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國內汽車製造業的現狀及發展
汽車整車製造行業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國內汽車整車製造行業相關上市企業有上汽集團(600104)、長城汽車(601633)、比亞迪(002594)、宇通客車(600066)、長安汽車(000625)、中通客車(000957)等。
本文核心數據:中國汽車產銷數據、中國汽車銷售結構數據等
2021H1汽車產銷均有回升
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產消費市場,2018年,我國汽車產銷量首次出現負增長, 2020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我國各大汽車整車製造企業進入休眠狀態,汽車消費市場受到較大影響,隨著疫情的好轉,行業景氣度雖有所提升,但下降勢頭仍為逆轉。據中汽協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汽車累計產銷量分別完成2522.5萬輛和2531.1萬輛,同比分別下滑1.9%和1.8%,下降幅度較上年均有收窄。
2021年上半年,隨著我國疫情的逐步控制,汽車整車製造行業逐漸回暖,上半年全國汽車總產量為1256.9萬輛,同比增長24.20%;汽車總銷量為1289.1萬輛,同比增長25.6%。
——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汽車整車製造行業需求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Ⅱ 汽車行業分析的介紹
對於中國汽車行業的分析判斷,與市場最大的不同在於,我們認為應該從全球產業分工的角度來看待中國汽車行業。未來五到十年,將是中國汽車產業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種資源,開拓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關鍵時期。單純從國內市場的激烈競爭導出對行業發展前景和利潤水平的預期則顯著低估了發展潛力。產業鏈的全球配置是全球汽車產業正在發生的根本性格局變化,「到中國去」已經成為趨勢,使中國有望獲取更多的汽車價值鏈環節。產業轉移將顯著提高中國汽車整車和零部件產業的技術實力和製造能力。基於廣闊的國內市場、顯著的勞動力要素優勢、相對完善的製造業發展基礎,中國汽車產業發展的比較優勢快速提升。
Ⅲ 汽車行業分析的汽車產業比較優勢顯著
中國汽車產業工人的工資水平僅相當於發達國家(美國、日本、歐洲)平均水平的1/25,顯然遠大於勞動生產率上的差異,隨著中國公司的技術水平和中國市場的消費環境得到改善,在汽車上具備的比較優勢應該說將逐步發揮作用。 首先是中國要素稟賦結構利於汽車產業發展。作為發展中大國,中國要素稟賦結構與發達國家存在顯著的差異,這也是過去近三十年中國不斷深入參與全球分工,並獲取全球化的顯著收益的基礎。從中國生產要素和全球生產要素的比較來看,中國勞動力資源依然充裕,繼續深化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比較優勢,「世界工廠」的地位依然穩固。接受全球製造和服務分包,在產業鏈分工中的地位將顯著提升。 由於勞動力、資金、技術之間的比例關系明顯改善,中國具備競爭力的產業和價值鏈環節不斷擴大。對於汽車製造這樣的技術密集、資本密集並且兼具勞動密集的高端製造業,中國已經初步具備承接產業轉移並有可能實現競爭力的快速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向資金和技術密集型產業進軍的過程中,必然需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提升自主品牌的競爭力。我們認為,未來中國汽車產業將是兩條腿走路:一方面,參與產業分工、自主發展。而另一方面,從企業層面上,將看到合資合作型公司和自主品牌型企業並存,而且都有可能獲得良好發展。 其次,產業政策改革將促使企業進行技術進步和自主創新。由於汽車行業影響因素眾多,相關產業政策的制定和更改將成為影響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當前,產業政策的關注點主要在於汽車產業的健康發展和降低汽車製造和使用過程中的負外部性。 從中國汽車產品進出口的表現可以看出,中國汽車的行業國際競爭力的顯著提升。1991年至2006年期間,進口年平均增速18%,而出口平均增速則達到42%,整車出口增速則超過50%。2005年起,整車出口量和汽車產品出口金額都超越進口,中國汽車行業呈現凈出口態勢。2006年汽車行業貿易順差快速擴大,中國汽車行業國際競爭力顯著提升。 我們認為,出口快速增長背後存在兩股推動力量。首先,跨國公司在競爭壓力下不斷擴大在中國投資和采購量,「到中國去」已經成為全球汽車產業一股新的潮流。其次,勞動力成本優勢和產業技術進步積累已經使得中國整車出口成為新的增長點,而自主品牌則是整車出口的絕對主力。中國汽車製造的國際競爭力將步紡織和家電等行業的後塵,汽車產品的「中國製造」將改變未來國際市場的格局。
Ⅳ 汽車行業的前景怎麼樣
