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余承恩個人資料
擴展閱讀
買股票跌多少可以賣 2025-09-11 21:11:47
股票交易的數量單位 2025-09-11 21:00:34

余承恩個人資料

發布時間: 2021-12-26 12:58:27

㈠ 抖音網紅余承恩為什麼火了

余承恩因為參加騰訊視頻男團青春成長節目《創造營2019》而受到廣泛關注,因為參演的電視劇《親愛的,熱愛的》而火了起來。

你喜歡余承恩嗎?

㈡ 吳承恩簡介

吳承恩(1504年-1582年),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淮安府山陽縣(今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人。中國明代傑出的小說家,是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的作者,一生創作豐富,但是由於家貧,又沒有子女,作品多散失。

吳承恩生於一個由下級學官淪落為商人的家庭,家境清貧,他的父親吳銳性格樂觀曠達,奉行常樂哲學,為他取名承恩,字汝忠,意思希望他能讀書做官,上承皇恩,下澤黎民,做一個青史留名的忠臣。

吳承恩生於一個由下級學官淪落為商人的家庭,家境清貧,他的父親吳銳性格樂觀曠達,奉行常樂哲學,為他取名承恩,字汝忠,意思希望他能讀書做官,上承皇恩,下澤黎民,做一個青史留名的忠臣。

(2)余承恩個人資料擴展閱讀

吳承恩與明代前後七子同時代,其文藝思想與他們相近, 吳承恩的見識非凡,不僅看到當時的文壇之弊,而且能跳出復古主義的圈子,獨樹一幟,強調 「謝朝華」「蓄多識」「去陳言」「漱芳潤」。

在詩文創作中, 「率自胸臆出之,而不染於色澤,舒徐不迫,而不至促弦而窘幅,人情物理,即之在耳目之前,而不必盡究其變」 , 「師心匠意,不傍人門戶籬落,以釣一時聲譽」 。這便超越了前後七子,而獨步文壇。

吳承恩的詩文 「率自胸臆」「師心匠意」 ,據現存240餘首詩歌詞曲﹑障詞及頌贊來看,除一些障詞﹑頌贊屬於應酬外,大多極富有歷史﹑文學藝術價值。

㈢ 親愛的熱愛的令山和戴風是誰演的

中文名:李明德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身高:178cm

出生日期:1996年12月29日

職業:演員

畢業院校:北京電影學院

代表作品:《人不彪悍枉少年》 《親愛的熱愛的》

1、李明德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新晉小鮮肉男演員,在2018年開始涉獵影視圈,搭檔侯明昊主演網劇《人不彪悍枉少年》,在劇中飾演逗比 幽默的司徒二條,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在《親愛的熱愛的》中飾演 令山

=====================================

余承恩,騰訊視頻綜藝《創造營2019》學員

  • 余承恩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是《創造營2019》學員,壹加壹簽約藝人。之前參加了首部電視劇《親愛的熱愛的》正式進入觀眾的視野。余承恩代表作品《親愛的熱愛的》

  • 余承恩個人資料簡介:

  • 出生地:湖北武漢

  • 出生日期:1998-9-21

  • 身高:178CM

  • 體重:64KG

  • 畢業院校:中央戲劇學院

  • 近期參演的電視劇:

  • 2019年《親愛的熱愛的》飾演demo

㈣ 吳承恩生平簡介

吳承恩(1500-1582),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淮安府山陽縣(今江蘇淮安)人。
吳承恩出生於一個由下級官吏淪落為小商人家庭,他的父親吳銳性格樂觀曠達,奉行常樂哲學,為他取名承恩,字汝忠,意思希望他能讀書做官,上承皇恩,下澤黎民,做一個青史留名的忠臣。 吳承恩小時候勤奮好學,一目十行,過目成誦。他精於繪畫,擅長書法,愛好填詞度曲,對圍棋也很精通,還喜歡收藏名人的書畫法貼。少年時代他就因為文才出眾而在故鄉出了名,受到人們的賞識,認為他科舉及第,「如拾一芥」。《淮安府志》載他「性敏而多慧,博極群書,為詩文下筆立成。」他除奮好學外,特別喜歡搜奇獵怪,愛看神仙鬼怪,狐妖猴精之類的書籍。如《百怪錄》、《酉陽雜俎》之類的小說野史,這類五光十色的神話世界,潛默化中養成了搜奇獵怪的嗜好,隨著年齡的增大,這種愛好有增無減。這對他創作《西遊記》有著重大的影響。 30歲後,他搜求的奇聞已「貯滿胸中」了,並且有了創作的打算。50歲左右,他寫了《西遊記》的前十幾回,後來因故中斷了多年,直到晚年辭官離任回到故里,他才得以最後完成《西遊記》的創作

