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乞巧節有怎樣的傳說(字數少)
關於乞巧節:
「乞巧節」也叫女兒節,即七月七日。民間幼女用碗盛水在日下投針,叫乞巧丟針。幼女將綠豆於前數日置碗內,用布蓋上。每天澆水,七夕打開蓋布。若芽生不亂,其女必巧。民間《乞巧歌》曰:「乞手巧,乞容貌;乞心通,乞顏容;乞我爹娘千百歲,乞我姊妹千萬年。」
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對月穿針,如果線從針孔穿過,就叫得巧。每逢七夕,「長安城中月如練,家家此夜穿針線。」
另外,陳瓜果於庭,以求奇巧的乞巧方式也較普遍,如有蜘蛛在瓜果上結網叫得巧。
各地方乞巧方式多種多樣,各有趣味。
如有些地方的乞巧節的活動,帶有競賽的性質,類似古代鬥巧的風俗。
還有些地方有做巧芽湯的習俗,一般在七月初一將穀物浸泡水中發芽,七夕這天,剪芽做湯。
牧童則會在七夕之日採摘野花掛在牛角上,叫做「賀牛生日」(傳說七夕是牛的生日)。
在今日浙江各地仍有類似的乞巧習俗,如杭州、寧波、溫州等地,在這一天用麵粉制各種小型物狀,用油煎炸後稱「巧果」,晚上在庭院內陳列巧果、蓮蓬、白藕、紅菱等。女孩對月穿針,以祈求織女能賜以巧技,或者捕蜘蛛一隻,放在盒中,第二天開盒如已結網稱為得巧。
② 中國古代七個仙女的故事
七仙女神話傳說中玉帝的七個女兒。《西遊記》里七仙女的名字是:紅衣仙女、青衣仙女、素衣仙女、皂衣仙女、紫衣仙女、黃衣仙女、綠衣仙女。據說名字分別是張天壽、張天陽、張天榮、張天昌、張天顯、張天慶、張天羽。
七仙女,傳說是玉皇大帝的第七個女兒,她最心靈手巧,且心地十分善良。一天,七仙女得知丹陽境內(今南京市小丹陽鎮)有一年輕人姓董名永,因家貧無錢安葬死去的父親,只得賣身為奴。七姐深受感動,私下天庭與董永結百年之好,在大槐樹下成就姻緣。可惜作媒人的大槐樹一時高興,把"百年好合"說成"百天好合",害得董永七姐只有百日緣分。七姐用巧手金梭織出了10匹錦絹贖出了董永,准備整治家園恩愛白頭。不料玉皇大帝得知十分震怒,急召七姐回宮,七姐不得不忍痛飛去。她的織布校化成了飛梭石,織機留在了人間,人們在夜深人靜時仍能聽到"咔喳、咔喳"的織機聲。每年正月十五的晚上,身著盛裝的姑娘聚集在飛梭石旁,手捧針線盒向七姐乞巧,唱乞巧歌。唱完乞巧歌後,還要詢問年成好壞、吉凶如何、能否婚嫁等事宜。 如今,安徽天柱山被譽為七仙女在人間的故鄉。
③ 乞巧的意思是什麼是林傑寫的
《乞巧》是唐代詩人林傑描寫民間七夕乞巧盛況的名詩。農歷七月初七夜晚,俗稱「七夕」,又稱「女兒節」「少女節」。是傳說中隔著「天河」的牛郎和織女在鵲橋上相會的日子。過去,七夕的民間活動主要是乞巧,所謂乞巧,就是向織女乞求一雙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對月穿針,如果線從針孔穿過,就叫得巧。這一習俗唐宋最盛。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第六冊第二十九課《古詩二首》之一〈〈乞巧〉〉。
設計理念:
