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山東陵縣
陵城區是德州市轄區,地處魯西北平原,位於北京、天津、濟南之間,素有「京津門戶,九達天衢」之稱。截至2014年,轄10鎮,1鄉、2個街道辦事處和2個經濟開發區,總人口57.7萬,其中農業人口48萬,總面積1213平方公里,120萬畝耕地。
德州市陵城區歷史悠久,被譽為「智聖」的漢武帝太中大夫、文學家、滑稽大師東方朔的故里在神頭鎮。顏真卿手書「東方朔畫贊碑」為國家一級文物,現收藏於德州市陵城區文博苑內。唐平原郡古城遺址為顏真卿在此做太守時所修。有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漢墓群」,具有萬畝水面的「丁東水庫」和「仙人湖」。
2014年10月,國務院關於同意山東省調整德州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復:撤銷陵縣,設立德州市陵城區,以原陵縣的行政區域為陵城區的行政區域,陵城區人民政府駐臨齊街道中興路155號。
❷ 山東陵縣屬於哪個市
陵城區(又稱陵縣),隸屬於山東省德州市轄區。
歷史沿革:
陵城區歷史悠久,名稱屢經變易,區域亦有變化。從秦漢到明初1500多年間,曾在這里十二次封侯建郡,素有古郡之稱。堯舜禹時代,大禹治水,疏通九河,陵縣屬九河流域。周大河和東漢大河分別從縣境西和縣東南境內流過。《禹貢》載陵縣屬兗州。
西漢置安德縣,屬平原郡,縣治在今縣城東南25華里處,當是今平、陵交界處的平原縣馬腰務村。漢宣帝元康四年(前62)廢厭次縣,改富平侯國。宣帝時在今趙宅附近設有將陵侯國。新莽時以平原、安德、漯陰、鬲縣、重丘五縣為定安公國。
1961年7月1日,德縣由平原縣分出,當年10月經國務院批准,又將德縣復稱陵縣,屬德州行署,縣駐地陵縣城。1995年德州地區改稱德州市,陵縣隸屬德州市。2014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陵縣撤銷,設立陵城區。
(2)山東省德州市陵縣擴展閱讀:
1、行政區劃:
截至2019年8月20日,陵城區轄經濟開發區、臨齊街道、鄭家寨鎮、神頭鎮、丁庄鎮、邊臨鎮、徽王莊鎮、滋鎮、糜鎮、義渡口鎮、前孫鎮、宋家鎮、於集鄉、德州市京津冀協同發展產業合作區。
2、自然資源:
截至2013年,水資源多年平均地面水資源量為0.617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為0.634億立方米(每年平均開采量為0.4億立方米),合計水資源量為1.251億立方米。客水資源主要是引黃。地下淺層水單位降深每小時出水量20~70立方米/小時,水質硬度普遍軟化,一般小於100毫克/升。氟化物普遍超標。地下水埋深4.73~7.28米。
❸ 山東省 德州市 陵城區屬於哪個區
山東省德州市陵縣就是屬於德州市陵城區。
德州市陵縣已於2014年10月被撤銷,並設立德州市陵城區。
❹ 陵縣有哪些城鎮啊
截止2017年末:鄭家寨鎮、神頭鎮、丁庄鎮、邊臨鎮、徽王莊鎮、滋鎮、糜鎮、義渡口鎮、前孫鎮、宋家鎮。
陵縣是中國山東省德州市陵城區的前身。
元朝時,為陵州,屬河間路。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降為陵縣,屬濟寧府。二年七月改屬德州。洪武七年七月,省入德州。洪武十三年(1380年)十一月,復置陵縣,屬濟南府。
1943年,為紀念犧牲的陵縣第一任抗日民主政府縣長吳匡五,中共政權將之改為匡五縣。1949年,復名陵縣,屬濼北專區。1950年,屬德州專區。1952年,撤消陵縣。1961年,恢復陵縣。1967年,屬德州地區。
(4)山東省德州市陵縣擴展閱讀
部分鎮介紹:
一、神頭鎮
神頭鎮總面積 110.4平方公里, 歸屬 德州市陵城區下屬鎮 其中耕地面積9.1萬畝。全鎮轄98個行政村,總人口5.3萬人。鎮政府駐地位於永館路、神滋路交界處,地理位置優越。東方朔故鄉。
二、邊臨鎮
邊臨鎮位於山東省德州市轄區一個鄉鎮,邊臨鎮轄63個行政村,2.7萬口人,5萬畝耕地。鎮黨委政府帶領全鎮人民走上了「以農為本,強工富民」的道路,農業有前華的千畝冷棚示範區,仁義店的千畝良種繁育示範區。
鎮辦工業達到了10處,限額企業達到了3家,村辦企業16處,在發展上採取了鎮辦村辦戶辦一起上的辦法,形成了民營經濟既頂天立地又鋪天蓋地的良好局面。
❺ 我想問山東陵縣有幾個鄉鎮
11個
