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復興之路啟示之五
擴展閱讀
買股票跌多少可以賣 2025-09-11 21:11:47
股票交易的數量單位 2025-09-11 21:00:34

復興之路啟示之五

發布時間: 2022-01-02 01:28:58

❶ 新中國成立60周年復興之路所給予人們的深刻啟示

主要有:
1、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英勇斗爭,終於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了國家的主人。中國的歷史進入一個新紀元。
2、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中國從此走上了獨立、民主、統一的道路,開始了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新時期。
3、佔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國,沖破了帝國主義的東方戰線,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

❷ 觀看電視政論片《復興之路》的啟示:1、解讀近代以來的各個時代賦予中國人哪些歷史使命

還是直接上網路搜吧,分開來搜再整合了就成了

❸ 我要復興之路的啟示~一集一個~~每個200字~~

我只有一篇

❹ 復興之路啟示。

第一集:千年巨變
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是中國人民為救亡圖存、振興中華而奮起革命的一個里程碑。它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政府,使中國發生了歷史性的巨變,中國人的思想也由此而獲得了一次巨大的解放。人們發現,既然兩千多年來都被視為奉天承運的「天之子」不過是壓在人們心靈上的土偶,那麼還有什麼陳腐的思想不可以被懷疑,不可以被拋棄呢?從此敢有帝制自為者,天下共擊之的民主主義觀念深入人心。以孫中山為代表的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者在中國近代歷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然而,辛亥革命是一場不徹底的革命,它只是趕跑了一個皇帝,中國仍舊在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壓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並沒有完成。在接下來的歲月中,誰能真正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使命?誰能讓中國人過上有尊嚴的生活?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還將經歷怎樣的艱難曲折,才能找到一條正確的道路呢?
第二集:崢嶸歲月
皇帝倒了,辮子剪了,這是1912年給中國人最大的感受,但是,袁世凱很快就竊奪了辛亥革命的果實,這年4月,孫中山將臨時大總統之位讓於袁世凱,中華民國看似有國會、有《約法》、有眾多政黨,但實際上政權都操縱在袁世凱和北洋軍閥手中。1913年3月國民黨領袖宋教仁遭暗殺,他和許多人所期待的議會民主制度成了泡影,隨後,為了換取支持,袁世凱基本接受了日本提出的嚴重損害中國主權的「二十一條」,時人感嘆道:無量頭顱無量血,可憐購得假共和。 1916年袁世凱終於隨著83天皇帝夢的破滅而敗亡,但北洋政府卻連形式上的統一都維持不了,辛亥革命以失敗告終,中國依然處在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壓迫下。莽莽神州,已倒之狂瀾待挽;茫茫華夏,中流之砥柱伊誰。 20世紀早期的中國已到了國將不國的地步,軍閥之間為爭權奪利混戰不斷,四處可見城頭變幻大王旗,百姓生活在兵荒馬亂的恐懼之中,報刊上常見的描述是大肆劫掠,慘不忍言。
租界和佔領區則一如從前,外國人在華特權原封不動,外國的戰艦仍在中國內河揚威,一個迫切而又迷茫的問題是中國該往何處去?在這眾多的主義和思想中哪一個能給中國帶來光明。
1919年梁啟超來到歐洲,貧富差距和尖銳的勞資矛盾讓他十分震驚,他在《歐游心影錄》中描述道:全社會人心都陷入懷疑、沉悶、畏懼之中,好像失去了羅針的海船,迎著風遇著霧,不知前途怎生是好。一位美國記者直截了當地告訴梁啟超,西方文明已經破產了,這使得正在向西方學習的中國人感到困惑,中國還要沿著這條路再走一遍嗎?就在這個時候,從俄國傳來了十月革命成功的消息,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誕生了,中國的先進分子在反復比較中堅定地選擇了馬克思列寧主義。 ……

❺ 觀看電視政論片《復興之路》的啟示:

可以發一份給我嗎,郵箱[email protected]

❻ 求《復興之路》觀後感!!!!!1500字左右....