〈〈乞巧〉〉是唐代詩人林傑描寫民間七夕乞巧盛況的名詩,也是一首想像豐富、流傳很廣、家喻戶曉的民間傳說故事,〈〈牛郎織女〉〉它連著讀者的心、作者的情、詩中的境。讓學生以文本語言為通道,一路讀、思、賞、議、抒等形式使學生主動探求知識進入古詩境界。教師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全程參與,在探究活動中達到自悟自得。
教學目標:1、會認四個生字,乞、巧、霄、渡。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體會詩中豐富的想像以及詩人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依據詩意能充分發揮想像,以自己的方式、獨特的體驗表達詩的意境。
教學方法:以讀為主,由讀通順到讀出情感,藉助媒體資源再讀再悟,讓學生帶著不同的目標,一次一次充分地朗讀古詩,層層深入地理解詩意和體會詩人的情感。
教學准備 : 多媒體課件,古典音樂。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故事引入,導入詩題
1、談話
同學們,看過《牛朗織女》嗎?這是一部民間的傳說故事,象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如《白蛇傳》、《梁山伯與祝英台》等,下面請欣賞《牛郎織女》故事。出示《牛郎織女》課件
要求:認真看、聽,你對《牛郎織女》故事了解多少?然後匯報。
2、在唐代有位叫林傑的詩人,他用妙筆把這個民間故事用詩的形式表達出來了,板書《乞巧》詩題,出示課件。①范讀 ②生試讀
3、讀了古詩你想提出哪些問題?
4、詩人簡介:林傑;唐代詩人(831——847),福建人,非常聰明, 六歲就會作詩 ,又精通書法棋藝,被稱為神童。
二:初讀古詩,感知大意
1、自由讀古詩,讀准字音,讀通詩句
①「乞」的變調
f)R,si9O G/jb JS(#92;#92;{0<br> ②學習本詩中四個生字,區別字形、字義<br> ③檢查學習情況<br> 2、再讀古詩,檢查朗讀,理解情況<br> 三:品讀古詩,懂詩意、悟詩情<br> <br>1、「乞巧」是什麼意思?(民間傳統節日,七月初七,又叫七夕節)板書「七夕節」2、「七夕今宵」、「碧霄」是什麼意思?( 七夕節的晚上。浩瀚的天空,比喻廣大無邊)這天晚上我們會看到什麼?牛郎織女在鵲橋上相會,誰能把這兩句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板書:相會、團聚。<br> <br>@|)}kx0
3、出示課件:「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的詩句。
4、詩人寫這首詩僅僅是講牛郎織女相會的動人故事嗎?還寫了些什麼?再讀一讀
①自由讀 指生說 ,出示課件:「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的詩句
②生說大體意思, 家家戶戶都仰望月空, 用五綵線穿九孔針,不知道穿完了多少條絲線,就是不願意放下來,這是詩人寫這首詩的目的嗎?(不是,那又是什麼?)
(二)精讀古詩,感悟詩情教師.u1}.T^l{
1、再讀這兩行詩,仔細思考「乞巧」在這句詩中的意思,誰向誰「乞巧」?「乞巧」什麼?「家家、穿盡、幾萬條」又怎麼解釋?
