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昆蟲有什麼足
昆蟲根據其生活習性的不同,以成蟲來說,其足可分為下列幾種:
1。開掘腳(Burrowing or Digging legs)--螻蛄。
2。跳躍腳(Leaping or Jumping legs) --蝗蟲。
3。挈粉腳(Pollen-carrying legs)--蜜蜂的後腳。
4。步行腳 (Running or /walking legs)--步行蟲
5。攀緣腳(climbing legs)。-- 人虱
6。游泳腳(Swimming legs) -- 龍虱
7。捕捉腳(Grasping or capturing legs) - 螳螂
8。黏附腳(Adhering or sticking legs)-- 家蠅
9。懸垂腳(Suspending legs) -- 擬大蚊
10。把握腳(Holdinglegs)-- 龍虱
11。清潔腳(Cleaning egs) -- 蜜蜂前腳
12。紡織腳(Spinging legs) -- 紡足目昆蟲的前足
B. 雲南發現中國昆蟲新記錄科——絲蝽!你對這個物種了解多少
我國國土面積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可謂是地大物博,所以當然也是擁有各種各樣的生物資源,而最近在中國雲南就發現了一種新的昆蟲類型,是一種絲蝽,這不僅增加了我國生物種類更是對我們以後了解大自然提供了更多的方便,使大自然的神秘面紗又揭開一層。而目前全世界發現的絲蝽共有九屬二十種,對於我國而言從前還未發現過絲蝽。
此次的重大發現對我國在生物學方面的科學研究具有重要意義,根據它們的生活環境以及它們相關習性,能夠使我國在了解自然方面有所進步。而且對它們形態行為等方面的研究可以跟我們一些創新靈感,也能促進我們未來相應的仿生學的應用發展,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C. 昆蟲有那些說20種以上。
昆蟲之最
數量最多的昆蟲——鞘翅目昆蟲。
數學最棒的昆蟲——蜜蜂
最美麗的昆蟲——蝴蝶。
植物上隨處可見的昆蟲——蚜蟲。
最兇猛的昆蟲——螳螂。
防不勝防的昆蟲——蟑螂。
對人類健康危害最大的昆蟲—一蚊子。
對建築物危害最大的昆蟲—一白蟻。
對農業危害最大的昆蟲—一蝗蟲。
最重的昆蟲—一非洲赤道地區金龜子科的一種甲蟲,成年雄性個體的重量可達99.33克。
最長的昆蟲—一印度尼西亞的一種大竹節蟲,最長的一個雌性個體長達33.02厘米。
最小的昆蟲—一並列冠軍的是膜翅目的一種寄生蜂和纓甲科的一種甲蟲,體長都僅有0.02厘米,而該寄生蜂的翅展只有0.1厘米,比某些單細胞原生動物還要小。
最輕的昆蟲—一並列第一的是一種雄性的吸血虱和一種寄生蜂,個體都只有0.005毫克重,每盎司(約合28.35克)中大約有570萬頭蟲體之多。該寄生蜂的卵每個重量僅有0.0002毫克,每盎司大約含1億5千萬個卵。
分布最廣的昆蟲—一彈尾目的彈尾蟲,據計算每23厘米深的土壤中有這種跳蟲2億3千萬個,合每929平方厘米中至少有5千個。
飛得最快的昆蟲—一有一種蒼蠅的最高飛行速度可達每小時38.6公里,其瞬間速度竟高達每小時41.8公里。
壽命最長的昆蟲—一幾丁蟲,它的某些種類僅幼蟲期就長達30年以上。
鳴聲最大的昆蟲—一雄性的蟬(知了),它的發生器每分鍾可震動 7千4百次,遠在400米之外都能聽見。
最大的蝗蟲群—一1989年觀察到的一個最大蝗蟲群竟覆蓋了810公頃地面,據估算至少包含著大約2500億個個體,重量高達約55萬噸。
翅膀扇動最快的昆蟲—一一種搖蚊,每分鍾翅膀扇動次數高達近6萬2千8百次,肌肉收縮周期可快到1/2218秒。
翅膀扇動最慢的昆蟲—一黃風蝶,每分鍾翅膀扇動僅有300次,而大多數蝴蝶的翅膀扇動可達到每分鍾460次—636次。