㈤ 張翰、吳昕 、鄒承恩、趙又廷的詳細資料

張翰,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表演本科班。他曾拍攝過多個廣告,參加過三部電影三部電視劇以及六首MV的拍攝,並擁有一支個人單曲。2009年參加拍攝湖南衛視自製偶像劇《一起來看流星雨》和2010年《一起又看流星雨》,同時因為該劇的熱播名聲大噪,成為內地偶像劇一哥。此外還有深情唯美偶像劇《一不小心愛上你》,現已作為湖南衛視2011開年大戲,在全國首播。
電影
年份 片名 角色名 角色性質 合作演員
/ 《成長的痕跡》 李雲峰 / /
2008 《精舞門》 MC哈哈 友情出演 陳小春、范冰冰
2008 《狂暴》 王小兵 男一號 楊爍、秦麗、高川、羿坤
2009 《心心歷險記2》 趙明(留學生) 男二號 宋鍾基、閔春曉
2010 《夜幕驚魂》 阿翰 男一號 吳佩慈、閔春曉、趙英俊
2010 《無極限》 吳極限 男一號 鄭爽、釋延能、胡丹

電視劇
年份 劇名 角色名 角色性質 合作演員
2008 《仰角》 童自學 友情出演 陶澤如、張延
2008 《大風歌》 張釋之 友情出演 呂良偉、王姬
2009 《一起來看流星雨》 慕容雲海 男一號 鄭爽、俞灝明、魏晨、朱梓驍
2010 《一起又看流星雨》 慕容雲海 男一號 鄭爽、俞灝明、魏晨、朱梓驍、談莉娜
2010 《一不小心愛上你》 秦朗 男一號 江鎧同、丹尼斯·吳、喬喬、潘之琳
2011 《寵戰》又名《凰圖騰》 段飛鴻 男一號 鄭爽、白冰、張默

吳昕,1983年出生,畢業於大連外國語學院,湖南衛視女主持人,為《快樂大本營》主持,大連電視台兼職節目主持人,《威鋒英雄》路演主持,《韻動2008》主持人。2009年底,傳出其和歌手張遠的緋聞。

鄒承恩,台灣人,畢業於美國加州大學富爾頓分校資訊工程系。開始從事光電管理等職業,2008年參加選秀節目落選。加入《痞子英雄》劇組飾演殺手承諾一角,後出演《閃亮的日子》中范天齊一角,深得觀眾喜愛。

趙又廷,中國台北市人,影視演員。2009年出演了第一部電視劇《痞子英雄》,深獲台灣、香港及中國大陸等地觀眾的喜愛。2009年10月16日,趙又廷憑借《痞子英雄》獲得第44屆台灣金鍾獎最佳男主角。

㈥ 吳承恩的詳細資料

吳承恩(1510?——1582?)明代小說家。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懷安山陽(江蘇淮安)人。他生於一個有學官淪落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貧。吳承恩自幼聰明過人,《淮安府志》載他「性敏而多慧,博極群書,為詩文下筆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補上「歲貢生」,後流寓南京,長期靠賣文補貼家用。晚年因家貧出任長興縣丞,由於看不慣官場的黑暗,不久憤而辭官,貧老以終。

吳承恩自幼喜歡讀野言稗史,熟悉古代神話和民間傳說。科場的失意,生活的困頓,使他加深了對封建科舉制度、黑暗社會現實的認識,促使他運用志怪小說的形式來表達內心的不滿和憤懣。他自言:「雖然吾書名為志怪,蓋不專明鬼,實記人間變異,亦微有鑒戒寓焉。」

吳承恩傑出的長篇神魔小說《西遊記》以唐代玄奘和尚赴西天取經的經歷為藍本,在《大唐西域記》、《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師傳》等作品的基礎上,經過整理、構思最終寫定。作品藉助神話人物抒發了作者對現實的不滿和改變現實的願望,折射出作者渴望建立「君賢神明」的王道之國的政治理想。小說藉助唐僧師徒在取經路上經歷的八十一難折射出人間現實社會的種種情況。小說想像大膽,構思新奇,在人物塑造上採用人、神、獸三位一體的塑造方法,創造出孫悟空,豬八戒等不朽的藝術形象。全書組織嚴密,繁而不亂,語言活潑生動且夾雜方言俗語,富於生活氣息。主題上沖淡了故事原有的宗教色彩,大大豐富了作品的現實內容,具有民主傾向和時代特點。作品諷刺幽默。呈現出不同於以往取經故事的獨特風格。