2、在思考之前提供織女資料, 織女不僅美麗、善良, 而且聰明、 心靈手巧 ,她在七仙閣里不停的織著雲錦。讓我們一起來欣賞。
3、讓學生評價雲錦圖。 這么美的雲錦出自織女的手,你們羨慕嗎?(羨慕)古代的少女就更羨慕得不得了!她們羨慕織女什麼呀?(聰明、心靈手巧…..),板書:心靈手巧。
其實,人們也想擁有象織女那樣的聰明和智慧,用穿盡紅絲幾萬條這樣的乞求方式乞求智巧,過上好日子,能有幸福的生活這樣的心願,因此,七夕節也叫「乞巧」節。通過精讀古詩,我們已經不難理解「家家、穿盡、幾萬條」這幾個詞語在詩中的含義了。解釋:教師
家家——家家戶戶,形容人很多(寫出了節日盛況)
穿盡——穿了又穿,不厭其煩(心誠、誠心誠意地乞求)
幾萬條——很多(寄予了很多願望)教師
所以,後兩句詩寫的是七夕節的晚上,人們都仰望著秋月,乞求織女帶來智巧,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心願。
總結全詩:在這首詩中,前兩句寫了牛郎和織女乞求相會、團聚,後兩句寫了人們乞求織女賜予聰明和智慧。4、在民間還流傳著一首《乞巧歌》,出示課件:
乞手巧,乞容貌;乞心通,乞顏容;乞我爹娘千百歲,乞我姊妹千萬年。
乞求的內容更豐富了,乞求的心願更誠了,同學們:「你們有沒有心願向織女乞求」?那就在乞巧節時乞求你的心願。
四 鞏固詩句,延伸作業教師
1、引導背誦,默寫古詩。
2、表演:這么優美的詩句,你能不能用一種獨特的方式表演出來。如:說快板,跳皮筋,拍手等行式。
3、積累古詩: 關於七夕節的古詩還有很多,如:《鵲橋仙》,出示課件。
④ 青海小調腳戶行歌詞
關中小調有廣為流行的「一般小調」,有用絲弦伴奏的「絲弦小調」,有秧歌調、旱船、竹馬、打連廂、對於秧歌等「社火小調」,有祈雨調、勸善調、乞巧歌、
⑤ 林傑寫的《乞巧》的大意
《乞巧》是唐代詩人林傑描寫民間七夕乞巧盛況的名詩。農歷七月初七夜晚,俗稱「七夕」,又稱「女兒節」「少女節」。是傳說中隔著「天河」的牛郎和織女在鵲橋上相會的日子。過去,七夕的民間活動主要是乞巧,所謂乞巧,就是向織女乞求一雙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對月穿針,如果線從針孔穿過,就叫得巧。這一習俗唐宋最盛。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第六冊第二十九課《古詩二首》之一〈〈乞巧〉〉。
設計理念:
〈〈乞巧〉〉是唐代詩人林傑描寫民間七夕乞巧盛況的名詩,也是一首想像豐富、流傳很廣、家喻戶曉的民間傳說故事,〈〈牛郎織女〉〉它連著讀者的心、作者的情、詩中的境。讓學生以文本語言為通道,一路讀、思、賞、議、抒等形式使學生主動探求知識進入古詩境界。教師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全程參與,在探究活動中達到自悟自得。
教學目標:1、會認四個生字,乞、巧、霄、渡。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體會詩中豐富的想像以及詩人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依據詩意能充分發揮想像,以自己的方式、獨特的體驗表達詩的意境。
教學方法:以讀為主,由讀通順到讀出情感,藉助媒體資源再讀再悟,讓學生帶著不同的目標,一次一次充分地朗讀古詩,層層深入地理解詩意和體會詩人的情感。
教學准備 : 多媒體課件,古典音樂。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故事引入,導入詩題
1、談話
同學們,看過《牛朗織女》電視劇嗎?這是一部民間的傳說故事,象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如《白蛇傳》、《梁山伯與祝英台》等,下面請欣賞《牛郎織女》故事。出示《牛郎織女》課件
要求:認真看、聽,你對《牛郎織女》故事了解多少?然後匯報。
2、在唐代有位叫林傑的詩人,他用妙筆把這個民間故事用詩的形式表達出來了,板書《乞巧》詩題,出示課件。①范讀 ②生試讀
3、讀了古詩你想提出哪些問題?