最佳答案復興之路觀後感是一篇關於復興之路 復興之路觀後感 的文章,本文是由範文中國責任編輯邢楓為您精心挑選,希望本文能幫助到您,感謝本文作者

「為了一個民族的夢想,我們從1840年的海面出發;為了一個不變的追求,我們在歲月深處寫下光榮。全球視野下展現中國道路之抉擇;全景歷史中濃縮民族復興之歷程。」《復興之路》圍繞千年巨變、崢嶸歲月、中國新生、偉大轉折、世紀跨越、繼往開來等六大主題,反映自1840年以來,中國艱難曲折的民族振興之路和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所取得的偉大成就。

1900年,甲午戰爭失敗5年後,列強再次侵入北京,這一次是8個國家的鐵蹄,整個中國彷彿都被撕裂了。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與11國政府簽訂了《辛丑條約》。從1840年鴉片戰爭至此,清政府的戰爭賠款總額高達7億2450萬兩白銀,帝國主義列強強迫中國政府簽訂的各種不平等條約總數達幾百個之多。清王朝已經完全淪為一個對內不能保護國民尊嚴,對外不能捍衛國家主權的腐朽沒落的政府。20世紀的中國,一個聲音變得越來越響亮,那就是革命。1911年4月27日,黃興率領120餘人在廣州起義。廣州起義半年後,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大清王朝土崩瓦解了。

辛亥革命是比較完全意義的資產階級革命,是中國人民為救亡圖存,振興中華而奮起革命的一個里程碑,使中國發生歷史性巨變,中國人民思想也由此獲得一次巨大的解放。然而,辛亥革命又是一次不徹底的革命,中國仍舊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壓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並沒有完成,在接下來的歲月中,誰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使命,誰能讓中國人過上有尊嚴的生活,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還將經歷怎樣的艱難曲折,才能找到一條正確的道路呢?

然而要辨明歷史的正確走向,就必須以科學的理論為指引。即如片中所言,鴉片戰爭後,隨著帝國主義侵略的擴大,民族危機日益加劇,中國出現了千年未有的變局。這時,各種思潮交相激盪,主義之爭此起彼伏。尊孔崇儒者欲引導中國「走孔子之路」;自由主義者、全盤西化派既不滿專制復古,又排斥馬克思主義,寄希望於走歐美資本主義的道路。地主階級和買辦資產階級封殺馬克思主義,企圖用封建的法西斯主義主宰「中國之命運」。而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開宗明義,首先指出了「中國向何處去」這個關鍵問題。可見,這思想的較量,主義的斗爭,其實質是不同的歷史走向之爭,是中國發展道路的選擇之爭。

「震撼」「激動」「落淚」……這是眾多觀眾在形容他們對《復興之路》觀後感時所用的話語。「觀眾有感觸,我們的心血就沒有白費。」製作《復興之路》,就是要讓廣大觀眾看到中國在160多年復興之路上一路行來的種種變遷,並讓無數觀眾從這種變遷中感受並觸摸幸福。

觀看復興之路的歷程,使我回顧了中華民族100多年來的強國之夢和不懈探索的偉大歷程。翔實的史料、恢弘的氣勢、深沉的語言、珍貴的歷史圖片,為世人展示了一幅民族復興之畫卷。100多年來,民族復興成為中國人民的執著追求。陝北延安,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抗戰的聖地,民族復興的領導者在這里運籌帷幄。

變革的時代留下了一串串清晰可見的腳印:抗擊非典,踐行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領袖和民眾共赴危難,贏得了人民的愛戴和擁護。突飛猛進的中國經濟,完善社會主義市經濟體制苦幹問題的重要決議,無一不是民族復興的基石,讓我領會到了國富民安的道理,認識到年輕一代所肩負的歷史責任和民族復興的重任。也讓我們看到了祖國前進的艱辛歷程,同時也看到了今天中國的強大。我們是祖國的希望,我們要繼承先輩的優良傳統,為報效祖國做出更多的努。

看完《復興之路》後兩集,我有種說不出的感動和自豪!感動的,是那些為中國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和犧牲的人;自豪的,是為自己能夠成為這個優秀民族的一份子!

經歷了歲月的磨礪和洗滌,中國共產黨領導著廣大人民群眾,為實現共產主義這個最終目標而不斷探索著、奮斗著、發展著、前進著……在這個歷程中,我們一齊哀悼,一齊歡呼,一齊奮斗,一齊感動……不論遇到什麼,歷史事實都告訴我們: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將會不斷發展、進步!

