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鄂霍次克海為什麼是太平洋冰極
鄂霍次克海的大部海面10月至次年6月結冰。北部和西部海域受亞洲大陸影響,屬亞寒帶大陸性氣候,冬季1~2月平均氣溫-20~-24℃,7~8月為12~14℃,年降水量400~700毫米,海水結冰期長達7個月(11月至翌年6月),冰厚0.8~1米。南部和東部靠近太平洋,屬溫帶季風氣候,1~2月平均氣溫-5~-7℃,7~8月為12~18℃,年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冬季來自大陸的乾冷西北風,不僅可以激起海面大浪,而且引起大范圍降溫,使大部分海區結冰。北部一般11月開始結冰,冰期持續到來年6月,南部冰期大多不超過3個月。海區因有寒流和暖流交匯,融冰期有濃霧,並有流冰活動,不利航行。海水表層鹽度在薩哈林島附近為25~27‰,堪察加附近32~33‰,中央部分33‰。
同時,季風氣候十分顯著,冬季風從陸地吹向海洋,風力較大,持續時間也較長;夏季則多海風。秋季多強暴風,風速達20~30米/秒,波高達8~12米。此外,該海區易受津浪(地震海嘯)襲擊,瞬間浪高高達20米。波長為數公里,傳播速度為400~800公里/時,給沿岸地區、尤其是千島群島造成巨大的破壞。
結冰嚴重,幾乎全海區都不同程度地有海冰。北部,11月開始結冰,結冰期可達280天,冰厚為0.8~1米;堪察加和千島群島為少冰區,每年結冰期平均不超過3個月。嚴冬季節,有時西北風把浮冰吹向千島群島,使某些海峽堵塞。夏季,僅珊塔爾群島附近仍留有海冰,其他海區均無冰。
2. 鄂霍次克海的地貌地質
鄂霍次克海形成於第四紀(250萬年至1萬年前),經歷了多次冰川的進退。海底坡度由北往西南下傾。按其地貌特徵大致可分為陸架區、陸坡區和深水海盆。近岸陸架區占海區總面積的40%。中央部分海底為陸坡區,零星地分布著一些水下高地、窪地和海槽。深水海盆主要有兩個:在庫頁島東面為一寬廣的捷留金海盆,地形崎嶇不平;在千島群島內側的是千島海盆,為一深海平原,是全海區最深之處。海底沉積物,近岸帶為粗礫、細礫和砂;陸架和島架區主要為砂;深水海域沉積物則為粉砂質泥、粉砂粘土和泥質;千島群島地區的底質,一般多含火山碎屑物質,許多地方已形成各種粒度的凝灰岩沉積層。
鄂霍次克海島嶼周圍海底常發生地震,並形成破壞力巨大的津浪(地震海嘯)。大陸架面積廣闊(占海底面積42%以上),約寬400千米,分布在北部和西部;靠近千島群島的南部是深海盆地(9%以上);中部是帶狀大陸坡,交替分布有海底窪地和海底高原(48%以上)。海流從東北經中部、千島群島流向太平洋,與白令海來的海流匯合,形成千島寒流(親潮);南部局部地區有暖流經過。
3. 鄂霍次克海的介紹
鄂霍次克海,東為堪察加半島,東南為千島群島,南為北海道島,西、北為西伯利亞,西南為庫頁島。在韃靼海峽與拉彼魯茲海峽(宗谷海峽)與日本海相連。當地最著名的景觀為冬季在海面出現的浮冰。海水由大陸排放的水、雨水、從太平洋穿過千島群島的無數海峽西流之水,以及從日本海經過拉佩魯茲海峽北流之水組成。溫帶季風氣候。
4. 鄂霍次克海的生物狀況
