須)為代表,根據寫字繪畫,種類,以及個人習慣的不同,用筆也不一樣,羊毫柔軟,狼毫剛健,兼毫柔中帶剛。

中國的書法和繪畫,都是與毛筆的使用分不開的。尤其以湖州(今浙江善璉)之湖筆,宣州(今安徽涇縣)之宣筆,及江西進賢之筆為上。

墨分「油煙」和「松煙」兩種,油煙墨用桐油或添燒煙加工製成;松煙墨用松枝燒煙加工製成。古代徽州所產之墨,歷來為文人所喜愛,徽墨有金不換之美稱。

顏料有兩種,使用起來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其一種是植物質的,如花青、滕黃、胭脂、牡丹紅等,性能是透明、質細,但年久會褪色;另一種是礦物質的,如硃砂、朱漂、頭青至三青、頭綠至三綠、赭石、石黃、白粉等,性能是不透明,有覆蓋力,年久不褪色。

中國畫用紙種類廣泛,如宣州所產宣紙,四川的皮紙,河南禹縣布紙、湖南來陽棉紙等等,推而廣之,不但是紙,綾,絹等織物都是繪畫的材料。

但宣紙種類多,產量高,品質好,其特性將國畫要求的筆墨神韻能最好的發揮出來,且較絹等價格便宜,故宣紙幾乎已成為國畫用紙的代名詞。

宣紙分生宣和熟宣兩種。熟宣是用礬水加工過的,水墨不容易滲透,在上面可以工整細致地描繪,反復地上色,因此像絹織物一樣,適合於畫工筆畫;生宣是沒有經過礬水加工的,水墨容易滲透,落筆為定,無從更改,而且滲透開來,能產生豐富的筆墨變化,所以寫意畫多用生宣。

硯是磨墨用的。要求細膩滋潤,容易發墨,並且墨汁細勻無渣。硯以安徽歙縣之歙硯,廣東端溪的端硯,甘肅的洮硯、及山西的澄泥硯、最為名貴,號稱四大名硯。常有古人為求一方名硯,不惜傾其所有。

除文房四寶之外,印章、印泥、筆架、筆洗、筆筒、文鎮等相關繪畫用具還有很多,廣義的文房四寶也將以上所舉列入其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畫

⑤ 如何欣賞中國畫

一幅中國畫,如何來欣賞,如何來評價?這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必須了解中國畫的歷史和中國畫的藝術規律,有較深的藝術修養,才會有較高的鑒賞力。

中國畫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它的發展歷程映射著中國文化的發展史。中國畫受中國哲學、美學觀點的影響,不要求像照相那樣非常逼真,而是借景借物來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一半是物,一半是我」。通過畫面傳給人一種深沉、一種蒼茫、一種寧靜、一種生機……一種無言的會意。西方繪畫是大自然的再現,而中國畫卻是對大自然的一種再創作,是一種融入了自我的再創作。

除了這種深層次的欣賞之外,還有畫面的欣賞。一般的衡量標准,一是筆墨雄健、精湛,不造作,不含混,脈絡清楚,氣勢旺盛,大膽下筆,細心收拾。二講主意要新,有激情,有生氣,能夠第一眼就抓住人心,使人看過後印象深刻,回味無窮。三是布局要奇,從全局著眼,細處著手,虛實相間,繁簡相宜,疏可走馬,密不透風。四是造形要美,要有神韻,有靈氣,比描寫對象更高更美。切忌形似華美,內容空洞。最後,畫中所配的詩文、書法、印章皆應與畫面協調統一,渾然一體。

中國畫的發展有2000多年的歷史,有各種不同風格、流派的畫。經過歷代畫家的探索和發展,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因此欣賞中國畫,不能僅以自己的好惡或從狹隘的角度去評價。中國畫博大精深,許多地方要靠領悟,靠感覺,靠意會,你才能得到更多的精神享受。