❼ 復興之路主要內容

六集大型電視政論片《復興之路》,是中央電視台第一部全面、系統地梳理中國近現代歷史的系列節目。該片以鴉片戰爭以來一百多年的重大事件為視角,應用生動翔實的歷史資料,向我們展示一幅幅振興圖強的全景畫面,使我們在歷史的長河中體味百年祖國的滄桑巨變,體味民族的奮斗歷程。
第一集:千年局變
時間跨度:1840—1911年
內容概要:以第一次鴉片戰爭到辛亥革命期間,中國社會各階層救國圖強的各種探索為主要內容。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課題被歷史性地提了出來。
第二集:崢嶸歲月
時間跨度:1912—1949年
內容概要:以辛亥革命後各種政治力量探索中國道路為線索,重點表現中國共產黨從誕生、發展、挫折到壯大、贏得勝利並最終建立新中國。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由此進入新紀元。

❽ 《復興之路》反映的主要內容是

《復興之路》圍繞千年巨變、崢嶸歲月、中國新生、偉大轉折、世紀跨越、繼往開來等六大主題,反映自1840年以來,中國艱難曲折的民族振興之路和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所取得的偉大成就。《復興之路》一片按照歷史線索,逐集表現中國如何在國家危亡之際開始了民族覺醒,如何在民族救亡的探索之中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如何在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實現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性突破,如何在中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如何在新的歷史時期提出科學發展、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復興之路》共6集。
第一集:千年局變

時間跨度:1840年---1911年

內容概要:

本集以第一次鴉片戰爭到辛亥革命期間,中國社會各階層救國圖強的各種探索為主要內容。

以林則徐、魏源等少數人睜眼看世界為起始(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洋務運動試圖以封建統治秩序與西方技術相結合來實現自強(第二次鴉片戰爭後);維新派試圖以君主立憲來改革政體、變法圖強從而挽救清王朝的腐朽統治(甲午戰爭後),這些探索都失敗了,直到孫中山提出「振興中華」的口號,領導辛亥革命摧毀封建專制制度,才為中華民族的進步打開了閘門。

本集把帝國主義侵略擴張和清王朝腐朽落後給中華民族帶來的苦難與種種救亡圖存的探索相結合,透過那一時期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意識的獨特歷史細節,描繪出一幅苦難中不屈、黑暗中尋路、危難中圖強的歷史畫卷。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課題被歷史性地提了出來。

第二集:崢嶸歲月

時間跨度:1912年---1949年

內容概要:

本集以辛亥革命後各種政治力量探索中國道路為線索,重點表現中國共產黨從誕生、發展、挫折到壯大、贏得勝利並最終建立新中國。

辛亥革命沒能解決中國的問題,五四運動中,馬克思主義逐漸成為進步人士的選擇。中國共產黨誕生後,率先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並在大革命失敗後獨立探索救中國的道路;日本侵華,民族大義面前,中國共產黨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成為抗戰的中流砥柱;抗戰勝利後,國民黨破壞和平建國主張和政權腐敗,導致了自身的失敗;在毛澤東思想的指引下,贏得了民心的中國共產黨獲得了全面勝利,建立了新中國,完成了自1840年以來對於中國最重要的命題: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這也為第二大歷史任務——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掃清了障礙,創造了必要的條件。中國歷史揭開了新的篇章。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由此進入新紀元,走上了新的道路。

第三集:中國新生

時間跨度:1949年---1976年

內容概要:

本集以新中國成立後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和社會主義工業化取得的重大成績為核心內容,表現中國共產黨獨立自主探索國家發展道路的經驗和教訓。

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獨特的國際、國內環境下,新中國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在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後確立社會主義制度,通過計劃經濟的方式,快速向工業化邁進,並取得了輝煌的成果。雖然由於缺乏經驗、急於求成而導致社會主義道路遭遇曲折,但是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在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上,仍然取得了偉大的成就。

為了把一個落後的農業國迅速變成一個先進的工業國,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以巨大的熱情建設新中國,同時也在思考什麼是社會主義,應該怎樣建設社會主義。