4、詩人簡介:林傑;唐代詩人(831——847),福建人,非常聰明, 六歲就會作詩 ,又精通書法棋藝,被稱為神童。
二:初讀古詩,感知大意
1、自由讀古詩,讀准字音,讀通詩句
①「乞」的變調
f)R,si9O G/jb JS(\{0
②學習本詩中四個生字,區別字形、字義
③檢查學習情況
2、再讀古詩,檢查朗讀,理解情況
三:品讀古詩,懂詩意、悟詩情
1、「乞巧」是什麼意思?(民間傳統節日,七月初七,又叫七夕節)板書「七夕節」2、「七夕今宵」、「碧霄」是什麼意思?( 七夕節的晚上。浩瀚的天空,比喻廣大無邊)這天晚上我們會看到什麼?牛郎織女在鵲橋上相會,誰能把這兩句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板書:相會、團聚。
@|)}kx0
3、出示課件:「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的詩句。
4、詩人寫這首詩僅僅是講牛郎織女相會的動人故事嗎?還寫了些什麼?再讀一讀
①自由讀 指生說 ,出示課件:「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的詩句
②生說大體意思, 家家戶戶都仰望月空, 用五綵線穿九孔針,不知道穿完了多少條絲線,就是不願意放下來,這是詩人寫這首詩的目的嗎?(不是,那又是什麼?)
(二)精讀古詩,感悟詩情教師工作室.u1}.T^l{
1、再讀這兩行詩,仔細思考「乞巧」在這句詩中的意思,誰向誰「乞巧」?「乞巧」什麼?「家家、穿盡、幾萬條」又怎麼解釋?
2、在思考之前提供織女資料, 織女不僅美麗、善良, 而且聰明、 心靈手巧 ,她在七仙閣里不停的織著雲錦。讓我們一起來欣賞。
3、讓學生評價雲錦圖。 這么美的雲錦出自織女的手,你們羨慕嗎?(羨慕)古代的少女就更羨慕得不得了!她們羨慕織女什麼呀?(聰明、心靈手巧…..),板書:心靈手巧。
其實,人們也想擁有象織女那樣的聰明和智慧,用穿盡紅絲幾萬條這樣的乞求方式乞求智巧,過上好日子,能有幸福的生活這樣的心願,因此,七夕節也叫「乞巧」節。通過精讀古詩,我們已經不難理解「家家、穿盡、幾萬條」這幾個詞語在詩中的含義了。解釋:教師工作室
家家——家家戶戶,形容人很多(寫出了節日盛況)
穿盡——穿了又穿,不厭其煩(心誠、誠心誠意地乞求)
幾萬條——很多(寄予了很多願望)教師工作室
所以,後兩句詩寫的是七夕節的晚上,人們都仰望著秋月,乞求織女帶來智巧,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心願。
總結全詩:在這首詩中,前兩句寫了牛郎和織女乞求相會、團聚,後兩句寫了人們乞求織女賜予聰明和智慧。4、在民間還流傳著一首《乞巧歌》,出示課件:
乞手巧,乞容貌;乞心通,乞顏容;乞我爹娘千百歲,乞我姊妹千萬年。
乞求的內容更豐富了,乞求的心願更誠了,同學們:「你們有沒有心願向織女乞求」?那就在乞巧節時乞求你的心願。
四 鞏固詩句,延伸作業教師工作室
1、引導背誦,默寫古詩。
2、表演:這么優美的詩句,你能不能用一種獨特的方式表演出來。如:說快板,跳皮筋,拍手等行式。
3、積累古詩: 關於七夕節的古詩還有很多,如:《鵲橋仙》,出示課件。
⑥ 七夕節乞巧歌謠有哪些大神們幫幫忙
天皇皇地皇皇,俺請七夕姐姐下天堂。不圖你的線,光學你的七十二樣好手段。
乞巧指農歷七月七日夜,穿著新衣的少女們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的七夕習俗,起源於漢代。其方式大多是姑娘們穿針引線驗巧,做些小物品賽巧,擺上些瓜果乞巧,各個地區的乞巧的方式不盡相同,各有趣味。
近代的穿針引線、蒸巧饃饃、烙巧果子、生巧芽以及用麵塑、剪紙、彩綉等形式做成的裝飾品等亦是乞巧風俗的延伸。在漢朝,婦女把一種小型蜘蛛(古稱果子)放在一個盒子中,以其織網疏密為巧拙之徵。到唐朝時,則將蜘蛛放在瓜上。而到了宋元時期,則視水中針影占拙巧。細長則巧,散則拙。
⑦ 「乞巧」的詩意是什麼
乞巧
(唐)林傑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盡紅絲幾萬條。
詩意:
農歷七月初七的夜晚,人們紛紛情不自禁地抬頭仰望浩瀚的天空,想像牛郎和織女在鵲橋相會的情景。
家家戶戶的女孩子對著月亮用五綵線穿九孔針,向織女乞取智巧,數不清的綵線都已經穿完了。
嫦娥
(唐)李商隱
雲母屏風燭影深,
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葯,
碧海青天夜夜心。
詩意:
室內,雲母屏風上映著幽暗的燭影;室外,銀河漸漸西移垂地,晨星就要消失了。
嫦娥應該後悔偷吃了靈葯,眼望著碧海青天,夜夜心情孤寂。
⑧ 乞巧古詩後兩句的意思
詩兩首
乞巧
南寧市園湖路小學 張永紅
(一)學習目標
1.正確讀寫「乞、巧、霄、渡」四個生字,理解多義詞「乞巧」、生詞「今宵」、「碧霄」詞義;辨析「宵」與「霄」;積累課外詞語如「乞求、乞丐、乞食、乞討、乞憐、乞援;元宵、夜宵兒(消夜);通宵、雲霄、九霄」等詞。
2.理解詩意,感受唐代「乞巧」這一民間習俗的盛況,體會人們對幸福美好的渴求和期盼。
3.有感情朗讀和背誦詩句。
(二)學習時間
40分鍾(生字書寫練習、鞏固認知與課外詞語積累、詩句背誦練習在後10分鍾)
(三)教學准備(略)
(四)教學流程設計
課前十分鍾「中國節日大競猜」活動設計:
1. 讀詩句競猜:「重陽」《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讓學生根據畫面人物活動猜出相關節日及流傳的相關民間故事【青年恆景在仙人的幫助下,利用茱萸、菊花酒和寶劍殺死瘟魔】,說說民俗及意義【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
2. 人物活動圖片競猜:「端午」 (讓學生根據畫面人物活動猜出相關節日及流傳的相關民間故事【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和民俗及意義。(【賽龍舟、端午食粽、佩香囊、懸艾葉菖chānɡ蒲】)相機出示下列古詩:
看龍舟,看龍舟,兩堤dī未斗水悠悠。
一片笙歌催鬧晚,忽然鼓棹zhào起中流。
棹如飛,棹如飛,水中萬鼓起潛qián螭chī。
最是玉蓮堂上好,躍來奪錦看吳兒。
——宋 黃公紹《瀟湘神端午競渡棹歌》十首錄三
3.星空圖片競猜: 「七夕」(讓學生根據畫面上牛郎織女星猜猜節日及相關民間傳說,說說民俗。)
(1)相機出示《牛郎織女》故事連環畫:簡介故事梗概。
(2)民間傳說的牛郎織女的故事版本很多,但最終都是夫妻兩地分離,母子被拆散的悲慘結局。你聽了這個故事,有什麼感受?在《七夕賦》中,我們能感受那種家庭不得團圓,夫婦兩地相思的悲憐。相機出示詩句: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xiān纖擢zhuó素手,札zhá札弄機抒shū。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mò脈不得語。
(3)出示古時「乞巧節」女兒們乞巧連環圖簡介民俗:每到農歷七月初七,相傳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還在明月下,用五綵線傳九孔針,乞求上天能讓自己像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能有如意稱心的美滿婚姻,如果線穿過了針孔,就能得巧。由此形成了「七夕節」,又叫「乞巧節」、「女兒節」。這樣的民間節日,在唐朝和宋朝時期最為盛行。
30分鍾教學活動設計:
1. 引入新課
簡介林傑:唐朝有一個詩人叫林傑,小時候非常聰明,六歲就能賦詩,下筆即成章,又精通書法和棋藝。他以描寫乞巧節上的盛況為內容的一首詩至今還被人們吟誦和回味。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古詩。
因為這首詩主要是描寫乞巧節上的情景,所以編者用「乞巧」這個節日名稱給它做詩題。
2.揭示課題,學習生字「乞巧」,理解詞義,積累詞語。
我們一起來寫一寫這兩個字。(板書「乞」和「巧」)
相機指導:
(1)「乞」字下面的「乙」就像一個跪著的人,正向上面的卧人乞討。「乞」是「氣」字少一筆,向人乞討,氣都不敢出。你能根據這個字理,猜猜可以用「乞」字組哪些詞?
