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田夫
擴展閱讀
買股票跌多少可以賣 2025-09-11 21:11:47
股票交易的數量單位 2025-09-11 21:00:34

田夫

發布時間: 2021-12-26 14:11:47

A. 田夫的人物經歷

1980年,北京誕生了一家《潛科學》雜志,專門刊登在科學研究中雖不成熟但有創意的學術論文。它的問世,一石激起千層浪,引來爭議紛紛。雜志陷入困境之時,當時任北京市科協黨組書記的田夫發出擲地有聲的話:「對四個現代化有利,就應當支持。」多年來,這本雜志發表的論文,多次被國外專業刊物轉載。在新加坡召開的「第一屆國際全息生物學學術討論會」上,創立「生物全息律」的張穎清教授受到國際學界的好評;而他關於「生物全息律」的第一篇論文,就是在無處發表之時被《潛科學》首家刊載的,這使他成為世界全息生物學的創始人。又是這個田夫,被一個叫趙紅州的教授在其很有影響的專著《大科學觀》的序言中提到:「我要深深地感謝科學『忠厚的公僕』———田夫同志,在我最困難的時候,給了我最及時而有效的幫助。」趙紅州教授所進行的「科學家最佳年齡公式」等研究,在世界科學學界引起了強烈反響。
科學研究的道路寂寞而坎坷,每一種新事物的產生一開始總是不被人們理解,而科學沒有創新就不成其為科學,做了多年「科學的公僕」的田夫對此深有體會。當29歲的田夫邁著矯健的步伐踏進中國科學院的大門。科學院對於這個14歲就參加八路軍、一直在革命隊伍中滾爬摸打、剛剛從中共中央馬列學院畢業的年輕人來說是陌生而神秘的。作為中科院的機關黨委副書記,從此就要和從事科學研究的知識分子打交道,雖然他心裡有些打鼓,但還是很認真地投入了工作。這一干,他在科技戰線上幹了40多年領導工作,先後在中國科技大學、北京市科協、中國科協留下辛勤耕耘的足跡。「做科學領導工作,要研究科學發展的一般規律、科學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黨的知識分子政策,要尊重科學家,向他們學習,幫助他們做好工作,為他們創造條件。」自稱是「熱心科學事業的老布爾什維克」的田夫心裡這么想,也一直這樣做。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隨著人類科學知識體系的不斷更新,個人的知識結構也必須不斷更新,作為科學界領導更要不斷地學習,使視線超前。翻開田夫所著的《領導與管理的實踐和思考》一書,作者的眼界之寬,知識面之廣,觀念之新令人嘆服,這是他多年學習、思考和實踐的結晶。在人們提倡繼續教育的今天,田夫特別推崇「領導要繼續學習」,他認為領導幹部應懂得領導科學,要具有戰略的眼光,系統的觀念,綜合的能力,創新的精神。田夫自己首先身體力行,早在1983年,身為中國科協書記處書記的田夫創辦了中國科協現代管理知識講師團,對幹部進行繼續教育。
在我國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之初,政治、經濟、文化領域中許多問題,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中重大問題的研究與解決,無不帶有綜合性、邊緣性和交叉性,無不需要交叉科學的運用。1985年4月,在田夫的積極倡導和支持下,一個交叉科學領域的盛會———全國首屆交叉科學大會在北京召開。這次盛會,極大地促進了我國交叉科學的發展。
現代科學技術和現代化管理是提高經濟效益的決定性因素,田夫和參加交叉科學大會的科研工作者們敏銳地意識到:四化建設和改革開放都離不開管理科學,盡快地提高我們的管理水平,已是一個刻不容緩的大問題。他們萌發了創辦一所新型的、適應科技發展潮流的科研實體的念頭。田夫請示中央,得到了有力的支持。經過兩年多的籌建工作,田夫的夢想變成了現實,新型的科研機構———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終於在1987年7月5日在北京成立,這是我國第一家民辦科研機構,辦院宗旨非常明確:「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促進交叉科學與軟科學的發展,總結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建設中的領導、管理經驗,努力創造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管理科學,為黨和政府領導機構的決策科學化服務。」田夫廣招天下人才,「借天下人頭腦為我所用」。他創辦的這個研究院是「小實體,大彈性」,只有幾間辦公室,20幾個專職工作人員,但卻擁有各學科專、兼職專家學者2000餘人,下設若干個研究所,研究領域橫跨30多門學科,實行自籌資金、自願組合、自主經營、自負盈虧,每一研究課題組,都是隨課題的建立而設,隨課題的解決而散。它第一次真正突破了我國單一全民所有制科研生產關系,為中國科研體制深入改革闖出一條新路。該院成立伊始,就針對我國經濟體制改革中的症結問題之一———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業的生產經營困境,專門成立課題研究組,於1990年初,向中央呈交《關於搞活大中型企業的報告和提議》,提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受到有關部門的賞識;海南開放之初,該院組織專家學者深入海南,調查研究,寫出《海南戰略新思考》的研究報告,又引起中央有關部門重視;該院1992年結合對企業案例的研究,針對企業發展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企業軟著陸」的建議,受到中央領導同志的肯定。該院和其它合作單位共同發起組織的「金融發展論壇」,被海外報刊和國內經濟理論界評價為首都最有社會影響的論壇之一……十幾年來,該院的許多研究成果為有關部門和地區領導幹部的戰略規劃和決策工作,提供了科學的依據和可行的建議,被決策層所採納,有的已達到國際水準。該院汪培庄教授創立的「模糊落影理論」等成果的運用,使我國第一次躋身於日、美領先的研製新一代計算機的競爭行列;前面提到的產生國際影響的趙紅州教授也是該院的成員……正如一位美國著名學者所說:「這里是中國人才薈萃的地方,中國管理科學的希望。」
田夫創辦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時已年過花甲,在別人安度晚年的時候他卻揮了一次大手筆,為此他付出了很多。就像許多新事物一樣,研究院的創辦有很多支持者,也有反對者,作為該院院長的田夫,如一位沉著堅定的船長,駕駛著他的航船,乘風破浪,勇往直前。為了這個研究院,他嘔心瀝血,殫精竭慮。