對於筆者而言,是一個利益相關問題。筆者14年左右從某211高校車輛工程專業畢業,在某一線自主品牌和某合資品牌中都有工作過,現在仍然從事汽車行業。眾所周知,現在的中國汽車市場不景氣,甚至可以用「寒冬」來形容。大批的汽車廠商面臨困境,很多汽車行業的從業人員辭職,被裁,或者是換行業發展。因此很多人都看衰汽車行業,包括看衰汽車行業的就業前景。但是筆者認為,還是要分實際情況來討論的。
點擊進入看圖評論
首先,汽車業的寒冬是屬於非常正常的現象。中國的汽車業已經正向發展二十多年了,現在正好是拐點到來的時候。而且中國本土的汽車品牌的確是太多了,單就自主品牌而言,就有幾十個(加上數量眾多的造車新勢力之後,甚至可以達到一百多個);而合資品牌也有很多個。但是,增速放緩的中國汽車市場需要這么多的汽車品牌和汽車公司么?顯然是不需要的。作為汽車工業強國的德國,日本和美國,本土汽車公司就集中在幾個集團上。因此,可以說,汽車行業的寒冬屬於正常的市場調整,不必太過驚慌。
點擊進入看圖評論
與此同時,現在的汽車行業是朝著智能化,新能源化的方向發展的。所以說,汽車行業的從業者要找准自己的方向,從事目前熱門的發展方向,比如說新能源汽車或者是智能汽車方向。而不管是新能源汽車,還是智能汽車方向,目前都急需大量人才,而且也是國家重點扶持的汽車發展方向。
點擊進入看圖評論
最後,汽車從業者最好不要在一些過氣的或者是即將被淘汰的汽車公司任職,因為在這些不主流的汽車公司任職,很有可能會被下崗。
Ⅳ 汽車行業SWOT分析
中國汽車行業繼續呈現產銷兩旺的發展態勢。其中:汽車生產888.24萬輛,同比增長22.02%,比上年凈增160.27萬輛;銷售879.15萬輛,同比增長21.84%,比上年凈增157.60萬輛。其中,商用車表現明顯好於上年,產銷250.13萬輛和249.40萬輛,同比增長22.21%和22.25%;與上年同期相比增幅提高6.96和8.02個百分點,高於全行業增幅0.19個百分點和0.41個百分點。乘用車產銷分別達到638.11萬輛和629.75萬輛,
Ⅵ 求汽車行業分析~
用「理想很豐滿,顯示很骨感」來形容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再確切不過了,按照政府部門的規劃,到2015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產銷量要達到50萬台,占汽車銷量的5%左右,而地方政府的相關規劃則更加宏大,根據各個省市的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進行加總,2015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產銷量將達到800萬輛左右,與國家相關部門的差距極大。
規劃畢竟是理想,這也說明了各級政府的意願(但意願不代表決心與現實)。根據《中國電動汽車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前瞻》數據顯示:2012年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2552輛,其中純電動汽車銷量為12411輛。即使以今後每年翻倍的速度增長,到2012年的銷量也不過是10萬輛左右,與國家規劃相差40萬輛左右,與各個地方規劃之和的差距就更大了。
新能源汽車的規劃銷量與實際銷量的巨大差距充分說明,相關部門都希望發展新能源汽車行業,都希望把它做好做大,都知道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好處:節能減排。這也符合我國經濟長遠發展需要,但現實確實如此慘不忍睹。其實消費者也知道新能源汽車節能,能省下不少油錢,能節能省錢。但是為什麼消費者始終沒有實際購買的沖動呢?
Ⅶ 汽車行業近幾年的趨勢
在現代科技信息快速發展的今天,互聯網逐步進入到汽車行業,使汽車更加智能化,但是有些因素卻制約了汽車發展,今天就對汽車行業分析,來聊聊未來十年汽車發展趨勢。
汽車行業前景分析
西面看一下汽車行業前景分析,截止2019年6月,我國機動車保有量達3.4億輛,汽車2,5億輛;機動車駕駛人數量達4.22億人,汽車駕駛人為3.8億人。未來十年汽車發展趨勢是動力系統將被混動、純電驅動取代;車身輕量化;汽車自動駕駛;車聯網。
在新能源方面,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344萬輛,占汽車總量的1.37%,純電動汽車仍是新能源汽車領域的主流選擇,佔新能源汽車總量的81.74%,保有量達到281萬輛。
汽車維修前景:目前我國汽車維修廠低學歷工人佔比例極高,通曉現代汽車原理,會用儀器、設備診斷和排除汽車故障的技術工人不超過35%,汽車維修從業人員文化程度分布大概如下:初中及以下佔48%、高中佔20%、中職佔17%、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僅佔15%。而在日本和美國的汽車維修企業,故障診斷、技術工人合格率都在70%以上,因此還是比較缺乏高素質高技能型的汽車維修人員。
至於現在開汽車廠行業前景如何,其實在如此大的汽車保有量情況下,修車還是有很多生意的,如果聘請的師傅技術可以,維修價格合理,久而久之就會形成良好的口碑。但是開汽修廠主要考慮場地問題和工具配置,這些都是成本最高的,而且容易出現新開汽車店沒人脈,因此開店前應先調查當地情況,以及成本預算,還要了解一些修車創業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