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漁歌
擴展閱讀
南微軟體股票行情 2025-07-14 00:02:53
股票交易價格設置錯誤 2025-07-14 00:02:52
日本樂天 2025-07-13 23:53:59

漁歌

發布時間: 2022-01-06 22:34:51

① 葫蘆絲《漁歌》的創作背景

《漁歌子》這首詞描寫了江南水鄉春汛時期捕魚的情景。有鮮明的山光水色,有漁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詩寫的山水畫。首句「西塞山前白鷺飛」,「西塞山前」點明地點,「白鷺」是閑適的象徵,寫白鷺自在地飛翔,襯托漁父的悠閑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鱖魚肥」意思是說:桃花盛開,江水猛漲,這時節鱖魚長得正肥。這里桃紅與水綠相映,是表現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漁父的生活環境。三四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描寫了漁父捕魚的情態。漁父戴青箬笠,穿綠蓑衣,在斜風細雨中樂而忘歸。「斜風」指微風。全詩著色明麗,用語活潑,生動地表現了漁父悠閑自在的生活情趣。試人張志和,唐朝金華人。在朝廷做過小官,後來隱居在江湖上,自稱煙波釣徒。這首詞就借表現漁父生活來表現自己隱居生活的樂趣。

《漁歌》是民歌的一種,沿海地區以及湖泊港灣漁民所唱。如流行於廣東海豐和陸豐的,統稱為海陸豐漁歌。分深海、淺海兩類。前者是深海作業漁民所唱,近似鹹水歌;後者是海邊漁家婦女所唱。通常主要指淺海漁歌。

② 描寫漁歌的詩句

《夜聞漁歌》
年代: 宋 作者: 張鎡
非竹非絲響裂空,高歌三唱出漁篷。
清豀激越猶如許,想見湘波欸乃中。

《聞西浦漁歌作》
年代: 宋 作者: 曾躍鱗
西浦鳴榔下釣磯,歌聲欸乃送斜暉。
扣舷互答驚鷗夢,拍手難呼看鷺飛。
山接素琴仙子過,洲連青草使君歸。
海天空闊家長在,一任蘆花雪點衣。

《好溪漁歌》
年代: 明 作者: 蒲庵禪師
少微山下萬松青,鐵笛攜將過水亭。
吟得竹枝新有譜,秋風吹與老龍聽。

《漁歌》
年代: 明 作者: 周楷
幽思茫茫看江水,何處漁歌江上起。
一疊凄清愁未終,幾聲斷續腸相似。
南天歸雁亦悲鳴,不到瀟湘無此情。

③ 描寫「漁歌」的詩句有哪些

1、非竹非絲響裂空,高歌三唱出漁篷。——《夜聞漁歌》

2、西浦鳴榔下釣磯,歌聲欸乃送斜暉。——《聞西浦漁歌作》

3、少微山下萬松青,鐵笛攜將過水亭。——《好溪漁歌》

4、幽思茫茫看江水,何處漁歌江上起。——《漁歌》

5、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酬張少府》

④ 宋祖英的《漁歌》 歌詞

漁 歌
演唱:宋祖英
天是湖,
雲是舟。
嗚喂,
雲是舟,
嗚喂。
天是湖,
雲是舟,
撒下絲網垂金斗。
雲里游,
天上走,
畫中人家笑聲流。
漁歌當香餌啊,
魚群追著走。
啊,
水上更比水中美呀,
笑聲淌進花雨樓,
花雨樓。
笑聲淌進花雨樓,
花雨樓。
雲如船,
風如酒,
嗚喂
風如酒。
雲如船,
風如酒,
揚起絲網長江樓。
風送爽,
幾招手,
夢里情話說不夠。
夢里酒淌香,
漁船多富有,
啊,
漁歌似醉又非醉呀,
絲線染濃了,
知春柳,
啊,
知春柳。
絲線染濃了,
知春柳,
知春柳。
夢里酒淌香,
漁船多富有,
啊,
漁歌似醉又非醉呀,
啊,
絲線染濃了,
知春柳,
知春柳,
染濃了,
知春柳。

http://music..com/song/23695767

⑤ 漁歌的介紹

漁歌是漢族民歌的一種,中國沿海地區以及湖泊港灣漁民所唱。如流行於廣東海豐和陸豐的,統稱為海陸豐漁歌。分深海、淺海兩類。前者是深海作業漁民所唱,近似鹹水歌;後者是海邊漁家婦女所唱。通常主要指淺海漁歌。2014年12月03日,漁歌(洞庭漁歌、汕尾漁歌)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⑥ 漁歌的代表作品

