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昆侖派的創始人是誰
昆侖大師。
事實上,世間所傳昆侖派多為誤傳,昆侖派並非來自西域昆侖山而是起源於古山東臨清。故又稱臨清派。昆侖派不是以山命名而是以創始人昆侖大師的名字命名。
昆侖大師系後周柴榮手下大將,柴榮駕崩時在外統兵,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昆侖大師明了時局為大義而適時歸隱於古臨清龍潭寺(此處今天在河北省臨西縣龍潭村)。
因當地戰火不斷,遂傳授村民與僧眾武藝,又因為當時世間武術多重視拳法而忽視腿法,故創立臨清派系,以十路潭腿為主要功法。
(1)昆侖派擴展閱讀:
在山東臨清龍潭寺削發為僧的昆侖大師(真實姓名已無從查考),他身懷武功,擅長醫道,因戰亂所逼在龍潭寺立門授徒。
研練出一門偏重腿功的武技,並借用發源地龍潭寺的潭字命名潭腿,又稱臨清潭腿。
其拳譜如下: 昆侖大師正宗傳,留下潭腿十路拳, 一路順步單鞭勢,二路十字起蹦彈, 三路蓋馬三捶式,四路斜踢撐抹攔, 五路栽捶分架打,六路勾劈各單展, 七路掖掌勢雙看,八路轉環剁子腳, 九路捧鎖陰陽掌,十路飛身箭步彈。
兩僧將少林的羅漢拳與臨清潭腿互換學練以留做紀念。隨後少林寺後人又將潭腿的拳架加以改動並添增兩路,故稱少林潭腿。
其拳譜如下: 潭腿本是宋朝傳,出在臨清龍潭寺, 臨清潭腿共十路,十一、十二少林添, 頭路出馬一條鞭,二路十字鬼扯鑽, 三路劈砸車輪勢,四路斜踢撐抹攔。
五路獅子雙戲水,六路勾劈扭單鞭, 七路鳳凰雙展翅,八路轉金凳朝天, 九路擒龍奪玉帶,十路喜鵲登梅尖, 十一路風擺荷葉腿,十二路鴛鴦巧連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昆侖派
『貳』 昆侖派在哪!
昆侖派確實發源自山東,准確的說就是山東昆侖山,祖師就是王處一,全稱是全真教昆侖山派,簡稱侖山派。
『叄』 昆侖派的現實中
道教門派眾多,因分派標准不同而名稱各異。據學理分有積善派、經典派(妙真道)、符錄派、丹鼎派(金丹派)、占驗派(風水,星相)五類。
歷史上還有正一宗(祖師張道陵)、全真南宗(祖師張伯端)、全真北宗(祖師王重陽)、真大宗(祖師張清志)、太一宗(祖師黃洞一)五大宗之分法,與正一道、全真道、靈寶道、清微道四大派的分法。還有道德、先天、靈寶、正一、清微、凈明、玉堂、天心八派的說法。
近現代道教就純宗教方面分之,主要分為五個派別——積善、經典(妙真道)、丹鼎、符籙、占驗。而最有影響的則是符籙派和丹鼎派,前者主張以符咒等方術治病驅鬼,後者主張煉金丹求仙,分外丹與內丹二脈。
道教的正式分派,一般認為是開始於宋、元。道教史上較有影響的有7個大派:
正一道:下面又分有靈寶派、天師道、閣皂宗、閭山派、六壬等。其道士可以在家修行,不戒葷腥,可婚娶生子。其道觀一般被稱作為「子孫廟」。
全真道:源於鍾離權、呂洞賓的內丹思想,又有南宗和北宗之分。支派很多,如龍門派、遇仙派、凈明派、南無派、隨山派、嵛山派、華山派、清靜派等。
真大道教:金朝時創立,元朝以後逐漸衰微。
