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凱萊迪手錶是哪個國家生產的
KELEDY/凱萊迪,成立於名表之都的瑞士,是身為法國貴族的創始人,於二十世紀末在奔赴瑞士創業時,傾匠心創建的一大腕錶品牌。它的誕生,不僅沿襲了瑞士手錶的精湛工藝,也顛覆了傳統瑞士手錶留給人們的刻板印象。凱萊迪,十分注重腕錶的美感平衡,更注重對腕錶細節的點綴、改良與創新,提倡科技、優材、工藝、美學的最大結合,每一款都是結合愛好者身份或實際需求而量材定製,其工藝超凡精湛、功能極致完美、設計時尚有型,兼具靈動感與創意性,且極富時代美感與輕奢質感,將瑞士人的優雅睿智和法國人的紳士風度展現得淋漓盡致,更融入了中國人的儒雅雋秀,是新一代商務者及愛表人士首選品牌。
『貳』 百年同程股票代碼
一看這股票代碼就知道不肯能是在A股上市,這么短的代碼只能是香港H股上市代碼。
01885是香港主板的上市公司
『叄』 冀林木業集資利息高可信嗎
答:冀林木業集資利息高事實應該不可信了。
『肆』 中國優材今日股價
截止2020/6/17股價為1.86港元。
『伍』 大陸人去香港找工作需要什麼證件
香港優秀人才入境計劃,不是你想去香港打工就可以申請的,是要符合特區政府所訂出的各項條件,才可以申請的,特區政府會審批香港是否需要這方面的人才,(經過(綜合以及成就)計分制之後)而考慮批准與否的(最新適用的最低及格分數為80分)!詳情請看以下(香港優秀人才入境計劃)官方網站(的全文)
http://www.immd.gov.hk/zhtml/QMAS.htm
最近國內的兩位鋼琴家(郎朗,李雲廸)也是透過(香港優秀人才入境計劃)正式成為香港居民,據了解現在還有很多人正在申請當中(如奧運金牌選手,一些擁有高技術專業資格的優才),政府也在處理中,這計劃政府是希望吸納一些香港缺乏這方面的高技術人才或優才,而不是給與只擁有一般資格的人士申請的,因為擁有一般資格的人士,在香港多的是,政府沒必要從外地輸入的,請樓主不要介意...!
但如果樓主也具備類似的專業資格的話,也希望你試試申請一下...
另外除了擁有香港居留權或香港入境權的人士(即香港人)之外,任何其他人如欲來香港工作,均須在來港前領取港方發出的簽證,而一般獲港方批准以「訪客」來香港旅遊或過境的人士,是不可以在香港工作的
根據現行香港的入境和輸入勞工政策(1)僱主必須優先聘用香港本地工人,填補勞工市場的職位空缺;(2)如確實未能在香港本地聘得所需人手填補職位空缺,方可輸入勞工。所以,要合法獲批來香港工作,除非是優秀專才、專業人士,或者是某些特定行業類別的技術工人(技術員、技工、管工和有經驗的操作員)(補充勞工計劃),又或者是某些特定國家的家庭傭工(外籍家庭傭工計劃,內地、澳門或台灣的中國居民並不適用)。
香港法例訂明,非法在香港工作,違反在香港的逗留條件,即屬犯罪。不單如此,就連協助及教唆他人違反在香港的逗留條件,也屬犯罪。如香港的僱主聘用一名不可合法受雇的人士,最高可被判罰款35萬元及監禁3年。如僱主沒有查閱求職者的身份證或有效旅行證件,最高亦可被判罰款15萬元及監禁1年。事實上,入境處和勞工處亦定期會到各商號工廠食肆巡查的,不時還真能抓到人。香港的法庭亦發出指引,聘用非法員工必須判監。
以上所說是真話來的,請樓主不要介意
『陸』 海爾物流的不足之處及對策
一、海爾物流的不足之處
1、物流沒有社會化。對於物流基礎設施,海爾巨資建設了青島立體倉庫,但對於遍布全國的租賃倉庫,海爾卻不能投資進行貨架、托盤、叉車、倉庫改造,面對物流信息系統(ALIS)、衛星在途定位系統(GPS)、電子地圖(GIS)、電子數據標准化(EDI),海爾難以進行大規模投資,因為海爾的戰略目標在於成為世界知名的家電生產商,而不是物流企業。