B. 田夫的人物簡介

田夫,原名許書田。直隸(今河北)新城人。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新城縣區委書記、河北省農林廳秘書。
建國後,歷任中國科學院機關黨委副書記,中國科技大學、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北京市科委副主任,中國科協書記處書記,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技術經濟研究會副理事長。

C. 田夫的人物貢獻

撥亂反正,領導北京市科協的恢復工作
十年動亂中,北京市科協和學會是重災區。市科協機關工作人員被遣散,三處活動場所被挪作它用。科協和學會被誣蔑為「裴多菲俱樂部」和「復辟資本主義的陣地」。廣大會員被戴上「臭老九」的帽子,科協和學會組織被迫停止了活動。
1978年8月16日,中共北京市委決成立中共北京市科協黨組,田夫被任命為黨組書記。田夫上任之後與科協黨組同志一起,首先抓了兩件事:一是將打散的學會組織恢復起來,二是落實知識分子政策。田夫親自拜訪科技專家,聽取意見。在每周的市科協辦公會上,都要檢查工作的進度。
經過艱苦細致的工作,1978年底43個老學會全部恢復了組織活動。此後,一批新的學會相繼成立,到他調任中國科協工作時,北京市科協的學會總數已達到80多個。
田夫同志帶領市科協機關的同志到通縣西集公社去調查研究,一去就是幾天,在公社集體宿舍住宿,在公社機關食堂吃飯,白天了解情況,晚上召開農業技術人員和農民座談會聽取意見。他帶隊深入30多個學會和部分科研單位,了解黨的知識分子政策落實情況。一些中青年科技人員反映,業務上得不到重視,缺乏繼續學習和深造的機會和條件,工資低,福利少,存在住房擁擠等實際困難。同時科技人員也提出很多好的建議,如:為中青年科技人員參加學術組織和出席學術會議創造更好的條件;建立學科咨詢機構;暢通科學進言渠道;建立學位、學銜制度;建立業務考核獎勵制度和對壓制學術民主的懲罰制度;打破論資排輩大鍋飯;真正按勞取酬;改善中年科技工作者的生活工作條件等等。田夫同志充分肯定了這些建議,並為盡快落實這些建議,做了很多工作。
1982年5月,北京航空學會秘書劉成功同志在座談會上反映了中年知識分子生活健康狀況存在的問題。田夫讓他們寫出書面材料,上報中共北京市委和中共中央書記處研究室。時任中共中央書記處研究室科技組顧問的於若木同志看到材料後,報送陳雲同志。陳雲同志在北京航空學會的材料上做出重要批示:「關心並解決中年科技知識分子骨乾的生活困難,保證他們的身體健康,發揮他們在各條戰線上的作用,是關系國家前程的一個大問題,要下決心拿出一筆錢挽救這部分人的身體」.6月,中共中央《情況簡報》轉發了航空學會的材料。知識分子的健康問題受到全國各級領導的重視。
長期以來,一些嚴重違反科研道德的事件時有發生,科技界面臨學術失范和學風浮躁的嚴峻挑戰。1982年3月,《北京科技報》發表了北京玻璃研究所制訂科研人員道德守則的消息。田夫同志認為要抓住這個事情作篇大文章。他多方聽取意見,科技專家一致認為,北京科技界應當制定一個共同遵循的守則。1982年4月29日,由北京市科協茅以升主席主持在人民大會堂召開科技人員座談會。會上討論並通過了《首都科技工作者科學道德規范》和《關於制定首都科技工作者科學道德規范的倡議書》。茅以升等103名科技界知名人士在倡議書上簽名。5月26日中國科協向全國各級科協和所屬協會轉發了《首都科技工作者科學道德規范》。