產蜜最多的蜂房—一由一個澳大利亞人1938年創造,一個蜂房中產出蜂蜜的最高記錄為249.25公斤。
最大的蜻蜓—一南美洲中部的一種蜻蜓,體長達12厘米,翅展達到19厘米之多。
最大的蝴蝶—一產於新蓋亞那,重量高達5克,翅展達28厘米。
最小的蝴蝶—一在已知的14萬多種鱗翅目昆蟲中,最小的蝴蝶是發現於南非的一種微型小蝶,兩個翅尖之間的長度僅有1.4厘米。
最大的蛾子—一 產於澳大利亞和新蓋亞那,據記載其前翅面積寬達263平方厘米,翅展為28厘米。
最小的蛾子——發現於英國和加那利亞群島,體長和翅展都僅為0.2厘米左右。
最大的跳蚤—一1913年從一個海狸頸部採集到的跳蚤標本,長達0.79厘米,相當於一般鉛筆的直徑尺寸。
跳得最高的跳蚤—一現在已知的跳蚤種類約為1830種,其中的跳高冠軍是人蚤,它在1910年創造的記錄是:跳遠33厘米,跳高19.7厘米
D. 帶有蟲字旁的昆蟲名稱
帶有蟲字旁的昆蟲名稱有:蜻蜓,蜘蛛,蝴蝶,螞蟻,蚊子等等。
1、蜻蜓是無脊椎動物,昆蟲綱,蜻蜓目,差翅亞目昆蟲的通稱。後翅基部比前翅基部稍大,翅脈也稍有不同。休息時四翅展開,平放於兩側。稚蟲短粗,具直腸鰓,無尾鰓。蜻蜓是食肉性昆蟲。它們捕食蒼蠅、蚊子、葉蟬、虻蠓類和小型蝶蛾類等多種農林牧業害蟲。
4、蝶,通稱為「蝴蝶」,節肢動物門、昆蟲綱、鱗翅目、錘角亞目動物的統稱。全世界大約有14000多種,大部分分布在美洲,尤其在亞馬遜河流域品種最多。
中國有1200種。蝴蝶一般色彩鮮艷,身上有好多條紋,色彩較豐富,翅膀和身體有各種花斑,最大的蝴蝶展翅可達28~30厘米左右,最小的只有0.7厘米左右。蝴蝶和蛾類的主要區別是蝴蝶頭部有一對棒狀或錘狀觸角,蛾的觸角形狀多樣。
5、蚊(mosquito)屬於雙翅目(Diptera)、蚊科(Culicidae),又稱「蚊子」,是最重要的醫學昆蟲類群。
蚊分布很廣,種類很多,迄今為止全世界已記錄蚊蟲共3亞科(巨蚊亞科、按蚊亞科、庫蚊亞科),35屬,3600多種和亞種。中國已發現370餘種,其中按蚊、庫蚊、伊蚊3個屬的蚊種超過半數。
E. 哺乳動物、昆蟲、爬行動物的目和科
哺乳動物: 1.單孔目 2.鼩負鼠目 3.智魯負鼠目 4.袋鼬目 5.袋貂目 6.袋狸目 7.有袋目 8.袋鼴目 9.袋鼠目 10.貧齒目 1 1.食蟲目 1 2.樹鼩目 1 3.皮翼目 1 4.翼手目 1 5.靈長目 1 6.食肉目 1 7.鯨目 1 8.海牛目 1 9.長鼻目 20.奇蹄目 2 1.蹄兔目 2 2.管齒目 2 3.偶蹄目 2 4.鱗甲目 2 5.嚙齒目 2 6.兔形目 2 7.象鼩目 2 8.鰭腳目 昆蟲: 無翅亞綱Apterygota 1.原尾目(Protura) 2.彈尾目(Collembola) 3.雙尾目(Diplura) 4.纓尾目(Thysanura) 有翅亞綱 Pterygota 外翅部 5.蜉蝣目(Ephemerida) 6.蜻蜓目(Odonata) 7.蜚蠊目(Blattaria) 8.螳螂目(Mantodea) 9.等翅目(Isoptera) 10.缺翅目(Zoraptera) 11.襀翅目(Plecoptera) 12.竹節蟲目 (Phasmida) 13.直翅目(Orthoptera) 14.蛩蠊目(Crylloblattodea) 15.紡足目(Embioptera) 16.半翅目(Hemiptera) 17.革翅目(Dermaptera) 18.同翅目(Homoptera) 1 9.纓翅目(Thysanoptera) 20.嚙蟲目(Corrodentia) 21.食毛目(Mallophaga) 22.虱目(Anoplura) 內翅部 23.鞘翅目(Coleoptera) 24.脈翅目(Neuroptera) 25.捻翅目(Strepsiptera) 26.廣翅目(Megaloptera) 27.