2、配送和車輛調度管理不盡合理。海爾採取「青島工廠(或各地生產基地)——各地區域配送中心——銷售商(或海爾形象店)」。為了便於調度管理,海爾將「工廠——配送中心」干線運輸業務交給自己的車輛或簽約大型車隊,對於零散車輛不予考慮,這使得運輸價格居高不下。區域配送中心向銷售商採取配送制,配送指令由各地工貿公司下達,由於配送中心無法事先得知產品去向,只能依靠當地配送企業,但費用結算統一由物流推進青島本部進行,這就使得當地配送企業將墊付資金成本追加到配送費用中。
3、對於IT產品強為所難。2001年3月,海爾取消各地的電腦分公司,改為大區制;將電腦事業部的資金流和物流收回,分別並入工貿公司和集團的物流本部,由集團統一控制;海爾3C負責商流和銷售,並拿出5%的利潤給上述兩個部門,以獲得相應的資金流和物流的支持。其實3月整改後,相當一部分經銷商感覺到物流不僅沒有加快,反而更慢了——原來發一批貨到山西,通過北京分公司,可能1天就到了,只需要幾十元費用;而改為海爾集團的物流本部統一平台之後,時間要長好幾天,而且費用也增加到了幾百元。IT物流周轉頻率高、批量小、多品種、速度快、個性化的特點被家電的固有渠道所扭曲。另一方面,海爾電腦的原料由集團內部統一規劃、統一采購和統一運輸後,表面上共享了平台,但由於規模沒有上來,機制又不靈活,反而造成采購成本過高,這直接影響了海爾電腦的價格政策。
4、海爾物流沒有和集團完全獨立。在面向社會提供物流服務的時候,海爾並沒有將物流完全獨立出來,因而在具體運作時家電製造領域的企業會考慮到商業競爭關系而不交予海爾。雖然海爾物流也致力於成為社會化的第三方物流企業,但從海爾物流的實際運作情況來看,其更多的是還偏向於為使本企業成為國際一流的家電企業提供保障的。在第三方物流領域,除了海爾自身以外,海爾只拿到了少數快速消費品的物流業務。
二、原因
1、我國的第三方物流尚未成熟。
無論是第三方物流,還是第四方物流,在中國發展尚需時日。我國的物流是近幾年才熱起來的,物流被社會所重視並加大在這方面的投入的時間並不長,還無法形成完整的服務體系。而海爾這樣一個以國際化經營為戰略方針的大企業,沒有時間也沒有可能坐等第三方物流發展起來之後才進行物流業務,所以自己做物流就成為一種必然,或者說是出於無奈。
2、物流外包一個度的問題。
無論是傳統物流,還是現代供應鏈條件下的系統性的物流運作,物流外包總是有限度的,不能認為物流外包無所不能,它總有能夠外包的部分和不能夠外包給別人來做的部分。如果物流無限延伸就會涉及到企業的商業秘密,比如,從采購計劃就可以了解到企業的生產經營計劃、新產品開發等商業秘密。尤其是在中國目前信用制度並不十分健全的情況下,企業生產經營上的商業機密性的信息是不能輕易告訴其合作夥伴的,這可是關繫到企業生死存亡的大事。
3、海爾對物流服務的要求沒有公司能完成。
企業外部物流可以外包,但是企業內部的物流也可以外包嗎?顯然,在目前條件下是不現實的,首先是沒有哪個企業有能力為海爾做物流。以用於國際市場的國際采購為例,由於外貿和外匯制度,中間環節必然產生關稅,這樣,就會佔用更多的資金,加大成本。即使不是,國內的供應商能夠獨立完成國際采購和物流,並且可以在網上交易的企業也是鳳毛麟角。從道理上講,作為製造企業,海爾應當將其物流業務外包給第三方物流企業,實行專業化的合作、專業化的經營。但是,事實上很可能是沒有哪個企業能夠或者願意承擔海爾所要求的物流。為什麼這樣說呢?看一看海爾已經建設的物流設施,單就其獨自投資的自動化立體庫就是國內獨一無二的,國內沒有哪個企業能夠按照海爾的標准為海爾做物流服務。
三、解決措施
1、轉化經營觀念、提高服務水平
