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什麼時候提出房地產是中國經濟支柱產業
2003年。
自1998年房改以來,房地產推動了中國經濟的長期發展。2003年,房地產業作為拉動中國經濟發展支柱產業的地位正式被確認。直到現在,它依然是維系中國經濟增長的主引擎。
億翰智庫報告指出,2008-2017年是房地產行業發展的「黃金十年」,在這十年裡,行業享受了大量的政策紅利,大小房企飛速成長,銷售規模不斷創新高,創造了大量的利潤。
房地產業增加值由2008年的14738.7萬億元增長至2017年的53850.7萬億元,占總GDP的比重由2008年的4.6%增長至2017年的6.5%。
(1)孟曉蘇擴展閱讀: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陳淮說:「歐美以及日韓等世界上許多國家,在其經濟高速發展階段,房地產都曾作為支柱產業而存在。我國過去近20年中,房地產業在推動城鎮化、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拉動消費等方面作用明顯。
房地產業是涵蓋建築、建材、運輸、中介、金融在內的大產業,並關聯著十幾個相關產業,是一國經濟結構不可或缺的關鍵行業,其發展速度和質量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速度和質量。」
⑵ 中國國際跨國公司促進會的領導成員
名譽會長
杜青林 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
中國全國政協副主席
成思危 著名經濟學家
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
中國民建中央原主席
會長
鄭萬通中國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黨組成員
首席顧問
王茂林中國山西省委、湖南省委原書記
中國國際跨國公司促進會原會長
特別顧問
陳 竺 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中國農工民主黨主席
原中國衛生部部長
苗圩十八屆中央委員
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黨組書記
徐紹史十八屆中央委員
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黨組書記
周生賢十八屆中央委員
中國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
中國環境保護部原部長
韓長賦十八屆中央委員
中國農業部部長、黨組書記
支樹平十八屆中央委員
中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局長、黨組書記
陳進玉中國全國政協常委
中國國務院參事室主任、黨組書記
王光亞十八屆中央委員
中國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黨組書記
劉明康中國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原主席
尚福林十八屆中央委員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黨委書記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原主席
吳定富中國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
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原主席
李保東 中國外交部副部長
李金章中國駐巴西聯邦共和國特命全權大使
中國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委員
中國外交部原副部長
克勞斯·施瓦布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兼主席
勞倫斯·羅·克萊因198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萊因哈德·賽爾騰199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詹姆斯· 赫克曼200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喬治·亞克洛夫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約瑟夫·斯蒂格里茨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理查德·R·恩斯特1991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
羅伯特·蒙代爾199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歐元之父
顧問(排名不分先後)
陳耀先王夢奎王森浩劉峰岩周敬東周可仁佘健明王瑞祥
甘國屏田鶴年葉如棠田國良馬俊如張修學張秉法張富貴
李新沈國放朱英璜魏明鐸湯玉成
特邀副會長
胡懷邦 十八屆中央候補委員
國家開發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
劉振華中國山西省人民政府原省長
全國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原副主任
李毅中中國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
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
王金祥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原副主任
柳紀綱 中國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趙文芝中國北京市政協副主席
侯雲春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
王東華中國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長
中國全國人大代表
只升華 中國天津市原副市長
李玉臻 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仲裁員
最高人民法院咨詢委員會委員
中國山西省高級人民法院原院長
孫曉華 中國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委員
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原副主席
徐天亮 人民日報社原編委
中紀委駐人民日報社紀檢組原組長
邵明立 中國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委員
原中國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局長
特邀專家、學者副會長
林毅夫 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副主席
