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宮樂圖
擴展閱讀
酒鬼酒最高股票價格 2025-07-14 00:20:01
南微軟體股票行情 2025-07-14 00:02:53

宮樂圖

發布時間: 2022-01-07 01:18:48

㈠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的涵義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皆為歷代不二至寶,高頭巨帙,歷經磨難流傳有序。至清乾嘉時期,陸續收入內府,遂與世隔絕。隨後歷經戰火紛繁,流散四海,如今皆為各大博物館鎮館之寶被束之高閣。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都具有引首、題跋、歷代名家題記、收藏璽印等濃厚文化痕跡,向世人展示中國藝術瑰寶的真正魅力。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分別是: 東晉顧愷之《洛神賦圖》北京故宮博物院唐代閻立本《步輦圖》北京故宮博物院唐代張萱、周昉《唐宮仕女圖》《揮扇仕女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虢國夫人游春圖》遼寧省博物館《簪花仕女圖》遼寧省博物館《宮樂圖》 台北故宮博物院《搗練圖》 美國波士頓博物館唐代韓滉《五牛圖》北京故宮博物院五代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北京故宮博物院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圖》北京故宮博物院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北京故宮博物院元代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前段《剩山圖》浙江博物館後段《無用師卷》台北故宮博物院明代仇英《漢宮春曉圖》台北故宮博物院清代郎世寧《百駿圖》台北故宮博物院

㈡ 真人版唐代名畫宮樂圖真是太美了,你覺得這個作品怎麼樣

許多人他們都已經看過了真人版的唐代名畫,那麼對於這樣的一個畫像來說,大家都覺得這樣一個作品非常的讓人感覺到耐人尋味。畢竟對於這樣的一個比較出名的作品來說,大家都會覺得如果真的能夠看見了這樣一個作品的話,對於大家來說也是一個比較不錯的說法。如果通過這樣的一幅作品,能夠讓大家在裡面感悟出來一些道理的話,對於大家來說也是能夠讓他們在裡面繼續到一些有用的知識的。

所以通過這樣的一個作品畫作來看,大家都會覺得在這樣一部作品畫作當中,他們能夠學習到的一些知識。並且是一些書本上不能夠帶給他們的一些感觸的,所以通過這樣的一個話題,他們也會感覺到多看一些這樣的畫作也是非常的有用的。

㈢ 十大傳世名畫中的 唐宮仕女圖 是一幅具體的畫還是指唐朝的仕女畫,而宮樂圖到底是誰畫的

唐宮仕女圖不是指的一幅畫,而是如《虢國夫人游春圖》、《搗練圖》、《簪花仕女圖》、《揮扇仕女圖》以及晚唐的《宮樂圖》等主要表現宮廷仕女的畫的統稱。宮樂圖沒有畫家的款印,是後來根據畫中仕女裝束與唐代女性的裝束相符而推定為唐代的作品的。

㈣ 唐人宮樂圖的作品賞析

幅中畫後宮女眷十二人環案適坐,或品茗,或行酒令;中四人,並吹樂助興,所持用的樂器,自右而左,分別為篳篥、琶琶、古箏與笙。侍立的二人中,復有一女擊打拍板,以為節奏。 唐朝,以寫仕女畫而蔚成時代典型者,當推張萱(活躍於西元七一三~七四二)、周(日方)(活躍於西元七一三~八○四)二家,他們均長於觀察宮苑女子的日常行止,傳世畫作,亦盡屬豐腴艷冶的華貴形像。院藏周□「內人雙陸」,其間發髻染暈與裙裾紋飾,已稍嫌板刻,或謂是出自宋人所摹;相形之下,「宮樂圖」所見,反倒更切近於畫史對張、周二氏的風格記述:「衣裳勁簡,彩色柔麗。」(見《歷代名畫記》卷十)若引以為晚唐仕女繪畫的忠實印證,應無過譽!
時序相隔千餘載,《宮樂圖》的絹底也呈現了多處破損,然畫面的色澤卻依舊十分亮麗,諸如婦女臉上的胭脂,身上所著的猩紅衫裙、帔子等,由於先施用胡粉打底,再賦予厚塗,因此,顏料剝落的情形並不嚴重;至今,連衣裳上花紋的細膩變化,猶清晰可辨,充份印證了唐代工筆重彩一格的高度成就!
畫面中央是一張大型方桌,後宮嬪妃、侍女十餘人,圍坐、侍立於方桌四周,團扇輕搖,品茗聽樂,意態悠然。方桌中央放置一隻很大的茶釜(即茶鍋),畫幅右側中間一名女子手執長柄茶杓,正在將茶湯分入茶盞里。她身旁的那名宮女手持茶盞,似乎聽樂曲入了神,暫時忘記了飲茶。對面的一名宮女則正在細啜茶湯,侍女在她身後輕輕扶著,似乎害怕她醉茶的樣子。