盡管海爾在「三個轉移」的思路中提出了「從製造業向服務業轉移」的產業方向,但是,海爾目前仍然是一個製造企業,因此,海爾不能像有些國外的跨國公司那樣,把生產和分銷全部外包出去。但是在目前第三方物流已經成為行業趨勢下,海爾物流要想繼續保持公司在物流消減成本方面的競爭了,實現企業的發展壯大,就必須改變傳統的經營理念、管理方法,擴展服務范圍,提高服務質量 。
2、改變傳統的運輸和車輛調配管理制度
排除了使用自己的車輛和簽約大隊的約束,合理且有效的使用社會零散車輛,這樣不僅可以改善配送中心的輻射范圍,縮短配送半徑,同時可以盡可能的降低配送成本。而對於配送中心,生產商完全不必一手掌控,可以交給連鎖店、批發商、代理商、專賣店、店中店,由這些人共同出資來租這個配送中心, 這樣既節約了生產商的費用,又提高了配送中心的作業效率。
3、根據產品的不同特性組織物流行為
以IT產品為例,根據產品體積小、重量輕、價值高、物流周轉頻率高、批量小、多品種、速度快、個性化的特性,海爾不應放入統一的家電成品配送渠道,而是將該類產品物流外包給專業第三方物流企業。這樣不僅可以減產產品的物流成本、縮短運達時間,同時也能夠提高用戶對海爾服務的滿意度,只有這樣才能利用海爾物流為本企業的發展壯大和提高市場競爭力提供支持。
4、大力發展新型配送服務
發展流通加工型配送服務,通過流通加工環節進行集中下料、合理套裁,實現優材優用、小材大用,提高原材料利用率。將流通加工和物流配送相互結合,實行成品、半成品配送,進一步方便配送用戶,降低配送費用,促進物流配送和流通加工產業的良性循環發展。
5、加強對物流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養
物流在我國起步較晚,物流人才極度欠缺,雖然海爾物流在我國整個家電行業做得比較出色,但是對於一些物流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需求仍然極為迫切,尤其是在海爾物流革命進行的過程中,海爾被迫不得不咨詢國外一些專業的物流機構和物流管理方面的專家,以指導海爾物流的成功改革,所以對於海爾來說,必須通過培訓及考察等手段,培育一批具有專業物流知識的人才,為海爾物流以後的發展出謀劃策
『柒』 集軍工混改和量子通訊及雄安新區於一體的股票有哪些
雄安新區受益股一覽
受益A股
房地產:
華夏幸福、廊坊發展、寶碩股份、榮盛發展、京漢股份、北京城建、中國武夷、首開股份、天津松江
基建:
冀東水泥、巨力索具、河鋼股份、金隅股份、首鋼股份、青龍管業、河北宣工、津濱發展、新興鑄管、華北高速、外運發展、中國國航、長久物流、天津港、天海投資、中儲股份、中遠海控、唐山港
當地上市公司:
樂凱新材、保變電氣、凌雲股份、中國動力、長城汽車、華訊方舟、四通新材、樂凱膠片、寶碩股份、中國動力、保變電氣、建投能源、博深工具、常山股份、三湘印象、萬方發展、鹽田港、華業資本、新華聯
其他:
雛鷹農牧
受益B股
房地產:
華潤置地、中國恆大
當地上市公司:
石葯集團、石四葯集團、恆實礦業、長城汽車、隆基泰和、中國優材、新奧能源、德基科技控股、中國優通、天山發展、中國光纖、神威葯業、新天綠色能源、富智康集團
『捌』 司馬光簡介
司馬光(公元一○一九—— 一○八六),北宋傑出的史學家和散文家,字君實,陝州夏縣涑(sù)水鄉(今山西運城安邑鎮東北)人,世稱涑水先生。自幼嗜學,尤喜《左氏春秋》;及長,學識更為淵博。仁宗(趙禎一○二三--一○六三,北宋第四代皇帝)寶元(一○三八—— 一○四○)初中進士,英宗(趙曙,一○六四—— 一○六七)繼位前任諫議大夫,神宗(趙頊,一○六八—— 一○八五)熙寧(一○六八—— 一○七七)初拜翰林學士(唐時始設此官,相當於皇帝的秘書兼顧問,參予機要,宋代以後權位日低)、御史中丞(官名,始於周期,東漢以後專司彈劾之任)。他在政治上是保守派,頑固地反對王安石的變法,因而曾自請任西京御史台(御史府長官),退居洛陽十五年,專門從事《資治通鑒》的編撰。哲宗(趙煦,一○八六—— 一○○)繼位後任尚書左僕射(yè)(秦始設,後分左右,即正副宰相),上任後立即廢除新法,數月後,卒。追贈太師,溫國公,謚(shì)文正,著作收在《司馬文正公集》中。