沖破阻力,支持中關村第一家民營科技企業的誕生
1980年8月28日,中科院物理所陳春先教授向紀世瀛工程師介紹了考察美國矽谷的情況。兩人決心沖出中科院的深宅大院,闖出一條新路,在中關村建起中國的矽谷,形成一個新技術擴散區。紀世瀛與崔文棟、宛振斌、蔣濤等科技人員談了設想,他們認為科協和學會作為人民團體和社會組織,具有凝聚性和包容性,是實現這個想法的最好平台。北京等離子體學會理事會談鎬生院士和副理事長陳春先教授、潘良儒教授同意成立北京等離子學會先進技術服務部的設想。市科協咨詢部副部長趙綺秋將這個想法向市科協黨組進行了匯報。當時,尚沒有在學會組織中成立經濟實體的先例。黨組書記田夫和副書記孫洪明確表態,「科技咨詢和技術擴散工作是新生事物,市科協支持學會在具體作法上積極探索。」在市科協黨組的支持下,10月23日,北京第一家科技開發機構——北京等離子體學會先進技術服務部,在中關村的一個小倉庫里誕生了。為此,北京市科協還撥出500元專款給他們作為開辦費。
服務部一誕生就面臨無端指責和巨大壓力。科研單位的領導認為,學會服務部搞咨詢發津貼,搞亂了科技人員的思想;與科研單位爭任務,搞亂了科研秩序,罪責非同小可,應當立即停辦。上級有關部門也要對服務部立案審查。
北京市科協黨組認為,服務部的成立是科技為生產服務的好形式,作為新生事物一定要大力支持。對於存在的問題,通過規范和加強管理來解決。田夫同志表態說:「科協堅定地支持你們,始終站在你們一邊,我們保護支持你們到底!」為了使服務部健康有序地發展,提出了三點注意事項:1、不與研究所爭任務;2、使用單位的成果、器材、場所,要經單位同意並給予補償費。3、外事活動要上報有關部門審批。
服務部完善了財務制度,實行財務公開。服務部的同志利用業余時間開展工作。每人每月的津貼不超過30元。陳春先等領導分文不拿。市科協根據國務院財務大檢查的要求,對服務部的財務進行了檢查,沒有發現問題,以事實回答了外界對服務部的懷疑。
經過兩年半的爭論與抗爭,終於盼來了中南海的消息。1983年1月8日,方毅同志批示:「陳春先同志的做法是完全對頭的,應予鼓勵。」胡啟立同志批示:「陳春先同志帶頭開創新局面,可能走出一條新路子。一方面較快地把科研成果轉化為直接的生產力,另一方面,多了一條渠道使科技人員為四化做貢獻。一些確有貢獻的科技人員可以先富起來,打破鐵飯碗,大鍋飯。當然還要研究必要的管理辦法和制定政策。此事委託科協大力支持……」胡耀邦當天批示:「可請科技領導小組研究出方針政策來。」1月25日,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廣播了有關陳春先同志事跡的通訊。 為落實中央領導批示,經過協商由北京等離子體學會、北京市科協、海淀區科委、海淀區工業公司聯合成立「北京市華夏新技術開發研究所」.1983年4月15日,在海淀區標准件廠二樓,北京市第一個民辦研究所成立了。
1984年,中國最大的科學金字塔開始裂變。一批追求實業的科技人才脫穎而出,一個個民辦科技機構應運而生。然後有了中關村電子一條街,有了海淀區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中關村國家級自主創新示範區。追根溯源,這一系列巨大的裂變反應起始於當年北京等離子學會先進技術服務部的點點火花。
支持科研機制改革,助力諧波傳動技術騰飛太空