鱗翅目(Lepidoptera) 28.蛇蛉目(Raphidiodea) 29.長翅目(Mecoptera) 30.毛翅目(Trichoptera) 3 1.雙翅目(Diptera) 3 2.膜翅目(Hymenoptera) 33.蚤目(Siphonaptera) 爬行類 龜鱉目 喙頭目 有鱗目(蜥蜴亞目、蛇亞目) 鱷目 喙頭目Rhynchocephalia:原始的鱗龍類,絕大多數生存於中生代,僅有楔齒蜥殘存到現代,是現存最原始的爬行動物。 楔齒蜥科Sphenodontidae:現存最原始的爬行動物,僅2種,分布於紐西蘭及附近島嶼。 蜥蜴目Lecertifromes(Sauria):現代爬行動物種最大的一類,多達4000餘種,分布遍及世界各地,形態多樣。 鬣蜥亞目Iguania:典型的成員背上有鬣鱗,略似楔齒蜥,均四肢完整,不少種類可以變換身體的顏色,並包括一些相貌最獨特的蜥蜴,主要分布於熱帶、亞熱帶地區,樹棲、陸棲或水棲。 美洲鬣蜥科Iguanidae:主要分布於新大陸的鬣蜥,種類繁多,最近常被分成多達8個不同的科。 鬣蜥科Agamidae:舊大陸的鬣蜥,在亞洲和大洋洲最豐富,非洲和歐洲較少,而馬達加斯加島沒有分布。 避役科Chamaeleonidae:即變色龍,最獨特的蜥蜴,主要分布於非洲特別是馬達加斯加島,少數分布於亞洲和歐洲南部。 壁虎亞目Gekkota:包括四肢健全的壁虎和四肢退化的鱗腳蜥等,通常眼睛比較大,眼瞼不能活動。 壁虎科Gekkonidae:蜥蜴中的第二大科,遍及世界各地,包括一些人們最熟悉的爬行動物,也有人將其拆成幾個不同的科。 鱗腳蜥科Pygopodidae:分布限於大洋洲,體型似蛇,無前肢,後肢退化成鱗片狀。 夜蜥蜴科Xantusiidae:分類地位不定的蜥蜴,略似壁虎,但也有人將其置於石龍子亞目,分布於美洲。 雙足蜥科Dibamidae:所知甚少的分類地位不定的蜥蜴,有人將其置於石龍子亞目或自成一獨立的亞目,僅雄性有短的後肢,眼退化,多穴居,分布於東南亞。 石龍子亞目Scincomorpha:蜥蜴中的最大一類,多有典型的蜥蜴體型,但也有些四肢退化。 非洲蜥蜴科Cordylidae:分布於非洲大陸及馬達加斯加島的小科,有些種類有硬的鱗甲,有人將其分成環尾蜥科和板蜥科兩個不同的科。 蜥蜴科Lacertian:舊大陸的陸棲蜥蜴類,以地中海地區為分布中心,也見於歐亞大陸和非洲的其它地區,最北到達北極圈附近。 美洲蜥蜴科Teiidae:新大陸的蜥蜴類,多路棲,少數水棲,有人將其進一步劃分為美洲蜥蜴科和裸眼蜥科兩個科。 石龍子科Scincidae:蜥蜴中的最大一科,包括蜥蜴中約1/3的種類,四肢健全或退化。分布遍及世界各地,但在亞洲南部和大洋洲種類最多,而歐洲,亞洲北部和美洲種類較少。 蛇蜥亞目Anguimorpha:現存種類不多,具有一些與蛇接近的特徵,有可能是蛇類的祖先類型,有人將其與石龍子亞目合並,也有人將其進一步劃分成兩個亞目。蛇蜥亞目包括現存唯一有毒的蜥蜴,現存最大的蜥蜴和生活於海洋中的史前最大的蜥蜴-滄龍。 蛇蜥科Anguidae:包括新大陸的一些有足的蜥蜴和新舊大陸共有的無足蜥蜴,其中有些北美洲的無足蜥蜴有時被單列為蠕蜥科。 異蜥科Xenosauridae:包括北美洲的3種異蜥和我國的鱷蜥,二者也常列為不同的科。 毒蜥科Helodermatidae:包括北美洲的兩種毒蜥,現存僅有的有毒蜥蜴。 婆羅蜥科Lanthanotidae:又稱擬毒蜥科,僅以婆羅州的擬毒蜥為代表。 巨蜥科Varanidae:包括現存體型最大的蜥蜴,但也有些小型種類,主要分布於大洋洲,也見於非洲和亞洲熱帶地區。 蚓蜥目Amphisbaeniformes:穴居的神秘的爬行動物,以前曾並入蜥蜴類,分布於南美洲、非洲以及鄰近地區,多數無足,少數有前肢,可分為1~5科,其中1/3的種僅從單一的標本得知。 