司馬光治學勤苦,一生大部分精力都奉敕(chì)編撰《資治通鑒》(共費時十九年,自英宗冶平三年,公元一○六六至神宗元豐七年,公元一○八四)。他在《進資治通鑒表》中說:「日力不足,繼之以夜」,「精力盡於此書」。
《資治通鑒》是我國最大的一部編年史,全書共二百九十四卷,通貫古今,上起戰國初期韓、趙、魏三家分晉(公元前四○三年),下迄五代(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末年趙匡胤(yìn)(宋太祖)滅後周以前(公元959年),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作者把這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實,依時代先後,以年月為經,以史實為緯,順序記寫;對於重大的歷史事件的前因後果,與各方面的關連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使讀者對史實的發展能夠一目瞭然。
《資治通鑒》取材極為廣泛,除了歷代「紀傳體」斷代史(所謂「正史」)之外,還採用了大量的「雜史」、文集、筆記等有關著作,考訂史實,舍棄「符瑞」等神怪材料刪繁就簡、取精用宏,先由「當代通儒(博洽多聞的學者,即今之史學家)(司馬光的助手)劉攽(fēn)、劉恕、范祖禹等分段撰寫,再經司馬光刪削潤色總其成,所以全書讀來如出一人手筆,很少有自相矛盾之處,文字也簡潔流暢,富有文學色彩。
書由神宗賜名並做序;另外又由司馬光編寫了《通鑒考異》卅卷、《通鑒目錄》卅卷,以備參考和檢閱;又由劉恕另寫《通鑒外紀》,記述庖羲至周的歷史。
《通鑒》的編寫,為我國提供了一部非常有價值的歷史資料,它是繼《史記》之後的我國又一歷史巨著;然而就其編寫目的而言,正如題名一樣:「鑒於往事,資以治道」,是為使後代統治者吸取前代盛衰興亡的經驗教訓,所以它著重於政治、軍事,而缺少社會經濟變動的記載。
就作者說,他的正統觀念是很強的,在他的那些「臣光曰」(見《通鑒》的史評)中體現得是很充分的。他主張法制永遠不變,他曾說:「先王之法,不可變也」;他認為,象周威烈王命晉大夫魏斯等為諸侯,是棄「先王之禮」,廢「祖宗之法」。同時,他還把人們的思想活動,尤其是統治者的政治活動做為歷史發展的決定因素,這些觀點當然要貫串於《通鑒》之中,因此,我們在閱讀時,不能不加以注意。
馬光
司馬光是北宋著名政治家、偉大史學家,他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的編輯者。司馬光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範,歷來受人景仰。
一、司馬光砸缸
司馬光,宇君實,號迂叟,是北宋陝州夏縣涑水鄉(今山西夏縣)人,世稱涑水先生。
司馬光出生於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十一月,當時,他的父親司馬池正擔任光州光山縣令,於是便給他取名 "光"。司馬光家世代官宦,其父司馬池後來官至兵部郎中、天章閣待制,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譽。