⑥ 如何欣賞中國畫

對於一般人來說,能否欣賞一幅繪畫作品常常是能否「看懂」,他們的欣賞步驟是:畫的是什麼?畫得像不像?畫家畫這種形象的寓意是什麼?如果都回答出來了,便認為是看懂了,如果回答不出來,便認為是看不懂。這種方法就是一種傳統的講「故事」的方法,他們對於繪畫作品的欣賞往往過多藉助「文學性」的描述。那麼,用這種方法來欣賞中國畫,一般來說,工筆的、寫實的作品就容易欣賞,因為它是具體、真實,看得懂。
但如果是粗放的。寫意的作品,尤其是水墨寫意的作品,就較難欣賞了,因為它不寫實,形象不具體,就看不懂,而且更無從知道作者的寓意了。當然,一般人用這種方法欣賞繪畫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為畫得像,看得明白,才容易引起聯想、產生共嗚。但是我們必須明白,一幅繪畫作品的好壞,卻不是以「像」或「不像」來衡量的。
就藝術而論,我們衡量一件繪畫作品的好壞,或我們欣賞一件繪畫作品,首先不在於它像或不像,而在於繪畫作品的主題,或者說繪畫作品中所輻射出的某種觀念、某種思想、某種情緒,能否緊緊地抓住觀賞者的心弦,能否給人以充分的藝術審美享受,並使人從中獲得某種啟迪和教育。應該說,這才是一切藝術作品的真正目的。像與不像僅僅只是作品一種達到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因此像與不像就不能作為衡量作品的好壞或欣賞作品的標准。
那麼,畫家們是怎樣來看畫的呢?就國畫而言,內行人看畫一般是看畫面的整體氣勢,用美術術語來說就是先體味其「神韻」,或者「神似」,然後再看它的筆墨趣味,構圖、著色、筆力等。最後才看它的造型,即像不像或「形似」。內行人的這種抓「神韻」的欣賞方法當然是抓住了實質,因為「神韻」就是一種高的藝術審美享受,常常是中國畫家們的追求達到的目標。
中國畫從它的誕生初期就已形成了,以寓意表達畫意,也就是用心來畫,借物抒情(醉翁之意不在酒)。中國畫而且是一門綜合藝術,詩書畫印俱全綜合表達畫意思想的藝術,是一門獨特的中國藝術。當然,一般的人要從畫中去體驗到一種「神韻」卻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不但需要一定的審美能力、藝術修養,也還需要具備一定的綜合藝術方面的基本知識,特別是通過中國繪畫而訓練出來的一種「感覺」。所以要很好地欣賞中國畫,還得具備多方面的才能和藝術修養。
但是,如果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欣賞繪畫作品也許更能理解一些。有人提出,藝術的欣賞需要經過審美感知、審美理解和審美創造三個階段,那麼從這樣三個方面去欣賞中國繪畫作品是很有道理的。
審美感知就是要求我們直觀地去感知審美對象,即藝術作品本身,我們可以去感知作品上畫的是什麼?畫得像或是不像,色彩是鮮明的或是灰暗的,線條是流暢的或是笨拙的,表現手法是工筆的或是寫意的等等,總之要自己親自地平心靜氣地進行直觀的感受。第二步,在審美感知的基礎上進行審美理解。即在直觀感受的基礎上,進行理解和思考,把握作品的意味、意義和內涵。這種理解包括對作品的藝術形式和藝術技巧的理解;對作品表現的內容和表達的主題的理解;以及對作品的時代背景和時代精神的理解等等,這就需要充分調動我們的思考能力及多方面的才能和藝術修養。這是一個綜合能力的體現和發揮。
我們可以一步一步地想下去:作品畫的內容要表現什麼?是怎樣表現的?所採用的藝術手段是否恰當?能否充分地表達出主題?同時,透過作品的畫面,猜測作者的心思,是熱情地歌頌或是辛辣地諷刺;透過畫面的氣氛,體驗畫面的情調:是深沉或是豪放,是樂觀或是悲傷。再還可以根據已有的知識結構,結合作者的身世、創作特點和所處的時代背景等進行分析
到了這一步,藝術的審美欣賞並沒有完結,還有一個審美創造階段。就是通過審美的感知和理解,在對作品審美的基礎上進行再創造,通過自己積累的審美經驗、文化知識、生活閱歷等進行豐富的聯想、升發開去,再創造出一個新的意象來。也就是通過你自己的喜怒哀樂融入到欣賞作品中,只有中國畫具有獨特的不定性,才能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心情下,所欣賞的作品感覺出不同的審美情趣,(通俗的說,你每天看一副同樣的作品,每天所看到是不一樣的感覺)這樣,你才真正獲得了啟迪和教育以及審美情趣,欣賞中國畫才獲得了真正的意義。青少年朋友們不妨用這種方法去欣賞中國畫,認真試一試,看能否有所收獲。