《西遊記》的出現,開辟了神魔長篇章回小說的新門類,書中將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諷刺通嚴肅的批判巧妙的結合的特點直接影響著諷刺小說的發展。《西遊記》是古代長篇小說浪漫主義的高峰,在世界文學史上,它也是浪漫主義的傑作。《美國大網路全書》認為它是「一部具有豐富內容和光輝思想的神話小說」,《法國大網路全書》說:「全書故事的描寫充滿幽默和風趣,給讀者以濃厚的興味。」從19世紀開始,它被翻譯為日、英、法、德、俄、等十來種文字流行於世。

吳承恩的詩文多散佚,有後人輯集的《射陽先生存稿》4卷存世。

㈦ 《親愛的熱愛的》胡一天、余承恩、秦沛,誰是你最喜歡的配角

《親愛的熱愛的》胡一天、余承恩、秦沛,誰是你最喜歡的配角?

個人比較喜歡其中年齡較小的余承恩。

戴風的扮演者余承恩,在選秀節目《創造營2019》中,就曾經走進觀眾視野,他因為表現良好,粉絲基礎比較好。

這是他首次出演電視劇,角色和個人氣質十分契合。

希望以後再看到他的精彩表演。

㈧ 歷史上的吳承恩是怎樣一個人呢

提到吳承恩,多數就會想到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西遊記》的故事廣為流傳和深為熟知,講的是孫悟空學藝後大鬧天空,後拜唐僧為師,和豬八戒、沙悟凈一起保護唐僧西天取經的故事,他們一路之上歷經磨難。最終得以取得真經修得正果。吳承恩則是《西遊記》的作者。

“雖然吾書名為志怪,蓋不專明鬼。實記人間變異,亦微有鑒戒寓焉。”

當然不管吳承恩的生活貧苦如何,他最終著作了古典名著之一的《西遊記》,《西遊記》是一部非常著名的充滿奇思異想的神魔小說,是古代長篇浪漫主義小說的傑作,又是神魔奇幻現實主義的先行,所以也足以讓後世知道吳承恩這個人,在《西遊記》之後,也一度出現了很多神魔類小說,比如《封神演義》。

㈨ 關於吳承恩的資料(最好是簡介)

吳承恩(1500年—約1583年),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漢族,淮安府山陽縣人(現淮安市淮安區人)。祖籍安徽 ,以祖先聚居樅陽高甸,故稱高甸吳氏。

1500年(大明弘治十三年)吳承恩出生於淮安府山陽縣一個學官淪落為商人的家庭。他的父親吳銳性格樂觀曠達,奉行常樂哲學,為他取名承恩,字汝忠,意思希望他能讀書做官,上承皇恩,下澤黎民,做一個青史留名的忠臣。

吳承恩自幼聰慧,喜讀野言稗史、志怪小說,「嘗愛唐人如牛奇章、段柯古輩所著傳記,善模寫物情,每欲作一書對之」,「髫齡,即以文鳴於淮」,頗得官府、名流和鄉紳的賞識。朱應登認為他「可盡讀天下書」,而「以家所藏圖史分其半與之」。

1529年(嘉靖八年),吳承恩到淮安知府葛木所創辦的龍溪書院讀書,得到葛木的賞識。

1550年(嘉靖二十九年)吳承恩大44歲才補得一個歲貢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職,沒有被選上。

1551年(嘉靖三十年)吳承恩接任河南新野縣知縣。修建行台察院,尊經閣,增修儒學,表彰貞節,興辦水利等德政事跡。

1553年(嘉靖三十二年)周遊湖南新化(古梅山)賣文寫書為生。

1556年(嘉靖三十五年),由於母老家貧,去做了浙江長興縣丞,常與友人朱曰藩豪飲,寄趣於詩酒之間,和嘉靖狀元沈坤,詩人徐中行有往來。

吳承恩喜讀稗官野史、志怪小說,「嘗愛唐人如牛奇章、段柯古輩所著傳記,善模寫物情,每欲作一書對之」,「髫齡,即以文鳴於淮」,頗得官府、名流和鄉紳的賞識,《淮安府志》載他「性敏而多慧,博極群書,做詩文下筆立成。愛看神仙鬼怪、狐妖猴精之類的書籍,如《百怪錄》、《酉陽雜俎》之類的小說或野史。