本海區海水中營養鹽類較多,有利於海洋生物的繁殖。浮游植物量達20克/米,主要屬硅藻門,其次為甲藻。浮游動物的生物量,某些地區可達1-3克/米。底棲生物全海區的總生物量達2億噸。各種動物群中,以軟體動物為最多,其次為棘皮動物和多毛類環節動物,較有經濟價值的是堪察加蟹、藍蟹和某些軟體動物。魚類約有300種,其中鮭魚、鯡魚、普鱈、鰈魚等30種魚類,均有重要經濟價值。此外,還有抹香鯨、海獅和海豹等哺乳動物。
大陸架海域漁業資源豐富,多寒帶魚類,以鯡、鮭、鱒等魚為主,東部堪察加附近有世界上最大的捕蟹場。盛產大馬哈魚、鱒、鯡、鱈和毛鱗魚等。沿岸港口有俄羅斯的馬加丹、鄂霍次克、科爾薩科夫和日本的網走等。多海狗、白鯨、海驢、海豹等動物。開發較晚,1713年才從鄂霍次克開航到堪察加地區。重要港口有蘇聯的馬加丹、鄂霍次克、尼古拉耶夫斯克(廟街)、科爾薩科夫以及日本的網走、紋別等,大多數為漁港。堪察加半島附近水域盛產魚、蟹。溫暖季節的鄂霍次克海水頗為適合海洋生物生長。這里的海生植物有海藻和海草,海生動物有小龍蝦,貽貝、蟹、海膽、珊瑚蟲以及多種魚類,其中大麻哈魚、鯡魚、綠鱈、比目魚、鱈、毛鱗魚和胡瓜魚,以及蟹和褐蝦等經濟價值都很高。鄂霍次克海還有鯨、海豹、海獅和海狗等哺乳動物。
5. 古人所指的北海究竟是貝加爾湖還是鄂霍次克海呢
在古代大多數時間北海指的是貝加爾湖
但是鄂霍次克海在清代也曾經被叫做北海,當時南海指的是日本海,東海是韃靼海峽。
6. 俄羅斯鄂霍次克海的「鄂霍次克」是什麼意思
那邊可能都是那種石灘吧 至於干凈的話 還是比較干凈的吧 畢竟那邊人比較少 污染也小~~想游泳當然可以了~~你選的線路好偏門啊 沒去俄羅斯之前就覺得那邊很神秘
7. 鄂霍次克海簡介
太平洋西北部的邊緣海,大部分為東北亞的不同地形區所圍繞。鄂霍次克海西瀕俄羅斯的西伯利亞海岸,南起黑龍江河口灣,北至品仁納(Penna)河口。東以堪察加半島和千島群島(KurilIslands)為界,南抵日本的北海道,西南至俄羅斯的薩哈林(Sakhalin)島。鄂霍次克海覆蓋面積1,583,000平方公里(611,000平方哩),平均水深777公尺(2,549尺),海水沖刷著日本和俄羅斯兩國的海岸。 大陸沿岸大部分為高峻岩岸,其間散布著注入該海的地區性大河的河口。諸如黑龍江、烏第河、鄂霍塔河、吉日加河及品仁納河等。海底由北向南和西南傾斜。北部和西北部為深達200公尺(650尺)的大陸棚,而其餘地區(約占總面積的70%)是深200~1,500公尺(650~5,000尺)不等的大陸斜坡。
受亞洲大陸極端氣候的影響,鄂霍次克東北、北和西部海域冬季嚴寒,從10月至翌年4月,這些海域氣溫非常低,海水一直封凍。南部和東南部海域靠近太平洋,屬比較溫和的海洋性氣候。北部海域2月平均氣溫為-20℃(-4℉),8月為12℃(54℉)。南部海域2月平均氣溫為-7℃(19℉),8月為18℃(64℉)。10月底海水開始封凍,到3月冰凍最嚴重。鄂霍次克海的海水由大陸排放的水、雨水、從太平洋穿過千島群島的無數海峽西流之水,以及從日本海經過拉佩魯茲海峽北流之水組成。受這些洋流影響,海域東半部的水溫較西半部高,海水一般沿逆時針方向流動。從太平洋匯合的海水,特別是在千島群島東部和中部之間匯合的海水,在東部的幾條支流上形成湍急的急流向北流去,而在西部,從西伯利亞大陸注入的河水則匯入類似的急流中向南流去。