劉錫津曲
樂曲描繪了一幅北方各少數民族充滿生活氣息而又形象各異的風情畫。曲共分四段。其中第三段——漁歌描寫了以捕魚為生的赫哲人在漁舟晚歸時的歡樂歌聲和愉悅心情。第四段——冬獵描寫了居住在大小興安嶺的鄂倫春人的狩獵場面。
漁歌子
流傳最廣泛的當屬唐代詩人張志和的《漁歌子》:
青箬笠,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古琴曲
《漁歌》是南宋末年著名琴師毛敏仲最有影響的作品,樂曲表現柳宗元「欸乃一聲山水綠」的詩意,表達了一種視名利若敝屣,寄情山水的情趣。這首作品曾名《山水綠》、《欸乃歌》,在名稱改變的同時,音樂本身也經浙派徐門不斷加工,精益求精。樂曲中運用主題貫穿和轉調等手法,顯示出作曲藝術的新水平。
「欸乃」是船夫拉纖的號子聲,在樂曲中欸乃聲以不同形式先後出現,巧妙地表達了一種靜中有動的意境,贊頌了大自然秀麗的景色,也反映了作者孤芳自賞的情緒。
《二香琴譜》(1833)記載:欸乃俗呼北漁歌,諳舊始太古遺音文會堂,《陽春堂》亦竟名潐歌,尾或收三五,或收一六,皆非是曲,采自《澄鑒堂》,尾收二四乃羽曲也,而北之一字未見於刻本,俗或呼北漁歌者別於正調高音之漁歌也,漁歌取七音欸乃取五音豈有欸乃反為北曲乎,此曲亦是漁歌蓋正調之漁歌在前恐其相混故取柳宗元的詩《漁翁》。
此曲取意於柳宗元謫居永州時的名作《漁翁》:漁翁夜伴西岩宿,曉汲清湘燃楚竹。煙消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回看天際下中流,岩上無心雲相逐。故亦認為此曲是柳宗元所作。曲譜初見於1549年《西麓堂琴統》,有多種傳譜,現琴家所奏多以《琴譜正傳》(明黃獻撰於1547年)的十段無詞《漁歌》為藍本發展而成。
據楊掄《太古遺音》解題,此曲表達「緣綠綺以寫漁情,撫焦桐而舒雅況……沽美酒,醉卧蘆花,視名利若敝屣」的情趣。
查阜西據《自遠堂琴譜》所奏《漁歌》為十八段加一尾聲。曲調恬淡,琴韻悠長,意境深遠。全曲以首段吟唱性的音調為原型,通過移位及不同音區節奏變化、調式轉換與展衍等手法貫穿全曲。起而低回,轉而高揚,使人聯想到放情山水,高歌欸乃的情景。第四段,用散音奏出深沉有力的音調;而當第八段再現時,則採用泛音彈奏,顯示出一種飄逸的意趣。第十八段,短暫地出現了C徵調,為樂曲增加了新的色彩,最後終止在這一新調上,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妙。
美籍華人作曲家周文中曾將此曲改編用小型西洋樂隊演奏,模擬古琴音響、手法,別具風格。
巴烏曲
《漁歌》,巴烏獨奏曲,嚴鐵明作曲。基本音調采自雲南紅河州哈尼族、彝族民間音樂。
全曲由晨曦(引子)、漁歌、歡唱、跳月、漁歌、遠去(尾聲)等部分組成。曲調優美清新,在塑造音樂形象,發展巴烏技巧及民族風格方面較為成功。
樂曲開始,巴烏奏出遼闊自由的散板引子,旋律優美舒展,展現了悠美的紅河風光。然後巴烏以濃郁的哈尼歌調奏出漁歌主題,節奏輕巧,表現了邊疆人民對新生活的贊美。歡唱是以漁歌主題音調變奏發展的。跳月則是巴烏與樂隊的問答的紅河彝族歌舞旋律,三拍子與二拍子的交替節奏富於特色,把音樂引向高潮。最後是再現漁歌主題,全曲結束。
三沙漁歌
三沙魚名歌流傳於福建霞浦縣三沙鎮,自古以來,代代相傳,確切的起源年代已無從考證,亦無文字腳本,純粹依靠口頭傳授,漁民根據他們所熟悉的魚類形態和習性,編成歌詞,內容生動風趣,用當地閩南方言歌唱,土腔土調,獨具一格,是閩東地區唯一保留使用閩南方言的原生態民歌,今已瀕臨失傳,亟需加以保護和傳承。現經過廣泛搜集,初步整理出二十餘首,正擬申報為霞浦縣非物質文化遺產。
大海鹹水起浪花 漁民最愛唱魚歌 魚名編作曲來唱 自古流傳在三沙
大海鹹水深又深 正月十五唱漁情 章茲出在元宵水 鯉魚出世鬧花燈
大海鹹水深又深 龍王點將在龍宮 蝦兵蝦將騎海馬 刺魴藤牌做頭陣
大海鹹水思又思 海龜背脊八卦書 龍蝦威武當元帥 奇門遁甲做軍師
大海鹹水浪又浪 鯊魚海上稱霸王 紅瓜披掛黃金甲 身穿銀袍帶魚郎
大海鹹水藍又藍 鎖管大來變魷筒 黃實腹臍插黃旗 紅蝦頭上一枚針
大海鹹水浪濤濤 先鋒出陣是馬頭 國公身上生翅膀 跳魚步步向前跑
大海鹹水向東來 蛤蟆嘴闊透腹臍 蝦蛄紗帽倒頭戴 笑煞水蝊脫下頜
大海鹹水浪花浮 紅梅頭內二粒珠 鮸魚膘上四個角 章茲頭上八腳嘟
大海鹹水咸又咸 愛仔一生在土坪 門蟹出世撩草庫 青蟳名譽透京城
大海鹹水咸又咸 馬加公子上京城 紅瓜來住招商店 丁香小姐出來迎
大海鹹水咸又甜 蛤蟆貪財釣金錢 身穿紅杉硬殼竄 水蝊無骨軟綿綿