蚓蜥科Amphisbaenidae:蚓蜥目最大的1科,包括蚓蜥目絕大多數成員,並可見於蚓蜥目的全部分布區,有人將所有蚓蜥並入本科,也有人將其的部分成員單分出1~2科。 短頭蚓蜥科Trogonophidae:分布於非洲北部、東北部和中東地區的小科,身體橫截面為三角形。 雙足蚓蜥科Bipedidae:分布於墨西哥西北部,蚓蜥目唯一保留有小的前肢的成員。 蛇目Serpentiformes:數量僅次於蜥蜴的爬行動物第二大類群,其分布甚至比蜥蜴更廣泛,除了各種陸地環境外,還遍及印度-太平洋的溫暖海域。 盲蛇亞目Scolecophidia:穴居的小型原始蛇類,分布於世界各溫暖地區。 盲蛇科Typhlopidae:盲蛇亞目種類最多、分布最廣的一科,主要分布於非洲、亞洲南部和大洋洲,少數分布於中美洲。 異盾盲蛇科Anomalepidae:分布於中南美洲的小科,包括一些體型最小的蛇。 細盲蛇科Leptotyphlopidae:分布於美洲、非洲、阿拉伯和印度,體型比盲蛇纖細,包括一些體型最小的蛇。 原蛇亞目Henophidia:大中型的原始蛇類,多分布於熱帶地區,集中分布在亞洲南部到大洋洲一帶,種類不多,有些類群分類爭議較大。 蟒蛇科Boidae:包括現存最大的蛇類,但多數種類沒有那樣大,有後肢殘余,分為蟒和蚺兩大類,分布廣泛。 林蚺科Tropidophiidae:分布美洲熱帶的中型蛇類,以往歸入蟒蛇科。 島蚺科Bolyeridae:僅分布於馬斯克林群島的中型蛇類,以往歸入蟒蛇科。 筒蛇科Aniliidae:僅以南美洲的一個種為代表,中型的原始蛇類。 美洲閃鱗蛇科Loxocemidae:僅以中美洲的一個種為代表,可並入筒蛇科。 倭管蛇科Anomochilidae:以東南亞的兩個種為代表,有時並入筒蛇科或針尾蛇科。 管蛇科Cylindrophiidae:分布於亞洲熱帶地區,有時並入筒蛇科或針尾蛇科。 針尾蛇科Uropeltidae:中型的穴居蛇類,分布於印度南部和斯里蘭卡。 閃鱗蛇科Xenopeltidae:中型的陸棲蛇類,分布於南亞和東南亞。 瘰鱗蛇科Acrochordidae:分布於東南亞和大洋洲的水生蛇類,皮膚鬆弛,善於游泳。 新蛇亞目Caenophidia:包括現存的全部毒蛇和大多數無毒蛇 游蛇科Colubridae:爬行動物的最大一科,包括現存2/3的蛇,世界各大洲均有分布,且為除澳洲以外各地的主要蛇類,成員復雜,多數為無毒蛇,部分為後溝牙毒蛇,亞科很多,劃分混亂,有時有些成員被列為獨立的科。 眼鏡蛇科Elapidae:前溝牙的毒蛇,分布廣泛,在陸地和海洋均有分布,其中在澳洲是主要蛇類,常被分成眼鏡蛇科、海蛇科和扁尾蛇科三個科。 蝰蛇科Viperidae:管牙的毒蛇,分布於澳洲以外的世界各地,常被分蝰蛇科、白頭蝰科和蝮蛇科三個科。 5雙孔亞綱Diapsida初龍下綱Archosauria:進步的主幹爬行動物,鳥類的祖先,擁有改進的運動方式和四個室的心臟,出現於三疊紀,為中生代的統治者和最引人注目的古生物,但是中生代結束後只有少數鱷目成員殘存下來。 槽齒目Thecodontia:初龍下綱最原始的成員,僅生存於三疊紀,非常多樣化,可能是其它各類初龍,由於過於龐雜,現常槽齒類打散分成不同的類群。 翼龍目Pt
F. 常見昆蟲名稱
原尾目:原尾蟲。世界有650種,中國有199種;
彈尾目:跳蟲。世界有5000種,中國有296種;
雙尾目:鉗尾蟲。世界有600種,中國有51種;
石蛃目:石蛃。世界350種,中國13種;
纓尾目:衣魚(書蟲)。世界有250種,中國有20多種;
蜉蝣目:蜉蝣。世界有2200種,中國有311種;
蜻蜓目:蜻蜓,豆娘。世界有3500種,中國有727種;
蜚蠊目:蟑螂,土元。世界有4000種,中國有363種;
螳螂目:螳螂。世界有2000種,中國有165種;
等翅目:白蟻。世界有3000種,中國有537種。