2017年末,轄經濟開發區、臨齊街道、鄭家寨鎮、神頭鎮、丁庄鎮、邊臨鎮、徽王莊鎮、滋鎮、糜鎮、義渡口鎮、前孫鎮、宋家鎮、於集鄉、德州市京津冀協同發展產業合作區。
2013年德州市政府批准陵縣陵城鎮改為臨齊街道。街道住址:駐原陵城鎮政府。
2014年10月20日,國務院關於同意山東省調整德州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復(國函〔2014〕139號),撤銷陵縣,設立德州市陵城區,以原陵縣的行政區域為陵城區的行政區域,陵城區人民政府駐臨齊街道中興路155號。
(5)山東省德州市陵縣擴展閱讀:
陵城區地處東徑116°21′至116°57′,北緯37°13′至37°36′之間,南連平原縣,北靠寧津縣,東接臨邑縣、樂陵市,西與德州經濟開發區相鄰。
總人口57.7萬,其中農業人口48萬,總面積1213平方公里,120萬畝耕地。德州市陵城區歷史悠久,被譽為「智聖」的漢武帝太中大夫、文學家、滑稽大師東方朔的故里在神頭鎮。顏真卿手書「東方朔畫贊碑」為國家一級文物,現收藏於德州市陵城區文博苑內。
❻ 山東省德州市陵縣
要看你是什麼地方的了,如果是鄉鎮的,需要寫個人申請,上交鄉鎮政府,然後由土管所去實際測量,最後再等審批。如果陵縣縣城裡的,就要在陵縣政府辦理。個人建議你最好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走,現在打行政官司的也不少(行政官司就是有關一部分辦理房產證、宅基證及其他房產權證得官司)。為了避免以後不必要的麻煩,先去當地的土管所或者國土資源局問下!
❼ 誰能介紹一下山東省德州市陵縣的來歷啊
陵縣歷史悠久,被譽為「智聖」的漢武帝太中大夫、文學家、滑稽大師東方朔的故里在神頭鎮。顏真卿手書「東方朔畫贊碑」為國家一級文物,現收藏於陵縣文博苑內。唐平原郡古城遺址為顏真卿在此做太守時所修。有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漢墓群」,具有萬畝水面的「丁東水庫」和「仙人湖」。
夏、商、周時屬鬲氏國。
春秋屬齊地,襄王二十五年(前627年)置重丘縣。
戰國中期屬趙地。
秦在境內神頭鎮置厭次縣,屬齊郡平原地。
西漢高帝元年(前206年),置安德縣,初屬韓信齊國,後屬青州平原郡。
新莽始建國元年(9年)設定安公國,轄平原、安德、漯陰、鬲縣、重丘5縣,治所安德(今陵縣區城)。
東漢建武元年(25年)廢定安公國,改稱安德國。
三國時,安德國降為安德縣,屬青州平原郡。
晉安德縣復為安德公國;厭次縣治遷至馬嶺城(今山東陽信東)。
東晉建武二年(318年)安德公國復稱安德縣,屬冀州平原郡。南北朝,安德置郡。
隋開皇三年(583年)安德郡改稱德州,州治安國(今陵縣區城);隋大業三年(607年)改德州為平原郡;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平原郡為德州,天寶元年(742年)復為平原郡。至德三年(758年)又為德州;州治、郡治縣治均在安德;又是安德縣治。
元憲宗二年(1252年)升將陵縣(今德州)為陵州。
明洪武元年(1368年)復為將陵縣;洪武七年(1374年)將陵縣與安德縣合並稱德州,州治遷至將陵縣城,即今之德州;十三年(1380年),復置安德縣,改稱陵縣。
清屬山東布政司濟南府德州。
民國初將德州改為德縣,2縣均屬濟西道,後改德臨道。
1928年直屬山東省政府。
1943年為紀念抗日犧牲的吳匡五縣長,改安德區為匡五縣。
1949年復稱陵縣。
1952年並入德縣,縣城在今陵縣城。
1958年並入平原縣;陵縣城改為德陵鎮。
1961年與平原縣分治,仍為德縣;10月復稱陵縣。
國務院1994年12月17日批准撤銷德州地區和德州市,設立地級德州市和德城區。此縣劃歸德州市。
2013年德州市政府批准陵縣陵城鎮改為臨齊街道。街道住址:駐原陵城鎮政府。
❽ 陵縣共有多少鄉鎮哪個最大
陵縣轄9個鎮、3個鄉。共12個鄉鎮 最大的是宋家鎮
❾ 中國山東德州陵縣地形特點