大海鹹水流向西 烏賊落籠做媒來 無形無骸虎魚母 一心思想岐頭獅
大海鹹水浪滔滔 鱠魚上街去七桃注碰著黃實做媒人 一心想娶打鐵婆
大海鹹水長又長 昌魚小姐坐眠床 蘆鰻歡喜脫剝體 鯊魚也想跳龍門
大海鹹水奇又奇 飛烏生卵著草枝 紅梅不是紅瓜仔 帶柳不是帶魚生
大海鹹水透九洲 烏賊頭上兩條楸 紅古一身六點痣 鰻魚身體滑溜溜
大海鹹水幽又幽 烏賊吐煙倒頭溜 海蜇沒目難行走 蝦仔幫忙做目睭
大海鹹水清又清 青蟳戈仔都橫行 刀魚身長刀法好 仗義行俠打不平
大海鹹水清又清 白力比武來招親 春只使包大合唱 又請蝦蛄來彈琴
大海鹹水寬又寬 鯉魚傳信過台灣 四海同心歸一統 海中魚蝦慶團圓
註:(1)凡帶下劃線均為魚名,以三沙本地習慣稱呼。
(2)用三沙民間流行的「石榴歌」曲調演唱。
(3)文中部份方言暫用同音字代替如「七桃」即遊玩的意思。
水彩畫繪者王紹波
獲獎情況
2004年,水彩畫《漁歌》獲第十屆全國美術作品展金獎,為山東省在國家級最高層次的全國美展中實現了「金獎零的突破」。並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2008年,該作品又獲山東省首屆泰山文藝獎一等獎。
作品賞析
水彩畫作品《漁歌》通過對滿載而歸的漁民勞動場景的渲染和描繪,展現了一幅充滿風雨和性格,收獲和喜悅的壯美生活畫卷。
作品以藝術觀照生活的新現實主義創作理念為主導,力求突破水彩畫在大題材、大場面、大製作方面的創作局限,以期對水彩畫寫實主義表現手法進行深入的探索和推進,進一步豐富水彩畫的藝術表現語言,強化水彩畫的藝術表現力度,拓展水彩畫的藝術表現內涵。
創作過程
靈感在青島《漁歌》由心生——訪十屆美展金獎得主
在第十屆全國美展中,青島市市王紹波的《漁歌》摘取了最高分量的金獎,為山東省在國家級最高層次的全國美展中實現了「金獎零的突破」。記者與王紹波進行了一次「面對面」,關於《漁歌》獲獎、關於水彩畫的創作,王紹波這樣娓娓道來。
20年前,青島六中美術班高材生王紹波考上全國最頂級的浙江美院卻轉而走進山東紡院的事,曾讓許多認識他的人深深為他婉惜。20年後,當記者向已是青島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教授的王紹波重提舊事時,王紹波淡淡地說:「其實沒什麼遺憾。我的成長根植於茲,我的創作靈感來源於茲。」是的,原型取自麥島漁民的這幅剛剛獲得最頂級的全國美展水彩金獎的《漁歌》,就是青島美麗的大海給王紹波的回報。 對此,王紹波難掩喜悅和感激之情。他說,當初從高校畢業,一些優秀生選擇去了好的企業效力,而他因喜歡研究他的畫,而選擇了留校任教。在水彩上,他潛心寫生,潛心探索,他創作的水彩畫曾兩次獲得國家級全國水彩大展金獎,從1989年開始,連續入選每五年一屆的第七屆、第八屆全國美展,獲得過第九屆的銅獎,而今更摘得第十屆的重「金」。 留在青島作學問的王紹波說,北京、江浙等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但青大在水彩方面的優勢是全國領先的,作為綜合性大學,青大對其藝術類學科的支持也得以使他安心創作,而他們美術系的陶院長更是在水彩畫上成為他們的領軍人。王紹波說,學院坐落在海邊,他多少次有過畫海,畫畫漁民的沖動和構思。這次全國美展他很堅定地把目光對准了這首在心中歌唱過無數遍的「漁歌」。 有三個月的時間,他幾乎天天往海邊跑,站在那兒看漁民收網勞作,跟他們嘮嗑,交談。他在紙上畫了一百多個漁民,他感覺自己已經走進了他們當中。「海與漁民的畫作很多,關鍵是怎樣重新詮釋他們,怎樣重新提煉。作為藝術創作者,有這個責任去反映身邊的人和事。」王紹波說,他選擇了現實主義的手法,表現漁民們勞動之餘的那份恬淡與快樂。 水彩畫的傳統語言是輕音樂式的,這些年,王紹波一直在尋求一種突破,他的靜物水彩輕淡如菊茶,他的沂蒙山水淡雅如秋雲,而在他眼界更加開闊之後,他在思索,自己能不能用水彩畫出油畫的那種厚重和攝人心魄。「這次創作《漁歌》我選擇了四點表現力:大、厚、重、強烈。」 王紹波說,「通常水彩畫畫幅都不大,但是《漁歌》打破材料的局限,選擇1.7米×1.4米在全國作品中都少見的畫幅。水彩畫水色透明,不能塗改,所以畫大幅水彩很難。」在水彩的運用上,他借鑒了中國畫與西畫的一些技法,控制色彩的運用,著力表現光與影的力度。既要胸有成竹,又是一氣呵成,王紹波說,集中創作的那14天,一天就睡三四個小時,他把精氣神全用在了這幅畫上。 用水彩繪畫美麗的青島和絢麗的人生,王紹波對未來充滿了憧憬。