太一道:金朝時由衛州〔即今河南淇縣〕人蕭抱珍創立,元末以後逐漸衰微。其教主要崇奉「太一神」。
凈明道:南宋時創建,明朝以後該教逐漸歸入正一道。
上清派:上清派約形成於東晉時期,以專門傳播習煉《上清經》而得名。上清經是由《黃庭經》而衍生出的道經系列,也稱《大洞真經》。上清派以存神服氣為修行方法,輔以育經、修功德。
武當派:宋代張三豐於湖北均縣武當山創立,為內家之宗,道武相合。供奉真武大帝為主神。
明朝以後,道教主要分為正一道和全真道兩大派別,除隱宗妙真道,其他宗派全部歸納到這兩個宗派之下。北京的白雲觀藏有《諸真宗派總簿》,所列道派系譜共有八十七派,實際上有些只是系譜的續字,不是獨立一派。(據教內所傳應為36天教及72地教,總共應108教派。)
由以上資料可見,在道教中昆侖派是一個無足輕重的小派系。想要找些與之相關的資料都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但是在武俠世界裡,昆侖派卻是一個一等一的大門派。
『肆』 金庸小說關於昆侖派的描寫。
昆侖派的創派祖師的情況一樓網友介紹得很詳細,《倚天屠龍記》中短短數千字的描寫,就將何足道描繪的極具武俠宗師的風范。其創派時間大約在南宋末年。
其後在《倚天屠龍記》中,昆侖派再次登場,但是,雖列為正道名門大派,但是已時日漸式微,昆侖掌門何太沖只是小具宗師風范,其餘則與常人無異!自此,金庸書中的昆侖大派風范,已是盪然無存。
《笑傲江湖》中,昆侖掌門乾坤一劍鎮山子?(人名和綽號已記不清了)只是在三戰一章中,略提幾句,而地位已明顯不高,甚至不及新興門派,如五嶽劍派等等。
再次提到昆侖的是《雪山飛狐》,在京城武林大會中,起先即被尊為天下四大門派之一,其後昆侖掌門觀別家武功好手相較,即覺自身武藝低微,竟至不告而別,到此,昆侖派無論聲望還是武功都跌至低谷!
總體來看,金庸小說中,武功和門派都時隨著時代的推移而逐漸式微的,給出以下幾個理由:
1 作為作者,對於越遠離現在的生活的年代,所掌握的信息則時越少,而對於遠離我們的年代,我們對其的嚮往和憧憬自然轉化為一種觀念:古代的武功很強,很神秘.
2 宋元時,武林群豪以國家興亡為己任,發憤圖強,少與朝廷權貴勾結,潔身自好(當然肯定有例外),武功自是很強。反觀明清,武林人士安於富貴享樂,與權貴勾結,置國家安危於不顧,品性日差,武功很其門派自然每況日下。
3 有一種說法是:師傅教徒弟,總要留下一手作為自己的不傳之謎,其用意不言而喻,由此,武功一代不如一代(純屬個人狂言亂語)
反觀幾個大派:少林,武當的興盛千年,樓主不妨思考和昆侖的區別
以上純屬個人胡思亂想,僅供各位參考!嘿嘿,閃人了~
『伍』 倚天屠龍記里崆峒派和昆侖派的詳細介紹
崆峒武學,不是民間一般意義上的武術,而是一個集中國道教思想、古印度佛教思想和中國儒家文化為一體的武術運動系統,先發於中國昆侖、峨眉、武當、少林各派,成為人通過運動將自身體內的精、氣、神與宇宙自然能量相融通,達到天人合一的修身、養性的最高境界的學文。