陵縣地處魯西北平原,位於首都北京、港城天津、省會濟南之間,素有「京津門戶、九達天衢」之北川廣場稱。轄9鎮3鄉,989個行政村,總人口53.8萬,總面積1213平方公里,100萬畝耕地。 陵縣工業基礎雄厚。已形成化工、紡織、輕工、食品、農副產品加工五大行業近千家企業,產品達580多種,有50種產品走出國門,58種產品被評為省優、部優。其中,信達集團生產的大紅染料佔全國產量的60%,出口12個國家,被譽為「中國紅」。對胺基乙醯苯胺、猩紅酸雙鈉鹽產品榮獲「國際先進水平」產品稱號;綠源集團生產的高濃度硫酸鉀復合肥榮獲「莫斯科國際化工精品博覽會金獎」;山東魯光造紙集團榮獲「全國500家最大造紙企業」;山東宏祥化纖集團是齊魯30萬噸乙烯工程配套企業,山東省最大的丙綸產品綜合生產廠家;美東地毯公司的地毯遠銷18個國家;春源散熱器有限公司生產的灰鑄鐵散熱器屬國家專利產品,榮獲建設部「城市住宅小區推廣產品」稱號。 陵縣農業基礎牢固。榮獲全國百強縣、全國秸桿養牛示範縣、全國黃牛改良試點縣、全國瘦肉型豬基地縣、山東省畜牧大縣稱號,是德州扒雞、德州西瓜、魯西黃牛和鴨梨的生產地。盛產小麥、玉米、棉花、大豆、蔬菜和水果等。陵縣獨創的「冬季農業」種植模式在全國推廣,無公害蔬菜主銷京、津、唐,被譽為「京津南菜園」。 陵縣歷史悠久。被譽為「智聖」的漢武帝太中大夫、文學家、滑稽大師東方朔的故里在神頭鎮。顏真卿手書「東方朔畫贊碑」為國家一級文物,現收藏於陵縣文博苑內。唐平原郡古城遺址為顏真卿在此做太守時所修。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漢墓群」連綿如山。具有萬畝水面的「丁東水庫」和「仙人湖」是旅遊、度假、療養、垂釣的理想去外。 陵縣社會事業發展迅速。程式控制電話、互聯網、移動通信和無線尋呼為人們提供了便利通訊。104國道京福高速公路在縣內穿過。電力充足,能源豐裕,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城市功能日臻完善。
【全力打造新區建設軟環境】
陵城鎮作為德州建設的起步區,各項重點工程和重點項目相繼開工建設,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鎮黨委、政府把優化經濟發展軟環境作為服務新區、加快發展的頭等大事來抓,扎實有效地開展各項鹿苑大道牌樓環境治理工作,促進新區各項建設順利進行。 深入宣傳,扎實引導,增強廣大幹部群眾服務新區發展的大局意識。鎮黨委、政府從提高認識入手,著力抓好對鎮機關幹部、村兩委幹部及廣大群眾的宣傳教育工作。以如何服務新區發展為重點,通過召開不同層次的動員會議,組織多種形式的主題討論,觀看城市規劃建設以及中華文化標志城建設宣傳光碟,促進思想的大解放、觀念的大更新、認識的大轉變,引導廣大黨員幹部群眾樹立四種意識。即中心意識、大局意識、服務意識、守法意識,嚴格依法辦事,依法規范行政行為和個人行為,切實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轉變職能,履行職責,營造良好的服務環境。以全面建設服務型政府為重點,把政府職能真正轉到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上,為加快新區經濟發展創造良好條件。認真實施政務公開制度,拓寬政務公開的領域和范圍,將各執法部門的工作職能、辦事程序、工作標准、辦理時限、監督措施等一律採取公示制向社會公開,實行透明化、規范化辦公,減少行政執法的人為性、隨意性,提高政府的公正性和可信度。進一步完善服務承諾制度,明確服務承諾的內容和標准,嚴格履行職責,真正落到實處、見到實效。大力倡導馬上就辦、特事特辦、急事急辦,按照簡捷、周到、誠信、高效的要求,樹立親商、富商、安商的服務理念。 排查摸底,打防結合,重拳整頓社會環境。由於新區的建設,涉及村莊搬遷、征地補償等問題的群眾上訪不斷增多,鎮黨委、政府深懷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設身處地為群眾著想,對群眾反映比較突出的問題集中辦理,特別是對集體訪和一些上訪老戶,集中精力,集中人員靠上工作,千方百計化解矛盾,解決問題。組織鎮包村幹部、企業部門負責人、法律工作人員,深入到村到戶,把矛盾糾紛排查和調處寓於日常工作之中,變以往群眾上訪為幹部下訪,及時發現苗頭性問題。在做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的同時,始終保持對各類不法分子的高壓態勢,成立了環境整頓領導小組,組織鄉建辦、派出所、司法所、交管所等執法部門,配合城區綜合執法大隊,晝夜巡邏排查,對發現確屬無理取鬧、纏訪鬧事,刁難外來經商人員,強買強賣,破壞工程項目建設,嚴重影響社會秩序的村霸、料霸、路霸等各類不法分子,依法實施嚴厲打擊,為新區各項建設的順利進行營造穩定的社會環境。
❿ 山東陵縣在哪裡
位於山東省德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