⑦ 漁歌是指什麼

漁民所唱的、反映漁民生活的歌曲。

漁歌是中國民歌的一種,中國沿海地區以及湖泊港灣漁民所唱。如流行於廣東汕尾市 ,統稱為汕尾市漁歌, 而在廣東的惠東也有漁歌,屬於汕尾市同類。分深海、淺海兩類。前者是深海作業漁民所唱,近似鹹水歌;後者是海邊漁家婦女所唱。通常主要指淺海漁歌。

作品賞析

水彩畫作品《漁歌》通過對滿載而歸的漁民勞動場景的渲染和描繪,展現了一幅充滿風雨和性格,收獲和喜悅的壯美生活畫卷。

作品以藝術觀照生活的新現實主義創作理念為主導,力求突破水彩畫在大題材、大場面、大製作方面的創作局限,以期對水彩畫寫實主義表現手法進行深入的探索和推進,進一步豐富水彩畫的藝術表現語言,強化水彩畫的藝術表現力度,拓展水彩畫的藝術表現內涵。

⑧ 漁歌是什麼意思

打魚人唱歌。

⑨ 漁歌唱晚和漁舟唱晚有什麼區別

一、性質不同:

1、《漁歌唱晚》是海洋1970-1出版的圖書。

2、《漁舟唱晚》是一首頗具古典風格的箏曲。

二、創作人不同:

1、《漁歌唱晚》的創作人是吳凱豐、陳少非。

2、《漁舟唱晚》的創作人是婁樹。

三、創作時間不同:

1、《漁歌唱晚》創作於1970年。

2、《漁舟唱晚》創作於1938年——1939年之際。

四、內容不同:

1、《漁歌唱晚》講述的是長江三角洲的岱山島上的華夏先民的故事。

2、《漁舟唱晚》描繪的是在晚霞輝映下漁人載歌而歸的動人畫面。

五、素材不同:

1、《漁歌唱晚》是以岱山縣各島星羅棋布的島嶼為素材創作而成的。

2、《漁舟唱晚》是根據古曲《歸去來辭》的素材改編而成。

⑩ 漁歌的漁為什麼是漁而不是魚

金秋的水鄉真美呀!
早上,水上漂滿了煙波。河邊的蘆葦輕輕地搖曳著,荷塘里的菱藕越來越豐滿,岸邊的楓葉開始換上了新的衣裳。
太陽快下山的時候,一隻只掛著帆的歸舟伴著漁歌回到金秋的水鄉。
夕陽落下了,到了傍晚,萬家燈火,月光明媚,照耀著金秋的水鄉,非常寧靜,非常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