(學生回答,教師可適當提示詞義引發積累)
(出示詞語「乞求、乞丐、乞食、乞討、乞憐、乞援」)一起讀一讀。
(2)「巧」字是左右結構,要寫得左窄右寬。
齊讀詩題。
從剛才的介紹中,我們知道,「乞巧」是古代的一個節日的名稱。「巧」在字典里還有指「(手、口)靈巧」的意思。聯系「乞」的字義,「乞巧」還可以怎麼理解呢?
3.初讀詩句,讀正確、讀流利、讀出節奏。
唐代的乞巧節是怎樣的一番情景?人們在七巧節上做些什麼呢?讓我們一起走進林傑的詩句。
(出示詩句,生字注音)請同學們把這首詩多讀幾遍,注意讀准字音,讀清楚節奏。
(學生自讀;指名兩個學生讀,正音;全班讀,評點七言詩節奏把握)
4.辨析「宵」與「霄」,理解「今宵」與「碧霄」詞義,積累課外詞語。
詩中出現了兩個讀音相同的字,拿起筆畫一畫,怎麼區別它們的?
【預設:學生在字形上加以辨析】
教師講述引導字義區別:中國的漢字很有意思,偏旁部首往往和字義有關系。「宵」本義指「夜晚」。夜晚人們都要回家休息睡覺,所以用與房屋相關的「寶蓋頭」來表示意思。「雨字頭」的「霄」,表示空中水氣、雲氣,後來引申為天空的意思。這兩個字比較容易混淆,有一句順口溜可以幫助大家記憶:「肖加寶蓋熬通宵,雨落肖頭是雲霄」。我們來讀讀分別含有這兩個字的一些詞語。
(出示詞語:今宵、元宵、夜宵兒(消夜);碧霄、九霄、雲霄)
「今宵」就是( )?(指名回答)
「碧霄」又是什麼意思?(指名回答,可聯系詩句)今年的8月6日就是七夕,在這樣的夜晚,碧霄又是怎樣的呢?(指名回答)想不想看看這樣的天空?(出示圖片)
5.感知詩意,捕捉詩景。
在這樣的美麗夜空下,在一年一度的乞巧節,人們在做什麼?我們一起和林傑去看一看。(齊讀全詩)
一年一度的七夕之夜,人們在做什麼?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嗎?(自讀思考,同桌交流。)
(指名學生回答,交流。引導重點:抓住「看」【想】和「家家」「盡」,引導學生了解七夕盛況。)
(板書:看碧霄,【想】鵲橋相會;望秋月,穿盡紅絲)
(相機理解文中「乞巧」詞義。)
(在感悟描述中相機朗讀詩句。)
小結:每到七夕之夜,人們總要仰望星空,暢想鵲橋仙人相會;家家的女兒們望秋月乞巧,穿盡了數不清的紅絲。同學們,眼隨心動,心中有你看到的景,朗讀時,眼中就會有了物。讓我們成為這景中一人,去看碧霄,鵲橋相會;去望秋月,穿盡紅絲。
學生齊讀。教師相機引導學生朗讀時,注意眼神表意。
6.由景入境,感悟詩情。
(1)正因為有了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才使得一年一度的七夕是那樣的浪漫,令人遐想。再讀讀第一、二行詩句,想一想七夕之夜,仰望星空,彷彿看到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人們,他們的心情是怎樣的?會想些什麼呢?(指名回答,並相機讓學生朗讀原相關詩句,表情達意。)
【預設①:感慨牛郎織女的一年一次的團圓相聚,為他們高興,又為他們惋惜相聚的時光短暫】