人,勤於思而感知萬物之規律,敏於行而接納宇宙之能量。崆峒派武學發軔於華夏民族上古時期文明的發祥地---崆峒大地。仙師飛虹子感念民眾之體弱,頓生傳授強身健體、開啟智慧之方法,便以成紀伏羲所創太極八卦之機理、太空飛天之形態,始創崆峒派武學,教民習練,百姓受益,廣傳黃河上游之支流涇、渭一帶。《爾雅》所記:空同之人武。
崆峒宗師以人之不同性情,創編崆峒派飛龍們、追魂門、奪命門、醉門、花架門、螳螂門、燕式太極門、奇兵門等八大門及多種散拳,每門有20套左右拳種,共計118種,適合各類根器之民眾修練。
自崆峒派第一代掌派飛虹仙師之後的四代,皆在崆峒派武學發源地---崆峒山傳藝。而後幾代,因地理氣候之變化,原本水草豐茂的涇河地址生物滅絕,黃土突現,人群遷至中原一帶,崆峒派武學也因之而南移,傳播於華夏大地。各地以名山大川之自然風貌,結合當地人群之特有文化,選修崆峒派之武學而成其他各派。
斗轉星移,世事變遷;而崆峒派之武學因其深厚的文化積淀、契機入理的修煉方法,隨滄桑巨變愈加根深蒂固,繁榮於中國大地。各代掌派,精傳先學,弘揚神功,造福百姓,為增強中華民族的鬥志,強健炎黃子孫之身魄起到了根本性的作用。
時至當代,崆峒派第十代掌派秉承仙師之宏業,歷經四十八載,傳揚崆峒之武學於東南沿海各省,並遠渡日本,弘揚武學,為崆峒派走向國際,造福人類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近年來,曾三次率領日本弟子回國,朝拜仙山崆峒,訪根尋蹤,為崆峒武學之發源地的武術事業艱辛奔波,為中日友好之文化交流牽線搭橋。
崆峒濃縮了中華民族之精髓,而崆峒派武學以行、神、意三位一體的實證科學傳承了華夏之文明,這一獨特的傳播形式唯我中華獨有,唯我崆峒獨有。崆峒派武學這一發源於崆峒山的國寶必將代表中國人民傲立於世界武學之林,並將為全人類的健身啟智產生強大的作用。
崆峒派武學在日本的實踐證明,其內涵之博大精深,其修練方法之簡單易行,其功效之獨特性,是中華武術的瑰寶。挖掘和整理崆峒派武學,是我們崆峒派武學傳承者為之奮斗的目標。
『陸』 昆侖派的祖師爺是誰
昆侖派源於周朝武王時期。鴻鈞老祖的所創。
鎮派之寶:九龍飛天心法
一、拳法
1.升龍拳
2.震天拳法
3.千龍嬉空拳
二、掌法
1.潛龍升天掌
2.縱鶴擒龍手
3.昆侖掌
三、指法
1.縱鶴擒龍指
四、擒拿手
1.如封似閉手
2.昆侖如意手
五、劍法
1.飛龍在天劍法
2.奪命快劍十式
3.如意連環奪命劍
4.迅龍閃電劍
六、劍法
七、刀法
1.無極潛淵刀
八、暗器
1.漫天花雨
九、棍法
十、身法
1.雲龍三折 一種輕功,傳為昆侖派絕學。練成後高縱上躍,矯若游龍,在騰起之勢將竭之時,可以不藉助任何物體,僅憑身形在空中打一迴旋,便可立即拔高,如是者再,即可盤旋而上達二三十丈。昆侖派輕功據傳又有「龍飛九天」一種,語焉不詳。
2.龍飛九天
3.踏雪無痕
十一、內功
1.玄天無極功
2.金剛般若神功
3.九龍飛天心法
十二、特殊武功
1.無聲無色劍招 昆侖派劍法中的絕招。必須兩人同使,二人功力相若,內勁相同,當劍招使出,勁力恰恰相反,於是兩柄長劍上所生盪激之力、破空之聲,一齊相互抵消。故適於夜戰,使對方難以聽聲辨器,不覺間即已白刃加身。昆侖派掌門何太沖與班淑嫻夫婦在少林寺英雄大會上敗於張無忌之手,竟以此招偷襲正給鮮於通療毒的無忌,無忌身有護體神功,趨避及時,這兩把長劍便將鮮於通釘死地下。