司馬光深受其父影響,自幼便聰敏好學。據史書記載,司馬光非常喜歡讀《左傳》,常常"手不釋書,至不知飢渴寒暑"。七歲時,他便能夠熟練地背誦《左傳》,並且能把二百多年的歷史梗概講述得清清楚楚,可見他自幼便對歷史懷有十分濃厚的興趣。
此外,還有一件事使小司馬光名滿九州。有一次,他跟小夥伴們在後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個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廠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沒頂了。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嚇得邊哭邊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來,被淹在水裡的小孩也得救了。小小的司馬光遇事沉著冷靜,從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樣。這就是流傳至今"司馬光砸缸"的故事。這件偶然的事件使小司馬光出了名,東京和洛陽有人把這件事畫成圖畫,廣泛流傳。
二、功名早成
宋仁宗寶元初年,年僅二十歲的司馬光考中進士甲科,可謂功名早成。然而,他卻不以此自滿自傲,而是豪邁地提出:"賢者居世,會當履義蹈仁,以德自顯,區區外名何足傳邪。"這一席話反映出青年司馬光不圖虛名,立志以仁德建功立業,成聖稱賢。此後,他也一直朝這個方向努力。
司馬光歷來樸素節儉,不喜歡奢侈浮華的東西。考中進士後,皇上賞賜喜宴,在宴席上只有他一人不戴紅花,同伴們對他說:"這是聖上賞賜的,不能違背君命。"這時他才插上一枝花。這件事,到了司馬光晚年,被他寫進家訓來教育他的兒子司馬康要注意節儉。
此外,司馬光對雙親特別孝順。他被任命為奉禮郎時,他的父親在杭州做官,他便請命要求改任蘇州判官,以便離父親近些,可以奉養雙親。
司馬光還是一個有情有義的人。他擔任並州通判時,西夏人經常入侵這里,成為當地一大禍患。於是,司馬光向上司龐藉建議說:"修築兩個城堡來控制西夏人,然後招募百姓來此地耕種。"龐藉聽從了他的建議,派郭恩去辦理此事。但郭恩是一個莽漢,帶領部隊連夜過河,因為不注意設防,被敵人消滅。龐藉因為此事被罷免了。司馬光過意不去,三次上書朝廷自責,並要求辭職,沒得到允許。龐藉死後,司馬光便把他的妻子拜為自己的母親,撫養龐藉的兒子像撫養自己的親兄弟一樣,當時人們一致認為司馬光是一個賢德之人。
三、經世致用
《資治通鑒》內頁
步人仕途後的司馬光仍然潛心學習,力求博古通今,他通曉音樂、律歷、天文、數學,而對經學和史學的研究尤其用心。
當時北宋建國近百年,己出現種種危機,具有濃厚儒家思想的司馬光,以積極人世的態度,參與政事,力圖拯救國家。
1·直諫忠臣
司馬光秉性剛直,在從政活動中亦能堅持原則,積極貫徹執行有利於國家的決策方略。而在舉薦賢人、斥責奸人的斗爭中,他也敢觸犯龍顏,寧死直謀,當廷與皇上爭執,置個人安危於不顧。
仁宗得病之初,皇位繼承人還沒確定下來。因為怕提起繼位的事會觸犯正在病中的皇上的忌諱,群巨都緘口不言。司馬光此前在並州任通判時就三次上奏提及此事,這次又當面跟仁宗說起。仁宗沒有批評他,但還是遲遲不下詔書。司馬光沉不住氣,又一次上書說:"我從前上呈給您的建議,馬上應實行,現在寂無聲息,不見動靜,這一定是有小人說陛下正當壯年,何必馬上做這種不吉利的事。那些小人們都沒遠見,只想在匆忙的時候,擁立一個和他們關系好的王子當繼承人,像 『定策國老』、『門生天子』這樣大權旁落的災禍,真是說都說不完。"仁宗看後大為感動,不久就立英宗為皇子。
英宗並非仁宗的親生兒子,只是宗室而己。司馬光料到他繼位後,一定會追封他的親生父母。後來英宗果然下命讓大臣們討論應該給他的生父什麼樣的禮遇,但誰也不敢發言。