㈤ 《宮樂圖》的作者陳丹婷是什麼年代的人

完成於晚唐

㈥ 唐人宮樂圖的基本信息

【名稱】唐宮樂圖
【類別】中國古畫
【年代】唐代
【文物原屬】故宮舊藏
【文物現狀】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規格】圖軸,絹本,設色畫。縱:48.7 公分,橫:69.5 公分

㈦ 《宮樂圖》描繪了什麼內容

《宮樂圖》縱0.487米,橫0.695米,收藏在我國的台灣。這幅圖描寫後宮嬪妃10人,圍坐於一張巨型的方桌四周,有的品茗,也有的在行酒令。中央4人,則負責吹樂助興。所持用的樂器,自右而左,分別為篳篥、琵琶、古箏與笙。旁立的兩名侍女中,還有一人輕敲牙板,為她們打著節拍。從每個人臉上陶醉的表情來推想,席間的樂聲理應十分優美,因為連蜷卧在桌底下的小狗都未被驚擾到!

這件作品並沒有畫家的款印,原本的簽題標為《元人宮樂圖》。仔細觀察畫中人物的發式,有的發髻梳向一側,是為墜馬髻,有的把發髻向兩邊梳開,在耳朵旁束成球形的垂髻,有的則頭戴花冠,凡此,都符合唐代女性的裝束。另外,綳竹席的長方案、腰子狀的月牙幾子、飲酒用的羽觴,還有琵琶橫持,並以手持撥子的方式來彈奏等,也與唐代晚期的時尚相侔。所以,後來的畫名被改定成《唐代人宮樂圖》。

㈧ 《唐人宮樂圖》中"樂"的讀音

畫中後宮女眷十二人環案適坐,或品茗,或行酒令;中四人,並吹樂助興,所持用的樂器,自右而左,分別為胡笳(又名篳篥)、琶琶、古箏與笙。侍立的二人中,復有一女擊打拍板,以為節奏,
這里有樂(yue四聲)器,吹樂(yue四聲),可見是宮樂(yue四聲),所以,這里的讀音是yue四聲。

㈨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是哪十幅,出自誰手

分別是:洛神賦圖、清明上河圖、富春山居圖、漢宮春曉圖、百駿圖、步輦圖、唐宮仕女圖、五牛圖、韓熙載夜宴圖、千里江山圖。

1、洛神賦圖:作者(東晉顧愷之)

《洛神賦圖》是由多個故事情節組成的類似連環畫而又融會貫通的長卷,現已失。現主要傳世的是宋代的四件摹本,分別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二件)、遼寧省博物館和美國弗利爾美術館。

故宮博物院的兩件人物形象基本相似,只不過景物有一繁一簡之分。

全卷分為三個部分,曲折細致而又層次分明地描繪著曹植與洛神真摯純潔的愛情故事。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時空中自然地交替、重疊、交換,而在山川景物描繪上,無不展現一種空間美。

在現存的中國古代繪畫中,《洛神賦圖》被認為是第一幅改編自文學作品的畫作。

2、清明上河圖:作者(北宋張擇端)

清明上河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為北宋風俗畫,屬國寶級文物,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清明上河圖寬24.8厘米、長528.7厘米 ,絹本設色。

作品以長卷形式,採用散點透視構圖法,生動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北宋都城東京(又稱汴京,今河南開封)的城市面貌和當時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是北宋時期都城汴京當年繁榮的見證,也是北宋城市經濟情況的寫照。

這在中國乃至世界繪畫史上都是獨一無二的。在五米多長的畫卷里,共繪了數量龐大的各色人物,牛、騾、驢等牲畜,車、轎、大小船隻,房屋、橋梁、城樓等各有特色,體現了宋代建築的特徵。

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清明上河圖》雖然場面熱鬧,但表現的並非繁榮市景,而是一幅帶有憂患意識的「盛世危圖」,官兵懶散稅務重。

3、富春山居圖:作者(元代黃公望)

《富春山居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畫家黃公望為師弟鄭樗(無用師)所繪,1350年繪制完成,後幾經易手,並因「焚畫殉葬」而身首兩段,前半卷:剩山圖,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 後半卷:無用師卷,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富春山居圖,以浙江富春江為背景,畫面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當,墨色濃淡干濕並用,極富於變化。富春山居圖所畫內容約80%在桐廬境內富春江的景色,20%為富陽的景色。

富春山居圖被譽為「畫中之蘭亭」,屬國寶級文物。2011年6月,前後兩段在台北故宮首度合璧展出。

4、漢宮春曉圖:作者(明代仇英)

《漢宮春曉圖》是一幅絹本重彩仕女畫,現收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漢宮春曉圖》以人物長卷畫,生動地再現了漢代宮女的生活情景。