『柒』 關於昆侖派~
提昆侖,你就該知道「昆侖三聖」。
昆侖派本來遠處西域,從來不履中土,一直也不大為中原武林所知。後來昆侖派出了個百年不遇號稱「琴劍棋」三絕的「昆侖三聖」何足道,受人所託,親赴少林欲替人了卻一樁舊事,不料因種種緣故卻惹下了一樁恩怨。三個西域少林派的俗家弟子潘天耕、方天勞、衛天望聞知「昆侖三聖」名頭,容不下「劍聖」二字,想逼何足道去了這個名頭不可,何足道為人疏狂,頗有書獃子的痴氣,便派人和這三人約好在倭炙孿嗉��肓椒�Ψ蛞環�觶�諫倭至糲輪郊悖��旖躺倭峙善呤��罹�跡�渥鈧瘴�啪��叛羯窆λ�魍耍��暈涔σ瘓僬鵓�性�淞鄭�鏈死ヂ嘏煽�嘉琶�F浜罄ヂ嘏捎殖雋思肝壞昧φ潑牛�歡獻炒罄ヂ嘏桑�怪�ソコ晌���弦淮竺排桑�劬菸饔潁�脛性�鞔竺排煞滯タ估瘛T僦�蟮募復�潑湃詞譴�瞧淙耍�淙煥ヂ嘏傻蘢又詼啵��涔σ淮�蝗繅淮�>」莧緔耍�捎誶叭肆糲鋁瞬簧儻涔χ�觶�ヂ嘏晌涔θ勻徊桓椅�性�淞炙�崾?
關於劍俠里的昆侖,說的話太多,一個一直當尾巴的門派,不知道劍俠有沒有把這派取消的念頭,改來改去,是越改越弱,改的昆侖都不用施行計劃生育了,改的昆侖成了劍俠里的大熊貓。唉,心痛……
不多說昆侖了,一說就傷心,建議大家看我的〈〈再給我說昆侖弱的都給我進來〉〉這文章,雖然寫的不怎麼好,但是傾注了我對昆侖的留戀與希望。
以下是我找到的關於昆侖派的一些歷史
【起源、祖師】
昆侖派遠處西域,很少履及中原,創派祖師已遠不可考。後來昆侖派出了個百年不遇的奇人,在中原武林闖下了赫赫威名,至此昆侖派開始聞名。其後昆侖派又出了幾位得力掌門,不斷壯大昆侖派,使之漸漸成為江湖上一大門派,雄據西域,與中原各大門派分庭抗禮。
1、正邪、江湖立場、背景
昆侖派自詡為名門正派,雖然遠處西域,但是卻野心勃勃,總想在中原武林呼風喚雨,隱隱有於少林、武當、峨嵋相抗衡之意。
2、地理位置
昆侖山位於新疆、青海交界處,具有「萬山之祖」的顯赫地位,被譽為「中國第一神山」。
3、特點
昆侖派弟子有男有女,雖然信奉道教,但主要是指利用茅山道士的法術,弟子允許婚配,不禁葷食。
昆侖派最大的特點有兩個:一是野心,二是表面上正人君子,暗地裡卻十分的陰險狡詐。同門之間也互不信任,相互傾軋,爭權奪勢。
4、成員
掌門人:璇璣子
性格特點:沽名釣譽之徒,野心勃勃,表面是一謙謙君子,實際上心恨手辣,未達目的不擇手段,當年使用卑鄙手段取得掌門人位置,只是由於顧忌到兩位師弟的武功絕技,所以遲遲不敢對他們下手。
一代弟子:掌門人的師弟
青蓮子:極端自私,最大的目的是成為昆侖派掌門,為達到這個目的,不惜與玉衡子互相利用,其實各懷鬼胎。
玉衡子:猜忌心極重,不相信任何人,包括自己的弟子。最大的目的是成為昆侖派掌門,為達到這個目的,不惜與青蓮子互相利用,其實各懷鬼胎。