著名經濟學家
世界銀行原副行長
王輝耀 歐美同學會副會長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主任
企業副會長
林左鳴十八屆中央委員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
熊維平 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
中國鋁業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
周中樞中國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
中國五礦集團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
徐思偉中國中鋼集團總裁、黨委副書記
周吉平 中國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委員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公司董事長
劉振亞 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
楊長利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副總經理
黃龍中國華能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黨組成員
劉長樂中國全國政協常委
鳳凰衛視董事局主席、行政總裁
徐和誼 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吳光權 中國航空技術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玉鎖中國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
新奧集團董事局主席
盧志強中國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委員
中國民生銀行副董事長
中國泛海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李書福中國全國政協委員
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張宏偉東方集團董事局主席
中國民生銀行副董事長
寧旻聯想控股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董事會秘書
張 霖 大連萬達商業地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萬達文化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執行總裁
蔣錫培 遠東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戴 皓 合眾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孟曉蘇 幸福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監事會主席
李金元 天獅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馬 鈞 中企聯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全球中小企業聯盟副主席
西蒙·亨利 荷蘭皇家殼牌集團全球執行董事
克勞斯·柯菲德 美鋁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雷傑·卡邁斯法國威立雅水務集團資深執行副總裁
威廉·伯德 美國高通公司全球高級副總裁
周錦輝澳門勵駿創建有限公司總裁
王越劍美國華達產業投資公司董事長
馮莫艷雯委內瑞拉奧里諾高能源公司董事長
謝炳泰國正大集團副董事長、正大制葯集團董事長
葛艷華翔坤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
蔣亞非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
陳 申 北京中跨促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
專職副會長兼常務副會長
張笑宇
專職秘書長兼秘書長
宋衛東
(以上資料來自 )
⑶ 老一輩給年輕人挖的最大的坑是什麼
今天在找話題靈感的時候,忽然看到一個好玩的問題,提問的人說看到一些關於未來大量高層建築怎麼拆的內容,所以有感而發,想了解下老一輩給後代留下的最大世紀深坑是啥?然後下面有很多人回答,大部分答案是精神壓力方面的,譬如老一輩人很喜歡用他們的方式來教育年輕人,像以「你這樣做不對」、「我早就跟你說過了」、「你應該如何」為內容開端的,無形中都在把他們積累下來所謂「正確」的經驗傳達給別人。
其實老一輩人這么做也不能說不對,出發點是好的,都希望年輕人以後少走些彎路,而且很多經驗也是正確的,但有時候也需要根據不同時代情況來改變。像筆者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買房問題。絕對有很多人都經歷了「年輕人要盡早買房」的勸誡。可這個認知放到現在真的正確嗎?
父母們之所以對房子有如此大的執念,是他們正好見證了樓市的黃金十年,以及承擔了房價快速發展後的結果。你想想家裡長輩的長輩多數享受的是福利分房的那個年代,就算趕上商品房出現,也是比較早期的時候,所以並沒有說為了買房如何如何,也沒有畏懼房價,但是到了父母這輩,人口多,需求大,房產市場快速發展,看看現在的房價,就知道他們曾經經歷了什麼了,所以一直覺得80後和90後是比較悲催的兩代人,所以他們也會讓年輕人盡早買房。
不管是這種長輩們留下來的盡早買房思想還是其他方面的刺激,像資深專家孟曉蘇在2019年接受采訪的時候表示,年輕人應該盡快買房,這些確實對現在的年輕人有很大影響。
今年有機構針對一線及部分新一線城市的應屆畢業生進行了調研分析,全方位的解讀了2020年畢業生居住出行情況,在買房方面,超六成畢業生有買房計劃,93.7%畢業生希望35歲之前購房;在買房心態方面,畢業們的理想戶型更偏愛舒服自在的三居室,佔比59%,兩居室佔比35.4%。
所以你看現在年輕人對買房的熱衷度還是很高的。但是年輕人現在用盡早買房嗎?
樓市轉向!
原來市場情況大家有目共睹,就不用多說了,來看看現在房產市場的情況。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7月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變動情況統計,7月,新房二手房價格上漲城市數量相比上月均有所下降,新房、二手房價格漲幅略有收窄。伴隨著疫情的逐漸好轉,市場熱度回升,上半年房地產市場升溫過快的城市如深圳、南京、杭州、寧波、東莞等發布了收緊房地產調控政策,貫徹落實「房住不炒」的總基調,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如此明確的轉向,意味樓市不會像原來一樣,房價也不會像原來一樣,所以對買房的態度也不用像原來一樣。
現在年輕人想上車買房的,先問清楚自己是不是真的剛需,以及是否有能力背負高額貸款,雖然買房確實是必然的,但用不用「盡早」就不一定了,千萬別剛步入社會就掉進買房的「坑」里。你怎麼看?