司馬光一人奮筆上書說:"為人後嗣的就是兒子,不應當顧忌私親。濮王應按照成例,稱為皇伯。"這一意見與當權大臣的意見不同。御史台的六個人據理力爭,都被罷官。司馬光為他們求情,沒有得到恩誰,於是請求和他們一起被貶官。
司馬光在他的從政生涯中,一直堅持這種原則,被稱為 「社穆之臣」,宋神宗也感慨地說: "像司馬光這樣的人,如果常在我的左右,我就可以不犯錯誤了。"
2·高謀遠略
司馬光經常上書陳述自己的治國主張,大致是以人才、禮治、仁政、信義作為安邦治國的根本措施。他曾說修心有三條要旨:仁義,明智,武略;治國也有三要旨:善於用人,有功必賞,有罪必罰。司馬光的這一主張很完備,在當時有一定積極意義。
朝廷下詔在陝西徵兵二十萬,民心大亂。司馬光認為此舉不妥當,便向掌管軍事的韓椅詢問。
韓琦說想用突然增兵二十萬來嚇唬敵人。司馬光認為這只能欺騙一時,而且慶歷年間徵兵戍守邊地,已經把老百姓嚇怕了。韓椅說他不會用老百姓戍邊,司馬光表示不信。不出十年,事情果然如司馬光所料。
宋、金朝皇宮故址 開封龍亭
還有一件事表明司馬光是很有軍事眼光的。
西戎部將嵬名山打算幫助朝廷捉住敵人諒祚。司馬光上書反對,他認為:嵬名山的兵力不足,未必能性諒祚。即使僥幸得勝,治標不治本,以後還會產生另一個諒祚。而且嵬名山如果失敗後來投奔我們,不被接納的話,窮途末路,就會突然占據邊城來活命,成為我們的禍患。
皇帝沒有聽從他的意見,從此西邊狼煙四起。
司馬光在政治上是一名守舊派,與主持變法的王安石發生了嚴重分歧,幾度上書反對新法。他說:"刑法新建的國家使用輕典,混亂的國家使用重典,這是世輕世重,不是改變法律。
"而且治理天下,就好比對待房子,壞了就加以修整,不是嚴重毀壞就不用重新建造。"
司馬光與王安石,就竭誠為國來說,二人是一致的,但在具體措施上,各有偏向。王安石主要是圍繞著當時財政、軍事上存在的問題,通過大刀闊斧的經濟、軍事改革措施來解決燃眉之急。司馬光則認為在守成時期,應偏重於通過倫理綱常的整頓,來把人們的思想束縛在原有制度之內,即使改革,也定要穩妥,因為 "重建房子,非得有良匠優材,而今二者都沒有,要拆舊屋建新房的話,恐怕連個遮鳳擋雨的地方都沒有了"。
司馬光的主張雖然偏於保守,但實際上是一種在 "宋常"基礎上的改革方略。王安石變法中出現的偏差和用人不當等情況,從側面證明司馬光在政治上還是老練穩健的。
四,編寫 "通鑒"
宋仁宗像
著史,也是司馬光從政治國的一種方式。1071年,王安石為相,在政見不同、難於合作的情況下,司馬光請求擔任西京留守御史台這個閑差,退居洛陽,專門研究歷史,希望通過編寫史著,從歷史的興衰成敗中提取治國的經驗。
早在仁宗嘉佑年間(公元1056一1063年),司馬光擔任天章閣待制兼侍講官時,看到凡間屋子都是史書,浩如煙海的史籍,即使一個人窮其一生也是看不過來的。於是他逐漸產生了一個編寫一本既系統又簡明扼要的通史的想法,使人讀了之後能了解幾千年歷史的興衰得失。他的想法得了好友——歷史學家劉恕的贊同和支持。
宋英宗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司馬光把自己創作的史書 《歷年圖》二十五卷呈獻給英宗,過了兩年又呈上 《通志》八卷本。英宗看後,非常滿意,要他繼續寫下去,並下詔設置書局,供給費用,增補人員,專門進行編寫工作。司馬光深受鼓舞,召集了當時著名的歷史學家,共同討論書的宗旨、提綱,並分工由劉班撰寫兩漢部分、劉恕撰寫魏晉南北朝部分、范祖禹撰寫隋唐五代部分,最後由司馬光總成其書,由其子司馬康擔任校對。