溫暖季節的鄂霍次克海水頗為適合海洋生物生長。這里的海生植物有海藻和海草,海生動物有小龍蝦,貽貝、蟹、海膽、珊瑚蟲以及多種魚類,其中大麻哈魚、鯡魚、綠鱈、比目魚、鱈、毛鱗魚和胡瓜魚,以及蟹和褐蝦等經濟價值都很高。鄂霍次克海還有鯨、海豹、海獅和海狗等哺乳動物。
鄂霍次克海上有定期航運溝通俄羅斯遠東各港口。沿岸主要港口有納加耶夫(Nagayevo)灣的馬加丹(Magadan)和鄂霍次克。薩哈林島的科爾薩科夫(Korsakov)以及千島群島的北庫里爾斯克(Severo-Kurilsk)和南庫里爾斯克(Yuzhno-Kurilsk)也頗重要。冬季有大塊浮冰妨礙航運,夏季有濃霧阻礙交通。鄂霍次克海東為堪察加半島,東南為千島群島,南為北海道島,西、北為西伯利亞,西南為庫頁島。在韃靼海峽與拉彼魯茲海峽(宗谷海峽)與日本海相連。當地最著名的景觀為冬季在海面出現的浮冰。
鄂霍次克海是太平洋西北部的邊緣海。位於千島群島和亞洲大陸之間。經宗谷 鄂霍次克海冰封
海峽(拉彼魯茲海峽)通日本海,經千島群島各海峽連接太平洋。
希望採納
8. 鄂霍次克海的地理位置
太平洋西北部的邊緣海,大部分為東北亞的不同地形區所圍繞。鄂霍次克海西瀕俄羅斯的西伯利亞海岸,南起黑龍江河口灣,北至品仁納(Penna)河口。東以堪察加半島和千島群島(KurilIslands)為界,南抵日本的北海道,西南至俄羅斯的薩哈林(Sakhalin)島。鄂霍次克海覆蓋面積158.3萬平方千米,平均水深777米,海水沖刷著日本和俄羅斯兩國的海岸。
大陸沿岸大部分為高峻岩岸,其間散布著注入該海的地區性大河的河口。諸如黑龍江、烏第河、鄂霍塔河、吉日加河及品仁納河等。海底由北向南和西南傾斜。北部和西北部為深達200米的大陸棚,而其餘地區(約占總面積的70%)是深200-1500米不等的大陸斜坡。
9. 鄂霍次克海被稱為太平洋冰窖的原因是什麼
鄂霍次克海被稱為太平洋冰窖的原因是:緯度較高,獲得太陽輻射少;沿岸寒流具有降溫減濕的作用;受冬季風影響大,降溫劇烈;海域封閉,與大洋的能量交換較少。
鄂霍次克海的大部海面10月至次年6月結冰.北部和西部海域受亞洲大陸影響,屬亞寒帶大陸性氣候,冬季1~2月平均氣溫-20~-24℃,8月為12~14℃,年降水量400~700毫米,海水結冰期長達7個月(11月至翌年6月),冰厚0.1米.南部和東部靠近太平洋,屬溫帶季風氣候,2月平均氣溫-5~-7℃,8月為12~18℃,年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
冬季來自大陸的乾冷西北風,不僅可以激起海面大浪,而且引起大范圍降溫,使大部分海區結冰.北部一般11月開始結冰,冰期持續到來年6月,南部冰期大多不超過3個月.海區因有寒流和暖流交匯,融冰期有濃霧,並有流冰活動,不利航行.海水表層鹽度在薩哈林島附近為25~27‰,堪察加附近32~33‰,中央部分33‰。
結冰嚴重,幾乎全海區都不同程度地有海冰.北部,11月開始結冰,結冰期可達280天,冰厚為0.1米。
10. 鄂霍次克海是哪個國家
應該是屬於公海,既不是俄羅斯的,也不是日本的