(9)余承恩個人資料擴展閱讀:

長興縣丞吳承恩

明朝嘉靖四十五年,吳承恩六十三歲了,他和當時著名學者歸有光,幾乎同時被朝廷委任。歸有光任長興知縣,吳承恩任長興縣丞。這一年的秋天,吳承恩拜別了老母和妻子,背上了《西遊記》手稿,到杭州謁候。

一則是手頭並不寬裕,二則是留戀西湖湖光山色,所以一直住在吳山腳下的玄妙觀里,到第二年也就是隆慶元年,有幸為巡撫浙江的軍務提督劉畿代寫了《諸史將略序》,才結束謁候,於正月中旬正式得到訓諭,離開杭州,到長興去赴任。

知縣,官居七品,是一縣之長;縣丞呢,官居八品,輔佐知縣並經管糧、馬稅征方面的事情。吳承恩到任後,簿書滿案,亟待他審核處理;而稅糧卻又年年征不上來,州縣諸官都很惱火。吳承恩沒有埋頭公文,卻是上沿太湖,下走苕溪,在民間私行察訪,了解下情,體恤百姓。

本來,長興征糧也和湖州府一樣,實行里長、甲長制,百戶為一里,十戶為一甲。辦稅糧時,里長、甲長負責督促徵收,是份苦差使,大多是由田多、糧多的大戶充任的。可是吳承恩通過私行察訪,弄清了這些年稅糧征不上來的來龍去脈,主要是狡猾的大戶人家在作怪。

太湖灣李家莊有個叫李田的大戶,他有好田好地幾百畝,可他卻搞孫悟空的「分身術」,他把家庭來個明分暗勿分的「分家」,還讓親友掛名分擔些庭業。征糧時,能逃征就逃征,能少征就少征。他還串通衙役,把兩家貧戶推到里長、甲長的位置上,使他們挨打受罰,典妻賣兒。

吳承恩了解到這些下情後,決心和歸有光一起改革時弊,頒布了《長興縣編審告示》,實行里長、甲長制,並規定里長、甲長一職由大戶析田者的子戶擔任,迫使大戶帶頭納糧。

李田等一夥得知這一告示是針對大戶人家的,就勾結在一起,採取了「軟攻」的辦法,拿了很多綢緞、布匹和黃金,分送到歸有光和吳承恩的家中。歸有光、吳承恩哪裡肯受?反而把他們當面斥責了一頓。大戶人家見「軟攻」碰了壁,就糾集一夥地痞、流氓,毆打辦稅糧的人。

吳承恩氣憤異常,便將李田抓起來關進了監獄。李田有個叔叔在浙江察院做官,幾次派人來暗示吳承恩放人,吳承恩在歸有光的支持下,不加理睬。這才打擊了大戶、富戶的囂張氣焰,只好按田畝納糧,長興縣這才順利完成了當年的征糧任務。

此外,吳承恩還與歸有光一起,為民申冤,改判罪犯,一次就釋放了三十多名冤民,並將原來錯判的死犯量刑改輕。一時間,長興百姓對歸有光、吳承恩贊口不絕。

考資料來源:網路—吳承恩

㈩ 歷史上的吳承恩是怎樣一個人

吳承恩這個人,最早是明朝天啟修的地方誌《淮安府志》卷16人物誌、卷19藝文志裡面有詳細記載,清朝咸豐修的《淮安府志》卷30藝文志,同治時修的《山陽縣志》,均有記載,下面引用咸豐1852年刊刻《淮安府志》卷22文苑志的描述。

李春芳,嘉靖年間狀元,官至內閣首輔,因弄不過張居正而辭官回鄉,有人考證他就是西遊記的作者。

而且1910年蔣瑞藻先出作的《小說考證》,也指出西遊記的作者是吳承恩,但這裡面有個問題,當年魯迅也對西遊記作者進行過考證,發現雖然前朝的地方誌記載西遊記作者是吳承恩,但同治以後的《山陽縣志》和《淮安府志》描寫吳承恩時,並沒有記載他是《西遊記》的作者,另外地方誌雖著錄《西遊記》是吳承恩寫的,但並沒說明是什麼類型的《西遊記》,因為以西遊記這三個字命名的有戲曲、雜劇、文章、版本繁多,不能肯定長篇神魔小說西遊記就是吳承恩寫的,後來考證其作者另有其人,至今有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