【預設②:祝福牛郎織女的一年一次的團圓相聚,期盼幸福永恆】
【預設③:祈禱自己能有幸福美滿的生活】
遙遙相對的牛郎織女星,令人感慨萬分的愛情故事,無一不牽動著人們善良的心,讓人每年此時都仰望星空,表達自己深深的祝福和誠摯的祈禱。讓我們讀出我們的感慨,讀出我們的祝福。
(齊讀詩句)
(2)人們不僅祝福天上夫妻相會,家家的女孩都在虔誠地乞巧,又是為了什麼?(指名回答)
女孩們穿盡紅絲幾萬條,僅僅是為了乞求一雙靈巧的手嗎?讓我們聽聽這首民間流傳的《乞巧歌》。(出示歌詞,教師吟誦,學生據提示繼續回答)
我們這兒也有很多女孩兒,你想乞求什麼?(女學生自由發言)
男孩們想幫女孩們乞求些什麼?(知名幾個男生回答)
乞巧的家家女孩們僅僅是穿盡了數不清的紅絲線嗎?(指名回答:誠摯的心願)
這一個「盡」又讓你體會到什麼?(指名回答:虔誠的祈求)
是啊,穿盡的是紅絲線,但虔誠乞求的是靈巧的雙手,是真誠的心願,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讓我們和她們一起真心地乞巧,共同乞求吧。
(配樂齊讀全詩,著重指導後兩句。)
(練習背誦)
7.拓展閱讀(機動):
設計一串引語,引出相關詩句,提升情感。
《七夕》
(後唐)楊璞(pú)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七月七日長生殿,半夜無人私語時。
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七夕詞(唐)崔顥(hòo)長安城中月如練,家家此夜持針線。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間不相見。長信深陰夜轉幽,瑤階金閣數螢流。班姬此夕愁無限,河漢三更看鬥牛。
七夕(唐)權德輿(yú)今日雲駢(pián)渡鵲橋,應非脈脈與迢迢。家人竟喜開妝鏡,月下穿針拜九宵。
七夕唐人向月穿針易,臨風整線難。不知誰得巧,明月試看看。
⑨ 七夕時唱的乞巧歌,
之一
乞手巧,乞貌巧; 乞心通,乞顏容; 乞我爹娘千百歲;乞我姊妹千萬年。
之二
天皇皇地皇皇, 俺請七姐姐下天堂。不圖你的針,不圖你的線,光學你的七十二樣好手段。
之三
巧芽芽,生的怪。盆盆生,手中蓋;七月七日摘下來,姐姐妹妹照影來。又像花,又像菜,看誰心靈手兒快
奶奶口中唱的乞巧歌:乞手巧、乞貌巧、乞心通、乞顏容、乞我孫女嫁個好人家、乞我兒孫千百歲
旬邑(古豳)地區的乞巧歌
巧娘娘,乞巧來,
梧桐樹下花兒開。
花兒開,樹兒擺,
我把巧娘迎下來。
牽牛郎,寫文章。
筆墨紙硯都拿上。
我給巧娘獻西瓜,
巧娘教我鉸菊花。
我給巧娘獻梨瓜,
巧娘教我鉸梅花。
我給巧娘獻蜜桃,
巧娘教我來綉描。
我給巧娘獻紅棗。
巧娘教我把衣鉸。
我給巧娘獻辣子,
巧娘教我鉸襪子。
一碗茶,兩碗荼,
我跟巧娘洗白牙。
一碗水,兩碗水,
我跟巧娘洗白腿。
一碗雪,兩碗雪,
我跟巧娘洗白腳。
一頁瓦,兩頁瓦.