昆蟲種類繁多、形態各異,屬於無脊椎動物中的節肢動物,是地球上數量最多的動物群體,在所有生物種類(包括細菌、真菌、病毒)中佔了超過50%,它們的蹤跡幾乎遍布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直到21世紀初,人類已知的昆蟲有100餘萬種,但仍有許多種類尚待發現。昆蟲在動物界中種類最多,數量最大,對農業生產和人類健康造成重大影響。最常見的有蝗蟲、蝴蝶、蜜蜂、蜻蜓、蒼蠅、草蜢、蟑螂等。
昆蟲不但種類多,而且同種的個體數量也十分驚人。昆蟲的分布面之廣,沒有其他綱的動物可以與之相比,幾乎遍及整個地球。分有不同的種類。多數昆蟲可以做標本,是人類可以利用的良好生物資源。
(6)紡足目擴展閱讀:
昆蟲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成蟲通常有2對翅和6條腿,翅和足都位於胸部,身體由一系列體節構成,進一步集合成3個體段(頭、胸和腹)。一對觸角頭上生,骨骼包在體外部;一生形態多變化,遍布全球旺家族。是節肢動物中種類最多的一種。
昆蟲是世界上最繁盛的動物,已發現100多萬種,比所有其他動物種類加起來都多。
生長方式:
1、蛻皮生長:昆蟲的幼蟲在生長過程中體形會逐漸變大,它們表面的外骨骼和皮膚就會被逐漸變大的軀體脹破。慢慢地,幼蟲的「外套」開始脫落,新生一層更大、更堅硬的表皮。幼蟲經歷多次蛻變,才能成長為成蟲。
2、地下生長:多數昆蟲的幼蟲非常脆弱,所以它們要在相對安全的地方才能長成成蟲。例如,金龜子的幼蟲就是在地下生長的,它們會在地下待好幾周,直到長成成蟲後才到地面上活動。
3、水中生長:有些昆蟲的幼蟲適於在水中生存,例如雌蜉蝣把卵產在水面上,卵經孵化成為幼蟲,幼蟲便一直在水中覓食、生長,它們可以在水中生活1年多,直到離水登陸後變成成蟲。
G. 昆蟲新分類系統包括哪些大類,每個大類分別有哪些昆蟲目各大類的親緣關系如何
昆蟲綱的分類系統很多,分多少個目和各目的排列順序全世界無一致的意見。最早林奈將昆蟲分為6個目,現代一般將昆蟲分為28~33目,馬爾蒂諾夫將昆蟲分了40目,綱下亞綱等大類群的設立意見也不一致。
無翅亞綱(Apterygota)
石蛃目(Archaeognatha)
纓尾目(Thysanura)
單尾目(Monura)†
雙尾目(Diplura)
原尾目(Protura)
彈尾目(Collembola)
有翅亞綱(Pterygota)
古翅下綱(Palaeoptera)(並系)
蜉蝣目(Ephemeroptera)
古網翅目(Palaeodictyoptera)†
Megasecoptera†
古蜻蜓目(Archodonata)†
透翅目(Diaphanopterodea)†
原蜻蜓目(Protodonata)†
蜻蛉目(Odonata)
新翅下綱(Neoptera)
外翅總目(Exopterygota)
華脈目(Caloneurodea)†
巨翅目(Titanoptera)†
原直翅目(Protorthoptera)†
恐蠊目(Grylloblattodea)
螳䗛目(Mantophasmatodea)
襀翅目(Plecoptera)
紡足目(Embioptera)
缺翅目(Zoraptera)
革翅目(Dermaptera)
直翅目(Orthoptera)
䗛目(或竹節蟲目)(Phasmatodea)
蜚蠊目(Blattodea)
等翅目(Isoptera)
螳螂目(Mantodea)
嚙蟲目(Psocoptera)
纓翅目(Thysanoptera)
虱毛目(Phthiraptera)
半翅目(Hemiptera)
內翅總目(Endopterygota)
膜翅目(Hymenoptera)
鞘翅目(Coleoptera)
捻翅目(Strepsiptera)
蛇蛉目(Raphidioptera)
廣翅目(Megaloptera)
脈翅目(Neuroptera)
長翅目(Mecoptera)
蚤目(Siphonaptera)