中華民族開始了在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

第四集:偉大轉折

時間跨度:1976年---1992年

內容概要:

本集以思想解放為起點,重點展現了改革開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歷程。

1976年,「四人幫」被粉碎,中國進入了一個新時代的前夜。一場關於真理標准問題的大討論,掀起了全社會的思考;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上否定以階級斗爭為綱的指導思想,作出了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上來的戰略決策。

農村改革的進行和經濟特區的設立,拉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大幕。建立有計劃的商品經濟,撕開了高度計劃經濟的僵化體制,邁出了走向市場的重要一步,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任務同時被提上日程;在經歷了轉軌過程中的種種矛盾和蘇東劇變國際大氣候的多重考驗後,鄧小平的南方談話再次為人們對社會主義建設的思考指明了方向。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走上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

第五集:世紀跨越

時間跨度:1989年---2002年

內容概要:

本集以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綜合國力全面提升,中國經濟發展逐步融入世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為主要內容。

黨的十四大確立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後,中國經濟成功實現「軟著陸」;沉著、負責地應對亞洲金融危機和取得抗洪勝利,使中國贏得世界贊許的目光;黨的十五大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向世界顯示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堅定決心;國有企業改製取得突破,民營經濟蓬勃發展;經過15年的努力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中國和世界在相互了解中一步步走近。

在社會實踐的推動下,中國共產黨與時俱進,提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成為新時期中國發展的重要理論指導。2002年,黨的十六大勝利召開,黨和國家的中央領導集體再次實現平穩交替。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開始了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而奮斗的新階段。

第六集:繼往開來

時間跨度:2002年---2007年

內容概要:

本集以中國在新一屆領導集體的帶領下,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社會和諧為主要內容。

履新之初西柏坡之行,表明了中國共產黨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和執政為民的理念;抗擊非典之戰中,踐行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領袖和民眾共赴危難、恪盡職守,贏得了最終的勝利;與此同時,中國經濟仍然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傲人成績,並就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若干問題做出了重要決議。

從新世紀新階段黨和國家事業的全局出發,黨中央提出了堅持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重大戰略思想,明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布局,即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

經過新中國成立50多年和改革開放近30年的努力,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堅定地朝著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現代化國家邁進。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將實現。

❾ 復興之路5 觀後感

「為了一個民族的夢想,我們從1840年的海面出發;為了一個不變的追求,我們在歲月深處寫下光榮。全球視野下展現中國道路之抉擇;全景歷史中濃縮民族復興之歷程。」《復興之路》圍繞千年巨變、崢嶸歲月、中國新生、偉大轉折、世紀跨越、繼往開來等六大主題,反映自1840年以來,中國艱難曲折的民族振興之路和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所取得的偉大成就。

1900年,甲午戰爭失敗5年後,列強再次侵入北京,這一次是8個國家的鐵蹄,整個中國彷彿都被撕裂了。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與11國政府簽訂了《辛丑條約》。從1840年鴉片戰爭至此,清政府的戰爭賠款總額高達7億2450萬兩白銀,帝國主義列強強迫中國政府簽訂的各種不平等條約總數達幾百個之多。清王朝已經完全淪為一個對內不能保護國民尊嚴,對外不能捍衛國家主權的腐朽沒落的政府。20世紀的中國,一個聲音變得越來越響亮,那就是革命。1911年4月27日,黃興率領120餘人在廣州起義。廣州起義半年後,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大清王朝土崩瓦解了。

辛亥革命是比較完全意義的資產階級革命,是中國人民為救亡圖存,振興中華而奮起革命的一個里程碑,使中國發生歷史性巨變,中國人民思想也由此獲得一次巨大的解放。然而,辛亥革命又是一次不徹底的革命,中國仍舊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壓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並沒有完成,在接下來的歲月中,誰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使命,誰能讓中國人過上有尊嚴的生活,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還將經歷怎樣的艱難曲折,才能找到一條正確的道路呢?

❿ 民族復興之路的探索歷程給你怎樣的啟示

你好,從民族復興之路的探索歷程給了我最大的啟示,就是不要怕困難,一定要腳踏實地的去奮斗。不管前方有多難,只要敢於創新,敢於拼搏就一定能夠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