諧波傳動技術是隨著航天技術的發展於50年代末期發明的一種新型機械傳動技術。可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軍事工業、電子工業、機械工業等各個領域。到70年代末期,北京已有十幾個單位的科技人員從事這項研究工作。為了解決人員分散,技術資料缺乏,開展學術交流不便的矛盾,科技人員急需組織一個獨立的學術組織。在田夫同志的大力支持下,1978年10月,成立了由李克美為組長的國家第一個諧波傳動學組,歸口於北京機械工程學會傳動分會。
新成立的諧波傳動學組,組織分散在各單位的專業人員,進行諧波傳動嚙合參數計算方法的研究,通過討論建立數學模型,列出計算公式,編製程序。打破了國外對我國的技術封鎖,在1979年取得了初步成果,研究成功我國自主創新的諧波傳動設計計算的核心技術。
1979年底,由諧波傳動學組發起,在北京召開了第一次全國諧波傳動學術研討會。全國從事本專業的專家教授濟濟一堂,開展交流。促進了我國諧波傳動技術創新。
在田夫同志的支持下,諧波傳動學組自編教材舉辦培訓班和科普講座,與清華大學和中央電視台合作攝制諧波傳動技術教學片和科普電視片,促進了諧波傳動技術的推廣應用。
成立專業化從事諧波傳動技術研究所一直是專業科技人員多年來的願望。由於受到軍隊、地方,中央、省市交錯的科研體制的束縛,人才流動受到限制。1982年12月29日,在北京市委市政府召開的新春茶話會上,田夫同志給李克美寫了封推薦信,讓她找國防科工委領導,提出由國防科工委成立諧波傳動技術研究所的建議。
在國防科工委鄒家華副主任、科技部李國樞部長和後勤部楊恬部長等的支持下,1983年9月,集中了一大批從事諧波傳動技術研究的骨幹力量成立了我國第一個專業化從事諧波傳動技術研究所。該所成立後,完成了諧波傳動國家標准系列的制定。承擔的國家「七五」科技攻關項目「工業機器人高精度諧波傳動減速器系列產品」,分別獲得了國防科工委、國家機械部科技進步一等獎和國家「七五」科技攻關重大成果獎,為我國諧波傳動技術的推廣應用打下了堅實基礎。
為了加速諧波傳動技術成果的推廣應用和加速產業化,也由於國防科工委的機構改革,諧波傳動技術研究所實行了轉制。1993年5月18日,在原北京諧波傳動技術研究所的基礎上科技人員自籌資金成立了北京市克美諧波傳動精密機械公司(簡稱克美公司),並與中國機械工業技術總公司合資組建了北京中技克美諧波傳動有限公司(簡稱中技克美公司)。是我國第一個專業化從事諧波傳動技術開發、設計、研製、生產、銷售服務,集貿技工一體的高新技術實業公司。
在鄒家華主任、田夫同志等關心支持下,1996年國家計委批准在原機械工業部何光遠部長領導下中技克美公司建設「年產1萬台套諧波傳動減速器國家重點工業性試驗項目(基地)」,並於1998年中技克美公司在順義空港工業區建成。
同時國家科委又批准中技克美公司為「國家級科技成果重點推廣計劃」項目「高精度諧波傳動系列產品」的技術依託單位,以及「國家諧波傳動技術研究推廣中心」。
中技克美公司全體科技人員發揚了艱苦奮斗、頑強拼搏、開拓創新、為國爭光的精神,研製出世界先進水平的固體潤滑諧波傳動減速器,應用在含「神舟7號」系列載人飛船太陽能電池陣驅動機構中,以及飛船定位雷達天線驅動機構中,圓滿地完成了載人航天飛行任務。
我國科技人員還將諧波傳動技術推廣應用到氣象衛星、通訊衛星、偵察衛星、導航衛星、天鏈星、空間站等多種型號中,並成為航天飛行器中關鍵配套部件。
多年來田夫同志一直關心支持科技人員為我國諧波傳動技術創新,實現科學地、可持續化地發展保駕護航。