雙翅目(Diptera)
原雙翅目(Protodiptera)†
類脈總目(Amphiesmenoptera)
毛翅目(Trichoptera)
鱗翅目(Lepidoptera)
分類地位未定
舌鞘目(Glosselytrodea)†
Miomoptera†
原尾目:原尾蟲。世界有650種,中國有199種
彈尾目:跳蟲。世界有5000種,中國有296種
雙尾目:鉗尾蟲。世界有600種,中國有51種
石蛃目:石蛃。世界350種,中國13種
纓尾目:衣魚(書蟲)。世界有250種,中國有20多種
蜉蝣目:蜉蝣。世界有2200種,中國有311種
蜻蜓目:蜻蜓,豆娘。世界有3500種,中國有727種
蜚蠊目:蟑螂,土元。世界有4000種,中國有363種
螳螂目:螳螂。世界有2000種,中國有165種
等翅目:白蟻。世界有3000種,中國有537種
直翅目:蝗蟲,蟋蟀,樹蟋,螻蛄,螽斯,蚤螻,菱蝗。世界有23000種,中國有2361種
xiu(蟲樇)目:竹節蟲,葉xiu。世界有2500種,中國有226種
螳xiu目:螳xiu。全世界罕見。
革翅目:蠼螋。世界有1850種,中國有285種
蛩蠊目:蛩蠊。世界有25種,中國有1種
紡足目:足絲蟻。世界有200種,中國有7種
襀翅目:石蠅。世界有2300種,中國有385種
缺翅目:缺翅蟲。世界有25種,中國有2種
嚙蟲目:嚙蟲。世界有4500種,中國有1684種
食毛目:雞虱。世界有4500種,中國有932種
虱目:虱子。世界有500種,中國有104種
纓翅目:管薊馬,紋薊馬,薊馬。世界有6000種,中國有501種
同翅目:蠟蟬,飛虱,蟬,葉蟬,沫蟬,角蟬,木虱,根瘤蚜,癭綿蚜,蚜蟲,粉虱,綿蚧,粉蚧,蚧,盾蚧。世界有45000種,中國有7009種
半翅目:黽蝽,負蝽,蝽,異蝽,龜蝽,盾蝽,兜蝽,荔蝽,長蝽,紅蝽,緣蝽,獵蝽,盲蝽,網蝽,姬蝽,花蝽。世界有28000種,中國有3885種
廣翅目:泥蛉,魚蛉,齒蛉。世界有500種,中國有90種
蛇蛉目:蛇蛉。世界有200種,中國有18種
脈翅目:草蛉,螳蛉,褐蛉,蟻蛉,蝶蛉。世界有4500種,中國有726種
鞘翅目:長扁甲,虎甲,步甲,龍虱,球甲,水龜甲,隱翅甲,蜣螂,鍬甲,金龜,吉丁甲,叩甲,螢,花螢,皮蠹,谷盜,鋸谷盜,瓢甲,擬步甲,蕪菁,天牛,豆象,葉甲,小蠹,象甲,三錐象)世界有330000種,中國有25641種
捻翅目:捻翅蟲。世界有400種中國有25種
長翅目:蠍蛉。世界有500種,中國有200種
雙翅目:大蚊,蚊,癭蚊,虻,食蟲虻,蜂虻,食蚜蠅,桿蠅,實蠅,果蠅,麗蠅,麻蠅,寄蠅,花蠅,蠅,蚋,蠓。世界有110000種,中國有11131種
蚤目:蚤。世界有3000種,中國有634種
毛翅目:石蛾。世界有10000種,中國有1055種
鱗翅目:小翅蛾,顎蛾,蝙蝠蛾,異蛾,谷蛾,蓑蛾,細蛾,巢蛾,菜蛾,麥蛾,木蠹蛾,卷蛾,透翅蛾,斑蛾,刺蛾,蛀果蛾,羽蛾,螟蛾,尺蛾,蠶蛾,枯葉蛾,天蠶蛾,天蛾,夜蛾,舟蛾,毒蛾,燈蛾,弄蝶,鳳蝶,粉蝶,眼蝶,灰蝶,蛺蝶。世界200000種,中國有19293種
膜翅目:葉蜂,莖蜂,姬蜂,繭蜂,赤眼蜂,小蜂,金小蜂,蚜小蜂,土蜂,蛛蜂,蟻,胡蜂,蜾蠃,泥蜂,蜜蜂,熊蜂,切葉蜂,木蜂。世界有120000種,中國有9460種
昆蟲綱33個目,與人類有關的主要有:
直翅目(蝗蟲、蟋蟀、螻蛄)世界有23000種,中國有2361種
纓翅目(薊馬)世界有6000種,中國有501種
半翅目(椿蟓)世界有28000種,中國有3885種
同翅目(蟬、蚜、虱、蚧)世界有45000種,中國有7009種
脈翅目(草蛉、肉食 性益蟲)世界有4500種,中國有726種
鱗翅目(蝶、蛾、蠶)世界200000種,中國有19293種
鞘翅目(步甲、蕪菁、叩頭蟲、瓢蟲、金龜子、天牛、象甲)世界有330000種,中國有25641種