在廚房做雜役的一個又瞎又啞又丑的老人:真實身份是昆侖派上一代的掌門,璇璣子、青蓮子、玉衡子三人的師父嘆息老人。昔日作掌門的時候,為人冷酷,對待弟子刻薄寡恩,遭到三個徒弟的怨恨。他不信任自己的弟子,為了保住自己掌門人的位置,牽制三個弟子的力量,他將昆侖四絕技中的三項絕技分別傳給了三個弟子,卻把第四項絕技留而不傳,希望引起三個弟子之間的自相殘殺。結果最不讓他設防的表面溫和儒雅的大弟子璇璣子設計使毒(從五毒教得到)暗害了他,並且奪走了第四本絕技書,這時青蓮子和玉衡子趕到,基於宿怨,三個弟子一起廢除了他的武功,又逼他喝下啞葯、弄瞎了他的雙眼,最後用葯物毀壞了他的臉。事後,三人對外宣布師父已得怪病身亡,從此嘆息老人在江湖上消失,所有的人都以為他已經死了。青蓮子和玉衡子忌於璇璣子一人獨得兩項絕技,只得承認他是掌門,同時兩人聯手,希望璇璣子能有所顧忌,不致對他們下毒手,璇璣子也怕二人聯手,所以三人多年來雖然各懷鬼胎,卻也一直相安無事。
二代弟子:
童夕顏:璇璣子的女兒,昆侖派中唯一一個潔白無瑕的人,心底純良。面對父親、師叔和眾師兄弟姐妹的所作所為,十分彷徨痛苦,最後為了挽回昆侖派的名譽,規勸同門眾人,毅然以身殉道。
朱缺:璇璣子的大弟子,性情冷淡,為人心機極深,嫉恨心重,如果有人得罪了他,表面上絕對不露聲色,但是一旦時機成熟,他會加倍的報復你,處世哲學是「寧可我負人,不可人負我」。與邵玉飛不和,為了爭奪昆侖派下一任的掌門之位,兩人互相傾軋。與五毒教「毒仙子」白瑩瑩互相利用,狼狽為奸。
魚素真:璇璣子的女弟子,淫邪無恥,與邵玉飛有私情,但其實同床異夢,只為得到對方的昆侖絕技。
邵玉飛:青蓮子的大弟子,為人奸詐,淫邪無恥。與魚素真有私情,但其實同床異夢,只為得到對方的昆侖絕技。
丘英:玉衡子的大弟子,為人極會獻媚,見風使舵。為了追求翠煙門的「薔薇使者」何暮雪,不惜出賣昆侖派的利益,後成為翠煙門的奴僕。
5、升級制度
預設為二代弟子,可拜在一代弟子或掌門人門下弟子學習基本武功和高級武功;
只有得到師父的賞識,才有可能學習到昆侖派絕技武功。
6、門規
1、不能為惡。
2、不能結交邪魔歪道,不能結交仇敵。
7、入門條件
1、從未做過壞事,沒有惡行記錄
2、無門派
4、不是昆侖派叛徒
8、出門條件
1、違反門規
2、背叛昆侖派
9、敵友
友:少林派、武當派、峨嵋派、丐幫
敵:五毒教、天忍教、唐門、翠煙門、天王幫、昆侖叛徒
『捌』 昆侖派的簡介
昆侖派遠處西域,很少履及中原,創派祖師已遠不可考。
後來昆侖派出了個百年不遇的奇人,在中原武林闖下了赫赫威名,至此昆侖派開始聞名。
其後昆侖派又出了幾位得力掌門,不斷壯大昆侖派,使之漸漸成為江湖上一大門派,雄據西域,與中原各大門派分庭抗禮。
昆侖派自詡為名門正派,雖然遠處西域,但是卻野心勃勃,總想在中原武林呼風喚雨,隱隱有與少林、武當、峨嵋相抗衡之意。
昆侖派弟子有男有女,雖然信奉道教,但主要是指利用茅山道士的法術,弟子允許婚配,不禁葷食。
『玖』 誰知道關於『蜀山派』、『昆侖派』的事啊
具我所知 昆侖派是民間的武術門派。昆侖派(混元派)是明末時興起的道教支系,其所在地位於中國新疆的帕米爾高原東部昆侖山。
在金庸武俠小說里為八大門派之一,為何足道所創。何足道外號「昆侖三聖」,主其才藝在於琴、劍、棋藝。在《倚天屠龍記》中,何太沖,乃是其中一代昆侖派掌門。
