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水稻誰發明的
水稻是歷史上人們根據野生的水稻植物馴化,培育而來,現代的雜交水稻由袁隆平發明。
② 水稻之父是誰
中國水稻之父是袁隆平。
袁隆平是我國的工程院院士,也是我國首屆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獲得者、全國勞動模範、全國道德模範。他是我國雜交水稻的育種專家,是我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為確保我國糧食安全和世界糧食供給作出了卓越貢獻,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的秈型雜交水稻研究獲我國迄今唯一特等發明獎;湖南省委、省政府授予袁隆平「功勛科學家」稱號;我國發現的國際編號為8117的小行星被命名為「袁隆平」星;他先後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獎」和聯合國糧農組織「糧食安全保障榮譽獎」等8項國際獎勵。
由於袁隆平對中國雜交水稻的巨大貢獻,1981年6月6日,袁隆平等榮獲中國第一個特等發明獎。袁隆平被稱為「中國雜交水稻之父」。
雜交稻的選育成功,是我國一重大科技成果,為我國糧食增產立下了功勞。因此袁隆平被認為是解決中國十幾億人口的吃飯問題,由此可見其對中國有偉大的貢獻。
③ 水稻創始人是誰
我們吃的大米來自雜交水稻,是由我國雜交水稻創始人(袁隆平 )發明的。被西方稱為(雜交水稻之父)
④ 稻子是指什麼人
稻子在正常情況下指的是生產大米的一種農作物,如果要用它來比喻人,那麼指的就是那些勤勞肯干,默默無聞的人。
⑤ 最早發現水稻的人是誰
發現人已無法考究。水稻的栽培歷史可追溯到約西元前12000——16000年前的中國湖南。在1993年,中美聯合考古隊在道縣玉蟾岩發現了世界最早的古栽培稻,距今約14000年—18000年。
最早種植水稻的居民是河姆渡人。河姆渡聚落位於浙江餘姚河姆渡村,距今約7000年,是長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那裡的居民普遍使用磨製石器,還用動物骨骼製作工具。
(5)稻是哪個人擴展閱讀
東漢時,南方的人口逐漸增加,東漢末年,由於連年的戰爭,使黃河流域的社會經濟遭受到很大的破壞,中原人民大量逃入長江流域。西晉覆滅後,北方相當長時期內局面混亂,以後又有更多的中原人民向南遷移。
這些南來的移民,不但增加了南方的人力,同時帶來了北方各地區較高的生產技術,這對於長江中下游經濟文化的發展是一個很有利的條件。
但是南方的自然環境及其相應的作物栽培方法和北方有許多區別。稻對生長條件和栽培技術的要求較高。首先,水稻需要田面有適量的水,南方雖然雨量比較多,還是需要講求水利,以便灌溉。由於南方多丘陵地,斜坡不能蓄水。
又有不少低窪地,容易被水淹沒,這就給南方的土地利用帶來了一定的困難。所以盡管春秋戰國到秦漢的長時期內,黃河流域的經濟文化那樣發達,而南方還是地廣人稀,經濟文化的發展比不上中原地區。
⑥ 水稻是誰發明的
水稻不是發明的,是古人從野生水稻培育而成。7000年前的河姆渡遺址中,已經發現了碳化的水稻粒。
⑦ 稻穀是誰發明啊
人類何時栽下第一棵稻秧?稻作文明源自何方?不斷推進的考古發現為人們呈現出種種不同說法。在湖南省道縣玉蟾岩出土的五粒古稻穀,將這一起源時間刷新至一萬兩千年前。 近半個多世紀以來,關於稻作起源,「印度說」、「珠江上游說」、「長江中下游說」等觀點一直爭論不休。據悉,印度馬哈加拉80年代出土的稻穀遺存,距今約6570年,「珠江上游說」則認為7400年,浙江省餘姚縣河姆渡村新石器時代遺址第四文化層中的稻穀,距今為七千年左右,而湖南澧縣彭頭山遺址出土的稻穀遺存則為9100年。 為揭開水稻起源之謎,去年11月初,由哈佛大學、北京大學以及湖南省考古研究所組成的「中國水稻起源考古研究」中美聯合考古隊匯集國內外專家20餘人,在道縣玉蟾岩進行挖掘。上世紀90年代,這里出土了四粒一萬兩千年前的水稻穀殼。此次挖掘的重點,是在一長4米、寬0.5米的土探方內進行。專家們通過采樣、浮選等手段,11月19日發現了距今一萬兩千年的5粒炭化古稻穀。經初步分析認為,玉蟾岩遺址是目前發現的全世界保存最好最早的古栽培稻遺存地。 1993年11月,湖南省考古研究所對玉蟾岩進行了首次挖掘,發現了古栽稻和原始陶片;1995年10月,考古隊再次對玉蟾岩進行發掘,對出上標本進行科學測定確認,這里發掘出的世界最早的原始栽培稻和原始陶片,距今12000—14000年之間;2001年3月,玉蟾岩遺址被中國社科院列入「中國20世紀100項重大考古發現」。
⑧ 水稻創始人是
「水稻創始人是?」應該是想問「雜交水稻創始人」是誰吧?
雜交水稻的創始人是 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
如果是問 水稻的創始人。呵呵~~~水稻原產亞洲熱帶,在中國廣為栽種後,逐漸傳播到世界各地的。是誰創始的。這個不電話也不是蒸汽機,應該不存在「創始」一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