膜翅目(葉蜂、莖蜂、姬蜂、繭蜂、赤眼蜂、胡蜂、蜜蜂、螞蟻)世界有120000種,中國有9460種
等翅目(白蟻)世界有3000種,中國有537種
雙翅目(蚊、蠅、虻、蚋等衛生害蟲)世界有110000種,中國有11131種
蜚蠊目(蟑螂)世界有4000種,中國有363種
虱目(頭虱、體虱)世界有500種,中國有104種
有翅亞綱 還有蚤目 蚤(人、犬貓寄生蟲)世界有3000種,中國有634種
蛩蠊目世界有25種,中國有1種
螳螂目(螳螂)世界有2000種,中國有165種
蟲儕目(竹節蟲、葉蟲儕(似態代表))世界有2500種,中國有226種
蟲系目(絲蟲(紡足蟲)能泌絲織網)世界有200種,中國有7種
嚙蟲目(蟲齒 蟲、書嚙(吃書))世界有4500種,中國有1684種
缺翅目(缺翅蟲)世界有25種,中國有2種
革翅目(蠼螋、雜食性與人關系不大,有保護子代的習性)世界有1850種,中國有285種
食毛目(牛蟣、羊蟣、馬蟣、犬蟣、雞毛蟣(吃羽毛、毛皮)世界有4500種,中國有932種
襀翅目 襀翅蟲(幼蟲水生)世界有2300種,中國有385種
蜉蝣目 蜉蝣(幼蟲水生)世界有2200種,中國有311種
蜻蜓目 (蜻 蜓)(幼蟲水生)世界有3500種中國有727種
蛇蛉目 (蛇蛉、成蟲肉食、森林益蟲)世界有200種,中國有18種
廣翅目 (巨齒蛉(幼蟲水生)翅展150-250毫米)、世界有500種,中國有90種
長翅目 蠍蛉(幼、成蟲均為肉食性益蟲、林中多)、世界有500種,中國有200種
毛翅目 角石蛾(幼蟲水生、環保監測用)、世界有10000種,中國有1055種
拈翅目 拈(念)、念翅目、寄生性蟲、有益)、世界有400種中國有25種
以及蚣蟲亞綱 原尾目、(蟲元 蟲)、世界有650種,中國有199種
粘管亞綱 彈尾目(跳蟲)世界有5000種,中國有296種
無翅亞綱 雙尾目 ( 鉗尾蟲)世界有600種,中國有51種
纓尾目 櫛衣魚(書蟲)。世界有600種,中國有21種
H. 昆蟲類有
鱗翅目(Lepidoptera)是昆蟲綱中第二大的目,由於身體和翅膀上被有大量鱗片而得名。 蝴蝶是一類日間活動的鱗翅目昆蟲,通常可以從它們明亮的色彩和棒狀的觸角, 以及它們休息的方式--四翅合攏,樹立於背上來辨別。蝴蝶的後翅基部擴大 而有力,在飛行時支持並連接著前翅。世界上蝴蝶已知種類有17000種左右,都是 些惹人矚目的昆蟲。我國的蝴蝶種類有1300餘種,北京有170多種。蝴蝶屬完全 變態昆蟲--一生經歷卵、幼蟲、蛹、成蟲等階段。幼蟲多以植物為食,成蟲則 以虹吸式口器吸食花蜜。
蛾類是鱗翅目中最大的類群,佔到鱗翅目種類的9/10左右。蛾類的外觀變化很多, 難以作一般描述。大多數蛾類夜間活動,體色黯淡;也有一些白天活動,色彩鮮 艷的種類。不過,蛾類觸角和蝴蝶有所區別--它們沒有棒狀的觸角末端,而是 呈現絲狀、羽毛狀等其它樣式;另外大多數蛾類的前後翅是依靠一些特殊連接結構 來達到飛行是的翅膀連接的--翅韁和翅軛的存在,使得蛾類和蝴蝶有了更多的區別 方式。蛾類同樣是完全變態昆蟲,由於幼蟲的寄主很多是人類的食物來源,蛾類 也就成為了和人類關系更為密切的昆蟲類群。
鞘翅目Coleoptera是昆蟲綱中的第一大目,有330000種以上,占昆蟲總數的40% ,我國記載7000餘種。這個類群的前翅角質化,堅硬,無翅脈,稱為「鞘翅」 因此而得名。它們的外骨骼發達,身體堅硬,體型的變化甚大,並且適應性很強; 咀嚼式口器,食性很廣:有植食性--各種葉甲、花金龜,肉食性--步甲、虎甲, 腐食性--閻甲,屍食性--葬甲,糞食性--糞金龜。本類群屬完全變態, 幼蟲因生活環境和食性不同有各種形態;蛹絕大多數是裸蛹,稀有被蛹。