⑦ 怎樣欣賞中國畫

1、看

「四看」原則:一看氣韻;二看意境;三看筆墨;四看詩書畫搭配。

對人物畫的欣賞要像看電影、看小說、看環畫那樣看其是否用筆精準,看其是否細膩傳神,看其是否主題突出、故事精彩、情節感人。

2、游

對待山水畫欣賞要像旅遊區旅客觀景一樣一路仔細地觀覽過去。北宋畫家郭熙提「高、深·平」的「三選法」,就是對待一幅完整的山水畫要採取「平遠、深遠、高遠」的辦法來進行鑒賞。

3、悟

對待花鳥畫欣賞要像在花園里賞花在古玩店裡鑒賞古玩一樣認真觀賞,最後參悟出其精神內涵和表達的主題思路。

最後,簡單的說說當前中國畫鑒定:

一是看紙質(新老渲紙、麻紙、帛,有別於老畫新畫);

二是看筆墨(是否是印刷品再添筆,現今行畫有本刻水印,作坊拼圖等高仿作品);

三是看結構(是否屬於拼湊成圖);

四是看繪印(書法、印章是否真實)。

(7)中國畫欣賞擴展閱讀:

一、中國畫的特點

1、講究「氣韻生動」,不拘泥於物體外表的肖似,而多強調抒發作者的主觀情趣。中國畫講求「以形寫神」,追求一種「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感覺

2、講究筆墨神韻,筆法要求:平、圓、留、重、變。墨法要求墨分五色,焦、濃、重、淡、清。

3、講究「骨法用筆」,不講究焦點透視,不強調環境對於物體的光色變化的影響

4、 講究空白的布置和物體的「氣勢」。

二、中國畫的分類

1、人物畫

我國的人物畫,歷史悠久。據記載,商、周時期,已經有壁畫。東晉時的顧愷之專尚畫人物畫,是在我國繪畫史上第一個明確提出"以形寫神"主張的畫家。唐代閻立本也擅長人物畫。還有吳道子、韓斡等等。都為人物畫做出了的貢獻。唐以後畫人物畫的畫家就更多了,歷代都有。

2、山水畫

山水畫(俗稱風景畫、風光畫),是專門的藝術學科,歷史悠久。自唐代以來,每一時期,都有著名畫家,專尚從事山水畫的創作。盡管他們的身世、素養、學派、方法等不同;但是,都能夠用過筆墨、色彩、技巧,靈活經營,認真描繪,是自然風光之美,欣然躍於紙上,其買相同,雄偉壯觀,氣韻清逸。

3、花鳥畫

中國花鳥畫多姿多彩,引人入勝。它與山水、人物畫並列為中國繪畫藝術的專門學科。花鳥畫就廣義講,應包括花鳥、禽獸、昆蟲、魚介等。

⑧ 我們應該從哪些方面欣賞中國畫

中國畫的構圖相對來說都是比較大的,就是說要麼畫的是生活,要麼畫的是意境,而在外國的這些油畫什麼的更多的話呢,就是一個狹小空間內的事物,中國的山水畫構圖意境都非常的悠遠,你要有這種較大的眼光,較為開闊的意識,你才能領會山水畫所要表達的東西,很多的山水畫,它不是簡簡單單的去畫山水的,它是有一定的內涵的,中國畫的魅力就在於此就在於和生活和藝術之間的這種銜接。它既來源於生活,又脫胎於生活,它來源於生活是因為他畫的這些東西肯定是在現實生活有依據的,它高於生活是因為他畫的一些東西是有畫家自己心中所構造出來的那個世界的影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