D. 田夫的藝術簡介

個人作品主編有《科學學教程》、《領導與科學》等,著有論文集《科學領導與繼續教育》。1959年出生於中國遼寧省彰武縣。中國農工民主黨黨員,中國新疆龜茲書畫院院長、教授。中國深圳雅昌藝術館藝術顧問,加拿大同代人藝術協會會員。
1975年經伯父引見,投師在美術教育家、版畫家李福來先生門下,成為入室弟子。1978年考入中國魯迅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先後受教於劉德民、佟安生、許榮初、季觀之、鍾質夫、晏少翔、郭西河、許勇、王緒陽、王盛烈等先。1982年畢業支邊赴疆,任教於新疆藝術學院。1987年隻身騎自行車從新疆烏魯木齊市出發,開始完成「中國邊疆大迴旋」的文化探險之旅,歷時四載,行程8萬余公里,歷經25個省、市、自治區,成為在中國版圖上沿邊界旅行探險考察之第一人。1991年結束旅行。完成《山神》《天環》《天默》《強巴》《天飲》《轉世》《孽緣》《蒼狼》等創作。1992年任新疆天山電視台藝術總監、編輯。1993年應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邀請,擔任第三屆中國少數民族文化博覽會總策劃,藝術總監。1997年香港回歸之際,創作完成199.7米巨幅長卷《致遠圖》。在深圳舉行迎香港回歸巨幅長卷《致遠圖》專題畫展。1998年完成《天女》《亦眸》《豐碑》等創作。作品《絲綢之路傳友情》被國務院作為國家藝術品饋贈南非駐華使館永久珍藏。2000年完成《乞蒼》、《聖桑》、《阿里》、《蒼黃》等創作。在深圳關山月美術館舉辦三人聯展。應加拿大哥倫比亞國際語言學院邀請,赴加拿大舉辦個人畫展和藝術交流考察。在深圳舉辦「野駝的眼淚」專題畫展。應深圳大學邀舉辦「野性的拼搏」個人專題畫展及研討會。2002年作品《樓蘭》參加越南河內「中國藝術家作品展」。2003年作品《沙音》參加莫斯科「全球華僑華人推動中國和平統一大會作品展」。2004年完成《信徒》《雲頰》《天脈》等創作。完成新疆電視台拍攝的專題片《駝行天下——畫家田夫》。2005年應泰中藝術家聯合會邀請,赴泰國曼谷國家藝術大學,舉辦「生命的呼喚——中國當代著名實力派畫家田夫作品展」。
作品《朝陽》參加由泰中友好協會、中國駐泰王國大使館、中國文聯、中國美協、《藝術收藏》在泰國曼谷國家文化中心主辦的「中泰手足情·連綿千秋好泰中美術作品聯展」。應中共江西省撫州市委、市政府邀請在撫州市舉辦「西域駝王——田夫中國畫作品展」。2006年作品《強巴》榮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廣東省人民政府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的「2006第二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中國當代書畫展財富杯」藝術成就金獎。出任中國青少年藝術節深圳賽區藝術評委。在深圳雅昌藝術館舉辦《致遠——田夫作品展》。大型精裝畫集《中國當代畫家——田夫畫集》由江西美術出版社出版發行。2007年應中共深圳市寶安區委、區政府邀請,由中共深圳市寶安區委宣傳部、文化局主辦。在寶安畫院舉行「駝行天下——田夫中國西部作品展」。