蜻蜓目Odonata在昆蟲綱中是比較原始的類群,也是較小的一個目。蜻蜓目分為三個亞目: 差翅亞目(Anisoptera)統稱「蜻蜓dragonflies」;均翅亞目(Zygoptera) 統稱「蟌damselflies」以及發現於日本和印度的兩種間翅亞目(Anisozygoptera) 昆蟲。全世界約有5000種,我國有300多種。蜻蜓身體粗壯,休息時翅膀平展於 身體兩側;蟌身體細長,休息時翅膀束置於背上。間翅亞目則擁有粗壯的身體和 束置於背上的翅膀。蜻蜓目屬不完全變態昆蟲,稚蟲「水蠆」在水中營捕食性生活。 成蟲也為肉食性種類,捕食小型昆蟲,飛行迅速,性情兇猛。
雙翅目Diptera包括蚊、蜢、蚋、虻、蠅等,是昆蟲綱中較大的目。由於成蟲前翅 膜質,後翅退化成「平衡棒」而得名。雙翅目分為長角、短角和環裂三個亞目。 長角亞目的觸角在6節以上,包括蚊、蜢、蚋,是比較低等的類群;短角亞目觸角 在5節以下,一般3節,通稱「虻」;環裂亞目就是我們通稱的「蠅」。
膜翅目Hymenoptera的特徵明顯,包括咀嚼式口器,前後翅連接靠翅鉤完成等。 本類群分布很廣,已知種類100000多種,估計至少250000種,包括各種蟻和蜂。 根據腹部基部是否縊縮變細,分為廣腰亞目和細腰亞目。廣腰亞目是低等植食性類群, 包括葉蜂、樹蜂、莖蜂等類群;細腰亞目包括了膜翅目的大部分種類,包括蟻、黃蜂 和各種寄生蜂等。
半翅目Hemiptera昆蟲通稱「蝽」,已知38000餘種,是昆蟲綱中的大類群之一。 半翅目的前翅在靜止時覆蓋在身體背面,後翅藏於其下,由於一些類群前翅基部 骨化加厚,成為「半鞘翅狀」而得名。口器為刺吸式口器,以植物或其它動物的體 內汁液為食。屬半變態昆蟲,其若蟲腹部有臭腺,因此被成為「臭蟲」。
直翅目Orthoptera是一類較常見的昆蟲,包括螽蟖、蟋蟀、螻蛄、蝗蟲等,全世界 已知20000種以上,分布很廣。成蟲前翅稍硬化,稱為「覆翅」,後翅膜質。本類群 為不完全變態,若蟲和成蟲多以植物為食,對農、林、經濟作物都有為害;少數 種類為雜食性或肉食性。直翅目是較原始的昆蟲類群,起源於原直翅目,在上石炭 時期已經分成了觸角較長的螽蟖類,和觸角較短的蝗蟲類。其中很多種類由於鳴叫或 爭斗的習性,成為傳統的觀賞昆蟲,比如斗蟋和螽蟖。
其它昆蟲: 六足總綱(Hexapoda)包括原尾綱、彈尾綱、雙尾綱和昆蟲綱。 昆蟲綱除了上述的7個目以外還有其它24個目,共計31個目。昆蟲綱種類 繁多,形態各異,但是擁有外骨骼、三對足是它們的共同特徵。其中許多種類 是我們熟識的:「朝生暮死」的蜉蝣目--蜉蝣;歌聲嘹亮的同翅目--蟬;捕食 兇猛的螳螂目--螳螂;無所不在的蜚蠊目--蟑螂;令人討厭的虱目--體虱, 蚤目--人蚤等等。不管你喜歡與否,它們都在我們的生活中佔有一席之地。
I. 昆蟲綱成蟲的主要科目有哪些
昆蟲綱下分為「有翅亞綱」和「無翅亞綱」兩個亞綱。
其中:
有翅亞綱中主要有:蜉蝣目、蜻蜓目、襀翅目、等翅目、蜚蠊目、螳螂目、蛩蠊目、螳䗛目、竹節蟲目、紡足目、直翅目、革翅目、缺翅目、虱目、嚙蟲目、纓翅目、半翅目、脈翅目、廣翅目、蛇蛉目、鞘翅目、雙翅目、蚤目、捻翅目、長翅目、鱗翅目、膜翅目。
無翅亞綱中主要有:石蛃目、衣魚目。
至於各「目」中的「科」就太多了。這里沒法都寫出來。
J. 除了蜘蛛,還有什麼動物會織網
紡足目
通稱足絲蟻,和螞蟻並沒有關系,是一個熱帶小類群。會用絲網和絲質管道在樹皮或落葉層里築巢。這也是唯一真正使用前足吐絲的產絲動物,所以蜘蛛俠其實要麼應該改名足絲蟻俠,要麼應該從身體另一頭吐絲
織葉蟻
螞蟻的成蟲並不能吐絲,織葉蟻織網需要成蟲和幼蟲搭配工作。它們的巢穴主要是樹葉和粘連樹葉的絲線,但也能織出網來
毛翅目
石蛾的水生幼蟲(石蠶)有很多不同的生活方式,最著名的是用絲和樹枝石頭之類築成隨身攜帶的筒巢的那類,也有一些自由生活,但還有一類是織網的。
石蠶可能是除了蜘蛛以外,對織網這門技術鑽研最深的動物類群,雖然一般人都沒聽過。
鱗翅目
不同毛蟲對絲線的運用程度不同,有些能織出尺寸很誇張的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