其用筆清勁而賦色妍雅,林木、奇石與華麗的宮闕穿插掩映,鋪陳出宛如仙境般的瑰麗景象,極勾描渲敷之能事,體現了作者積極向上、熱愛生活的人文思想,亦表達了他對宮廷浮華美好生活的贊美。

《漢宮春曉圖》是仇英平生得意之作,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亦被譽為中國「重彩仕女第一長卷」。

5、百駿圖:作者(義大利籍清代宮廷畫家郎世寧)

《百駿圖》是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此圖稿本為紙質,原作分別收藏於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紙質稿本)和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院(絹本) 。

此圖共繪有100匹駿馬,姿勢各異,或立、或奔、或跪、或卧,可謂曲盡駿馬之態。畫面的首尾各有牧者數人,控制著整個馬群,體現了一種人與自然界其他生物間的和諧關系。

6、步輦圖:作者(唐朝閻立本)

《步輦圖》。是現藏故宮博物院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作品設色典雅絢麗,線條流暢圓勁,構圖錯落富有變化,為唐代繪畫的代表性作品。具有珍貴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公元640年(貞觀十四年),吐蕃王松贊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派使者祿東贊到長安通聘。《步輦圖》所繪是祿東贊朝見唐太宗時的場景。

現存畫作被認為是宋朝摹本。存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絹本,設色,縱38.5厘米,橫129.6厘米。

《步輦圖》是唐代畫家閻立本的作品,內容反映的是吐蕃(今西藏)王松贊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事。它是漢藏兄弟民族友好情誼的歷史見證。

7、唐宮仕女圖:作者(唐代張萱、周昉)

《唐宮仕女圖》是一幅中國畫作,該畫描述唐代美女眾生像。主要表現唐代貴族婦女生活情調,成為唐代仕女畫的主要藝術特徵。被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唐代作為封建社會最為輝煌的時代,也是仕女畫的繁榮興盛階段。中國古代仕女眾生像,「傾國傾城貌,多愁多病身」。

唐代仕女畫以其端莊華麗,雍容典雅著稱,其中最傑出的代表莫過於張萱的《虢國夫人游春圖》、《搗練圖》和周昉的《簪花仕女圖》、《揮扇仕女圖》以及晚唐的《宮樂圖》。

8、五牛圖:作者(唐朝韓滉)

《五牛圖》,又名《唐韓滉五牛圖》, 該作品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五牛圖》中的五頭牛從左至右一字排開,各具狀貌,姿態互異。一俯首吃草,一翹首前仰,一回首舐舌,一緩步前行,一在荊棵蹭癢。整幅畫面除最後右側有一小樹除外,沒有其他的背景,因此每頭牛可獨立成章。

《五牛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少數幾件唐代傳世紙絹畫作品真跡之一,也是現存最古的紙本中國畫。

9、韓熙載夜宴圖:作者(五代十國時期南唐畫家顧閎中)

《韓熙載夜宴圖》現存宋摹本,絹本設色,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韓熙載夜宴圖》描繪了官員韓熙載家設夜宴載歌行樂的場面。此畫繪寫的就是一次完整的韓府夜宴過程,即琵琶演奏、觀舞、宴間休息、清吹、歡送賓客五段場景。整幅作品線條遒勁流暢,工整精細,構圖富有想像力。

作品造型准確精微,線條工細流暢,色彩絢麗清雅。不同物象的筆墨運用又富有變化,尤其敷色更見豐富、和諧,仕女的素妝艷服與男賓的青黑色衣衫形成鮮明對照。

10、千里江山圖:作者(北宋王希孟)

《千里江山圖》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該作品以長卷形式,立足傳統,畫面細致入微,煙波浩渺的江河、層巒起伏的群山構成了一幅美妙的江南山水圖,漁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長橋等靜景穿插捕魚、駛船、遊玩、趕集等動景,動靜結合恰到好處。

在該作品人物的刻畫上,極其精細入微,意態栩栩如生,飛鳥用筆輕輕一點,具展翅翱翔之態。

《千里江山圖》畫卷,不僅代表著青綠山水發展的里程;而且,集北宋以來水墨山水之大成,並將創作者的情感付諸創作之中。

《千里江山圖》雖屬於寫意之作,但不乏工美佳作,表現了青年畫傢具有嚴謹的生活態度。《千里江山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

㈩ 唐人宮樂圖的介紹

該圖描寫後宮嬪妃十人,圍坐於一張巨型的方桌四周,有的品茗,也有的在行酒令。中央四人,則負責吹樂助興。所持用的樂器,自右而左,分別為篳篥、琵琶、古箏與笙。旁立的二名侍女中,還有一人輕敲牙板,為她們打著節拍。從每個人臉上陶醉的表情來推想,席間的樂聲理應十分優美,因為連蜷卧在桌底下的小狗,都未被驚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