我跟巧娘打著耍。
一塊磚,兩塊磚,
我把巧娘送上天。
乞巧歌
今年是個七月七,
明年是個八月八.
我給七姐獻香瓜,
七姐教我剪梅花.
我給七姐獻紅棗,
七姐教我剪花襖.
我給七姐獻柿子,
七姐教我鉸襪子.
我給七姐獻黃梨,
七姐教我選個好女婿.
乞巧歌
眾姐妹,乞巧來,
紅桃綠棗擺出來.
快把巧娘迎下來,
教咱描鳳綉花來.
遞把剪刀你剪來,
剪的花樣惹蜂來,
送上針線你衲來,
衲得衣裳送情哥,
情哥把你抱起來!
黎城一帶的乞巧歌
「七、七、七月兒七,我給巧娘娘送飯吃,半路碰住他老爹,他就叫我做對沒窟窿的老暖靴。」「七、七、七月兒七,我給巧娘娘送飯吃,半路碰住她奶奶,她就叫我給她和面撲攬開。」「七、七、七月兒七,我給巧娘送飯吃,半路碰住他大(爹),他就叫我給他點豆栽瓜。」「七、七、七月兒七,我給巧娘娘送飯吃,半路碰住她媽,她就叫我給她兩手剜花(剪紙)。」……此歌歌詞很長,幾乎從縫衣、綉花,一直唱到抱小孩、做口袋等,凡是做姑娘的應該具備的技能在歌詞中均有體現,足足能唱一路,直到登上高台。沒找到全部,大夥先看看吧!
武功縣《乞巧歌》:
「七月七日呼兒咬,
梧桐樹上花兒開。花兒開,
花兒擺,我把七姐請下來。
清清水,清清水,我和七姐同洗腿。
桂花油,桂花油,我和七姐梳光頭。
一碗茶,一碗茶,我和七姐把話拉。」
永壽縣《唱七巧》:
「巧呀巧,梨兒棗,眾家姐妹唱七巧。
第一巧,巧我心,心巧人心換人心。
好心要報好心人,十人見了九人親。
第二巧,巧我耳,耳巧好壞能明清。
女娃要聽好人言,不做惹事是非精。
第三巧,巧我口,口巧人前不出醜。
多在人前說好話,背後少惹眾人罵。
第四巧,巧我眼,眼巧看近能看遠。
不偏不斜看得正,好事壞事能看清。
第五巧,巧我手,手巧樣樣都會做。
會織會紡會做飯,一世不窮有吃穿。
第六巧,巧我腳,腳巧不纏爛裹腳。
穿上花鞋走正路,一直走到天盡頭。
第七巧,巧我頭,頭巧不戴花來不搽油。
世上好人配好人,恩恩愛愛到白頭。
⑩ 乞巧的詩意是什麼
乞巧
(唐)林傑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盡紅絲幾萬條。
詩意:
農歷七月初七的夜晚,人們紛紛情不自禁地抬頭仰望浩瀚的天空,想像牛郎和織女在鵲橋相會的情景。
家家戶戶的女孩子對著月亮用五綵線穿九孔針,向織女乞取智巧,數不清的綵線都已經穿完了。
嫦娥
(唐)李商隱
雲母屏風燭影深,
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葯,
碧海青天夜夜心。
詩意:
室內,雲母屏風上映著幽暗的燭影;室外,銀河漸漸西移垂地,晨星就要消失了。
嫦娥應該後悔偷吃了靈葯,眼望著碧海青天,夜夜心情孤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