源流
昆侖山數百里,山巒幽秀,道術之士接踵前往修煉。昆侖派以山得名,自立一派。
據傳,昆侖派源於周朝武王時期。鴻鈞一道傳三友:既老子、元始、通天。老子(李耳)有一個弟子,元始有十二個弟子。老子、元始為昆侖派的始祖。元始的12個弟子為昆侖派的12祖。後來,昆侖派又分東西兩家,均屬道家。
昆侖派在東晉時期,祖師鐵棱道人,下傳五代:
唐代:聖天雲、天風、天雷三道人,以昆侖劍、乾元功、天罡掌為能(又稱劍聖)。
宋代:王龍又叫王子,以八卦龍形劍術為能。
元代:昆侖雙鶴、玄真、玄機三道人以乾元功、玉龍天罡劍掌為能。
明代:昆侖七劍,紫陽、紫霞、紫明、紫光、紫微、紫星、紫雲七道人,以乾元七星玉龍天罡劍掌為能。
清代:昆侖三英,一心、正心、恢心三道人以乾元七星怪龍劍術為能。
以上五代,先後繁衍了105代弟子。
在唐、宋時期,還有古月上人看破紅塵,厭倦名利,絕棄酒色, 心道門,西奔回疆,在莽莽昆侖上潛心研習武術技藝和道門內功,傳授的弟子則以當地回民為多。歷經元、明、清各代,此拳種迴流至山東、河北、四川等地。
抗戰時期,瀘洲市合江縣李清明曾在昆明與張雲楷處學得昆侖派拳術。
1947年,在四川萬縣的劉裕隆等在該縣國術館遇昆侖派傳人劉惠元老師,並拜納門下習昆侖派武功,頗有所得,間有所傳。
四川南充地區的梁光榮(中醫生)也幸得此派的乾元功和奇門卦掌等。
流傳區域 萬縣市、南充市、瀘洲市等地。現實中的蜀山派蜀山派
蜀山派:又稱蜀山古琴派,簡稱蜀派。蜀山派(川派)源遠流長,至少有2000年歷史的古琴派,是當今中國最具代表性、流傳最廣泛、內容最豐富的一支古琴流派。漢代蜀山琴派名家有:司馬相如、揚雄、諸葛亮、姜維等。近代川派的知名琴家有:張孔山、楊紫東、李子昭、吳浸陽、龍琴舫等人。《天聞閣琴譜》和《沙堰琴編》收有川派作品,其中以《流水》和《醉漁唱晚》等曲最為流行。我國著名川派古琴演奏家、教育家顧梅羹,以畢生的精力貢獻給古琴藝術之發掘、整理、研究、演奏諸多方面的工作成績卓著。將減字譜翻譯成簡譜配在減字譜下,又完成了三十餘萬字的《琴學備要》一書的修改整理工作。據悉,為保護蜀山派(川派)古琴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國將建立蜀山派(川派)古琴基地,專門展示蜀山派(川派)古琴、培養古琴人才。
派 名:蜀山派、川派、蜀派
形成時期:漢代
創 始 人:司馬相如
主要風格:躁急奔放,氣勢宏偉。
代表人物:司馬相如、揚雄、諸葛亮、姜維、蘇軾、張合修(孔山)、顧玉成、顧雋、顧梅羹、夏一峰、查阜西、喻紹澤等
代表琴曲:《鳳求凰》、《雉朝飛》、《梁父吟》、《當歸》、《流水》、《醉漁唱晚》、《孔子讀易》、《普安咒》等
重要琴著:《琴清英》(揚雄)、《琴經》(諸葛亮)、《天聞閣琴譜》(唐松仙)、《百瓶齋琴譜》(顧雋)等
近現代蜀山派名家
顧梅羹、夏一峰、查阜西、王華德、丁承運等。
『拾』 明教和昆侖派怎麼分昆侖山
相當於是兩個門派,這倆門派有過恩怨。有昆侖派的弟子死於明教人員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