E. 田夫獻曝的翻譯

你要英文的還是中文的?英文同樓上。
宋國有田夫
---there
was
a
farmer
in
song
dynasty.
in
song
dynasty,
there
was
a
farmer
想翻譯信達雅,不理解透徹中文的含義是不行滴,參考下吧,希望有用。
田夫獻曝--《列子·楊朱》
昔者宋國有田夫,常衣縕黂,僅以過冬。暨春東作,自曝於日。不知天下之有廣廈隞室,綿纊狐貉。顧謂其妻曰:「負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獻吾君,將有重賞!」
文言文翻譯:
從前有個宋國的農夫,常常披著破麻爛絮,勉強熬過冬天。等到春天就走到村東去幹活,獨自曬太陽。從來沒有想過世界上還有什麼高樓大廈、絲絮毛皮。回頭向他妻子說:「背曬太陽的溫暖,沒有人知道的。把它奉獻給咱們的君王,將會得到重賞!」
獻曝現在多引申為平常人提出來的平凡意見。又常作「野人獻曝」,與「野人獻芹」意近,但是前者指「意見」,後者指「物品」。

F. 項羽之死中田夫為何欺騙項羽

從這點就可以看出項羽對百姓的態度對諸侯的賞罰不明,因此失了民心,可以說正應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G. 求,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還有下面的幾句

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作者:王維

H. 田夫得玉出自於哪

此典出自《尹文子·大道上》。
魏國有個農夫在野外耕田,挖到一塊一尺見方的寶玉,他不知道這是塊玉,就告訴了鄰居。鄰居暗想佔有這塊玉,就對他說:「這是一塊怪石,誰保存它就對誰家不利,你不如把它扔回去。」農夫聽後,雖然不太相信,但還是記在了心裡,回到家,把那塊玉放在廊下。當天夜裡,玉石大放光明,滿屋生輝。農夫全家都非常害怕,他又去告訴鄰居。鄰居說:「這就是怪異的徵兆啊!趕緊把它扔掉,災禍便可消除。」於是,農夫馬上把玉石扔到很遠的野外去了。沒過多久,他的鄰居把玉石偷了回來,獻給了魏王。魏王召來玉匠鑒定這塊玉石,玉匠一見玉石,就先拜了兩下,再站起來說:「斗膽恭賀大王得到了這塊天下珍寶,我還從來沒見過這樣的寶玉呢。」魏王問這塊寶玉價值多少,玉匠回答說:「這是無價之寶,無法估量它的價值,即使用五個城市的地方作代價,也只能看上一眼。」魏王馬上賜給獻玉者一千金子,並永遠享受上大夫的俸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