神宗即位後,認為 《通志》比其他的史書更便於閱讀,也易於借鑒,就召見司馬光,大加贊賞,並賜書名為《資治通鑒》,說它 "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還親自為此書作序。神宗還將穎邸舊書三千四百卷賞給司馬光參考,寫書所需的筆墨紙硯以及伙食住宿等費用都由國家供給,這給司馬光提供了優厚的著書條件,同時也促進了這部史書的編修工作。到神宗元豐七年(公元1084年),此書終於完稿,這部書的修訂前後共用了十九年時間。
《資治通鑒》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本編年體通史,記述了從周烈士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五代後周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共計一千三百六十二個年頭的歷史。全書共計二百九十四卷,另三十卷,《考異》三十卷。這部書選材廣泛,除了有依據的正史外,還採用了野史雜書三百二十多種,而且對史料的取捨非常嚴格,力求真實。這部書所記述的內容也的確比較詳實可信,歷來為歷史學家所推崇。而且 《通鑒》記事簡明扼要,文筆生動流暢, 質朴精練,不僅可以作為史學著作閱讀,有些篇章也可以作為文學作品來欣賞。
《通鑒》的著述意義己遠遠超過了司馬光著史治國的本意,它不僅為統治者提供借鑒,也為全社會提供了一筆知識財富。清代學者王鳴成說:"此天地間必不可無之書,亦學者必不可不讀之書。"《通鑒》已和《史記》一樣,被人們稱為史學瑰寶,廣為流傳,教益大眾。而研究者也代代相沿,使其成為一門專門的學問,即 "通鑒學"。
當然,這些都與司馬光的嘔心瀝血分不開。在洛陽的十五年,他幾乎耗盡了全部心血。在完書後他曾上表皇上說:"臣現在骨瘦如柴,老眼昏花,牙齒也沒兒顆了,而且神經衰弱,剛剛做過的事情,轉過身就忘記。臣的精力全都耗費在這部書里了!"司馬光為編書經常廢寢忘食,有時家裡實在等不到他回來吃飯,便將飯送至書局,還要幾次催促,他才吃。他每天修改的稿子有一丈多長,而且上面沒有一個草書,全是一絲不苟的楷書。書成之後,僅在洛陽存放的殘稿就堆滿了兩間屋子,可見他為這木書付出了多麼艱辛的勞動。
司馬光一生著述很多,除《資治通鑒》外,還有 《通鑒舉要歷》八十卷、《稽古錄》二十卷、《本朝百官公卿表》六卷。此外,他在文學、經學、哲學乃至醫學方面都進行過鑽研和著述,主要代表作有《翰林詩草》、《注古文學經》、《易說》、《注太玄經》、《注揚子》、《書儀》、《游山行記》、《續詩治》、《醫問》、《涼水紀聞》、《類篇》、《司馬文正公集》等。
五,司馬相公
《資治通鑒》寫成以後,司馬光官升為資政殿學士。他在洛陰居住了十五年,天下人都認為他才是真正的宰相,老百姓都尊稱他為司馬相公,而司馬君實這個名字,婦孺皆知。神宗逝世時,司馬光赴喪,衛士望見他,都說:"這就是司馬相公。"他所到之處,百姓夾道歡迎,以致於馬都不能前行,老百姓對司馬光說:"您不要返回洛陽,留下來輔佐天子,救救百姓吧。"
等到哲宗即位、太皇太後臨政時,司馬光已是經歷了仁宗、英宗、神宗的四朝元老,頗具威望。他建議太後廣開言路,於是上書奏事的人數以千計。當時天下百姓,都拭目以待,盼望革新政治。但有些人卻說:"三年之內不能改變先皇的政策。"於是,只改革了一些 細小的事,堵堵人們的嘴巴。
此時,司馬光上書直言:"先帝之法。好的即使是百世也不能改變。而像王安石、呂惠卿所制訂的制度,已經成了天下禍害,應該像 救火災、水災一樣急迫地去改變它。況且太皇太後是以母親的身份改變兒子的法令制度,並不是兒子改變父親的法律。"這樣大家的意見才統一下來。於是,廢除保甲團教,不再設保烏;廢除市量法,把所儲藏的物資都賣掉,不取利息,免除所欠錢物;京東鐵錢及菜鹽的法律都恢復其原有的制度。"