⑷ 孟曉蘇的感恩之心
作為北京大學的碩士和博士,只要母校有召喚,孟曉蘇就擠出一切時間,回校參加各類活動。在一次回校演講中,他把自己的人生成功歸因於母校北大的培養。他激動地表示,「北大這塊沃土給了知識和智慧,也給以品牌價值和自強精神。是北大給我的學識和能力使我在事業上取得成功。回想自己成長的道路,我深深感激培育我的母校和各位老師。」他用實踐回報母校與教師。
在北大讀博士的時候,孟曉蘇就有個願望,想為學校與老師們做點什麼。當他親眼看到北大那些頗具名望的教授們,當時還住在局促狹小的住房裡的時候,他就總想給教師們蓋出些好房子。
1995年春節,已成為中房集團公司總經理的孟曉蘇去中南海探望李嵐清副總理。李嵐清說,你現在搞房地產,我管教育了,你能不能為解決大學教工住宅做些什麼?孟曉蘇說:正好中房集團屬下有一個藍旗營項目,位置就在清華大學南門外,我就低價提供一批住房吧。李嵐清興奮地問:能提供多少套?孟曉蘇說:總共是20萬平方米,低價提供6萬平方米吧,大約600套。李嵐清問:價格能不能在每平方米3000元以下?孟曉蘇邊計算邊答:可以。李嵐清說:項目既然在清華南門,是不是就給清華大學?孟曉蘇說:我是北大的。李嵐清說:好!那就兩個學校一家一半吧。孟曉蘇當然同意。李嵐清副總理馬上就給兩個校長打電話,給他們送去好消息。後來兩個學校都極力爭取多要房,最後經商孟曉蘇同意決定:20萬平方米的藍旗營小區項目全部都給北大和清華。僅按照當時的市場價格計算,他和中房集團把相當於6億元的經營收益貢獻給了兩個學校,這是迄今為止北大校友對學校做的最大物質貢獻。去年年底,兩校教師們以每平方米1900元的價格買下了房屋產權,而附近的商品房價格已經漲到每平方米一萬五千多元了,北大的1000戶教師和清華的1000戶教師不僅以低廉價格買到黃金地段的商品房,而且又享受到這一區域房價持續增值的好處,而這些都源自孟曉蘇的赤誠之心與奉獻之舉。
不知疲倦的孟曉蘇仍然每日操勞。他在擔任著中房集團理事長、幸福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的同時,積極參與慈善基金會的工作,擔任了宋慶齡基金會常務理事、北京華育教育基金副會長等社會職務;他還不時登上北大、清華、復旦等大學的講壇,向學生們傳授經濟理論與他豐富的企業實踐經驗。
孟曉蘇在北大光華2007屆開學典禮致詞上提到,西方的「ECONMY」意指算計精細和節省,而中國古籍最早記載的「經濟」二字則是治理國家。據《史記》記載,漢高祖劉邦稱贊丞相張良有「經天濟地之才」,後世稱當官做事為「仕途經濟」。所以他認為學經濟在中國是要承擔大任的。在經歷著規模空前的經濟社會變革,正在做著前人沒有做過的偉大事業,堪稱是「經天濟地」的事業,這是的前輩們一百多年來渴望與追求的歷史機遇。
在激情歲月之後的孟曉蘇身上,有一種炫極而淡的人格魅力。山高人為峰,海盡天作岸。這份淡定與豁達,正是孟曉蘇踏遍千山萬壑後的心靈深處的基調。
⑸ 幸福人壽的公司領導
第一屆領導層:
董事長:孟曉蘇
獨立董事:周道炯
總裁:楊軍華
第二屆領導層:
董事長:楊軍華
獨立董事:周道炯
總裁:禹華初
監事會主席:孟曉蘇
第三屆領導層:
董事長:李傳學
總裁:萬鵬
⑹ 馬雲、王健林、劉強東等知名企業家分別是什麼學歷
1、馬雲,本科學歷
馬雲,男,漢族,中共黨員,1964年9月10日生於浙江省杭州市。1984年,馬雲不顧家人的極力反對第三次參加高考,這次數學考了89分,但總分離本科線還差5分。由於英語專業招生指標未滿,部分英語優異者獲得升本機會,馬雲被杭州師范學院破格升入外語本科專業。
馬雲人物經歷
2013年8月22日,在UC優視9周年之際,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和UC優視董事長俞永福向UC全體員工發布郵件宣布,馬雲將出任UC優視董事。
2013年11月8日,馬雲出席香港科技大學第21屆學位頒授典禮,並獲得該校頒發的工商管理學榮譽博士學位。
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集團於紐約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
2015年10月23日,《2015信中利·胡潤IT富豪榜》發布,51歲的馬雲及其家族以1350億元資產蟬聯中國IT業首富,在13年裡財富增長540倍。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王健林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劉強東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馬雲
⑺ 孟曉蘇的政治背景 孟曉蘇簡歷 孟曉蘇的夫人是誰
孟曉蘇的簡歷網路上是可以搜尋到的,屬於公開的。其夫人的簡歷是屬於個人家屬的范疇,是隱私性信息,是不可以的,網路上也不可能的。關於這個是涉及到相關當事人的個人隱私信息,在網路上是得不到答案的,名氣特別大的,或者在行業內屬於領軍人物的,一般網路上都是可以搜索到的,平民百姓還是算了,而且還涉嫌違法的,只有公安機關才有權利和能力知道。
⑻ 中國房地產教父是誰個
李嘉誠(1928年7月29日—),漢族,出生於廣東潮州潮安 ,祖籍福建莆田,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及和記黃埔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