晚年的司馬光疾病纏身,但是不把新法完全廢除,他死不瞑目。於是他寫信給呂公著說:"我把身體託付給醫生,把家事託付給兒子,只有國事還沒有託付,今天就把它交給您吧。"於是上書論免役法五大害處,請皇上下詔廢除,並請求廢除提舉常平司;邊地的策略以與西戎講和為主;又建議設立十科薦士之法。這些建議都被朝廷採納。
司馬光被任命為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時,又廢除了青苗法。兩宮太後聽任司馬光行事。當時司馬光功高蓋主、權重無邊,連遼國、西夏派來的使者也必定要詢問司馬光的身體起居,他們的國君對戌守邊境的將官說:"大宋用司馬光做宰相,你們輕易不要惹出事非,使邊境出問題。"
司馬光對於朝廷可謂 「鞠躬盡瘁,死而後己」。他帶病處理各種事務,不分晝夜地工作。別人勸他注意身體,他卻說:"人的生死是命中註定的。"病危時,他在失去知覺的情況下,還不停地囈語,說的全是有關國計民生的大事。
元佑元年(公元1086年),司馬光逝世,終年六十八歲。太皇太後聽到消息後,和哲宗親自去弔唁,追贈司馬光為太師、溫國公,溢號 "文正",賜碑 "忠清粹德"。京城的人聽到噩耗,都停工前往弔祭;嶺南封州的父老鄉親,也都備辦祭祖;都城和周圍地區都畫了司馬光的遺像祭祖,吃飯時必定為之祈禱。
六、蓋棺定論
司馬光一生忠孝節義、恭儉正直,他安居有法、行事有禮。在洛陽時,司馬光每回去夏縣老家掃墓,都要去看他的哥哥司馬旦。司馬且年近八十,司馬光不僅像尊敬父親一樣尊敬他,還像照顧嬰孩一樣照顧他。
司馬光一生從不說謊話,他評價自己時說:"我沒有什麼過人之處,只是平生的所作所為,皆問心無愧?百姓全部敬仰信服他,陝州、洛陽一帶的百姓被他的德行所感化,一做錯事,就說:「司馬君實會不知道嗎?」
司馬光一生清廉簡朴,不喜華靡。史書上記載著他這方面的許多小故事,傳為美談。就連他的政敵王安石也很欽佩他的品德,願意與他為鄰。據說,司馬光的妻子死後,家裡沒有錢辦喪事,兒子司馬康和親戚主張借些錢,把喪事辦得排場一點,司馬光不同意,並且教訓兒子處世立身應以節儉為可貴,不能動不動就借貸。最後,他還是把自己的一塊地典當出去,才草草辦了喪事。這就是民間流傳的所謂司馬光 "典地葬妻"的故事。
司馬光的品格德行、修學治史,一直受到人們的高度評價。但對他的政績,人們卻時褒時貶。
保守派主政的時候,對其政績大加褒揚,宋哲宗還赦令保守派的翰林學士蘇東坡撰寫神道碑文,洋洋幾千言盡是贊美之辭。
而改革派當政時,司馬光不僅漫有政績可言,而且被列人奸相之列。宋紹聖年間,御史周鐵首論 "溫公(司馬光死後溢號)誣謗先帝,盡廢其法,當以罪及"。朝廷不僅奪去了所有封號,而且還把其墓前所立的巨碑推倒。王安石的學生章淳、蔡京主政時,為報復司馬光等人盡廢新法的做法,將其與三百零九名朝臣列入"元佑奸黨",並要在朝堂和各州郡立 "奸黨碑"。
但是在立碑肘,發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石匠安民對蔡京說:"小人是愚民,不知道立碑的意圖。但司馬相公海內都稱道他為人正直,現在卻要列人奸黨,小人不忍心做。"蔡京一怒之下便要處罰他,嚇得安民一面求饒,一面哭訴:"大人的命令,小人不敢違抗。只是小人有一個請求:碑上刻匠人名字時,不要把小人安民的名字署上,以免留下千載罵名。"蔡京仔細一想,司馬光雖然有錯,但畢竟為人正直,享有威望,於是改變了主意,將司馬光排除在奸人之外。
可見,司馬光的人格不僅為百姓所稱道,甚至連對手也為之 折服。在封建時代,司馬光是孔門的第三個聖人,位列孔子、孟子之下,同樣在孔廟享配。時至今日,人們仍記得歷史上有一"涑水先生",他給後人留下了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